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1
在第一阶段的组内磨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写作指导课,课题是《动作描写出神韵》。上完课后,回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就像照镜子般,看到了优点,也照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总结如下:
一、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语言表述比较规范。
写作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如何让一节写作课有效,首先要制定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我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学情,制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段落诵读感受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在比较练习中归纳概括动作描写的方法;
2、通过具体情境激活思维,培养细致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用准确、具体、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的鲜明特征。
3。在学习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从上述三维目标来看,遵循了全面、具体、适宜、具可测性四大原则。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能兼顾,而且能够有机结合,在过程中学习动作描写的相关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渗透德育;其次,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能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板块的具体目标,确定具体可操作性的课时教学目标。课堂上呈现学习目标后学生看了之后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也便于课后师生进行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查检测。另外,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三维目标,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在为达成目标服务。
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活动,教师能仅仅依托这三个活动载体,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例如通过三个经典段落的诵读,学生就能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动作描写的'生动形象、准确传神;通过模演具体的情境,学生练习动作描写,在同学间、师生间的PK活动中,在前后句的修改比较中,概括归纳具体的方法。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课堂上活动形式新颖,同时能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新课标生活就是教材这一课程理念。
三、课堂环节繁琐,不利于清楚有效的达成目标。
本节课共计六个环节,在短短的40分钟内,无法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课堂上前松后紧,第一二个环节都在围绕准确使用动词展开,内容安排过多,也显得有些重复,而且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后面第三个环节中学生比较练习犹如蜻蜓点水,从课堂学生表现来看这恰恰是学生的难点。由于前面费时过多,此处目标并未有效达成。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2
一、教学目标回顾
本次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技巧,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揭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二、教学过程分析
品读经典课例:通过引导学生品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动作描写片段,让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魅力,理解动作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精品动词:强调动词在动作描写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学习如何选用准确的动词来描绘人物动作。
绘现人物状态:通过具体练习,让学生尝试将人物动作与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全面展现人物状态。
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例句改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教学效果评估
成功之处:
学生通过品读经典课例,对动作描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学习精品动词和具体练习,学生掌握了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
课堂互动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例句改写时,对动词的选择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
在引导学生将动作描写与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时,部分学生的想象力还有待提高。
四、改进措施
加强动词练习: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动词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动词的用法。
拓展想象空间:通过创设更多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动作描写与神态、语言等描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3
一、教学亮点
教学方法创新:本次教学采用了品读经典课例、学习精品动词、绘现人物状态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互动充分:通过小组讨论、例句改写等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并在练习中灵活运用。
二、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动作描写的重要性,但仍有少数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掌握不够熟练。
练习难度需调整:部分练习难度较高,导致学生完成度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加强个别辅导:对理解不到位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动作描写的技巧。
优化练习设计:降低部分练习的难度,同时增加更多趣味性强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完成度。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 4
一、教学收获
学生兴趣浓厚:通过品读经典课例和具体练习,学生对动作描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教学效果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巧,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在将动作描写与神态、语言等描写相结合时,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导致描写不够生动。
练习形式单一:虽然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但部分学生在重复练习时感到枯燥,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改进措施
丰富练习形式:增加更多趣味性强的练习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加强引导与启发: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提高描写能力。
鼓励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动作描写风格,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指导课《动作描写出神韵》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反思写作指导07-31
写作指导:教学反思09-20
关于写作指导的教学反思10-28
语文写作指导课教学总结08-20
伴我成长写作指导课教案09-05
顶岗实习观课指导的反思10-04
远程指导教学反思09-10
诗歌写作指导09-08
说课指导《狼》教学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