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少年》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体会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并受到感染。
《小松树》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溪流的歌》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游园不值》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语文乐园》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形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单元课时安排:
1 少年 2课时
2 小松树 2课时
3 小溪流的歌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一) 5课时
1 少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仞,茁,翱”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体味诗歌的文字美、韵律美;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品味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
1、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仿写,抒发自己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二课时
教学目标: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本课生字词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诗人、认识诗,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神奇、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持之以恒、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习了第一课《少年》,品读现代诗歌韵味。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想想,作者把少年比作什么?小组讨论。
三、再读感悟
1自由读文第一节,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合作探究:为什么说“我仿佛见到一轮红日正冒出山冈”?(具体学文)
(3)换词“冒”换成“升”,感受一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4)尝试感情朗读。
四、自主、合作学习。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多读几遍。
2把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
第二节抓住“万仞,源泉”引导学生体会生生不息的冲劲。
第三节抓住“嫩绿,茁壮”引导学生体会那蕴涵的勃勃生机。
第四节抓住“小鹰,翱翔”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远大理想。
第五节抓住“乳虎,猛冲猛撞”引导学生感受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昂扬斗志。
第六节抓住“刚磨好的刀刃”引导学生体会刀刃的锋利比喻锐气十足。
4各小组用不同方法展示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全班感情朗读全文。
五、小结
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1—2题
板书设计:
1 少年
1. 太阳 ---------- 朝气蓬勃
2. 源泉 ---------- 奋勇向前
3. 小树 ---------- 勃勃生机
4. 小鹰 ---------- 远大理想
5. 乳虎 ---------- 斗志昂扬
6. 刀刃 ---------- 锐气十足
学生活动:
1、自由读文,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少年的特点。
3、读文体会情感。4、做作业。
课后小记:
2 、小松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复述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童话故事,看看大家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出示课题,齐读
二、生词乐园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抽读生字、词卡片。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小组讨论。
三、 再读感悟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没读懂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 思考:课文写了小松树的哪几个成长阶段?
(1---2)写小松树盼望着长高。
(3---6)写长高了许多的小松树渴望长得更高。
(7---10)写一两年后长得更高的小松树,看到更宽广更辽阔的天空。
(11)写小松树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然而他还要往高长不停。
3 课文写小松树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四、学习课文(1—2)段。
1、自由读文。
2、全班交流,小松树长得:嫩,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高,了解龙骨草的后面有什么?
五、写字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读题。
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
3、思考小松树成长的阶段。
4、自由读文,交流龙骨草后面有什么?
5、做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回顾课文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松树长得:“嫩,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他高,他巴不得一下子就长高,了解龙骨草的后面有什么?
2、齐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3----11节。
想一想,小松树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讨论。
在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
3 全班交流。
(1)小松树的样子变了。
(2)小松树看到的景物变了。
(3)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变化,说明小松树在长高。
(4)指导朗读,想想小松树的想法改变了吗?
4 小结:从小松树成长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体会小松树为什么要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
5 想象一下,小松树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后,他看见了什么?
6指导朗读
三、思维拓展
1 你是小松树请你自豪地讲讲你的想法。
2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松树,或者对其他同学说些什么呢?勇敢地表达你心里的话!
3体会“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四、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
五、扩展练习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课后1----3 2、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7
板书设计:
2 小松树
嫩 矮 ----- 长高许多 ----- 往高处长 ----- 最高的树
学生活动:
1、回顾旧知
2、小组讨论交流小松树变化的句子。
3、交流想法。
4、做作业。
课后小记:
3小溪流的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课后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全文时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全文时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识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9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9个字。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9个字。
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读题。说说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2 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
(2)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2 自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2)出示有关动词,认读:
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 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3)齐读第2自然段。
3 指名读第3自然段。
(1)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2) 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
(3)齐读第3自然段。
4 指名读1—3自然段。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1—2题
学生活动:1、读题揭题。
2、自由读文说主要内容。
3、画出小溪玩耍的动词。
4、读文体会精神。5、做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学习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
( )的小溪 ( )的卵石
( )的嗓子 ( )的样子
( )的山谷 ( )的海洋
二、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
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
三、学习第三大段
1 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事了。
2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四、总结
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
五 练习
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六、指导复述课文。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2 2、复述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 )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 )一边( )。
小溪流在( )奔流( )。 小溪流就这样( )地奔流、奔流。
板书设计:
3 小溪流的歌
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
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 勇往直前、自强不息
三、汇成大河
学生活动: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3、读文体会小溪精神。 4、谈感受。
5、复述课文。 6、做作业。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
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 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 《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应怜:应,大概。怜,爱惜。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小扣:轻轻地敲。柴扉:柴门。
四、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1、教师范读。
2、学生模仿朗读。(1)指名读。2)分小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3、自由练习读。
(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
4、指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师: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5、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6、指导背诵。
师:这么美的诗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呢?(1)自由背。 (2)同桌互相背。
(3)谁愿意背给大家听?(4)分小组有感情的诵读。
7、全班有感情诵读。
五、拓展活动
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3、收集描写春天的诗。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
1、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
2、模仿朗读。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4、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5、给古诗配画。 6、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注意带点字的读者,会读8个词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读成语串,发现“成语接龙”的规则;
3、背诵3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理解成语“鹏程万里”;
4、认识句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在句中的作用,探究其表达效果;
5、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与实际过程中学习如何自荐的内容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把过程写清楚、具体;
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发现成语接龙的规则,积累成语;
2、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在竞选中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习表达技巧;
3、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注意带点字的读者,会读8个词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读成语串,发现“成语接龙”的规则;
3、背诵3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理解成语“鹏程万里”;
4、认识句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在句中的作用,探究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注意带点字的读者,会读8个词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读成语串,发现“成语接龙”的规则;
3、背诵3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理解成语“鹏程万里”;
4、认识句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在句中的作用,探究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到语文乐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读一读
1、经一经,读能先读准这些词(出示8个词)
2、指名读
3、比一比看谁读得熟练准确。给一分钟练读,再男女生分成两组进行“开火车”赛读。
4、比一比谁找得快,两队队员在规定时间说出还有哪些词字音容易读错。
5、全班齐读。
三、读一读,说一说
1、先自由完整地两组成语串,思考每串词有什么规律。(出示8个成语)
2、同桌之间互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全班交流,师小结:前面一个成语结尾的字是后面一个成语开头的字,4、这样首尾相连的成语,就是成语接龙。有信心挑战成语接龙的游戏吗?
成语接龙游戏
四、小结
1、写一写,背一背
2、学生自读名言
(出示3名言)指名读
3、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4、全班交流
5、通过刚才的学习讨论,我们知道这么多名言者是讲珍惜时间的。现在给大家1分钟,看谁先背下来。
学生背诵
6、学生描红名人名言
学生活动:1、比一比看谁读得熟练准确。
2、互读词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挑战成语接龙的游戏。
4、学生自读名言,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5、学生描红名人名言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成语“鹏程万里”的本意和比喻义(重点)
2、让学生认识句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在句中的作用,探究所表达的效果。(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成语接龙比赛,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
二、学习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正确的朗读句子
2、指名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内容。
3、思考:大鹏鸟向高空飞去,一下子能飞多远?
4、比较“小X雀”与“大鹏鸟”谁飞得远。
现读这个故事,明白成语故事“鹏程万里”,用来比喻前程非常远大。
5、学生练习讲成语故事
三、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读这两个句子,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2、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将句中的加点字读重些;
3、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加点的部分强调了什么内容。
4、请学生口头依照例句说句子
学生活动:1、学生自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
2、了解故事内容。
3、比较“小X雀”与“大鹏鸟”谁飞得远。
4、练习讲成语故事。
5、 体会加点的部分强调了什么内容。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请投我一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竞选班干部。熟话说的好,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机会到来我们就要大胆他展示自己。
二、探究方法
1、那么如何让同学支持你,为你投上一票呢?(同桌互说)
2、创造情境,行到启发
3、播放一竞选场景(把本课中提供的两个事例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大家来谈谈他们为什么获得成功?(学生交流)
4、小结:是的要想让同学们信任自己,为自己投上珍贵的一票,我们的演说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把我们的愿望表达清楚明白,注意语言得体,自然大方。
二、互动互流,共同探讨最佳演说内容
师:如果是你,如何在竞选会上让同学们投自己一票?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说该怎么说?说些什么?
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台下的同学,你会怎么的竞选者投票?
学生反馈,师生总结:在班干部竞选中,要明确表述自己的愿望,凸现自己的优
A、优点展示:诉说优点,让同学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让不了解的同学重新认识你,得到信任。
B、愿望表达的明确。
②技巧:
A、合理选择:根据个人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务。
B、构思巧妙:奇思妙语会给你的竞选演说增色不少。
C、真诚礼貌
D、大方自然
四、运用实践
1、自己构思,组织语言;2、同桌互动,尝试演说(教师巡视指导)
五、师生点评
六、总结
学生活动:1谈谈他们为什么获得成功? 2、学生反馈,师生总结。
3、交流交流的技巧。 4、学生上台演讲。 5、师生点评。
课后小记: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不……》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真实话,诉真实情。通过回忆生活,从中选择得写的故事写下来。
2、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学习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咱们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真心话游戏”。
2、游戏是这样的:老师首先问一个同学问题,这个同学要如实回答,然后他再问另一个同学一个新问题,另一个新问题,另一个同学回答同样向别人提出新的问题,如此接下去……
3、师生游戏
4、小结:真了不起,同学们都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老师感到同学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继续诉“真心话”(板书:我不……)
您们能将省略号换成一个成语或短语吗?(预设:我不愿意、我不快乐、我不怕、我不想长大、我不明白等)
二、故事引路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难免会有想说“不,我不愿意,我不同意,我不怕”的时候。然而,你们勇敢地说出来了吗?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乐乐的故事吧!w W w .x K b 1.c o M
三、出示画图:
星期六早上,乐乐住在社区空地上特别热闹,孩子们不用上学,整个社区都飞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跳皮筋的、打羽毛球的、追人游戏的……可是,乐乐却持着沉重的书包去参加语文培优;中午,吃过饭,乐乐又得马不停蹄地赶去培优数学……还有星期天的钢琴、英语……乐乐不愿意,可看着一直陪着他,比他更辛苦的妈妈,他却说不出口。最后的画面出示:我不……
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1、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乐乐说些什么?(乐乐应勇敢地向他妈妈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愿意这么学习,我要自由。)
2乐乐最后要说的话没说出来,你能帮他说完吗?跟他妈妈说吧!(学生角色转换说一说)
3、说真心话,吐真情
4、引发回忆: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以历过类似乐乐这样的苦恼吗?是呀,这十年的人生阅历中,“不”经历得也太多了,老师经历过,你们也经历过,每个“不”字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同学们,愿意和老师分享你们的“不”字故事吗?(要求: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说出了这个“不”字吗?)
四、全班交流
1、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强调将过程说清楚)
2、引导说具体:你说“不”时,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你说出了心中的“不”后,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惊讶地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面对困难与挫折,你们也能高喊,“我不怕”;在父母掠去你们的自由,朋友侵犯你们时,你们了会对他们说“我不愿意”,“我不快乐”……老师很感动,因为你们把同学和老师当成了朋友,第一句话都是那么真诚,动人。如果你们把它真实的记录下,那定是一篇生动的文章。
五、学生写作文
1、要求学生“言为心声”,写时注意把说“不”的过程写具体
2、学生进行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评议
六、范读两位学生习作,找出写的最精彩的地方,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讨论,明确存在的问题
七、修改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成语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做游戏。
2、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
3、学生写作文。
4、交流评议。5、修改。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中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并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万年牢》重点了解课文中三次写到“万年牢”:1,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2,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3,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巨人的花园》教学时要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泊船瓜洲》这首诗写了诗人的活动,写了诗人看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思乡的思想感情。写人、写景、写情,三者紧密结合,又以写景为主,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单元课时安排:
4 给家乡孩子的信 2课时
5 万年牢 2课时
6 巨人的花园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二) 4课时
4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难点:
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巴金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重点: 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 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写字
六、作业
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题
学生活动:1、了解作者。
2、读文学生字词。
3、读第一段谈感受。
4、读第二段谈感受。
5、写字。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在朗读、讨论、感悟的过程中,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3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
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学生活动:1、听写。
2、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3、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背诵课文。
5、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5 万年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难点: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 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 为什么叫万年牢? (2) 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 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 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四、指导写字1、教师示范。 2、学生写字
五、作业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 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2---3题
学生活动:1、理解题意。2、读通课文,学会生字。3、体会父亲情感。
4、书写生字。5、读文练习。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研读,体会父亲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精读第三段
1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1) 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 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3 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三 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 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
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 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板书设计:
5 万年牢
选料好 做工好
做事认真,做人实在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学生活动:1、复习。
2、理解“正道”。
3、体会三处“万年牢”的联系。
4、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小记:
6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悟读中初步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查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师:大家喜欢读童话故事吗?今天就投你所好,我们来学习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个有趣的童话。
2、揭题,齐读。
二、 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认读:
(2)、重点句子: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这些字词,并思考:
你觉得故事中的这个花园怎么样?为什么?
3、交流个体感悟。
(生的几种可能:漂亮、神奇、变化多端)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1 、4题
学生活动:1、交流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2、读题。3、学习生字。
4、感悟文中是个怎样的花园。5、写小字。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心理变化,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教学过程: 一、 品读感悟
(一)花园变化前后内容的对比读
1、具体说说花园的神奇变化:
2、学生自由交流。
3、根据提示,规范说话:
当巨人外出,孩子们玩耍时,花园 ( );
而当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时,花园却( )。
再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又 ( );
而当巨人训斥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却又( )。
4、随机点拨对比朗读:
(1)、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读出花园的美。
(2)、描写花园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
(3)、描写花园又有了春意的语句。
(4)、描写花园又变成了冬天的语句。
5、师引: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三)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学生各抒己见,说说原因。
2、点拨,梳理:花园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变化,是因为花园里人的不同。
3、随机引导去感受体会巨人和孩子性格的不同。
4、巨人的性格:
(1)、师: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一次地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认真读课文,划出有关语句。
(2)、交流,点拨:
态度:生气
相关语句: “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①、理解“四处逃散”,想象理解巨人吓坏孩子们的情景画面。
②、读好这句话的语气,正确把握巨人的生气程度。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①、理解“纷纷逃窜”,想象巨人伤害了可爱的孩子的情景场面。
②、正确把握此时巨人的生气程度。
“喂!你赶快滚出去!”
理解“叱责”,想象此时此刻的巨人发怒的情景。
(3)、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朗读这充分体现巨人性格的语句。
(4)、你觉得巨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5)、小结过渡:这样的性格就像一年四季中的冬天。那么孩子们呢?是怎样的?
5、孩子们的性格:
(1)、结合课文,学着上述学法,找找,读读,品品,悟悟。
(2)、交流,畅谈看法。
(3)、引导梳理:孩子们有着春天般美好的性格,会给人带来温暖。
(4)、随机理解重点句: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
(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
1、再一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
2、找读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语句:
重点句:(巨人说:)“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梳理揭示寓意:不要自私,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二、美读小结
1、师引读最后一小节:是的,从此以后,巨人的花园再也不变化了,它永远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巨人则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瞧,他们多快乐!
2、齐读最后一小节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3。
2、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2、3、5、6、7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要学会爱,快乐只有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才会真正快乐。
学生活动:1、交流花园的神奇变化。
2、交流孩子的态度。
3、理解词语意思。
4、对比读文。
5、体会寓意。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
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学前谈话
1、板书课题:泊船瓜洲
王安石
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
2、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3、你背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并说说你的体会。
4、下面我们来看这首《泊船瓜洲》。
二、理解题目。(出示全诗)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出示挂图,指名找出瓜洲所在地。)
(2)“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三、检查预习。
指名朗读。(可多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注意以下多音字的读音:“
数重:读chóng,不读zhòng(重量)。
还:读huán,不读hái(还好)。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合作学习
(1)先自己对照注释默读,思考,再小组互相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合作画一幅简图,图上要标有京口、瓜洲、钟山。
2、讨论、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出示标有京口、瓜洲、钟山地名的简图,并说全诗意思。“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的意思。
3、评议
你觉得哪一小组完成的质量最高。
4、教师演示
同学们,我在备课的时候也在电脑里画了一幅简图,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五、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出示挂图)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驾船来到了江边,望着对岸,想到了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现在你就是画中哪位诗人,此时此景,你在想些什么呢?
六、指导朗读。
(1)、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来读好它读之前先欣赏两遍配乐朗诵。第一遍,要求大家注意听;第二遍,我们边听边跟着录音轻声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下面我请几个同学起来朗读,我为你加上音乐(多请几个人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后评价。)
(4)试着背诵《泊船瓜洲》。
七、启发学生推敲词句。
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作者在作诗过程中曾修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我们一起来想一下,作者可能用过什么字?为什么最后用“绿”字?
八、拓展练习。
课前我曾布置我们同学搜集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谁愿意来背给大家听的。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3、收集王安石的诗。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1-----5
学生活动:1、介绍王安石。
2、理解题目。
3、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4、体会古诗思想感情。
5、推敲词句。
6、收集王安石的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读读背背”的内容是12个成语。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来演课本剧。
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手段:课件辅助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12个成语。
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成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成语中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
教学重难点: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12个成语。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喜爱 热爱 酷爱 尊敬 尊重 敬重 想念 思念 怀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一往情深”“情深似海”“XXXX”。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写人物心情、感情和表情的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 写一写、背一背。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还要在背诵的基础上运用。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三,“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写给儿子》。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学生活动:1、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 2、背名言。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给妈妈一个惊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探究方法
那么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同桌互说)
创造情境,行到启发
播放一竞选场景(把本课中提供的两个事例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大家来谈谈?(学生交流)
小结:我们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把我们的愿望表达清楚明白,注意语言得体,自然大方。
互动互流,共同探讨最佳演说内容
师:如果是你,如何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说该怎么说?说些什么?
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换位思考:
学生反馈,师生总结:
三、运用实践
自己构思,组织语言
同桌互动,尝试演说(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上台演讲
师生点评
四、总结
学生活动:1、互说对妈妈的爱。2、学生反馈,师生总结。
3、构思,组织语言。4、上台演讲。
5、点评。
课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下雨的时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教师可以巧妙导入,如,讲许多生活中应该拒绝的事情,让学生知道,多方面的表达,丰富的想象,有条理的写作,是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以此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花草树木都当成人来写。
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写作要求
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都在有趣的想象中展现出来,编写一个有趣的故事。
以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把花草树木都当成人来写。
二、习作一定要把“下雨的时候,小花小草都喜爱做什么,怎么做”过程写清楚。
三、学生写作文
1、要求学生“言为心声”,写时注意把说过程写具体
2、学生进行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评议
范读两位学生习作,找出写的最精彩的地方,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讨论,明确存在的问题
五、修改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表示并列关系的词组。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交流习作要求。
2、学生习作。
3、相互修改。
4、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要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寓言两则》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熟能生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使学生体会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莫泊桑拜师》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清明》初步掌握评价性阅读的知识,领略我国古代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品位古代诗歌丰富的内涵。在活动中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体会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体会要虚心求教,刻苦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单元课时安排:
7 寓言两则 2课时
8 熟能生巧 2课时
9 莫泊桑拜师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三) 4课时
7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3、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4、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歌内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 投影片出示: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a 指名读句子
b 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3、4自然段
a “这个消息”是指什么?
b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c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
学生活动:1、交流学过的寓言故
2、自由读文学会生字。
3、体会南郭先生逃走的原因。
4、交流你对南郭先生的看
5、联系生活谈感受。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寓言吧,说说你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 画蛇添足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2、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3、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4、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那个仆人是怎样画蛇的?
(2)后来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2自然段
(1) 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2) 指导朗读,体会仆人是怎么做的?
(3) 思考讨论:仆人这样做,为什么没喝到就呢?(4) 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3、4自然段
(1)轻声读3、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2)指名读3、4自然段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创设情境表演:仆人没喝到酒,这时他会怎么说?别人会怎样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那个仆人,你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画蛇添足”的事或人?说一说。2、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3。2、背诵课文。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画蛇添足 滥竽充数
学生活动:1、交流学过的寓言故事。2、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3、重点感悟,揭示寓意。4、完成《课堂作业》3----6。
课后小记:
8 熟能生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 .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4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能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能正确地默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懂得要掌握任何一种本领都离不开长期的实践。
教学时间 2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10个生字,初步理解10个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
教学过程 一 解释成语,揭示课题。
(1)说说这篇课文是讲什么的。(讲“熟能生巧”的道理)
(2)谁能说说“熟能生巧”中的“熟”“生”“巧”分别是什么意思?整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二 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是用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用故事的形式来说明道理的。)
②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几个?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要内容讲什么?
(2)同桌讨论思考题①、②。
(3)请差、中、好三位同学分别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 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完成作业:
①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②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2)自学交流,教师点拨。
①读生字卡片,重在正音。几个容易读错的宇:翁(读wēng,不读wōng),嗖(读sōu,不读shōu),沾(读zhān,不读zàn),啧(读zé,不读zhé)
②按顺序出示10个新词,请学生自愿站起来读一遍,然后说说这些词的意思。一个学生一次说一个词,其余学生认真听,然后对前面同学的解释进行评议。
③让同桌同学互改作业本1、2、3题。
四 讲读第1、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课文后第1大题的第
小题:从哪里看出武士箭术很好?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分别在书上划出表示围观的人和卖油翁的态度的句子,完成下面表格的上半部分。(表格要事先印好。)
谁有什么本领怎么议论
围观的人武士卖抽翁
射箭武士
卖油老翁
(2)交流。
按照下面格式,用一段话说说自己填的内容。
有一位武土能。围观的人看后。武士自以为。而卖油翁,却说。
(3)练习反问语气的读法。
①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第3自然段)
②用反问的语气读这一自然段。
五、小结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1—2题
学生活动:1、解释成语。
2、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3、读文理解新词的意思。X|k | B | 1 . c|O |m
4、交流武士自以为“很了不起”在哪能看出。
5、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划出描写武士射箭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熟练的句子。
3.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交流(作业本)第4题。
(2)说说上节课在表格上填写的内容。
二.默读第4、5自然段。
(1)带着课文后第1题第(2)小题的问题,默读第4、5自然段,完成表格(见第1课时)后半部分。
(2)互相交流。按照提供的格式(见第1课时)说说可填的内容。
三.默读全文,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1)自读自划。
(2)小组交流。
(3)课堂交流。请一两位学生表演一下武士射箭和卖油翁注油的整个过程。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4)集体读表示两人动作的句子。
四.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1)讨论:射箭武土和卖油翁各自的“绝活”是怎么获得的?(长期的练习)
(2)谁能举出一个热能生巧的事例?(教师点撮:我们学过的课文里有这样的例子吗?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许多小能手,他们的本领是怎么来的?我们自己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把一个熟练动作的完成过程写下来。教师可表演一个动作过程(如穿针引线的一系列动作,开始写毛笔字前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口头描述,最后写到《作文本》上。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8 熟能生巧
懂得要掌握一种本领离不开长期实践的道理
学生活动:1、读生字、新词,说说词义。
2、划出描写武士和卖油翁动作非常热练的句子。
3、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
4、完成《课堂作业》。
课后小记:
9莫泊桑拜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描写心理活动变化的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物特点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
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学习第一段。
教学难点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 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 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 读后检查:
1、 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酷爱、揣摩、烙印、孜孜不倦、滔滔不绝、直截了当”
2、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四、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一、(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三、(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五.学习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 学生交流。(莫泊桑从小酷爱写作,作品平常,心情焦急)
3、 指名朗读。(读出钦佩、焦急的语气)
作业设计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两遍。
2.熟读课文。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交流生词意思。
4、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5、熟读课文。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弄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莫泊桑为了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拜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后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是因为他把福楼拜的指导牢牢记在心中的结果。
(1)、出示胶片: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更加勤奋努力。
(2)、齐读
(3)、发问:莫泊桑把福楼拜的什么话牢牢记在心头呢?
二、导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画出你认为福楼拜所说的话中最关键的话。
2、指名交流。
(1)“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A、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B、从“直截了当”这个词,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C、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2)、“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A、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B、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C、比较: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有好多东西可写。 D、这个自然段中一连用了9个问号,读法一样吗?
E、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指名朗读。 (福楼拜是一个既严肃又耐心的人) F、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3)、“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A、福楼拜说的这句话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中你再次感受到莫泊桑具有什么特点?
B、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话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C、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
D、自由读第9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莫泊桑和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小结:
不难看出莫泊桑和福楼拜师徒二人一个是虚心求教,一个是直言不讳;一个是万般无奈,一个是循循善诱;一个是勤学苦练,一个是悉心指导。
板书设计 莫泊桑 福楼拜
虚心求教 直言不讳
万般无奈 循循善诱
勤学苦练 悉心指导
学生活动:1、交流莫泊桑牢记福楼拜的话 2、交流福楼桑是怎样一个人。
3、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4、小结人物特点。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清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课时 1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节日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③分组读诗。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背诵《清明》,默写《清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清明》所描写的场景。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合作学习,感悟诗意3、品味诗人情感。4、背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2、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读名言,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激发学生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5、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含义,同时引发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更多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句子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7、通过口语交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能清楚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2、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2、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含义,同时引发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更多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句子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教学课时 4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2、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读名言,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激发学生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2、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3、读名言,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激发学生积累古代格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体会,发现虽然是同一个意思,但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
丰富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文字。
教学过程 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想一想。
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同位互相读词语,鼓励学生用动作区分词语的含义。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4、拓展,收集,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
例如:表示“笑”的词语:微笑,冷笑,奸笑,傻笑,欢笑等。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
2、四人一组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全班交流,反馈。
4、男女生分读两组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5、拓展:你还知道有关学习的成语吗?师生互动交流。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反复朗读名言。
2、谈谈你对名言的理解。
3、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抄写名言,做到整洁,美观。
5、背名言。
6、拓展,收集有关学习的名言。
四、成语故事。
1、自由读短文,注意读准字音。
2、独立阅读短文,交流故事主要内容。
3、讨论交流:
王羲之的字为什么会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
4、反馈交流,说说明白的道理。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词语,边读边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2、男女生分读两组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3、谈谈你对名言的理解。
4、交流故事主要内容。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短文,让学生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含义,同时引发学生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更多成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句子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3、通过口语交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能清楚地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这一段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组交流,全班交流。
3、要想把文章写得生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呢?
4、师归纳、总结。
5、拓展练习:课后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事物,写一段话。
二、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读懂要求,引导看图,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
学生分成四组,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表演选择春游食品和用品,及向售货员讲价格的过程,让学生进入口语交际活动,在合作中表演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4、全班展示,师生评议。
5、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帮爸爸妈妈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学生活动:1、由读这一段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读懂要求,引导看图,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3、小组合作,模拟表演。
4、全班展示,师生评议。
5、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帮爸爸妈妈购买日常生活用品。
课后小记:
第三、四课时 我的观察日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2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作目的和要求。
二、交流写法。
1、引导学生交流。
你观察过哪些事物?是怎么观察的?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哪些新奇的事情?
2、学生交流各自打算写的内容。
3、老师适当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启发。
4、对日记的格式和写法进行复习指导。
5、学生尝试练写。
6、选取典型习作进行讲评,自评自改,互评互改。
7、展示学生作品,谈谈自己的习作体会。
三、学生誊写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学习方法的成语。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交流观察的事物。
2、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3、全班交流。
4、自由习作,点评。
课后小记: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我站在铁索桥上》
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倔强的小红军》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小英雄雨来》
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并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古代诗歌,帮助学生了解唐宋诗歌在我国诗坛上的重要位置。了解古代历史和古人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课时
安排
《我站在铁索桥上》 2课时
《倔强的小红军》 2课时
《小英雄雨来》 2课时
古诗 1课时
语文乐园 (四) 4课时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如。
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
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3 师描述激情:
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读音。
重点指导:楼 梨
3、齐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
2、学生回答。
四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
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高又险)
3、指导感情朗读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了解铁索桥。
2、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3、感知课文结构。
4、朗读训练。
5、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字,会认1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 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让学生了解革命战争年代英烈们英勇的战斗精神和热爱和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 认读生字 。
2、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 2、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
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
3、学生汇报
(1)重点学习第二节。
(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
(B) (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2) 指导朗读第二节
4、采用多种方式朗读。
三、拓展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我体会到:
2、“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
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红旗 火光
铁索 弹雨 英勇无畏
火网
学生活动:1、说出诗人看到的。 2、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3、交流有关资料。 4、多种方式朗读。
5、体会词语。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11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 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倔强的小红军》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2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1 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
2 有些地方比较难读。你们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
3 要求仔细听读,想想老师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1 同学们一定又被深深地感动了吧?没有发现自己的读书和老师读的有差距呢?你们想读得和这个老师一样好,甚至更好呢?
2 请大家学着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3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1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
2 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3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
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4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5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
6 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7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8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3、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5、交流收获。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3、面对这样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又是怎么做的呢?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同学们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同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自己寻找答案,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1 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名各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收获。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确实是一个倔强的小红军?
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 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3 教师小结并置疑:面对小红军句句在理的回答。陈赓同志终于被说服了,他骑上马背走了。我们想一想,这个小红军果真像他说的一样有这样强的体力,需要等同伴,并且还有这么多干粮吗?他的实际情况是?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一心想着别人
不肯吃 有干粮
学生活动:1、质疑。
2、讨论问题。
3、交流学习成果。
4、感悟“倔强”
5、收集英雄人物故事。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12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2、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3、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难点: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2、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
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门槛——什么叫门槛?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什么叫晌午?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
四、巩固字词。(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一)默读第一段。
提问:雨来住的那个村子为什么叫芦花村?读读芦花村的景色。“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然后逐句地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再连起来读,比比怎样写好,同时体会芦花村景色的优美。
雨来的游泳本领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指导朗读:“往河沿跑!往河沿跑!”
应该怎样读?为什么?再读这一段的第五小节。
讨论这段的段意和小标题:(段意:开头写芦花村的景色,着重写雨来游泳的本领高。小标题:“雨来游泳本领高”。)
(二)默读第二段。
提问:夜校的学习条件怎样?雨来在夜校里受到什么教育?指导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小标题:“雨来上夜校。”)
(三)默读第三段。提问:这段主要说了几层意思?
(两层意思:第一层从“有一天”至“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主要写鬼子开始扫荡了;第二层从“第二天”至这段结束,主要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
指导朗读第二层。
重点朗读:“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捆绑起来了。)(小标题:“雨来掩护李大叔”。)
四)重点默读第四段。
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板书:哄骗利诱威胁毒打
课文中哪些词句把鬼子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时的丑态形象地勾画出来了?
板书:露出满口金牙……鬼脸糖金戒指抽出刀……劈扭拉打揪拧撞
哪些词句可以体现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坚强不屈?
板书:“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没看见!”
提问: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能表现得这样勇敢顽强?
朗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齐读第四段后,概括段意和小标题。
(段意:雨来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小标题:“雨来坚强不屈”。)
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讨论段意和小标题。
4、交流鬼子的卑劣手段。
5、总结以上四段的小标题。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 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2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3.了解课文三次写景,四次写到识字课本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新词(读音、解词)。
(二)说说雨来怎样掩护李大叔,雨来在鬼子面前表现得怎样坚强不屈。
二、深入阅读课文第五至第六段,理解主要内容。
指名读第五段。提问: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芦花村的人们对雨来的死的惋惜和悲痛。)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先写了景色,以景抒情;接着写了芦花村的老人和孩子们对雨来的赞叹。)
指导朗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照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读出老人赞叹、惋惜、悲痛的口气。)齐读第五段。
小标题:“雨来死得可惜。”
阅读第六段:提出阅读要求:
(一)这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雨来不仅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二)雨来没有死的原因一节,为什么放在最后?
(三)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学生阅读后,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段意:雨来靠游泳脱险。)(小标题:“雨来没有死!”)
三、自由阅读全文。
要求:(一)找出文章的重点段。(第四段)
(二)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
(第一段写雨来本领高,所以后来能英勇脱险,机智对敌;第二段写雨来上夜校,懂得热爱祖国的道理,所以能坚持对敌斗争;第三段写雨来掩护李大叔,因为雨来热爱祖国,所以能爱护革命干部;第五段写老乡们哀悼雨来,是从一个侧面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第六段写雨来没有死,是他机智勇敢的结果。课文的中心思想是借雨来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的故事,讲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课文的一、二、三、五、六段虽不是重点,但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
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等。)
四、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小孩,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来讲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段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段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段内容。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指导重点段落的复述:回忆一下,第四段是怎么写的。出示第四段的板书内容。放映有关这段内容的幻灯,让学生观察幻灯内容。
各人轻声练习复述。指名上台复述。大家评议。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小英雄雨来
鬼子 雨来
露出满口金牙……鬼脸(哄骗)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糖金戒指 (利诱) 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抽出刀……劈 (威胁) “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扭拉打揪拧撞 (毒打) “没看见!”
学生活动:1、理解主要内容。2、概括段意,并加小标题。3、找出文章的重点段。
4、感悟作用。 5、复述课文。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无数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面貌。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另一位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指导自读
(一)自读
1.学生自读诗歌并完成以下作业:(出示小黑板)
(1)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悒 客舍 尽 故人(2)试着理解古诗的意思。
2 讨论自读作业:(师生共同评定、明确)
第1题:浥:悒(yì)湿润。客舍:客店、旅店。此处指饯别的处所。
尽:“进”。故人:老朋友。此处指元二。
第2题: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相称,表示亲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引导看注解①)
本诗辞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余,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老朋友相送饯别,心中依亦不舍,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能频频劝酒,再干一杯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以寻常话语表达了蕴藉无穷的感情。
四、在自读基础上试译全诗。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6个成语。
三、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四、作文要言之有物。
五、综合性学习,讨论合作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作文要言之有物。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6个成语。
教学重点: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6个成语。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注意不要将加点的字写成别的子。
川 (州) 澈 (撤) 计(记) 首(手)
部(步) 制(治) 概(溉) 绩(积)
2 、还有许多词语,在使用上都有可能出现问题。培养学生进行分类区别。
二 、读一读。
这6个成语,在都是表现恶劣环境中的人物形象的。
三 写一写,背一背。
1、 这一次的名言名句,既有古代文人的,又有现代科学家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 说说含义,你对名言的理解。
3、 主要都是围绕事情的成败与其原因来说的。
4 、 自己背一背,写下来。
学生活动:1、分类区别生字。
2、读成语,体会情感。
3、理解名言含义。4、背名言。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我也会记得
1、 阅读短诗,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
2、 短文主要写了作者永远记得童年的快乐,哪怕已经到了老年。
3、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回答时,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5、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6、 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探索与发现
读一读,比一比
比较的两组句子,一句是引述,一句是转述。
1、先看看有什么不同,做上记号。
2、注意人称的变化。
3、扩展练习。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诗。
2、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写出自己的感想。
5、探究句子的异同。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怎么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咱们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我的烦恼”。
游戏是这样的:说说自己的如此烦恼,顺接下去……
师生游戏
小结:真了不起,同学们都能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老师感到同学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就想想,遇到烦恼该怎么办?
二 故事引路
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然而,你们能很好的解决吗?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乐乐的故事吧!
出示画图:
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对乐乐说些什么?
乐乐最后要说的话没说出来,你能帮他说完吗?跟他妈妈说吧!(学生角色转换说一说)
说真心话,吐真情
引发回忆: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以历过类似乐乐这样的苦恼吗?同学们,愿意和老师分享你们的故事吗?
全班交流
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强调将过程说清楚)
引导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老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惊讶地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面对困难与挫折,你们也能自己解决了。
交流评议
学生活动:1、做游戏。
2、解决难题。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讲自己的故事。
5、交流评议。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习作《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目标:这次“习作”是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收获和进步。
教学准备:形式上,要把事情的六个要素写出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作为写作的背景,写出自己努力的经过和意外所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导入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 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 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五、品读习作,修改评议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让学生朗读.
3、 师生共同评析
4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拓展延伸
1.、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2、拓展延伸.
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
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2、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3、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听故事,谈感受。
2、交流习作思路。
3、习作。
4、全班交流评议。
5、修改自己的作文、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神奇的机器人》
通过阅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创造精神。
《秦兵马俑》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佣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并且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荷兰的风车》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车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舍本体会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并且学习作者事物的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浪淘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课时安排
《神奇的机器人》 2课时
《秦兵马俑》 2课时
《荷兰的风车》 2课时
《浪淘沙》 1课时
《语文乐园 》 (五) 4课时
13、神奇的机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字,能用“日新月异”“大显身手”写句子。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通过读、说等活动,体会机器人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教师随着画面介绍:它正在进行深海作业,来到一艘躺在海底很久很久的沉船上,寻找着上个世纪随船遗落的宝物。它身体自如地穿梭着,目光锐利,周围的任何事物都休想逃过它的眼睛,它发现目标了……
2、提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谁来简单地说说你对机器人的认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机器人的课文《神奇的机器人》,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布置自读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再次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那些机器人,你喜欢哪一种,它有什么神奇之处?
3、汇报自读情况 。(它通过眼睛发现了窃贼,再把信息传给了"大脑","大脑"连同网络报了警。)(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的……有的……)(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机器人能干人们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指名读1、4自然段,说说机器人什么作用。
2理解“千奇百怪”“日新月异”
四、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主要介绍了哪种机器人?
2、再读本段,边读边画出最能表现“能追捕罪犯的机器人”神奇的词句。
3、交流体会。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中的“亡命之徒”结合实际,体会情况之危急:抓住“能”“善于”等词语,体会其追捕罪犯的过人之处。
4、指导朗读第四句话,体会其神奇之处,要读出机器人的勇于追捕、善于追捕、坚决果断的形象。
5、联系本段内容。理解“大显身手”之意。
6、回读第三句话,小结学习方法和作者的说明方法。
7、师生共同小结第2自然段学习方法。
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w W w .x K b 1.c o M
五、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机器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同学们想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吗? 回家继续收集有关资料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观录像,明目标,读课题。
2、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理解机器的神奇之处。
3、交流机器人的作用。
4、小结学习方法和作者的说明方法。
5、收集有关资料。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X K b1.C om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说明事物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
2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5—7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5——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5自然段。
默读这一自然段,交流:宠物机器人有何 神奇之处?
引导学生品读词句:为什么会永远陪伴你?体会机器人的喜怒哀乐。
指导学生朗读。
3、师生共议学习方法,用这种学习方法学6、7自然段。
三、创新设计,畅想未来
机器人神通广大,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学们想不想畅想一下未来的机器人?
1、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器人,说清楚它的样子和作用。
2、推荐有创意的设计,交流
四、展示作品,梦想成真
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想得到,一定能做得到。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神奇的机器人
科学技术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生活动:1、回顾旧知。
2、交流机器人神奇之处。
3、朗读课文。
4、推荐有创意的设计,交流。
5、展示作品。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14、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10个字。积累精彩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佣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10个字。积累精彩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974年,在陕西临潼县东南秦始皇的骊山陵东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从中出土了大量刻画精致、形态逼真的兵马俑。
这便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秦兵马俑,被人们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介绍秦兵马俑的一篇佳作。出示课题,齐读。
二、看录象,创设情景
1、仔细欣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读,读给同桌听。
3、说说兵马俑给你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词
1、读带有生字的词语,正音。
2、理解词义,可联系上下文,也可查字典。
3、指名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四、精读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集体讨论。
(1)从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从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数量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3、指导朗读前四句,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了解列举数据的说明方法。
4、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5、读最后一个长句子,前半句讲了兵马俑的恢弘气势,“看上去真像……”讲兵马俑的高超制作工艺。
6、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齐读课文。
2、欣赏录像,交流看到的、听到的。
3、试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4、朗读第二自然段。
5、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想象、感受兵马佣的神态和气势,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说明的方法,了解常用的、基本的说明方法,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课文除了讲“规模宏大”,还讲了兵马俑的什么特点?
二、学习第3段(3——8自然段)
1、提出要求:这一段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它们有什么样的鲜明个性?
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自学。
3、同桌交流。
4、集体讨论,交流。
(1)从“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最前列”和“神态自若”的描写中,感受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特点。
(2)从“体格健壮,体态匀称”及穿着装扮,手持各种武器,“目光炯炯,双唇禁闭,神态严峻”中,体会武士俑威武凝重的特点。
(3)从“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中体会骑兵俑的勇猛善战的特点。
(4)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弓弩手张弓搭箭,神情专注;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5、在学生充分交流,发表意见后,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自由穿插。了解列举数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6、小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读第8自然段,填空: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有的————,好像———;……
(2)用“有的……有的……”和“好像”练习说话。
7、指导有感情朗读3~8自然段,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学习过渡段
1、这篇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兵马俑,这两方面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1)这句话包含了哪些内容?
(2)句子前半部分是说兵马俑规模宏大,后半部分是说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这句话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习一、四段
1、指名读第1段
(1)“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
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3、齐读最后一段。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和文章第一段是怎样呼应的?
五、总结。
这篇课文生动的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勇气概
学生活动:1、交流兵马俑的特点。
2、交流兵马俑的类型。
3、体会情感。
4、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后小记:
15、荷兰的风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字国,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车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舍本体会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
过程与方法;
4、学习作者事物的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5、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舍本体会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讲讲边读边想,从而对风车“最大’”最忠实”的作用有较深的理解,对作者热爱赞美风车的思想感情也会有较深的感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讲讲边读边想,从而对风车“最大’”最忠实”的作用有较深的理解,对作者热爱赞美风车的思想感情也会有较深的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国,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车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舍本体会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讲讲边读边想,从而对风车“最大’”最忠实”的作用有较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风车和人类的那些关系?
三、读后检查:
1、指名交流原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并讨论有关字词的意思。
2、指名交流。
四、学习2-3自然段。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风车在荷兰人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全班交流,品读关键的句子:“因此,虽然荷兰世世代代都要受到大海的威胁,但是有了风车,仍然能够不断发展生产,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发达国家。”
大海怎样威胁荷兰的?了解荷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风车是怎样帮助荷兰人发展生产的?
勾画句子,讲议交流,指导朗读,体会风车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品格,感受作者对风车的喜爱与告状赞美之情。
讨论、小结,了解拟人化写法的妙处。
3、荷兰人是怎样赞美风车的?为什么称“风车是最大的功臣?”
品读句子:“上帝创造了海洋,荷兰人创造了陆地”,体会荷兰人发挥聪明才智,奋斗努力,借助风车像上帝一样创造了奇迹的自豪感。
品读句子:“他们能有这份光荣,风车是最大的功臣。”什么是功臣?为什么说风车是最大的功臣“?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自由读文,学会生字词。
2、交流词意。
3、了解荷兰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4、了解拟人化写法的妙处。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风车在荷兰人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舍本体会荷兰人对风车的喜爱,感悟荷兰人的聪明才智。
2、学习作者事物的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功能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了解作者拟人化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边讲讲边读边想,从而对风车“最大’”最忠实”的作用有较深的理解,对作者热爱赞美风车的思想感情也会有较深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风车在荷兰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起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风车和荷兰人的关系
二、导读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画出说明风车是荷兰人最忠实的朋友的句子。
2、指名交流。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2、荷兰人怎样喜爱风车?通过朗读课文原句来告诉大家。
3、从“看来荷兰人把风车当作自己家庭的一分子了”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风车的辉煌历史和他的奉献精神是荷兰人
努力奋斗的精神写照,人们像看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爱护它、打扮它。
5、人们会怎样歌颂“风车”?启发写话,集体交流。
6、回读课文第1自然段,提升学生对“标志”的深刻认识。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荷兰的风车
功臣 标志 朋友 一分子
学生活动:
1、了解风车和荷兰人的关系。
2、交流荷兰人喜欢飞车的原因。
3、对“标志”的深刻认识。
4、完成《课堂作业》3----6
5、背诵课文。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浪淘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
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直接揭题: 浪淘沙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刘禹锡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刘禹锡的诗,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作者与当地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初读,理解词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2、再读,理解诗意。
想一想,为什么这么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状、状态。)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伟壮观,作者的夸张方法。)引导学生联想进行理解。
(3)——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品读,深化理解。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1)读读诗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问产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引导学生释疑,在此过程中体会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豪迈。。
三、想意境,熟读成诵。
四、品用词,练语感。
(一)品评“上”字
1、诗的每个字都要经过仔细推敲,你知道诗中哪个字作者反复推敲才决定用它的吗?
2、猜猜他曾用过哪些字?(到、过、去、……)
把这些字填进去读读,与“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结:是啊!一个“上”字,引发了我们学生多少联想
(二)尝试推敲。
现在,老师让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诗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该用哪个字合适?并说说为什么。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 客船。( 来、 去、到、见、…… )
2、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动、皱、翻、起)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理解题意。
2、理解诗意。
3、体会诗人情感。
4、背诵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1、收集、积累三字成语。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2、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3、积累有关为人处事的名言。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4、读懂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比喻意义。
5、探究说明的方法。
6、以“谁去最适合”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7、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成语故事。
引导学生读句子,探究与发现说明的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收集、积累三字成语。准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2、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
3、积累有关为人处事的名言。告诉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想一想
1、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2、引导学生弄懂成语地大意:同桌交流,查字典、词典后集体交流。
3、集体交流词义,相机点拨。
4、教师小结。
5、引导积累运用。
6、交流拓展。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词语。
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全班交流,反馈。
4、男女生分读两组词语,说说发现了什么。
5、拓展:你还知道有关动物的成语吗?师生互相交流。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诵读名言,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小组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3、抄写名言,注意书写时整洁美观
学生活动:1、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2、集体交流词义。
3、自由读词语。 4、抄写名言,注意书写时整洁美观。
5、说说自己对名言的体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成语故事。了解成语的比喻意义。
2、探究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读通短文。
2、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3、认真思考,小组讨论:
杨修是怎样解谜的?
为什么只有杨修能解这个谜?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4、全班互相交流评议。
5、尝试独立讲出这个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这一段话,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
1、读通短文。
2、认真思考,小组讨论:
杨修是怎样解谜的?
3、全班互相交流评议。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谁去最适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营造一个口语交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懂要求,引导看图。
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三、小组合作,模拟表演。创造情境,行到启发
1 播放一竞选场景(把本课中提供的两个事例动画形式展现出来)
大家来谈谈他们为什么获得成功?(学生交流)
小结:我们的演说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把我们的愿望表达清楚明白,注意语言得体,自然大方。
互动互流,共同探讨最佳演说内容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说该怎么说?说些什么?
互动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台下的同学,你会怎么的竞选者投票?
学生反馈,师生总结:在班干部竞选中,要明确表述自己的愿望,凸现自己的优点,还要注意语言得体,言辞恳切
四、全班展示,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从仪态大方,有礼貌,语言清晰几个方面来评议。
五、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1、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2、小组合作,模拟表演。
3、互动互流,共同探讨最佳演说内容。
4、学生反馈。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习作 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把它写下来。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重点 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准备两种水果。
2 师生游戏
二、组织观察。
1、看一看。 2、摸一摸。 3、闻一闻。 4、尝一尝。
三、教师小结。
四、组织观察另一种水果。
五、分组汇报交流。
六、学生完成习作。
1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写时注意写具体。
2 学生进行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七 交流评议
范读两位学生习作,找出写的最精彩的地方,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
学生讨论,明确存在的问题。修改。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
1、玩游戏。
2、观察水果。
3、汇报交流。
4、自由习作。
课后小记: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热爱本土风俗文化的情感。
《看 戏》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注意课文内容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吆 喝》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
《中国结》
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热爱本土风俗文化的情感。
《墨梅》
教学中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借助注释、结合图画、展开想象,理解诗句地意思,感受诗人鄙薄流俗地情怀和他不向世俗献媚地高尚情操。体会诗人的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课时安排
《看 戏》 2课时
《吆 喝》 2课时
《中国结》 2课时
《墨梅》 2课时
语文乐园六 4课时
16 看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3.注意课文内容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4.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5.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注意课文内容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
教学重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2.对声音的描写。3.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2.对声音的描写。3.关键词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此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戏曲素养。2.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题。3.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2.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看电影、电视剧。好的电影、电视剧往往以它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吸引着我们,令人难以忘怀。作者看了一场戏,过后留给他的是什么印象呢?这节课我们学习《看戏》。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要求从音、形、义几方面检查)。铿锵 颦 婀娜 蜃楼 屏住例:颦Pín 〔皱眉〕〔上下结构]
2.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描写了什么?明确: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挂帅》的场面。
教师补充: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内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为此,我想同学们和老师有同样的感受,为生活在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度感到骄傲、自豪。
②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的热情观众和热情艺术家。
三、阅读新课
(一)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1.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2.画出揭示本义中心的句子。
(二)引导学生体味“膨胀”与“涨”,以此强调“关键词句的含义”。(板书)
明确:“涨”是水位升高,这里比喻观众情绪逐渐高涨,呈渐变的状态。“膨胀”则有激荡起伏之势,呈热烈欢腾的状态。
(三)找学生读课文1、2段,要求其余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场内外的气氛。
明确:“静静的”。
(四)思考讨论:
为什么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为什么强调剧场“人挤得非常满”?
明确:突出“暑气并没有收敛”,是为了以气温烘托观众的心情,人们不顾暑气炙人,争相观看梅兰芳演戏,说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强调公园和剧场“是静静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气氛,是为了说明观众静候演出开始,表现观众对于欣赏梅兰芳舞台艺术的渴望心情。有这位艺术大师的演出,剧场就成了艺术的圣殿。
强调剧场里“人挤得非常满”,是为了说明广大群众衷心喜爱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五)比较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模拟作文”,寻找差距,体味课文开头两段的精妙之处。
(六)速读第三段
要求:1.画出两个比喻句。2.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讨论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明确:“蜃楼”、“彩霞”两个比喻将京剧舞台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讨论:本段关于剧情的介绍,从文章整体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为什么?(板书:学习重点1)
明确:写得简略。因为本文的中心是赞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热情的观众和热情的艺术家。《穆桂英挂帅》的具体剧情与这个中心意思关系不大,所以写得十分概括,免得冲淡了中心。由此,我们大家要注意文章内容详、略的安排取决于中心的需要。
(七)学生阅读“模拟作文”,画出表现女主角上场时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画出描写女主角歌声的词句。
(八)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
(九)声音是无形的,难以描摹,那是不是就是说“是无法用语言所能形容的呢?”复习《老山界》中关于声音描写的语段。
(十)本文的作者又是怎样描绘声音的呢?
(板书:学习重点2)
女生齐读第四段,男生完成下列问题:
1.女主角上场,观众的情绪有何变化?
2.作者是怎样描写声音的?
启发讨论后明确:
观众情绪的变化:“这个平静……的掌声”。
板书:暴风雨、雷鸣
“对声音的描写”,注意引导学生体味绝妙之处。
“辽远”与“逼近”、“柔和”与“铿锵”两对反义词把歌声形容得神奇美妙。
思考讨论:“歌词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四个加点的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明确:四个动词不能互换。珠子从一笑一颦,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去,只能说“滚”;一粒一粒的珠子着地,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只能说“滴”;珠子从地上反弹到空中,余音缭绕,只能说“溅”。梅兰芳的歌喉美妙动听,入耳入心,令人回味无穷,“滚、滴、溅、落”,四个动词字字准确、贴切。
自由读第四段,加深印象。
对照板书,试背本段。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2、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3、画出表现观众情绪变化的词句。4、画出介绍剧情的句子。
5、完成《课堂作业》 2题。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注意课文内容的详略与表达中心的关系。
2.了解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3.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学生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二、齐背第四段
三、学习新课
(一)男生齐读第五段,女生思考:听到这样神奇美妙的歌声,观众的表现如何?注意抓关键词。
“鸦雀无声”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学生快速查词典,结合语境,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二)女生齐读第六段,男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三)这位精湛的艺术家是谁呢?他已66岁高龄,表演仍能创造“奇迹”,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齐读第七段。
(四)讨论明确以上问题。
四、教师小结
本文标题“看戏”,中心意思是赞美“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文章根据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把描写的重点放在观众的表现上,放在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上,特别是对观众的表现,着力渲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既表现了观众的热情,也烘托了梅兰芳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
五、齐读全文,加深理解
六、播放“梅兰芳京剧唱腔”片段,具体感知
七、学生谈感受
小组交流各自所画的再现观众热情的图画,推荐优秀作品,集体评议。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看戏
描写声音的方法
学生活动:1、读自己写的关于声音的片断,集体评议。 2、齐背第四段。
3、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本段内容。 4、谈感受。
5、完成《课堂作业》3----6。
课后小记:
17 吆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难点 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 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老师小结: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知道吗?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讨论如何动笔?)
4、 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背景介绍: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二、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 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 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 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模仿学到的吆喝声。
2、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3、相互交流,体会吆喝的意味。
4、体会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独到之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3、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4、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2、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已知
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主要介绍卖什么。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看来,显得非常杂乱的街头叫卖,已经被作者清晰的两根线所穿起来了。那你说说,如果是你来介绍收集到的武汉旧时候的吆喝,你打算怎么安排内容呢?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意味。
那我们如果写武汉的吆喝,又要注意什么呢。对,用武汉方言。
二、感受吆喝方法的多样性
师:默读第4自然段,了解作者写到了四季哪些货色,做上记号。
生默读勾画。
课件出示写秋天一段的文字。(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其实满够了。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
怎么样,从这一段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介绍的方法吗?对的,按照季节的顺序,把叫卖的货色介绍出来。对,还要及时写出感情。
师:全班一起读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再请四位同学分读春夏秋冬的句子。
生读。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哪种吆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读。
师:这些小贩运用了夸张、借甲物形容乙物、戏剧性、声音的变化的方法来吸引人。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如果去掉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好吗?
师:看来这句话很重要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再次感受它的重要作用。
生读。
师:这些吆喝者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没受过高等教育,却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对吆喝、对生活进行着艺术创造,吆喝真是语言的艺术。让我们再来回味那韵味十足的吆喝声。
三、 了解吆喝的现状
师:北京现在的吆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快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一下。
预设——
师:大家可以继续了解家乡的吆喝,并做好记录。吆喝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其他民俗文化。
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解。
师:这节课,我们从吆喝没个停和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这两方面了解了吆喝。一听到吆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群群走街串巷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愉悦的怀想;仿佛听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就让我们在那吆喝声中结束这节课。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17 吆喝
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
吆喝的现状
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的了解
学生活动:1、介绍收集到的武汉旧时候的吆喝。
2、感受吆喝方法的多样性。
3、搜集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解。
4、完成《课堂作业》3----6。
课后小记:
18中国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热爱本土风俗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春天张老师回来的时候,我们每个女生都收到了张老师送的一个礼物,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一屡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出示:中国结,然后板书:中国结
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
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能是:为什么喜欢中国结?样子?作用?历史?特点?种类?……)
同学们想到的内容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说一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寻找答案。让学生作好批注。
2、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六自然段的前几句,就放在后面讲解,如: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的朋友家中,有什么寓意?)
3、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有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里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猜谜语。
2、交流喜欢中国结的原因。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4、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5、交流中国结受宠的语句。
6、完成作业。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课文4---55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3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4 指导学生画出书中的相关语句。
5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6 板书:同心结
7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四、拓展。
1、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中国结
象征幸福
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学生活动:1、复习上节课内容。
2、理解课文中的“头”?
3、齐读第五自然段。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墨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
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 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梅是傲骨的象征,更是高洁操守的象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历代有志之士,讴歌梅礼赞梅,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王冕的《墨梅图题诗》正是咏梅,赞梅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一起来体味那绝美的诗篇。
二、初步感知。引导学生回忆《王冕学画》的内容;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三、讲解诗意。(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C.理解诗句的意思。(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D.进一步理解。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E.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3、朗读全诗。
四、拓展训练: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诗句,绘画作品
五、回顾反思: “岁寒三友”的象征了怎样的精神
板书设计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自学理解诗意。2、交流墨梅特点。3、体会诗人情感。4、背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六)
教学目标
1、积累表示节日的诗句。
2、了解著名历史建筑和书法艺术。
3、正确流利的书读名言,背诵名言。
4、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5、学会修改病句。
6、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恰当表达。
7、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
学会恰当表达和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积累表示节日的诗句。
2 了解著名历史建筑和书法艺术。
3 正确流利的书读名言,背诵名言。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自由读词句,读准字音。
2、 同桌互读。
3、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 多种形式熟读词语。
2、观看邮票,说说你的发现。
3、 再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4、 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 学生自己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
2、 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疑。
3、 说说三个句子给自己的启示。
4、 背诵句子。
5、 抄写句子。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词句,读准字音。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多种形式熟读词语。 4、交流邮票特点。
5、交流对句子的体会。 6、背诵句子。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2 学会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 自读成语故事,注意读准字音。
2、 故事主要写了什么?“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
3、 短文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4、 讲成语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 学生自己读句子。
2、 同位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 自己修改。
4、 教师小结。
5、生练习。
三 全班交流。
学生活动:1、读成语,读准字音。
2、交流成语意思。
3、交流启发。
4、讲成语故事。
5、交流对句子的发现。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1、 看图了解交际内容。
2、 教师谈话小结。
二、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己照片上的故事。
三、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四、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的故事?
2、同桌互相交流。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指名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引出同学的感受。
学生活动:1、看图了解交际内容。
2、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3、小组内交流自己照片上的故事。
4、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5、交流中引出同学的感受。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习作 谢谢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这次“习作”是让学生谈谈感恩的小故事。能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来写。
2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形式上,要把事情的六个要素写出来,把自己在生活中的遇到的感恩的小故事作为写作的背景,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关于感恩的动人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激情。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
2.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五、创设情景,学生习作。
1、修改自己的作文。根据大家的眼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誊写。
2、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
3.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学生谈故事感受。 2、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3、动笔写作文。 4、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5、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学习课文要充分朗读课文,用自己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创造,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孩子知道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只有从小养成爱护卫生的好习惯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变幻多彩的地球》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花庄的小家伙们》
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特殊的葬礼》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原有的雄伟气势和而今的枯竭情景,从而产生对环境加强保护的强烈愿望。
《题西林壁》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了解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课时安排
《变幻多彩的地球》 2课时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2课时
《灰椋鸟》 2课时
《题西林壁》 1课时
语文乐园七 4课时
19 变幻多彩的地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2个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相关图片资料或播放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
多么神奇壮观的地球呀,她还特别爱打扮自己呢。
大家想知道,她都喜欢穿哪些颜色的衣服吗?让我们一起去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评委。
2、读完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相机指导“爽”、“置”、“善”和“燥”的读音,
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薄”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再读感悟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合作探究:
(3)尝试感情朗读。
四、自主、合作学习。
1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多读几遍。
2把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 1、观看有关地球的风光短片。 2、质疑,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自由读文,交流读懂的内容和感受。
4、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多读几遍。
5、把你最喜欢的一节或几节读给同桌听,同桌互评。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地球外表不同颜色的衣服,衣服颜色的来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明确不同色彩的变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读悟重点,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便读边在书上圈点勾画,
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摘录重点词填表。
蓝色的衣服→海洋湖泊→冬暖夏凉
黄色的衣服→沙漠、半沙漠→热时更热、冷时更冷
最重要的外衣→大气→调节气温、冷热适宜
白色的衣服→冰雪覆盖→降低温度
绿色的衣服→植物、森林→改善气候、适合人类
2、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①读一读,议一议:各种衣服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②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你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衣服?为什么?
3、集体交流,梳理归纳。
4、指导朗读,印证理解。
二、品读领悟、升华感情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激情导思,组织学生讨论:
地球是万物生灵的母亲,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使她更加美丽,适合于人类居住,人们正在开展哪些工作?我们应该怎样做?
3、启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达自己对地球,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4、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拓展
1、搜集有关地球质量与环境恶化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试着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变幻多彩的地球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活动:1、找出有关介绍地球不同颜色衣服的重点词句。
2、研读重点句段、探究拓展。 3、讨论,总结归纳。
4、写一篇读后感或号召人类保护地球的倡议书。
课后小记:
20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
2、师激情导入:
多么优美的环境呀,大家想知道,这是哪儿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板书读题。
4、依题探文,鼓励学生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来吗?
5、学生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6、师生交流互动,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检查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同座一起读,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纠正生字读音,
相机指导学生读准“脂、挚、室、帐、晒、素、郎、虑”等字,
提醒同学们注意多音字“抹、荫”在文中的读音。
3、指名读由生字组成的词,
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三、阅读思考:
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豆花庄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童话般世界?
小动物们在这里过着怎样快乐的生活?
四 合作学习
1、独立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2、学生汇报自学所获,提出自己尚未弄清楚的问题。
3、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由豆花庄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虫虫们快乐幸福的生活,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由物及人展开联想,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深化理解。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
查字典,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看课文插图谈感受。
2、快速读文,读后提出相关问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4、学生个人自读,边读边思,并在书上批画相关重点词句。
5、小组合作,交流感受。
6、朗读、深化理解。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品读重点词句,从中悟出一些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带来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8—18自然段,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出示小黑板展示4个重点句子(课后三个重点句和第17自然段),
师生合作,品读感悟。
可运用“读—思—议—评—读”的方法学习,在生生、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学生分组竞赛读这几个重点句,组织评议。
5、拓展深化:
问什么说他们唱的是一支“绿色的歌”?
你能把“金色的梦”的内容想象出来吗?
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6、配乐朗诵课文8—18自然段。
三、拓展: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2、小练笔:《金色的梦》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4、背诵课文
5、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豆花庄的小家伙们
自然环境给小动物们---------快乐幸福的生活,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生活动:1、回顾旧知。2、自由练习朗读,读后组织评议。
3、品读感悟。4、小组交流,再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
5、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给小伙伴听。
课后小记:
21 灰椋鸟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渴望内,背诵课文。
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运用已有学习经验自学生字词,感受本课词语的结构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1、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发生而发生的。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排满了天空飞来了。
倾诉:完全说出。栖息:停留,休息。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一(1、2):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二(3~5):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三(6):写“我”归来时的感想。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读课文,把握内容,简要说说灰椋鸟
2、读完这段话后自由交流,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3、欣赏优美句段,集体交流,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4、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讲读第二段
1、默读本段,思考:
(1)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一段的3~5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三自然段:写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四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写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这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特别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这样几组词上:
填空:
从“一开始”写到“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_______________”。
从“先回来的鸟”写到“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怎样写一开始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4)写“大部队”时,作者用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哪个词?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用“——”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瀑布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惊涛拍打岸滩”呢?最后指名读,展开想像,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
8指导背诵第二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段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2)把第二句改为不用问号的句子。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林场工人辛勤劳动,造了哪些林?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1)再读树林的环境描写,体现适合鸟类生存。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1 灰椋鸟
辛勤劳动,植树造林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灰椋鸟 归林几分钟 排空而至 场面壮观
不愿过早安眠 喧闹
爱护鸟类,爱护自然
学生活动:1、齐读第1、2自然段。
2、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
3、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4、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诵读这首古诗。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
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解诗题,知作者
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二、抓字眼,明诗意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
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7.师:这一句里有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三、多诵读,悟诗情
多诵读:
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四人小组表演
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总结
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读诗3遍
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四人小组表演。
5、体会人生哲理。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4、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5、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通过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3、通过写背有关成才的名言警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气象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关爱之情。
2、通过朗读地名小诗,认识生字,了解祖国的各行政区简称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查阅字典或相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4、全班齐读,集体反馈。
学生汇报自己对这几条谚语的理解,老师可对谚语所表达的气象原因稍作指导。
5、适当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
说出来跟大家共同欣赏吧。
二、读一读
1、出示中国行政区域地图,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2、学生试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3、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
了解“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相对应的9个省市的全称。
4、齐读地名诗。
5、分组学习,了解简称相对应的省市全称。
6、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7、学生读读议议,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读,边读边思,想一想这几条名言的字面意思。w W w .X k b 1. c O m
2、抄写名言,写后再读深思,说说名言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3、小组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什么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胜于蓝”等等。
4、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5、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6、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活动:1、自由读谚语,边读边思考这些谚语的意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气象知识的谚语?
4、了解京九铁路所经过的省市线路。
5、集体交流、信息反馈。
6、熟读,背诵三条名言。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1、学生自由读诗歌。
2、读思结合:
⑴根的生长有什么特点?
⑵它对生活的看法是怎样的?
⑶根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4、全班交流反馈,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由读题。
2、读后思考:通过这种表格的设计,能很快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由此对你有什么启发?
3、小组交流:在平时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你还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
4、指名学生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5、师生共同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
学生活动:1、自由读诗歌。
2、自读自悟,然后同桌交流学习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读后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5、作典型发言,介绍自己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评议。
6、小结,肯定、表扬与鼓励好的语文阅读方法。
: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大家一齐行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办一起关于环境保护的板报。
要求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二、质疑激趣,开拓思路。
社会在进步,生活水平在提高,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但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人类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用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或现象?
2、同桌互相交流。
四、看课文提示,学生小组交流、互动:
要办好这一期板报,应该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五、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做好巡视指导。
六、明确分工,小组协作
1、自拟稿件
2、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丰富板报内容
3、设计板报的版面、配画、插图、装饰等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学生活动:1、回顾本单元学习要点。
2、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为办好板报出谋划策。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4、推荐字写得好的同学抄写板报,绘画水平高的同学为板报配画。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2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导入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 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 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五、品读习作,修改评议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让学生朗读.
3 师生共同评析
4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拓展延伸
1.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2拓展延伸: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
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 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 4、习作。
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3、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4、学生练写。
5、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后小记: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学习课文要充分朗读课文,给学生带来精神世界的丰富粮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纪晓岚吟诗〉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通过阅读,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的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到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枫桥夜泊〉
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单元课时安排
〈纪晓岚吟诗〉 2课时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2课时
〈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2课时
〈枫桥夜泊〉 1课时
语文乐园八 4课时
22 纪晓岚吟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过程与方法: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难点: 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2、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3、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2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3 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布置自读要求。把生字新词读正确,语句读通顺。2、再次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
3、汇报自读情况 。
三 .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
四、再读感悟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合作探究。 (3)尝试感情朗读。
五..感知课文
1.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作业设计: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
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介绍你了解的纪哓岚。
2、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什么?
3、汇报自读情况 。
4、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尝试感情朗读。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2 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3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1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 诗文对照,想象独钓图。
1. 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中想想:一人独占一江秋
2.请学生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联系文中古诗想想,古诗的哪些诗句就是文中哪些句子描写的情景。
3. 同桌分工,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学生背诵古诗一次,然后闭者眼睛默默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5. 齐读古诗后,指名说说“一人独占一江秋”的语意。
6. 评议补充,深化感悟。
四.指导读悟第5自然段。
1. 学生按要求自渎自悟,自主探究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本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3. 班级交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朗读训练(先指名后齐读) (2讨论
乾隆皇帝说的话,前两个“好”字怎么理解,后两个“好”字各应怎么理解?
作者为什么连用四个“好”,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4. 思考乾隆皇帝所说的话该怎么朗读,根据自己的设计练习朗读。
5. 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纪晓岚吟诗
一人独占一江秋 机智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
2、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
3、对照着读诗和文对应的句子,想象诗文描绘的画面。
4、同桌读读议议,交流读懂了什么,讨论不懂的问题。
5、组织赛读、评读活动,开展感情朗读训练。
课后小记:
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民着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7个字,正确读写“理所当然、蕴藏、辛勤”等词,并能学习运用。 2、默读课文,培养学生潜心默读,边读边想的习惯。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
一.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读题。2. 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印度的王公有许多的大米,围绕大米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 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能表现蝉德拉个性爱好特点和思想特点的语句,想一想她的个性爱好特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她具有怎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后面的故事有什么关系?
2.学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内容在小组内作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3.班级交流,回答问题,开展言语实践训练。
(1)蝉德拉有什么个性爱好?你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联系下文想想,这一个性爱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计算办法有什么联系?
(2)“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愤怒和不平”表现出蝉德拉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4. 指导朗读。
(1)对应朗读相关语段:引导学生把“蝉德拉喜欢大象,也喜欢数字……”与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许……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
(2)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连读,评读等形式,有感情地读好“这一切令蝉德拉十分愤怒和不平”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 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读题。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3、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不懂的问题。
4、对应朗读相关语段。 5、学生连读,评读。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2、通过阅读,初步形成对小姑娘的印象,感悟她为贫穷村想,为穷人谋利益的品格,学习她从小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小姑娘蝉德拉只要大米作为奖赏和村民对她选择感到伤心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 自读,说说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 说说兽医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3. 蝉德拉是怎么给大象看病的?
4. 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 自读自悟,思考蝉德拉为什么不要珍贵漂亮的珠宝作奖赏,而要求用大米作奖赏?
2. 先默读画出表明蝉德拉要大米作奖赏的原因的句子,
3. 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 并把自己的探究发现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注意读好表示原因的重点句子。
5. 学生“把她注意上那个棋盘”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许….. 直到最后一个方格为止。”接连着自由读读,想想蝉德拉用什么方法计量奖赏的大米?
6.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 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这种计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8.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村民对蝉德拉的选择感到伤心?
9. 你认为蝉德拉的选择对不对?为什么?
10. 在指名答问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和说明问题,注意组织评议。
五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进制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3印度王公的大米(一)
婵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自由练习朗读。
3、思考这些句子表达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
4、体会蝉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课后小记: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难点: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读写“珍贵、便宜、愚蠢、仓库”等词。
2、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前半部,知道蝉德拉向王公要大米作为奖赏,后来怎样了呢?让我们来学这个故事的第二部。
2.板书课题,读题。
二.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2.指导难写、易错的汉字。3.读通课文。
三.感知课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自悟,思考王公为什么暗自高兴并马上答应蝉德拉的要求,你从中体会到王公怎样的特点?边读边画出表明原因的相关句子,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2.讨论:
(1)王公为什么暗自计算中计量单位变化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联系上篇故事和本文故事的结果,你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3. 练习朗读,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4. 读好后,做填空练习:
因为王公只想到( ),没想到( ),所以他暗自高兴并马上批准蝉德拉的要求,我们从中体会到王公是一个( )的人。
作业设计: 1家庭作业:
预习课文: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查字典,理解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课堂作业:1)写小字。2)完成《课堂作业》 2题
学生活动:1、认读生字,生词。
2、读读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3、边读边抓住描写王公的心理活动,语言和行动的词句体会。
4、体会到王公有怎样的特点?
5、读出王公得意的神情和命令的语气。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习惯。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3、感悟蝉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完整地复述故事。
2 能通过表演这个故事,反映课文中的人物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巩固生字词。2、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二、继续学习课文。
1、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组织评议。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引导学生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1. 默读2---9自然段,画出计算中计算单位的词语,想想计量单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 再次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王公在计算赏米过程中的语言和行动的重点句子,想想他为什么那么说、那么做,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 指导朗读描写王公神态变化的三个句子:
王公来回踱着步子,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讶。
王公靠在了软座椅上。
印度王公非常吃力地站起来。
4. 再次默读相关段落,找画出描写蝉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蝉德拉开始解释道……
你把村民曾经耕作的土地还给他们,并且只收取一定量的,供你所需的大米。
填完整个棋盘将需要多少大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演课本剧:
1.提出要求:和同学一起演一演《印度王公的大米》这个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3.全班汇演。评价。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课后1----4 2、背诵课文 3、听写词语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3----6
板书设计:
24印度王公的大米(二)
婵德拉的聪明才智和王公宁愿吃大亏,也要信守诺言的思想。
学生活动: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读悟计算奖赏大米的过程。
3、找画出描写婵德拉语言和动作的重点句。 4、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排演。
5、全班汇演,评价。
课后小记:
古诗诵读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诵读这首古诗。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喜爱。2、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难点:诵读这首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2、你们最熟悉的白居易、高适、李白、杜甫、张继等都是唐朝大诗人。
3、有不少同学会背诵不少唐诗,谁愿意背一首?4、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预习课文
1.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2.说说这两首诗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说说为什么?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读古诗,正音。2.理解词语。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质疑问题。
四、学习《枫桥夜泊》
1.理解题目。“枫桥”交代了什么?(地点)
夜:夜晚;泊:停泊;枫桥夜泊: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边。
2.教师配乐范读。3.反馈预习情况。4.指名朗读。5.引导学习全诗。
(1)齐读。(2)逐句重点理解词语。(3)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4)诗人因何而愁呢?(5)引导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6)诗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从诗人当时的心情,体会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分组讨论)(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根据学习《枫桥夜泊》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1.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师生共同总结。2.先同座互相读讲,再指名逐句读讲,有讲得不准确的,老师酌情指点。3.把四句诗连起来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5.练习背诵。
六、总结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1、读诗3遍2、大致理解诗意。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1-----4
学生活动:1、简介三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按照预习要求分小组进行预习。
3、学生看图,说说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4、掌握自学方法,自读自悟。
5、用自己的话说说理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背诵古诗。
课后小记:
语文乐园(八)
教学目标 1、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2、“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3、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4、习作。
教学重点 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作文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一背。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重点: “读读背背”的内容是名言。
教学过程: 一、我来试试
1、 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岩)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峡)
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1)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2)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3)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
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二.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1、读古诗。
2、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读名言,体会意思。
4、体会名言意思并交流。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探究与发现部分,注意阅读要仔细。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 锦囊妙计 》
1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
2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3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4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二、探索与发现 提示语
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3、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4、练习写提示语。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好朋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培养学生的谈话沟通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清楚表达,让别人乐于接受自己的谈话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咱们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我的好朋友”。
2、游戏是这样的:说说自己的好朋友,顺接下去……
二.全班交流
1、学生回忆,说自己的经历(强调将过程说清楚)
2、引导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交流)
3、老师小结:同学们,老师惊讶地发现你们长大了,你们也有了自己的思想,面对好朋友间的矛盾,你们也能自己解决了。
三.情景创设
1.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2.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3.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四.交流评议
学生活动:1、做个小游戏。
2、说自己的经历。
3、说具体:你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5、交流评议。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习作 一次特别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2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过程与方法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导入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1、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
2 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1、全班交流评议。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2 理清思路,确定写作顺序及表达方法.
五、品读习作,修改评议
1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 教师选择典型的习作让学生朗读.
3 师生共同评析
4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六、拓展延伸
1.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2拓展延伸.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
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
1、收集书籍发展史的相关内容。2、读背名言。交流意思。
3、准备《口语交际》的资料。4、习作。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1----7
学生活动:1、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学生动笔写作文。
3、修改自己的作文。 4、把修改后的作文认真的写在作文本上。
课后小记: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相关文章:
鄂教版《语文乐园》教案09-14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六册《语文乐园八》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七册《语文乐园五》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第九册《语文乐园七》优秀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意外》精品教案06-12
S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09-07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熟能生巧》的教学设计06-07
鄂教版第四册《变成什么好》的教学设计07-17
鄂教版《语文乐园(三)》优秀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