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时间:2024-10-11 19:34:45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通用1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通用18篇)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

  一、谈话导入 、简介作者。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板书:暮江吟

  二、揭题。

  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

  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

  ③吟是什么意思?

  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

  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

  三、新授。

  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范读

  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

  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6、出示灯片

  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 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② 可怜是什么意思?

  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 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④ 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 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

  ⑥ 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⑦ 齐声朗读

  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练习。

  (1)作画

  景色的美体现在哪里?诗人用他的妙笔给我们描绘了几个画面,请同学们根据诗意,把诗人笔下的美景画出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

  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珍珠月似弓

  (2)写话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笔下的美景。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上节课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本课的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重点:灵活运用自学古诗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善于与别人交流。

  【教具准备】:

  1、学生比较熟悉的古诗画面。

  2、古琴曲。

  【教学内容】: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古诗配画。

  2、板书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暮江吟》的课题。

  3、解释课题,交流对白居易的了解。

  二、初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生字。

  2、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第一遍带着拼音读,第二遍去掉拼音读。

  三、细读

  1、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预习情况,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义。

  2、图诗结合,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意思。

  3、班内交流。

  四、美读

  1、配乐范读,启发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学生练习朗读。

  3、配乐,指名感情朗读。

  4、加表演动作,背诵古诗。

  五、巩固

  用抢答方式,理解诗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知君。

  六、延伸

  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把自己会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七、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通过小练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师: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

  (师生齐背《草》)

  师: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

  师指名读白居易的生平简介。

  二、学习新课

  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

  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生听课件中范读)

  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

  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

  师: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

  (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

  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晚。

  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

  师: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

  师: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师:把

  比作,又把比作。

  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

  师: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

  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

  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

  师: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9、指导配乐朗读。

  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

  (生配乐朗读)

  10、谈感受。

  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感受)

  三、小练笔。

  你能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做一首新诗,或画一两幅简笔画吗?两样选择一个来完成。

  四、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诗、吟诗、还做诗、做画,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能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诗,我们下节课交流。

  五、布置作业。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5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和注释阅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3.运用学习古诗的办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第一首诗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诵给大家听一听。

  2.揭题:首先我们来学习《暮江吟》这首诗歌,看看诗人给我们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

  3.思考:

  题目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暮”又是指的什么时候呢?

  (“暮”指的是傍晚)

  题目的意思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学生聆听,注意诗的节奏与停顿。(按233的节奏读)

  2.学生自主识字。

  3.诗人为什么傍晚会站在江边吟诗?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他?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古诗。

  三、熟读古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

  1.“铺”字能不能换成“映”?

  (不能。“铺”字表明了“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就像铺在江面上很形象。)

  2.“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夕阳)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候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夜晚时候的景象。

  4.欣赏“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请你试着描绘一下诗中夜晚的景色。

  (2)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理解“可怜”的意思——可爱

  第二首诗

  一、视频导入

  1.播放庐山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都看到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

  2.简介庐山,揭示课题。

  3.板书课题。

  二、自读古诗

  1.学生自主阅读古诗,并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2.注意读准字音,读古诗时要读的有节奏。

  三、理解古诗

  1.交流讨论: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句诗?

  学生自由交流

  2.想一想,作者从远近高低等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庐山,所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请你想一下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都看到了庐山怎样的景色?

  3.作者身处庐山之中,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

  4.你觉得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人和事?

  (看问题要全面 避免主观片面。)

  第三首诗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的图片,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

  二、融入诗中,体会诗意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2.梅和雪在争什么?

  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揭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引导学生着重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明白本诗所说明的道理——取长补短。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学习,能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导课题

  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大屏幕上会出现几幅图,请你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舟过安仁》、《咏柳》、《忆江南》的插图。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诗歌作于公元822年。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二、初读感诗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用来形容没有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可怜——可爱,令人爱惜。今义:令人怜悯。用“可爱”代替“可怜”,即“可爱九月初三夜”,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想一个感叹句——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九月初三夜真可爱啊!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为什么这么可爱?大家看到最后一句诗……)

  真珠——珍珠。古时写“真珠”,就是珍珠的意思,但我们现在要写成“珍珠”。

  4、诗意理解:

  ①这些诗句连起来是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

  ②诗人看到了哪些景象呢?能加上时间、地点、人物连起来说说吗?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三、研读悟诗情

  1、下面我们来欣赏欣赏这首古诗,和大诗人白居易一起感受江南独特的美景!

  再读古诗,你最欣赏哪几句?在这句子中,你欣赏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第一、二句

  ①生汇报。

  A、“残阳”

  “铺”——联系下文的“半江红”理解。

  出示句子比较: 一道残阳照水中 (用“照”太俗)

  一道残阳射水中 (用“射”不符合残阳的特点)

  一道残阳铺水中 (用“铺”形象地表达了霞光几乎贴着湖面铺撒过来地样子。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看图体会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B、“江水”

  “瑟瑟”“红”——这是怎样的绿,怎样的红啊,能用上“仿佛”或者“好像”说一说吗?

  ②你们说的真美。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男生齐读。)

  第三、四句

  ①生汇报。

  A、“露珠”——“真珠”。(比喻的手法)

  B、“月亮”——“弓”。(看图。用形容词描述:晶莹剔透的珍珠,精致小巧的弓。)

  ②这么美的景象,谁来读一读? (指多名学生读,师相机指导读后,女生齐读。)

  四、吟诵入诗境

  1、你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九月初三那一天的美景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音乐响起)让我们一起在这柔美的音乐声中去想象那一幅清丽的图画——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我静静地站在江边,只见一道夕阳的余晖铺撒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光色瞬息变化,江水一半是碧绿的,另一半则是通红的,整条江简直就像一大块美丽的宝石!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只见那弯弯的月亮悄悄地挂在树梢上,像一张精致小巧的弓。那江边的花草上已经爬满了圆滚滚的小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它们难道是从天上溜到人间来玩耍的星星吗?

  2、同学们,面对此情此景,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让我们也来当一回作者,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诵表达出来。——准备(背诵)——全班交流(配乐)。

  五、延伸展诗兴

  我们的家乡很美,我们的江南很美,其实我们的祖国山河,我们的大自然到处都很美,有很多诗人也都赞美过我们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赛诗会”,小组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平时积累的古诗多。

  六、课外作业

  刚才同学们背诵了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诗词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也可以编成一个小故事,看看这些诗词又蕴涵着怎样的心情和感悟呢?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残阳   铺

  江水   瑟瑟   红

  可怜

  露珠   真珠

  月   弓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8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上从日落到夜晚这一段时间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深秋季节美景的喜爱之情。诗中描绘了两幅画面:残阳斜照和新月明露。其中“铺”字形象地表现出了夕阳的柔美,而“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动幻之美更令人陶醉;“可怜”一词恰恰表现了诗人对夜凉如水,“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静美景色的热爱和留恋。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习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设计理念

  这首古诗文字浅显,意境优美。鉴于这是我校《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这一实验课题的研讨课,因此,教学设计中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来理解诗歌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完古诗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欣赏古诗、自学古诗的活动,旨在让学生积累古诗,自觉弘扬祖国灿烂文化。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诗人白居易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录音带,教学挂图,写有《忆江南》和学习目标的投影胶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大量是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怎样的方式学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他有个师傅叫顾况。

  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1083年,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他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放配乐朗诵磁带,生想象画面)

  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4、汇报朗读。(指名读诗)(齐读)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同学们读得真好,学习一首诗只读好就行了吗?(根据学生的思路)找要好的伙伴,借助注释,理解品味,了解诗歌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在讨论中来领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在哪里?

  出示合作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弄懂的问题。

  (2)提出自己经过努力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试着讨论解决。(生自由学习讨论)

  2、请各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1)理解诗意:一道夕阳照在水中,一半变成红色,一半变成绿色,草地上的露珠晶莹美丽,月亮就像一张弓一样。

  (2)相机引导:太阳都是照射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

  师引导大家做“照”、“洒”、“铺”的手势。从这个手势中你感受到什么?(很柔美。)能读出来吗?(生读)

  (3)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最美的是什么? (生汇报)

  (出示挂图)欣赏“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想象“露似珍珠月似弓”的情境。

  四、悟情评读。

  1、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2、课文中有一个词就表示这个意思,是什么?对,“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能把刚才理解到的读出来吗?

  (生读诗)

  3、教师从你们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了现在你们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指名吟诗,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吟得怎么样?(学生争着,比着读)

  4、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吟一吟,好吗?师吟诗

  5、我们现在一起来吟一吟。(师深情描述创设情境)你们现在就站在江边(生吟诗,音乐起)

  6、小结过渡:太美了!在陶醉于这夕阳新月的美景之中时,我们不禁感谢诗人白居易用他清新通俗的笔墨,给我们带来这身心绝美的享受,其实白居易的写景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一首他写的《忆江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古诗《忆江南》。

  2、生齐读。

  3、大家利用注释来看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汇报(一首是写日出的,一首是写日落的。)

  (都是写江的。)

  (都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写的。)

  4、师简介此诗背景资料。

  5、我们再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好吗?

  (配乐,生齐读)

  6、同学们也收集了很多白居易的诗,下课后,相互交流。让我们用这样的热情去读古诗,学古诗,弘扬中华古典文化。

  七、作业设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自选作业: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摘抄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抄背课外描写四季景色的一首诗。

  ★★★背诵并默写《暮江吟》,用写话或作画的方式展现诗中描绘的一个画面。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9

  教学要求: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古筝音乐、《暮江吟》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课件]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二、朗读欣赏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三、巩固练习[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 代诗人 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 ) 残( ) 瑟( ) 铺( )

  慕( ) 浅( ) 碧( ) 哺( )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范读诗歌(听录音)

  三、自学古诗

  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习情况。)

  4、汇报交流

  (1) 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

  a、 铺:太阳的斜照。

  b、瑟瑟:碧绿色。

  c、可怜:可爱

  (2) 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

  四、指导朗读

  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读得平稳,轻柔;

  (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

  (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老师总结: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

  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七、课外拓展

  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暮江吟

  暮 江

  时间的变化 残阳铺水中 瑟瑟

  红可爱

  夜 露似珍珠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温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离离原上草”?

  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

  二、解题,知作者:

  (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

  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

  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

  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

  3、教师范读。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

  (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

  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

  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各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用笔画出来。(画景物——汇报)(板书:残阳、江、露、月)

  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齐读一二句。PPT

  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

  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

  “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

  “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删除,课堂不讲)

  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江水红得像什么?绿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一个“瑟瑟”,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那种鲜明的色彩美,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

  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用他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以上两句,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的词《忆江南》。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

  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

  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

  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

  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

  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似()()似()

  (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像小船。像眉毛。像镰刀。)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面对这样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齐读)

  六、感情朗读:

  在白居易的眼里,远处的残阳美,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天上的新月美,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配乐齐背诵)

  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八、拓展延伸:

  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三、学习《暮江吟》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3

  一、学生分析

  本校是一所各方面比较先进的农村小学。这些小朋友从小生长在农村,对于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田园般的美景,有一定的切身感受。此时正是中秋节,学生已经观察了中秋的月亮,并已经在口语交际课作了交流。学习这两首诗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农村学生知识面还比较窄,所以在语文素养,古诗鉴赏方面有一定的欠缺。需要教师协助学生体会写作中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和设想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4.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5.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古朗月行》古诗课件。

  2.《古诗二首》课件。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像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另一首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五、教学过程

  (一)师板书“暮江吟”。让学生试着猜猜题目的意思

  解题:“暮江吟”就是歌咏黄昏的江边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⑴初读,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师:让我们一起快来一起读读这首诗吧。多读几遍,试着读准字音。

  生自读古诗,解决生字。

  师: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⑵再读,划出不懂词句。

  ⑶品读,参考学习资料与同学深入研讨。(可根据学生实际选取其中一种方案)

  方案一: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自由讨论。

  师: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题。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查找的资料逐一解决问题。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可怜?(师重点解释“可怜”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怜”的几种含义,选择古诗中正确的意思,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了解“可怜”的意思。)④铺?(师可以让学生自身先展开讨论。学生可能会想到太阳已经落山了,阳光变柔和了,所以不能用“照”“射”这样太强烈的词,应该用词温柔一些。师也可引导学生看图感受。)……

  方案二: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入黄昏的江边一起用心灵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关于这两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可能提出:①残阳?②瑟瑟?③为什么“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江水还有不一样的吗?……(对于学生自身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老师可以协助。)

  弄明白前两句诗意后,师邀请学生诵读1、2句。

  师: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九年级的夜晚的景色又怎样呢?――“露似珍珠月似弓”。多么美的景色啊!但是诗人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

  生讨论。(“怜”不只有可爱的意思,还有怜惜的意思。这样写更突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课件,诗签

  [教 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 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 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 为什么 (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 (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傍晚( )

  夜晚( )

  天上( )

  地上( )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 江 吟

  白居易

  残

  ——→ 月

  阳

  → 美

  江

  ——→ 露

  水

  附诗签:(任选一题)

  1,创作现代版"暮江吟"

  2,根据下面的句子再想象写一首诗.

  蓝蓝的天上一轮圆圆的月亮……

  3,任选一幅美景图,自己或与大家合作创作一首诗.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5

  教学内容:

  “注·提”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21课

  教学要求:

  1、弄懂每个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翻译、改写这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会诗句的意思和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机、配乐朗读磁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板书课题。《暮江吟》

  1、了解作者(同学们知道这首诗是哪个朝代、哪位诗人的作品?)

  板书:唐代:白居易

  2、简介作者:(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诗人之一,他和李白、杜甫一样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流传至今,《暮江吟》是他的诗词中最浅显易懂的一首)

  3、释题:暮江吟的“吟”是什么意思?(歌颂、赞美)

  歌颂赞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暮”是指一天的什么时候?(傍晚)

  赞美了傍晚什么地方的景色?(江上景色)

  指名说:歌颂傍晚江上的景色。

  二、听录音朗读两遍,小声自由朗读5遍。

  要求:1、基本会背;2、注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那些景物?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再听录音朗读,指导朗读技巧。(要求语速缓慢,读出抑扬顿挫)

  四、分组讨论要求2的问题、指名回答板书:

  时间:傍望—夜晚(深秋)

  地点:江边

  景物:太阳、江水、露珠、月亮。

  五、学习前两句诗,出示投影片(夕阳西下的江上景色)指导看图。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问:一道残阳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铺”是什么意思?太阳照在什么地方?

  指名翻译: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面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瑟”是什么意思?(碧绿色)

  译:江水一半呈碧绿色,一半呈红色。

  2、小结:通过学习前两句诗,我们知道了前两句诗主要写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欣赏和想象当时那美丽的意境。

  师述:夕阳渐渐地落下去,晚霞映红了天空,夕阳的余辉洒在了宽阔的江面上,忽然间,江水似乎分成两半,这一半是碧绿碧绿的,那一半是鲜红鲜红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江面,江水泛起了粼粼波纹,像一颗颗闪光的宝石,又像空中闪烁的繁星。啊!多么迷人的傍晚景色。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景色美不美?这样的景色会让诗人怎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陶醉,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六、学习后两句(出示投影片:夜晚月光下的江边景色):“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九月初三夜是在什么季节的夜晚?“可怜”是什么意思?

  1、指名译:“深秋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

  2、问:“深秋的夜晚可爱在什么地方呢?”(请看第四句)

  “似”是什么意思?“露”和“月”各指什么?

  它们各“像”什么?

  指名翻译: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月亮像一把弯弓悬挂在空中。

  3、指名将后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闭上眼睛欣赏体会后两句诗的美丽意境。

  师述:不知不觉,夜幕降临了,白居易还立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秋风拂面,他感到特别地凉爽和舒服,一会儿看看草地,一会儿望望天空,啊,那美丽的小草上挂满了露珠,在柔和的月光映照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夜空中那一弯新月就像一张精致的弓,他不禁脱口赞叹道:“这深秋的夜晚是多么迷人,多么可爱啊!”

  七、这首诗是以写“景”为主的诗句,想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美景,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暮江美景的喜爱之情)

  八、小声读背,然后默写、翻译。

  九、总结: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听配乐朗诵)

  十、作业 :根据这首诗的翻译和老师提供的内容,同学们再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暮江吟》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6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意)

  1、 了解中法人民的共同心愿,从中爱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

  3、 自学本课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疑导入

  1、 什么是心愿?课文中讲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的心愿分别是什么?

  (小姑娘的心愿……,小姑娘父母的心愿……我和法国人的共同心愿……)

  二、 自学研讨

  1、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抓记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 找出课文中人物表现的句子,并抓重点句子体会含义

  3、 想一想,表达了作者怎能样的思想感情?

  三、 点拨辅导 重点点拨第二道:

  1、"因为我家有好多中国人,你像他们。"她那水晶的蓝眼睛多像清澈的泉水,闪耀着欢乐的光。"我家有好多中国人"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小姑娘什么?(相机释词"迷惑 不解

  2、 妈妈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一下,说:"……同他爸爸一样,是个中国迷,现在连我也变成中国迷了。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爸爸是中国迷?又从文中哪儿看出小姑娘的是中国迷?(释词"滔滔不绝 绘声绘色")指导朗读第18、20节

  3、 是那些不说话的中国人,把真诚的友谊带进了一个普通的法国人的家庭,而且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小姑娘的'天真的心灵,不正像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相机释词"含苞欲放"

  4、 她抱着爸爸的腿,用会说话的眼睛乞求着,好像在说:"我要去北京,我还要当老师呢?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 她爸爸认真地说:"我希望她学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

  " 当架设友谊桥梁的工程师。"是什么意思?这家法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

  6、 人民的感情上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心愿指什么?友谊的长桥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四、 质疑巩固

  五、 作业

  1、 整理解释 滔滔不绝 迷惑不解 绘声绘色潜力 含苞欲放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心愿

  小姑娘 我家有好多中国人 去北京 当老师

  父母 中国迷 学中文

  中法友好

  架设友谊桥梁

  资料提供者:郑昌松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登鹳雀楼》

  (2)指名说说意思

  (3)齐背全诗

  2、教学新课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生字

  (3)理解题意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江:大河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

  (4)分析古诗

  A、教学1、2句

  这句诗中有哪些事物?

  诗中描写阳光用了一个什么量词?

  能不能把“铺”换一个字?

  第二句中哪个词比较难理解。

  说说整句的意思。

  B、教学3、4句

  理解“可怜“的意思

  给“似”换一个字

  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A、由朗读,用铅笔划出该停顿的地方。

  B、指名读

  C、对其进行

  D、齐读全诗

  (6)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 18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暮江吟》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暮,傍晚。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铺:展开,铺展。这里是斜照的意思。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

  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铺"在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②读"可怜九月初三夜",体会"可怜"在这里的意思。("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这个深秋的夜晚的留恋、喜爱。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十分愉快的。正因为喜爱,他才从黄昏到入夜,久久地停在江边观赏景色。)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写出了江边美丽的月夜景色。)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暮江吟》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文章:

《标牌设计》的教学设计03-14

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设计05-20

《字的创意设计》的教学设计03-02

旋转的教学设计02-16

《茶经》教学设计02-18

《 It was there 》教学设计与说明03-19

映山红的教学设计03-19

颐和园精选教学设计03-20

《赛马》的教学设计05-21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