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主题的语文课教案设计
三峡主题的语文课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教学案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顺畅背诵并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学习遣词造句简练精确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能力。(难点)
3.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是郦道元,北魏(朝代)地理学家。其所撰的《水经注》,文笔隽永,描写生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既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绝(yǎn)
素湍绿潭(tuān) 飞漱其间(shù) 属引凄异(zhǔ) 襄陵(xiāng)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阙处(略无:毫无 )(阙:通“缺”) 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 至于夏水襄陵( 上 ) 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或王命急宣( 有时 ) 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快)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急流 )
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 )飞漱其间( 急流冲荡 ) 属引凄异( 接连不断 )
3.整体感知:
(1)找出自己喜欢的三峡景致,按照下列句式谈谈其特点。
我爱三峡 (景致),因为 “ ”(原句)
写出了其 的特点。
示例:我爱三峡春冬季的水,因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其澄澈的特点。
(2)三峡,一条七百里的水廊如此牵动一个民族的思绪,除了它的美景之外,还有挥之不去的关于三峡的民族记忆。请你写出与三峡有关的人物、故事或诗句。
人物:屈原、杜甫、李白、刘备、王昭君。 故事:白帝城托孤。
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小组评分( )
【课堂探究】
1.文章第一段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三峡“山”的特点。请找出文中句子并分析。
正面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三峡的山高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从侧面极力渲染了三峡山高,江水狭窄。
2.作者写水为何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最能体现长江三峡的特征,故作者将“夏水”置于首位。相较而言,“春冬”二季的长江皆有“清荣峻茂”的盎然情趣,故而合为一体描绘。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
总结上句内容,强调了猿啼的凄厉哀转,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现力。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堂检测】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拓展延伸】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字数100字左右。)
【布置作业】
1. 完成第26课校本作业。
2. 预习第27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三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熟练朗读、背诵课文;记住一些重点文言词、句。
2、能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试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注音)
阙 嶂 曦 襄 溯 ? 属引 郦 巘
2、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把握停顿和节奏。
划分句间停顿:
⑴、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⑷、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自由读课文,读准、读顺,并初步把握惊叹、赞美之情。
4、朗读比赛:个人或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自主译文,圈画疑点、难词难句。
课堂探究
6、小组讨论交流疑点、难点,疏通文意。
(1)解释重点词语:
自; 阙; 嶂; 曦; 襄; 沿; 溯; 或; 虽; 以; 疾; 湍; 漱; 良; 肃; 属引;
(2)译句: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7、边读文章边根据课文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准备用“三峡美在……,……”的方式来口头描述一下你脑海中留下的最美的一副画面!
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再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的赞叹之情。
如此美景,浓缩于150多字中,却思路清晰、音韵和谐,那么郦道元是如何用凝练的笔墨将三峡的万千气象尽收笔底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理清本文的结构。请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先口头描述,再完成下列表格。季节?景物?景物特征?
当堂检测
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试找出关键字词,抓住每段的关键字词背诵。
如写山的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2、、背诵课文,摘抄积累精彩词句。
基础题测试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错误的一个分别是
(1)A.素湍(chuǎn)绿潭 B.不见曦(xī)月
C.夏水襄(xiāng)陵 D.重岩叠嶂(zhàng)( )
(2) A.略无阙(quē)处 B.沿溯(sù)阻绝
C.属(shǔ)引凄异 D.飞漱(shù)其间(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 阙:
(2)自非亭午夜分 自: 亭午: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 沿: 溯:
(4)虽乘奔御风 虽: 奔:
(5)素湍绿潭 素: 湍:
(6)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声:
3.解释下列词语。
(1)重岩叠嶂:
(2)隐天蔽日:
4.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分别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A.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B.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A.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B.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和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5.译述课文时,要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请你补出下边句子中省略的词。(5分)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①其间,②清③荣④峻⑤茂,良多趣味。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6.按要求默写并译述句子。
(1)写三峡两岸的山长又多的句子。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
(3)写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意思差不多的一句话。
7.请用横线标出译述下列句子不妥的地方,并在横线下改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日子,树林里十分清冷,山涧里一片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大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宛转,很长时间还未断绝。
8.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综合题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郦道元:字----,----著名-----家,-----家。范阳涿县人。历任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等职。为政素称严猛,得罪权豪,被遣至政局动荡不宁的陇西任关右大使,途中被人杀害。他一生好学,博览奇书,所著《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学专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2、《水经注》
《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书,《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由于郦道元酷爱自然,有意探寻祖国山川美景,通过实地考察体验,才写出了如此形象生动、富有生命力的文字。他的写景部分历来被文学史推为山水游记的首倡。
基础题
1.(1)A(2)C 2.完全没有 同“缺(2)如果正午 (3)上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4)即使 奔驰的马 (5)白色急流的水 (6)几声(这里的“三”不是确数)
3.(1)重重叠叠的岩峰(2)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4.(1)B(2)A 5.①于②水③树④山⑤草
6.(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7.(1)“霜旦”应译为“降霜的早晨”。(2)“林寒涧肃”应译为“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3)“高猿”应译为“高处的猿猴”。(4)“久绝”应译为“很长时间才消失”。
8.水经注郦道元 地理学 散文
综合题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等第评定参考意见
优:课文写三峡之水的顺序说得清楚,并概括出这种顺序;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正确。
良:课文写三峡之水的顺序说得较清楚,但未作概括;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较清楚。
中:大体上能说出写三峡之水的顺序,对这样安排的作用说得不够清楚。
下:对写三峡之水的顺序及其作用说得不清楚,语言也不通顺。
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导学案
学习内容
《三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导 学 过 程
感悟
预习链接:
1、关于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所著《水经注》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著作。大概是三国时人所作。原书列举大小河道137条,内容非常简略。郦道元嫌其简略,就广征博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考察所得,给《水经》补订作注,名曰《水经注》。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的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2、文题背景:
“三峡”是指长江上游重庆奉节与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物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赞叹。
一、导学:
1、 导入。
2、 简介作者。
3、 检查预习情况。
4、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读出感情。
二、自学:
注音:
阙( ) 嶂( ) 曦( ) 襄( )
溯( ) 漱( ) 属引( ) 巘( )
三、交流:
四、展示:
疏通文章字词句翻译: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 略: 阙: 处:
译文:
(二)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嶂: 隐: 蔽: 自:
亭午: 夜分: 曦:
译文:
(三)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 襄: 陵: 沿:
溯: 阻: 绝: 或: 宣: 朝: 暮: 其:
虽: 乘: 奔: 御:
不以: 疾:
译文:
(四)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则: 之: 时: 素: 湍:
潭: 回: 清: 绝: 巘(yǎn):
漱: 清: 荣: 峻: 茂: 良:
译文:
(五)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至: 晴初: 霜旦: 肃:
属: 引: 响: 转:
绝: 三声:
译文:
(六)作者在写作时,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对三峡的山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七)根据文章的内容,总结三峡山水的特点。
山:
水:
五、反馈:
《三峡》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感悟
一、 导学:
1、 复习导入。
二、自学:
三、交流:
四、展示:
1、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2、作者在描写三峡江水的时候,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三峡江水什么特点?摘抄语句加以分析。
3、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4、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5、为什么“猿鸣三声”,人就“泪沾裳”?
6、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反馈练习:
完成全品作业6至8题。
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册: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图画,令人神往。
学习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有关实虚词的意思。
(2 )准确、通顺、生动的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各段写景重点入手,把握景物特点。
(2) 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写作重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培养欣赏自然美的能力、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言实虚词、 课文翻译
教学难点:景物特点、写景重点
学情分析:用心灵体察自然美,需要审美经验的积累,学生尚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方法更是欠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三峡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疏通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是这样抒写他乘船沿长江飞逝的感受,可见滚滚长江的独特美丽。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描绘了三峡的山水奇观,那么,他笔下的三峡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随郦道元一起走进三峡。
(二)出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给生字注音: 阕 嶂 曦 溯 湍 属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纠正字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展示图片,介绍三峡的美丽风光及作者的基本情况。
2.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大体理解句义。
3.学生质疑有关难句。
4.教师进行适度点拨。
5.师强调重点词语: 略无缺处 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属引凄异
6.生齐读课文一遍。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设疑------讨论------交流
[1] 生读第一自然段。 本段写山,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山之连绵: 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山之高陡: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2] 生读第二自然段: 本段写水,哪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 [夏之水。 水之大: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水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 生读第三自然段: 本段写山水草木,各有何特点? [清荣峻茂]
[4] 生读第四自然段: 本段写秋季景色,有何特点? [林寒涧肃]
2、 小结: 四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写景?突出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1] 由山写到水,写水由夏写到冬春,由冬春写到秋。[2] 突出的重点是水,由江之水写到涧之水,扣紧一个“水”字。[3] 三峡之险,在于山高水急,三峡之秀美,来自于水之变化多端。
3、讨论: 本文写景运用何种手法?[1] 大笔点染 [2] 渲染衬托
四、 拓展延伸: 体会本文写景妙处,写一篇描写树林风景的文章,300字左右。
五、课堂小结: 本文写景抓住神韵,由山写到水,思路清晰。写水分不同季节着墨,动静相生,摇曳多姿,写得清俊婉美。
六、布置作业: 背诵、翻译全文。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三峡导学案
【教学目标】
积累实词和理解文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3.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热爱祖国山 河之情。
【教学重点】积累实词、品味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
2.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个句子。
【预习导航】
1、作者郦道元简介及《水经注》的背景资料。
2、认真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自己试着翻译课文,疏通文意,记下有疑问的地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长江,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流经四川盆地东缘冲开崇山峻岭,奇路奔流形成雄奇壮丽,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欣赏“三峡风光”(多媒体展示),观察山与水的特点,说说你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前的三峡。
二、了解作者。
郦道元是一个忠于国家忠心耿耿的人。汝南王元悦趁雍州刺史萧宝夤企图反叛之机,怂恿朝廷派郦道元去做关右大使,被拒.途中,萧宝夤派人把他和他弟弟道峻及两个儿子一同杀害。
郦道元是一个治学求真的人。他收集大量资料引书437种,辑录了碑刻350种左右,采录了不少民间歌谣,谚语方言,传说故事等,并分析研究,实地考察,寻访古迹,追根溯源。
(学生根据故事评价郦道元其人)
《水经注》:
1.是对《水经》的注释,注:解释说明。
2.《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还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郦道元以饱满的热情,深厚的文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以上内容幻灯展示。)
让我们怀着对郦道元的崇敬之情来读《三峡》。
三、朗读训练
1.根据多媒体上的字音提示, 学生自读课文,正音。
2.教师范读,生听、注意哪些地方的断句和你 读得不同?
A.清/荣/峻/茂(单音词,一个字等于一个词,甚至等于一个句子的含义)
B.沿/溯/阻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峡》语言的特点,简洁.语言简洁,表意十分丰富,郦道元不愧为擅写山水的大家。
3.学生练读
规则:不读破词义,不读断韵味。
4.指名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
1.不会译的、拿不准的、有 疑问的写在黑板上,或请老师帮写在黑板上。
2.全班讨论解疑。
实词积累:阙、沿溯、襄陵、疾、绝谳、飞漱、属引、传响
难解词义:峡:两山这间从水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悬泉:从山上流下的山泉,小的叫悬 泉,大的叫瀑布。
(提示:借助注释加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重点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即“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两句合为一句,既精简了字词,又保持了愿意)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波,绿潭映倒影)
师总结:两句均为合叙句。
五、思考
“自三峡七百里中”,“其间千二百里”如何翻译?这个问题可由学生提出,注意注释3的提示。
第二课时
一、释题导入
指名解释“峡”字及“三峡”两字的含义。
二、理清结构
1、指名读课文,其它学生思考:本文写了三峡的哪些景?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山”、“水”、“春冬景”、“秋景”特点的词?
3、山高峡窄,这就是著名的景观“一线天”。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山的高峻与雄奇。
水:急语速略快,读出水的雄浑急速。
春冬:趣音色富于变化,读出山水之美,山水动静之趣。
秋:凄语调哀婉低沉,突出其凄厉。
情由境生,秋的清幽,猿鸣使人备感伤心。
学生总结出一条,就趁热打铁,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变成声音读出来。
4、边思边读,加深体会,升华主 旨。当然,学生读不到位的,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去休会,尤其是春冬之趣一段,较难)
三 、品味语言
1.从描写角度:正 面与侧面动态与静态。从声、色方面等到多角度品析作者写山水的高明。
例如写山的正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 隐天蔽日
侧面:
2.也可以说从哪个词或哪一处景能打动你?例如“飞漱”飞流冲刷,具有动态美。
小结:三峡四季之景,了解如此全面,描写却又如此细腻,可见郦道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 给我们留下一个1500年前美丽而又神奇的三峡。让我们和郦道元一样怀着一颗爱国之心,陶醉在祖国河山的美之中。
四、拓展延伸,积累思考
1、有人说:三峡的开发建设可能会破坏自然美,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馆搜集有关三峡的文章、诗句及现今开发现状等,为三峡的日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此设计着重于让学生积累,开拓视野,也激发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忧患意识。)
五、中考链接。2008年福建省宁德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 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沿; (2)良多趣味 。良:
(3)直视无碍。碍: (4)窥谷忘反。反: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4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说三峡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板书文题)(多媒体显示《三峡》图,标题、作者)
请一学生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朗读《三峡》的现代文。(媒体配动画,音乐图片)
二、读三峡
1.配课文朗读;(媒体)
2.给学生相关材料,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以下媒体出示)
(1)郦道元,北魏 、 ,本文选自他写的《 》。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 、 。
(3)读准下列词语的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
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
(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略无 阙 曦月 至于 襄 沿溯 或 不以 漱 良 属引
(5)比较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沿溯阻绝 哀转九绝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媒体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第1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2段: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第4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三、解三峡
理清思路,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领悟作者表现美的技巧。
说三峡:三峡的 真美,你看……
示例:三峡的山真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里说,然后在班级说。
教师归纳板书:山 美:山高岭连;
四季美:水流湍急、清荣峻茂、水枯谷凄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示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教师归纳板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对比手法、动静结合、多角度描写
教师小结: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如:清荣峻茂,一字一景,凝练生动。
学生可在课文里找类似字词加以品味。
探究示例: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明确: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夏水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学生讨论后探讨。
如:既然“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怎么还会“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
(“或有王命急宣”,封建社会王权至上,皇帝有命令,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如:三峡的茂密树林中,常年栖息着猿猴,为何写猿猴的内容出现在秋季,
你能理解作者的这一安排吗?
(写猿猴悲啼是为了渲染秋季三峡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也为过渡至下写
到三峡渔民的悲凉凄惨的生活做好照应及情感上的铺垫。)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四、诵三峡
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是值得你借鉴、学习的呢?
归纳: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应善于借鉴、吸收这些写法的长处。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在三峡的风光片段中,让学生朗诵背诵。
五、写三峡
选择你所喜欢的画面,结合课文的描写,发挥你的想象,以“我走在……”为题,对三峡的山或四景进行扩写。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三峡学案
自主学习 :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要真正理解课文)
重( )岩叠嶂 ( ) 略无阙( )处 不见xī( )月 素湍( )绿潭
飞shù( ) 绝yǎn( ) 属( )引 沿溯( )
山jiàn( ) 长xiào(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文言词语的理解关系到对课文的理解)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亭午夜分
(4)不见曦月 (5)夏水襄陵 (6)沿溯阻绝
(7)王命急宣 (8)乘奔御风 (9)素湍绿潭
(10)飞漱其间 (11)清荣峻茂 (12)良多趣味
(13)晴初霜旦 (14)林寒涧肃 (15)属引凄异
(16)空谷传响 (17)哀转久绝 (18)绝 怪柏
合作探究:
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夏季:
春冬:
秋季:
2.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
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
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
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
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
3.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
4.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能力提升: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阙()湍( ) 涧( ) 曦( )
( )啸( ) 溯( ) 漱( )
嶂() 襄( ) 奔( ) 属( )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
③故渔者歌曰:“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业:
1.《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三峡主题的语文课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信主题活动教案设计(精选10篇)12-28
苹果和橘子主题活动教案设计(精选5篇)11-17
让心飞翔教案设计01-24
教案设计:破釜沉舟07-19
《天窗》优秀教案设计06-08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02-11
认识南瓜教案设计02-11
白帆音乐教案设计01-25
食物的变质教案设计02-23
《三峡》郦道元文言文鉴赏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