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优质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优质教案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领导提意见,古往今来,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历史上偏偏就有人不但屡次给领导提了意见,而且屡次被领导赏识,建议得以实施,又产生了奇效,其人其事也在历史上传为美谈。邹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战国时齐国的谋臣,曾万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多谋善谏。一次,威王弹琴,邹忌进门就说琴弹得好。威王认为他未仔细听,是在说谎。邹忌说,琴声宽和像君主,清廉像章宰辅,舒缓像政令,谐调畅适像四时。威王听了,知道他在说治理国家的道理,极为赞赏,就拜他为相。课文所讲的是在这之后的另一个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设计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他敢触龙颜,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纳谏如流,及时改正自己地错误。圣君、贤臣,使唐王朝的政治稳定,国泰民安。战国时期的邹忌也是齐威王的一面镜子,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朝服衣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闻寡人之耳者
今齐地方千里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忌不自信。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 zhāo guān kuī j cháo jiàn
(2)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来源:学,科,网]
谤讥:公开指责。
(3)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 “……孰与……”的句式)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 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3、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优质教案】相关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案03-20
《100以内的认识》优质教案03-20
音乐基础知识优质教案01-30
痛风忌吃的食物总结10-10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01-17
优质护理服务计划范文03-19
优质的经济工作会议的心得体会范文07-24
小学四年级科学优质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通用13篇)09-19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