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时间:2024-10-19 03:49:10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一学情分析:

  1.初一的学生比较喜欢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趣味性不强,知识零碎,学生在学习上解有一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用一条主线—农业的产生和影响来串成知识项链,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用三个子目展开叙述。展示了从距今7000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教材所讲述的半坡、河姆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其中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河姆渡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典型代表。教材通过介绍半坡、河姆渡聚落的生产生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我国南北共同发展,共同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有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所代表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及其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作出的特有贡献。

  我们的祖先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值得尊敬。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原始农业文明的特征的概括。

  原始社会晚期人际关系的重大变化(出现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从预习入手,让学生养成自己看书总结重点的习惯,并思考相应问题。什么是氏族呢?(学生答: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部落。)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家庭,对不对。那么我们想,到底这个氏族中是爷爷在领导地位,还是姥姥在领导地位呢?(相当多的学生认为是男人!也有很多人认为是女人。)为什么呢?同意女人占领导地位的举手,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呢?我看看还有谁从来没有举手过?……(举手回答一定要鼓动,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你来说说。(因为女人的传宗接代的作用!)哦!那为什么若干年后女人虽然还是有这个作用却屈居男人之下呢?……(因为当时生活条件的恶劣,使得当时延续种族的事情更重要。)那么除了女人的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我们再想想?(启发,我们想,一个种族的繁衍,吃是不是最重要的呢?那么,在吃的来源上,是女人的贡献大?还是男人呢?在启发下,学生们知道了是女人的采集业是食物的稳定而可靠的来源。)

  讲授新课:(关于这两个氏族部落,还是用学生自己归纳的方法,然后用问题导学。第一个班我用学生来讲的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耽误的时间太多。学生归纳的过程中,始终强调举手回答问题。一定要把半坡和河姆渡氏族的时间地点概括等要素在书中勾画出来,说全!如果一个同学说不全,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总结之后,我就要提问了。1联系地图册来找准两个氏族的地理位置---一个是黄河流域的一个是长江流域的。2我们看这两个氏族使用石器那句话都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字,大家发现了是什么字么?一定要强调“普遍”—普遍使用才是“新石器时代”。3我们知不知道什么是粟呢?(学生们真不知道,于是我说,是小米。这回大家知道了。)从这节课看,北方和南方从吃的食物上看就有了不同了。这个粟其实是从野生的狗尾草演变而来的。从种植粟和水稻看,这时的中国已经有了农业了!对不对?大家想想,农业是怎么产生的呢?(以前想人们为什么用火就合理的想象,这回学生还是想的特好。就是从采集业而来的。发现吃的野果的核掉在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长了新芽了。于是人们发现可以种植了!)好,这个农业一产生,可了不得啊。因此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那么我们看看,书上这些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哪些是和农业密不可分的?(工具---全是农具,石镰石斧等。陶器---放种子粮食的。定居生活有房子---农业就不能总迁徙了,需要住上至少一年来等收成。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部落的生存条件改善了。有了剩余的粮食。)那我们看,书上还说他们养些家畜,大家想想这又是从什么业转化而来的呢?(狩猎转化,打的东西吃不完。或者打的是幼小的动物。)好,看看,这些知识都是由农业而来,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对不?4,我们看这两种房屋的构成,为什么南北方的房子构造完全不同呢?(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个干栏式的,但对于半地穴式的要讨论才行。但是学生还是解决了。尽管用的是精英解答,但是学生们还是能理解的)5,我们再想,这两种房屋在今天我们还能不能看到?(学生对干栏式的还是挺熟悉的,纷纷举南方的吊脚楼或者少数民族的房子。但是半地穴式的他们就说不出了。但是还是有同学知道,在今天陕西延安的窑洞还是和他有渊源的。一个班的同学还把地图册上的河姆渡之谜念了,思路很开阔的。)

  对于大汶口文化,强调一下,地点在山东,重点是有了贫富分化。问,这种贫富分化考古工作者是怎么得出的结论?这种贫富分化是如何出现的?贫富分化带来的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农业发展---剩余产品增多---一些上层人把剩余的产品据为己有,于是产生了阶级分化。那么这是,由于农业的普及,男人的优势逐渐显现,于是,氏族的首领开始变为男性,社会从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

  板书:一半坡氏族:时间地点概况

  二河姆渡氏族:时间地点概况

  三大汶口氏族:时间地点概况、

  课后反思:1学生的自己的理解有时能给老师更多的启发,我觉得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归纳的习惯,这点很重要。

  2让学生自己讲课,其实可以做的很好,时间掌握更好些,总之就是书上的那些内容。但是是不是一些毫不相干的内容呢?我力求让学生找到这里面的线,那就是农业,由采集业发展而来的农业,改变了原始人的生活,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这样就能把所有的知识串联起来。历史的因果关系就在这里。学生课后的反应也证明了我的正确,只有这样讲,才不是照本宣科。

  3学生爱上这样的课,他们有无数的举手机会,每个同学都在老师的鼓动下积极思考积极举手,老师需要这样的课堂,学生也需要。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相关文章: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

《认识钟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