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及反思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及反思
【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课文,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
生1: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4次。(老师失望地请他坐下。)
生2: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3次。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课文第2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园,第3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二次去菜园,第4自然段是写小燕子第三次去菜园。
师:请小朋友们好好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看看燕子妈妈是怎么对小燕子说的?三次有什么不一样?
生1:第1次燕子妈妈只是让小燕子去看看,第2次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看看,第3次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仔细看看。(加点字说得比较重。)
师(追问):你说的不错,你为什么把再、仔细加重了说呢?你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
生1:?(摇头)
生2:我知道,燕子妈妈让小燕子再去看看,我知道再不是第1次,是第2次的意思。
生3:第3次燕子妈妈叫小燕子再去仔细看看,就说明它前面两次看得不仔细。
生4:仔细看看,就是要看得很认真,要把很细小的地方也要看清楚。
师:请你们再读读这几个自然段,小燕子是怎么回答妈妈的?
生:小燕子第1次跟妈妈说:冬瓜大,茄子小。第2次对妈妈说: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3次对妈妈说: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师(追问):这3次回答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生:不一样。前面两次回答得很简单,第3次回答得好,冬瓜皮上有细毛,茄子柄上有小刺它都看到了。
师:听了小燕子这样的回答,燕子妈妈笑了,说──(生接)你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燕子妈妈为什么说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呢?
生1:因为小燕子第1次发现冬瓜大,茄子小,第2次发现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第3次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师:所以──)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生2:因为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那小燕子一定看得不仔细。后面他发现了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这个一定要仔细看才能发现的。所以说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生3:我可以说得更简单些。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仔细,所以燕子妈妈说它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师:咱们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既能详细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又能够说得简单明了。
【教学反思】
一、 问题设计宜小不宜大,具有阶梯性
向学生提问,要正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要深入浅出,体现阶梯性,以点促面设计线型问题,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问题设计大了,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对老师的问题。上述片断中,我如果直接把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即使有学生回答,也答不好这个问题。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太大,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着手回答。于是我就把它分成了一个个阶梯性的小问题: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几次?燕子妈妈是怎么对小燕子说的?小燕子是怎么回答妈妈的?这3个问题都是从小处着眼,但是又紧扣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向最后一个问题靠拢,最后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个环节问题的设计,是一步解决一个问题,就好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正是以点促面的线型问题。
二、 注重追问,启发思维
向学生提问,不能停留在问题表面,不论对错与否,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老师才能了解学生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如果是错的,就知道他错的根源在哪里,对症下药;如果是对的,以他的思维启发其他的学生。来我校讲学的朱德江老师也曾举例,对于答错的学生要问问他是怎么想的,才能帮助他改正错误。
上述片断中,我就追问了3次,分别是针对3个阶梯性问题的回答。第1次追问,我做得不够好,应该在第1个学生回答小燕子一共去了菜园4次时,这样我就知道他为什么会错,仅仅是数错了,还是他对问题没有理解到位,等等。由于我没有及时地追问,就错过了对症下药的机会,即使他在听了另外小朋友的回答后知道错了,可能也始终不明白为什么错了。第2次的追问是有小朋友回答了妈妈对小燕子说的话有什么不一样之后。我的本意是想让学生理解再、仔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但是我没有这样直接地追问,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会只去想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不会去联系句子思考。换成:你为什么把再、仔细加重了说呢?你知道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就容易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思考。虽说是换汤不换药,却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第3次追问是问小燕子的3次回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发现3次回答的不同中,进一步去体会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仔细。这3次追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向因为小燕子看得一次比一次仔细,所以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靠拢。
三、 提出问题与朗读感悟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人文性就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燕子,做一个仔细观察的有心人。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人文精神,仅仅靠几个问题是不够的,在提问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朗读感悟。提问在于抓住知识点,启发学生的思维,理解课文;而朗读感悟则是紧扣教材,在读中思考,理解课文。两者结合运用,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好处。
上述片断中,我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总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或相关的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提出的问题,既抓住了知识点,又紧密结合教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集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总之,问题设计要问在点子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追问,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问与朗读相结合,体会人文精神。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片断及反思】相关文章: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03-20
《天窗》公开课教学片断反思(精选13篇)02-21
《它们有多大》教学反思(精选20篇)02-1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反思(精选10篇)08-06
第一单元种子教学反思03-19
进一法去尾法的教学反思10-19
折一折做一做教学反思03-20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3-19
《小明的一天》教学反思(精选10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