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时间:2024-03-19 09:22:13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

  一、背景:

  1929年6月22日在闽(福建)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因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闽西征途中,诗人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文章写得豪迈,气度恢弘,使人读过,备受鼓舞。

  二、解题:

  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

  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因9是阳数,故名重阳。是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的10月11日)。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音调,读出语气、感情。

  赏析

  本词为双调。前后两阕各4句。全词44个字。韵脚为: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起势突兀。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这里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为什么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无穷无尽。如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复始。

  人生易老是说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但诗人不是慨叹人生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尽可能发光发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这里诗人情绪是昂扬的,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人生易老天难老体现了什么哲理?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构成对比,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二)战地黄花分外香。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

  胜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异常兴奋。战地有着烈士的鲜血,战地的黄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它平凡质朴而生机勃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分外香写出了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了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至于一般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看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无一例外,都没有摆脱俗气。读过这首词便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三)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写的是诗人的真实感受。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遒劲之美,不似春光妩媚。但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四)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秋色春光,已有所抑扬。为什么胜似春光?

  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水天相接的寥廓景象和秋色万里的壮丽景象呢?当然诗人所作出的审美评价,不完全根据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和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春光,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

  寥廓江天万里霜则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这些寓意和寄托,都隐含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味外味。

  五)叠句妙用

  为了表情达意,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采桑子》一词,上下片的二三两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语势跌宕,韵调优美,句法则为创格。似不着力,却见出深厚功力。

【采桑子重阳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采桑子重阳》教案05-04

采桑子重阳的教案设计06-03

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06-03

《采桑子重阳》的教案设计05-04

《采桑子重阳》教案设计05-12

采桑子重阳教案问题设计参考06-16

采桑子重阳的教学设计07-01

总结采桑子·重阳的内容05-05

采桑子有感04-25

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