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的教案推荐
死水的教案推荐
一、教学目标
1、体味本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提高学生现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
2、体会诗歌中以丑为美的艺术手法。
3、反复诵读,理解死水
这一意象的寓意。
4、学习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准备
1、让学生熟悉了中国现代格律派诗的三美诗歌理论主张。
2、学生预先读读闻一多的诗歌:《色彩》《红烛》《太阳吟》《忆菊》《发现》《一句话》《静夜》。
3、诗歌朗读带,歌曲《七子之歌》录音带,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闻一多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交流,并且说说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的。
2、播放《七子之歌》,同学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
1)导入:闻一多先生虽然离行我们半个多世纪,但是他还活着,他活在他的诗歌里,活在历史书中,活在优美的歌声中,活在我的心中,也活在你们的心中,他永远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诗歌,是对他的一种纪念。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精湛的诗歌艺术,更要学习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2)学生集体朗读《忆菊》最后三节,教师朗读《死水》。
A、让学生谈谈前者与《死水》在诗歌形式和感情色彩上有何异同。二者情感色彩差异极大,前者感情高亢奔放,是在热情讴歌,后者低沉,充满憎恨之情。
B、探讨闻一多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从闻一多的经历和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思考。
3、教师介绍闻一多写《死水》前的经历:闻一多1922年留学美围,在异国他乡受到民族歧视,于是更加魂牵梦绕着自己的祖国。刚才同学们读的《忆菊》就是他这时期的诗篇。闻一多在一个发达国家生活了三年。1925年他归心似箭,于是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目睹当时国内的情形可以说满目疮痍,贫穷落后,混乱不堪,就像《赞美》里描述的那样,再与当时的美国一比,心里产生了巨大的落差!我们读读他的诗《发现》就知道了。指定一个男生读《发现》,然然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当时闻一多的心情。闻一多当时的心情是失望、痛苦、悲哀,就好像一腔热血时突然被劈头浇了一身冷水。正是在这种情笼罩下,他看到一个又臭又脏的死水沟,于是灵感迸发,《死水》诞生了。
4、学生自由朗读《死水》一遍,然后听录音朗读带。讨论这首诗的朗读问题,然后再安排一个学生朗读。总结:朗读好这首诗,还需要具体深入地分析。
5、自由阅读,分析全诗,填写下表。
诗
节死水
具体情形及特点诗中
体现情感色彩的短语对立两极
情感死水
象征意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1)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
2)提醒学生:将诗中华丽的词语与流露作者感情的短语联系起来,有什么发现?
体会:作者将死水描写得愈美,表达的厌恶和绝望之情愈强。这是反讽的艺术手法。
3)交流、探讨这首诗的象征意蕴。
6、结合读诗理解,学生再朗读一遍《死水》。
1)思考问题:如果闻一多顺着这个思想感情往下发展,他还能成为民主战士么?但事实是闻一多最终成了名彪炳史册的民主战士。怎样来理解呢?
2)探讨《死水》思想情感对立两极的另一极。
思考、讨论、认识:绝望包含着希望对崭新、美好的祖国的希望;否定丑恶的现实就是追求美好的未来;极度憎恨腐朽的当时社会正是热爱祖国的强烈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内心并非就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死水里有活火。
3)读读闻一多在1943年11月写给臧克家的一封信: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人跟我很久的朋友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
提问:如果说创作《死水》时,闻一多就像一座没有爆发的火山,那么什么时候他这座火山爆发了呢?是什么给了他巨大的生命爆发力?
联系当时抗日战争后期国统区如火如荼的民主斗争情景、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情景,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4)要求同学们带着这些理解再来读一读《死水》,读出死水中的绝望之情,同时也读出死水中的火来;读出极度的憎恶,也读出强烈的热爱来。
7、小结本课
8、布置练习:
1)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
2)对比阅读〈忆菊〉,比较手法和情感的异同,写成300字以上的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死水
闻一多
建筑美:外形整齐
形式:
三美
→音乐美: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绘画美:绘声绘色绘形
技巧:反讽→以丑为美:突出丑,强化憎
内容:
死水→旧中国的黑暗社会现实
感情:
【死水的教案】相关文章:
《左传》教案10-24
存货教案02-28
爱莲说的经典教案03-20
《牧场上的家教案》经典教案设计03-20
茶花赋教案04-06
《什么虫》教案01-08
《文化苦旅》教案02-27
大学教案的写法10-05
《认识钟表》的教案03-19
《沙田山居》教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