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读后感

时间:2021-03-29 14:37: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静夜思》读后感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分享了《静夜思》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静夜思》读后感

  静夜思读后感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古诗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倒背如流地背出来了,但在那时我一点都不知道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进入小学一年级,经过教师的讲解,使我明白和了解了当时诗人的心情和整首古诗的含义。这首古诗写出了作者李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真切感受。他把月光比作秋霜,给人以一种寒冷的感觉,想到了天空上的月亮也是多么的寒冷与孤独呀。当时李白一个远行他们,没有家人的陪伴,自然会孤独而产生想念遥远家乡亲人的感觉,这刚好与天空中孤独的月亮一样。使我感受到古时候的人们常常以借助月亮来寄托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个年代通讯不发达,不像我们,现在有很先进的通讯设备,要是想念爸爸、妈妈了,就可以通过通讯设备与爸爸、妈妈聊天,也可以通过发达的交通工具,飞快回家与爸爸、妈妈见面。

  静夜思读后感2

  小时候妈妈就教我背过这首诗。今天,我又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这首诗,终于知道了这首诗的意思:在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这让我想起暑假参加的苏州夏令营的时候。第一天晚上,因为了离开家,离开了妈妈,就特别想她们。许多同学来安慰我,后来偷偷地伤心,哭着哭着睡着了。第二天我又融入同学们欢乐的`海洋里,形成一个愉快的大家庭。

  我还想起了工人们辛辛苦苦的工作,过节也不能跟家人团聚,他们真勇敢。

  我也会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静夜思读后感3

  《静夜思》原是李白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如今被编成了一首歌曲。悲伤的旋律充分的描绘了李白当时的心情。

  家乡是一个很常见的词,它在我们愉快时也许会被忘记,在我们孤独时也许会被想起,但每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家乡都可能会成为我们的精神寄托。每当新年来临时,我们穿着漂亮的新衣乘着火车回到家乡,看看路边坚强的雪松,还有那盛开的野花,自己的亲人正在门口迎接着我们的到来,这一切都是多么的美好。但是,李白却享受不到这种优越的待遇。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供你使用,只有渔船、马车。可是乘坐他们近则一周两周,远则两至三月,还很贵。所以有些人士总是回不了家,李白也一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着凄凉的明月,思念家乡的心情,久久难以入睡,此时此刻,那诗句也在纠结着我的心。在这悲伤的诗句中,配上那凄凉的音乐,真的令人难以忘怀。

  现在我们有了优越的条件,不仅可以回家乡看看,还可以去各个地方旅游。以前思念亲人还需要写信,而现在有网上聊天,不仅方便快捷,还可以看到亲人的样子。原来,是一个个的梦想,如今,我们已经把它变成现实。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共同携手,创造未来!

  静夜思读后感4

  母亲节的夜晚,月亮甚是美妙,借着月光,漫不经心的我翻开书,月光正巧映在了《静夜思》上。

  “分不清是床前清冷的光辉,是深秋夜里飘降的冰霜,还是一张空白的信笺,或是老母亲一头银色的白发。”

  此时,我想到了母亲。

  曾是谁为我披上寒衣?又曾是谁为我们送上一碗还散着腾腾热气的米饭?

  她会是谁?

  银发铺满她的额头,老茧布满她的双手,她曾为我们踏进医院,她又曾为我们迈进校园,但脸上总是挂满微笑,是母亲,是我们伟大的母亲!

  “此时,只有那轮满月,睁着慈祥的目光,把一个孤单的身影照耀。在家乡如绳的田埂上,是不是有一位老人,和我一样,站在月光下,形影孤怜,轻唤一个人的乳名。”

  我的心颤抖了,我的眼睛湿润了。

  仰望月光,也许会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注视着月亮。

  “母亲啊,采透明的月色回家吧,那是游子在中秋夜里,在渭水岸边,寄给您的一帧相思啊!”

  注视月光的人们,把与你母亲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吧!

  月光会传到每一位母亲心中,放下担心的样子,会欣慰地为你祝福。

  “月,在今夜饱满如圆。”

  在今夜,一定会有许多游子正牵挂着自己的母亲。

  哦,牵挂,牵挂……

【《静夜思》读后感】相关文章:

《静夜思》教学反思05-17

静夜思教学反思05-17

《静夜思》教学反思05-16

静夜思感悟随笔08-06

《静夜思》诗词鉴赏06-22

古诗静夜思翻译07-30

李白-静夜思赏析08-13

静夜思李白鉴赏11-03

静夜思的教学反思05-16

静夜思教学反思课件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