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传的读后感550字
《名人传》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名人传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名人传的读后感篇【一】
《名人传》,我读着他,他使我感受到语言中散发的魅力,情感里携带的阳光,是那么使人热血沸腾。我了解到贝多芬悲催的命运,他小小年纪就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人穷志不穷,考上了大学。在他拥有远大的抱负时,却因为听力障碍而痛苦不堪,但他却不放弃,正如他在笔记里写到:“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是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我已经二十五岁了,人必须在这一年显示出他的完整的人格。
然而,他也是爱国之人。他写出一系列战争乐曲,是他被视作“欧洲之荣光”。贝多芬生性傲岸而自由不羁,但在我眼中,他是一个有铮铮铁骨、不趋炎附势的真君子。他自卑他与别人的不同-耳聋,他害怕别人的嘲笑,正因如此,他还是在不停地创作乐曲,一生都在演绎着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不同于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是一个疯狂的人。他干上一天活,就得歇上四五天,但是他依然干活,他内心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喜欢和头脑简单的人交朋友,他会去欣赏他们的乐趣,而自己也会得到快乐;面对权贵,他丝毫不去畏惧,甚至会违背权贵而受到伤害。
托尔斯泰,拥有冷峻的洞察力,对博爱的梦想以及人与人间的和平梦想。他的童年生活是不幸的,父母双双离世,他曾出版《夫妻间的幸福》《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书。即使如此,这使我觉得他是没有主心骨的灵魂,永远摇摆不定,不往向前。
名人传的读后感篇【二】
几十年前的一天,罗曼罗兰完成了《名人传》的写作;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读完了这本书,对这本书有了很深刻的认知。
在《名人传》中,有“一心向善,爱高于一切。就是为了御座,也绝不背叛真理”的贝多芬,有“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的米开朗琪罗,有“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的托尔斯泰。尽管他们的事也不同,贡献不同,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但他们展现出的人格魅力却如出一辙。
他们是面对挫折时不屈不挠的斗士。贝多芬中年时双耳失聪,米开朗琪罗一直受到别人恶毒的污蔑和攻击,托尔斯泰被上流社会树敌。可他们都没有气馁,反而用不朽的作品来与困难斗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是他们与困难做斗争的最佳写照。
他们是为后世留下宝贵艺术资产的伟人。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末日审判》,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传奇的作品为人类的文明增添了不朽的篇章。
他们是执着追求真理的勇士。贝多芬一生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米开朗琪罗始终努力证明自己,托尔斯泰对无度挥霍极其不满。他们都为捍卫真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伟大的。
感谢《名人传》,它是我人生的指南;感谢《名人传》,它是我行为的标尺;感谢《名人传》,它是我远航的风帆。
名人传的读后感篇【三】
这本《名人传》讲述的是三位名人在成名的道路上遇到的磨难、困难,他们从坚持的力量到力量的.崩裂甚至到了绝望。他们在成名的道路上舍弃了很多包括了亲情、友情。终于,他们踏上了成功之路。
首先是一位遭遇病痛折磨,仍然不放弃音乐的信念——贝多芬。虽然他失聪了,但是他很骄傲地说过“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是啊!他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其创作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
接着是一位遭遇悲惨,仍然坚持雕塑的信念——米开朗琪罗。他的痛苦来自人类的恶意。他为战斗,为征服而生!正是因为这,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自由而斗争的精神画貌。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是现实的反映。
最后是一位曾经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环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叙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地位的思想家。托尔斯泰从没放弃过对人生真谛的执着追求。是啊!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应该这样吗?
这三位名人在人生的道路经历的困难我们可想而知。是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向他们一样遇到困难时不退缩,遇到发生了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时要镇定、勇敢的面对它。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什么困难也阻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浙江绍兴越城区柯林小学斗门校区六年级:安夏沫悲傷
【读名人传的读后感550字】相关文章:
读《世界名人传》有感04-15
读《名人传》有感作文2000字11-24
名人传的英语读后感11-18
名人传读后感精选04-18
名人传读后感作文08-31
《名人传》读后感15篇04-23
《名人传》读后感最新范文04-14
作文名人传读后感08-24
初三《名人传》的精彩读后感04-07
读《飘》的读后感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