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庭教育有感

时间:2024-08-12 09:47:49 志华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家庭教育有感(精选11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家庭教育有感(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家庭教育有感(精选11篇)

  读家庭教育有感 1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平易近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翻阅近一个世纪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读家庭教育有感 2

  一、要正确运用表扬与奖励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提到“两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喜欢旁人称赞他”。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通过表扬、奖励能使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巩固和发扬,是比说教更有效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运用表扬和奖励时,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以精神奖励为主,两者适当结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运用奖励的方式也应不同。如对胆子小、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有点滴进步就应大大地肯定与表扬,使其提高自信心;对有自满情绪或能力较强的幼儿,运用表扬、奖励的方法要有节制。因此,要想运用好表扬、奖励的教育方法,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态度真诚

  对孩子进行表扬,要真诚,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只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发自内心的表扬才会产生感情的共鸣。那些言不由衷的表扬,不仅不会产生激励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反感和厌恶。

  (二)切合实际,恰如其分

  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表扬、奖励,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和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其良好行为的发展。评价时要掌握好分寸,如果表扬言过其实,就会使孩子产生“表扬得来全不费工夫”的错觉,直至不把表扬当回事;或者成天等着别人的表扬和奖励。家长一旦忽略了孩子的“存在”时,孩子就会非常伤感,怅然若失。

  (三)及时表扬,不宜拖久

  当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或好的行为表现时,家长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不要过了好久才想起来,时过境迁,孩子的进步没有得到及时肯定,表扬的效果必定减弱。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情绪不稳定、波动大,及时的表扬、鼓励能对他们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强化。

  (四)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物质奖励对孩子来说是可行的,但是最好以精神奖励为主,以激励他们在思想和行为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如可带孩子去动植物园、去游乐场、去旅行、看电影或小小庆祝一下,都是比较好的方法。另外,在给予孩子物质奖励时,应注意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应伴随说服教育,说明为什么奖励、哪些方面做得很好、今后应该怎么做,使孩子在得到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能将之化为精神上的动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表扬、奖励孩子,应该不拘一格,应因时因事而异,以充分显示出表扬的真正魅力。在表扬、奖励过程中,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在家长对其进步给予肯定奖励和评价时,让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惩罚与批评的艺术

  惩罚是在孩子有了过错,虽屡经暗示、提醒,甚至警告都无效果的情况下,配合使用的一种辅助教育方法。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它不同于体罚。陈鹤琴先生说:“体罚是最野蛮的手段,丧失小孩子的人格,也是丧失做父母的人格。”惩罚通常是在讲清原因以后,宣布取消一次机会或是消减某些权利,如停止一次游戏,少听一次故事,取消一次外出游玩、做客、观看电影的计划,限制活动的范围;也可以表示生气、不予理睬和拒绝亲昵等,形式多种多样,程度轻重不一。惩罚的目的主要是造成一种严肃、压抑的环境气氛,使孩子经受一次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明白自己不良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能自觉地抑制不良行为的动机,以后不再有意干坏事。

  对于孩子偶尔犯的小错,家长可以不必太放在心上。如果孩子没有礼貌,可以慢慢地教导他。孩子的哪些行为才需要给予惩罚呢?一是危险性的行为,像玩火、玩刀枪、在马路上玩耍,等等;二是一些侵犯他人的行为,如和别人打架、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在运用惩罚手段时,需注意几个方面:第一,不要事先说一些惩罚的话来警告孩子,但是事后却没有得到落实,这也不是好的教导方法;第二,不要孩子每做错一件事就惩罚他一次;第三,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惩罚要适时,最好不要在饭前饭后或睡前给予惩罚,惩罚的时间也不能过长;第四,不要用嘲笑辱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等等。总之,惩罚是一种消极的辅助教育手段,必须慎而用之,非到万不得已时不要随便使用。

  三、多给孩子一分尊重

  孩子幼小可爱、稚拙天真,家长常常对之逗引取乐或倾注过分的爱,而容易忽视怎样给孩子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家长对孩子有抚养、教育的责任,所以家长总是认为孩子必须听从家长的教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对家长要唯命是从,作为家长应注意改变观念,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提出的要求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对于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尽量给予满足,即使一时不能满足也要及时地说清楚道理;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则要一概拒绝,并说明理由。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一并拒绝,甚至训斥、打骂的做法,只会使孩子对家长惧怕、反感,进而疏离,不利于亲子间的沟通,更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尊重孩子,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合理要求,平等地对待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与家长平等的人,不可视其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要能放下架子,倾听孩子的意见,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也就是要将心比心,才能达到与孩子心灵的沟通与共鸣。家长要体谅孩子,与他们共快乐,为他们排忧解愁,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家长更要尊重孩子的权利,当然尊重并不等于一味地迁就或放任自流。实际上,家长有针对性地实事求是地批评指导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表现。爱孩子是所有家长的共性,但爱要理智,是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家长尊重孩子还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掌握科学教养孩子的规律和方法,改变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做到教养结合、爱严结合、言传身教结合及家长在教育孩子上的协调一致。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家长要尽量利用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只有当孩子感到家长尊重自己的时候,他才愿意接受成人的教诲。给孩子多一分尊重,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爱的一种表现。愿所有的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给孩子多一分尊重。

  读家庭教育有感 3

  一个孩子的成长进展,家庭教育是要害。当我们的孩子从儿童期步入青春期,也就是离别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她在儿童期比较“幼稚”,有时可以连哄带骗,到了青春期就不一样了,她的思想和生理走向成熟,她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和独特的想法。当孩子碰到问题。绝对要耐心沟通,不能再像儿童期那时一样对待,这对家长来说是个挑战。她在成长进展过程中,非凡是青春期发育,生理发生变化,好奇心强,有时情绪不稳定,碰到不顺心的事轻易激动,叛逆心理比较强。

  比如,在学校里有时对老师的教育方式不接受,或者认为老师的批评有偏激。她会在学校里与老师顶撞,闹情绪,不做作业,对着干。回到家里滔滔不绝,理由一大串,就是不服气。有时很难说服她。

  当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行一致,要做榜样,不能口是心非。

  首先,做到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在家里布满温馨、关爱、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其次,在青春期碰到一些问题,我们做一个倾听者,让孩子把想法和过程讲解并描述清楚,再去理清她的思路,慢慢沟通、说服。

  再次,重视孩子的.健康发育,培育孩子的独立能力,碰到挫折正确对待,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讲解并描述一些“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确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念,敢于担当责任。

  主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使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读家庭教育有感 4

  自从读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一书后,感慨挺多的,方才发现我们教育孩子的诸多错误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这本书拜读晚了,以前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随意了,现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门需要用热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积起来的科学学问。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内容,放在当今社会依然实用,不愧是一本被奉为经典的家庭教育类好书。此书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以及贴近生活的实际经历,不仅介绍了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诲原则与办法。全书共十三章,从儿童的心理;学习的性质和原则;普通教诲法;卫生习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任务,任务就是游戏;告诉你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样学习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怎样责罚儿童;怎样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等十三个方面探讨了生命生长的历程、以及父母的职责、儿童的养育。她还在这本书中对于“怎样做父母”这个问题进行了五次阐述,书中具备了很多的精辟见地和育子的实践经历。

  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育的诸多原则,从一个经历过这些的人的视觉,在生活中,结合其他父母的经历以及经验来谈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实在牢靠。书中罗列了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案例,显而易见的是想通过不同案例的展现,去震动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该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没有向我们长篇累牍的介绍开发孩子如何智力、怎样培育孩子技艺、照顾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断的提醒我们,孩子是一团体,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想法不成熟、他们的情感很依赖,但他们和大人一样需要心灵的.沟通和关爱。在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后,父母应该怎样帮助他们生长,解答他们的困惑。一方面要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关爱自己,审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让他关爱家人、同学以及其他需要关心和爱护的人,学会正确评价他人,要用积极、主动、开朗的心态面对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们聪明,活泼,也很大方,同时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当他们真正的面对困难以及挫折的时候,往往显得那么无助和束手无策。现今社会,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

  这能够理解,但如果搞不好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没什么好处。在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在家庭教育中,要认识和尊重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大力提倡“游戏式的教育法”。陈老先生观点:“儿童天生就是好动的、以游戏为主要的生活”,因此,我们为人父母应当按照这一规律,“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再例如,陈鹤琴提出,给孩子适当的塑泥机会,儿童玩污泥,虽有时会弄脏衣服,但却可以培养他们伟大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观点放在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观点上,大多数儿童从小学就极大的缩减了玩的时间,真是令人感叹啊!

  可不要小看了孩子微妙的观察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有时真的超乎你的想象,在你的不经意间,我们教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另外一套。这样的后果就是,儿童的是非观会很容易混淆,对父母以后的所说也会半信半疑、不会那么言听计从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耳濡目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须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待人礼貌,首先家长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如何?教育儿童要环保,不要乱扔垃圾,你们有没有做到呢?教育孩子要礼让,尊老和爱幼,你们自己对待爸妈长辈又是什么样的?教育你的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们的生活安排又是怎样的?你们为孩子做了什么样的榜样?有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孩子?这要比单纯生厌的口头批评更加有铿锵的说服力,你的身先士卒不单影响孩子的一点一滴,更会让他们终生受用。所以说父母们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十分重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母们应从自己的生活和习惯等方面改掉不良的习惯,更称职地为人父为人母。

  在这本书里所述,教育孩子消除掉自私的心理,学会孔融让梨的精神,不要强夺和霸占为己有,需善事晓喻,教育儿童推己及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养成无私大气的习惯,学习到分享比自己拥有更加有意义。

  在看《家庭教育》这本书之前,我其实并不了解陈鹤琴,更不用说理解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外延。但是,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陈老先生永远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观其书足可见其人,在汲取了书中的深刻的思想,并取得一定的启示时,我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向陈鹤琴那样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无私的奉献!

  读家庭教育有感 5

  在当今时代,影响孩子操行构成的因素日趋复杂。但在孩子的品德构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的品德行为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议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原则。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很小的时分,我们就已经末尾向她灌输这种思想。例如:开饭前,要先把爷爷奶奶请到,等大家都到齐了再一起吃。以前我的孩子,喜欢把本人喜欢吃的菜放在本人的前面,这样当然是很不好。有一次我特意买了好多本人喜欢吃的,烧好放在本人的面前,吃的津津有味。女儿看了很冤枉,我说我是向你学的啊,我买菜当然买我喜欢吃的啦。你都不替别人着想,别人怎样会想着你呢?反问她:你觉得好东西是不是应该分享呢?她听了,低下了头。从此,她知道了只要对别人好才会博得别人对本人的好,学会了体恤关怀别人。我的`父母年岁大了,常常有些小缺点,老人生病是,我们细心照料,让孩子在一边,力所能及的小事都会让她去做,孩子渐渐学会了照顾别人。去年,孩子的爷爷生病,孩子每逢星期六便会主动为爷爷当护理员,她模拟着我以前的动作,为爷爷洗脚,捶背,还为老人读报纸、讲故事。

  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让我知道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迷信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我们深深体会到:父母应该协助孩子,让孩子学习做人做事,让其不断完恶人格操行。人格操行的养成是一个极端漫长的过程。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炽热的热情、耿直的情怀,永远是我们家长的人格力气。我们要求孩子憨厚、真诚、自然、老实、耿直、残忍,本人首先要做到。正仿佛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的:孩子的命运是把握在父母亲手中的。让我们做家长的共同携起手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托起明天的太阳,铸就孩子的幸福生活,铸就中华民族美妙的未来。

  读家庭教育有感 6

  今天,我听了赵义泉博士讲的《家庭教育》。在我曾经的学习及培训中,我从没有听说过这门课程。这对我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起着辅助的作用,然而它的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家庭教育,使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更智慧,更进步;则更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而对于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想想我曾经的`教育历程,我尽心尽职,兢兢业业,可以说取得了成绩,有了自己的经验。然而对于家长教育,却是我的一项缺失,因为我还未曾真正做过家庭教育。不是我没有这种意识,而是我对孩子的家长缺乏信心,这分明是对我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

  今天我才知道我并不是一个真正负责人的老师。因为我若能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的孩子会更优秀,更出色。

  从此我要努力去做家庭教育。学着沟通,尝试着交流。也许会像我所担心的那么艰难,但我一定要努力去做,因为我要为了孩子,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我也深信,真爱一定会被理解,我一定会有所收获。

  读家庭教育有感 7

  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习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习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习惯。学习《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切身体会到与孩子的亲密度越来越疏远。每天陪伴她的时间大多与学习有关,忽略了她的身心发展,这样的局面让我深陷困惑。

  然而读本中的第二章节(和孩子一起流汗吧)让我有所感悟,顿时豁然开朗。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理解、扶持和鼓励,父母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架子,做孩子的伙伴、朋友,和孩子一起经历困难、分享快乐,无形中亲子关系会得以升华。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周末活动,游戏、运动等。期待着孩子敞开心扉,倾诉她的心声。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的同时,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每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容易愤怒、情绪失控,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立马离开情绪现场、下电梯、数数、深呼吸等管理情绪,从而使情绪得到平复。

  孩子需要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来自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来自生活的教育。正如英国作家布莱克的名言说道“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爽的夜晚和寒冷的雨水才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的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

  读家庭教育有感 8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是我在暑假的最后一次。

  这是一本教育教学经典,是一本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书。书里面的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了家庭教育、父母教育、教师的教子、家长对我们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我们的期望与寄托、父母对我们的期望、老师对我们的期望,以及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家庭的重要性。读完此书,我对陈鹤琴教育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在第一辑中,陈鹤琴老师讲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庭教育是一个人生存最根本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可能有点小事情,但这些小习惯都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些教育孩子方面,陈鹤琴老师都给我们展示了许多教育孩子方面的有效措施,比如家长会的时候陈鹤琴老师会提问家长:你的孩子考到100分了吗?如果是,那么家长的'回答就是:110。可以看出来,我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性。

  陈鹤琴老师说,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的兴趣,决定了人的发展,孩子的发展,决定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家长不仅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会学习。在我们家长的教育中,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善于挖掘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引导。我们要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把孩子的优点、特点,以及优异的学习态度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且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她明白,只有用好了孩子的优点,她的成绩就能比优秀成绩好,只有用好了孩子的缺点,她的优点才能比优秀更好。

  在第二辑中,陈鹤琴老师讲了如何提升孩子的品格,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让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做到:

  1、家庭的氛围很好,父母和孩子们都很喜欢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而且孩子们在学校里也学会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在家里也学会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并且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怎样与同学相处,学会了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尊重人格。这是家庭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2、家庭的氛围很好,学校的氛围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孩子还学会了做人的许多好东西。

  3、家长的教子方法不一样,孩子的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家庭的氛围很融洽。

  读家庭教育有感 9

  家庭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我一直深信,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在我看来,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也能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我选择让孩子阅读的原因之一是,我坚信阅读是提升孩子知识储备的最佳方式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了解各种不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我选择让孩子阅读的方式是,我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主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我通常会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的书籍,并鼓励他们自己理解、思考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通过让孩子阅读,我不仅希望他们能够获得知识,更希望他们能够从中获得乐趣。我希望他们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我看来,家庭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物质的.供给上,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陪伴。我们应该花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知识、提高情商和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从中获得乐趣。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花时间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以更好地支持和帮助他们。

  读家庭教育有感 10

  自从进入幼儿园工作,就对家庭教育情有独钟,从《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正面管教》、《孩子,你慢慢来》等等,都会从书中学到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方法。5月共读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第二版)》真是收获很多,本书是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书中最有价值之著作。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在这书里,小孩子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的种种问题,都得了很充分的讨论。这些讨论对于负家庭教育责任的,都有很具体的指导。

  书中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欢成功的,是喜欢野外的,是喜欢合群的,是喜欢称赞的,这些对于我们幼儿园教学来说,对此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家长是不了解的,所以在读这本书时,我所思考的是如何把书中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们。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做父母的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别人做好的事情或坏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应当以辞色来表示赞许或不赞许的意思给小孩子听,给小孩子看。我们应当按照小孩子的年龄知识而予以适当的做事动机。待小孩子不要姑息也不要严厉。不要骤然命令小孩子停止游戏或停止工作。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子做伴侣,采用游戏式的教育法。

  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随着自主游戏的推进,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应有画图的机会,有看图画的机会,有剪图的机会,有剪纸的机会,有着色的机会,有穿珠的机会,有锤击的机会,有浇花的机会,有塑泥的机会,有玩沙的机会……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机会,有他们自主选择的材料、场所和玩伴,才能更好的自我发展。

  无论是哪种家庭教育,归根到底都是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家长的“言传”和“身教”相比,身教的效果要大得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导,其影响力不及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是,在心理咨询门诊,人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有三分之二和父母的行为有直接联系,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母为人处世、行为规范的折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孩子的行为过程有着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年幼的孩子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首先是通过感觉,也就是直观表象来认识外界事物。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模仿,他们所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第一个榜样。许多子女的行为举止之所以像父母,与其说是遗传不如说是早期模仿的结果。道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行为规范,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个性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思想道德素质,家长对美丑、善恶、是非的态度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为人诚恳,言行有礼貌、讲文明,孩子看得见、学得到,天长日久就会起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对别人的态度粗暴,行为失态,缺乏教养,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大可能的。

  其中,对于小孩子学习待人接物这一方面,无论在幼儿园中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应该引起重视,教小孩子要从小教起的,做父母的应当教育小孩子顾虑别人的安宁,家里有人生病的时候,非有特别的关系,做父母的应当使小孩子得着与病人表同情的机会,应使小孩子养成收藏玩物的好习惯,教小孩子对待长者有礼貌,小孩子在家里应当帮助他的父母做点事情,教育小孩子爱人。

  最后,做父母的应当利用儿童的好问心,以作教育儿童的一种良好动机,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游戏的环境、劳动的环境、科学的环境、艺术的环境和阅读的环境等等,用环境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家庭教育全面发展。

  读家庭教育有感 11

  看了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这本书,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国教育的种种弊端。下面我就具体我的思考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我记忆最深的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这句话我表示很赞同很赞同。我在生活中看到好多的例子就是如陈鹤琴先生所言,家庭环境好的人孩子相应的也文质彬彬,懂得礼貌;反之,家庭教育环境不太好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是自己努力克制,自检,才能做到与前者媲美的程度。我举个我看到的事例,我们家那边有许多其他地方过来打工的人,他们的父母都要工作,相应的孩子就疏于管教了,我看到他们平时在家里就是玩玩,然后出去转转,有点类似于混混的感觉,而且时不时地能听到父母之间的粗口,我在想:当他们的小孩子长大后,会是另一个“他们现在的父母”吗?然后代代相传,就像放牛郎的故事一样,薪口相传,永远延续下去,然后恶性循环,这样时代、社会、经济能进步吗?中国的学前教育能进步吗?

  另外陈鹤琴先生说:“人好坏,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所以说,除了后天环境原因之外还有先天遗传的原因。遗传决定论的支持者有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以及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而选择环境决定论的有洛克的“白板说”以及华生等人。而陈鹤琴先生是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我记得有次老师上什么课的'时候说过,现在就要考虑后代的问题了,考虑基因,考虑家庭,考虑很多很多。所以啊,现在要从选男朋友开始了,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是也不失为一种验证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就如陈先生所言:环境、教育(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还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儿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会更加努力地加油,为学好这个专业也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目标而奋斗!

【读家庭教育有感】相关文章:

读《家庭教育的力量》有感08-06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感(精选12篇)08-07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09-20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01-09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09-14

读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05-22

读家庭教育促进法感悟04-12

读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01-04

家庭教育公开课有感心得12-28

读家庭教育读书心得(通用23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