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接纳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接纳孩子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接纳孩子读后感 1
在所有宝贝们的身上,有着他们的可爱天真率直,有着情绪的喜怒哀乐。他们每天都给我带来新的认识,带来成长,让我体验孩子们和自己的各种快乐;悲伤;担心;困惑。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心中最爱的那群宝贝天使。
书本上其中有一段话让我映像最为深刻,“无论他们的行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都是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一种正常反应。如果想改变孩子的某些异常行为,必须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只要成年人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的。”这段话我最为感触。在没有读这本书,没有进入爱如是学习之前,对于自家的小侄女我一直以为是非常接纳的。宝贝她很爱玩闹,不爱吃饭,还经常咬别人,所有小孩身上出现的问题在她的身上基本都会一一呈现。我曾以为我可以无条件的爱她,可是经过多次的挑战,却发现我接纳不了在我看来她不好的习惯。于是在一次冬天,她依旧不吃饭在外面玩时,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顺着她不吃就算了,饿了再吃零食。而是强行把哭泣的她关在房间,任由她哭闹叫喊,中间我有很多次想冲进去停止的冲动,但急于想改变她的不好,而选择在门外等待她,大概一刻钟后哭声停止了。我打开房门时,瞬间眼泪往下流,哭累了的她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着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是多么的不可以原谅!当我抱起宝贝时,宝贝用非常委屈难过的眼神看着我,虽然有跟宝贝道歉无数次,但是至今我还是没办法原谅我自己。当宝贝紧紧的抱着我时,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不管宝贝她的行为在我看来有多么的荒唐,我都要不顾一切的爱她,接纳她的所有。将自己的爱括散到身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
很显然在没有进入爱如是,没有读这本书时,我以为事情过了就过了,孩子小不懂得往心里去,现在我才知道,对她内心的伤害有多大。每次想起,我都无比的后悔懊恼。我的本意是爱的,只是不会正确去爱。原来我对她的爱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把认为好的接纳,不好的强行去改变,没有考虑到宝贝的情绪,想法,我的爱也是盲目无取的。
现在我想表达最多的就是感恩爱如是!感恩林老师,让我学习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接纳孩子,爱孩子们。爱宝贝们也不只是表面上的各种满足,更多的是需要走进宝贝的内心,从内心真正了解宝贝的成长。每次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理解,并不是只爱她们可爱的好的一面,爱是需要无条件的。
每一个宝贝都是天使,来自不同家庭的天使宝贝。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也是各不相同,各有特性。不管我做为老师还是家人,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扮演着不同重要角色。在爱如是的每一天,宝贝们都会有不同的状况,有时候让我和孩童一样开心,有时候让我难过,对于个别宝贝的行为我还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完全接纳,但我知道了那都是宝贝们凭着天性出发的,没有对与错。他们都是纯洁的,他们通过各种工作,游戏,情绪好坏来发展生命的智慧。他们没有恶意,我们要做的是敞开更大的胸怀去接纳他们,爱他们。同时也接纳自己,改变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心改变了,成长了,我才能更加柔软的去爱;去无条件接纳可爱的宝贝们。
接纳孩子读后感 2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我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
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我们总是在压抑坏情绪,殊不知越是不让宝宝体验,他意犹未尽,下一次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夸张,因为他想要彻底体验)、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予她表扬,做错事的时候就鼓励他扬长避短。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这本书中有很多是面对家庭教育的问题进行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对我们有帮助的经验,也可以通过案例更好的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接纳孩子读后感 3
“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大人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
一拿到这本书,封底的这两段话,便直抵我内心深处。“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大人的身上。”我深以为然。带着这句话的指引,我开始翻阅这本书。我努力凝心理解崇建老师书中的“接纳”、“超理智”、“感受”、“主文化”、“规则”、“渴望”等等的关键词,并带着它们,走进山毛榉、柚子、松等等孩子的世界,走进梅花、兰花等母亲的内心。读着他们,我有了一个令我吃惊的发现:这些故事里的孩子很讨厌父母,他们讨厌母亲唠叨不歇、讨厌母亲尖声厉喝、讨厌母亲讽刺揶揄。那么母亲们,为什么会出现让孩子如此讨厌的唠叨、指责、呵斥、讽刺、揶揄呢?
在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小竹、昆布等的故事中,母亲们与崇建老师的这样的对话,重复出现:“那我们该怎么做?以前我的父母也是这样教的。”
有个叫昆布的孩子在一文中这样写,“不管在何时何地,我总认为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没有足够了解我的朋友,总是有代沟的父母,以及根本帮不上忙的导师。”“我曾试着跟大家沟通,却发现不管跟谁都一样,没有任何人能理解我说的话,所以我轻易放弃了与他人的沟通。”“我恨透了待在家里或,因为不管在哪边,对我来说都是酷刑。”我是一名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同时,我还是母亲的女儿,读着这样的文字,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不禁搜寻起,回忆里我与母亲的点点滴滴……
母亲是个可怜的人,8岁被送给现在的外婆家,帮现在的外婆领大了3个孩子—————我现在的2个阿姨和一个舅舅。在领养家,母亲没有得到很好的待遇,养母的责骂、呵斥,充斥着她的整个人生。还在我似懂非懂时,每每母亲与我闲聊,都会说起这段可怜与心酸的往事,而我并不很能理解母亲内心的感受,听多了就感觉烦,渐渐地母亲就很少和我讲了。母亲也是个很要强的人,对我们姐弟俩的`,最多的便是“要靠自己努力”。父亲性格偏内,因此家里家外都是她一手掌控。记忆里的母亲,就像崇建老师书中写的那样:责骂、呵斥、讽刺、揶揄,强势不容违抗。而我,也像昆布一样,深深地厌恶着母亲,对母亲有一种深深地恐惧与抗拒,甚至还产生过“到底是不是母亲亲生的?”这样的傻傻的疑问。直到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对母亲的种种在我看来有些不当的言行,都有了理解,然而回家见母亲,仍是我最挣扎的事情。
我的孩子今年4岁,初为人母,一心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心里一直盘旋着一句话“不能做我母亲那样的妈妈”,我曾经渴望母亲能温和、优雅,现在想来,正是母亲所经历以及正在经历的一切,都让她无法优雅。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同母亲的教育方式,并一直认为妈妈乐观、优雅,该是孩子乐意看见的。然而,我在面对孩子无理取闹,在面对家人对孩子无度溺爱的时候,我总是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孩子的话来说:“妈妈最坏!”当孩子用那么一句话来回应我的时候,真如醍醐灌顶,我自以为一直“避免做像母亲一样的妈妈”,在面对问题时,还是不自觉地采取了简单、粗暴、不优雅、不阳光、孩子不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应急处理。自己也在无形中重复着我深深厌恶的、母亲曾经教育我的那种方式。我想从“母亲厌恶外婆,我厌恶母亲”的恶性循环中挣脱出来,崇建老师的书,无疑是一味心灵的鸡汤。
“我并未去讨好他,因为我想给他的是支持,而非让他依赖。支持会长出力量,依赖则会让他站不起来。” “大人的内在世界里,往往是师生或亲子关系的根本源头。如果大人能先回头整理自己的内心,明了自己情绪的根源,再逐一调整,那么大人与孩子都将获得令人欣喜的回馈。”寻着这句话的轨迹,我想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孩子如是,班里的孩子亦如是。
接纳孩子读后感 4
去年夏天,孩子看到衣柜上面的一件背带裤,说自己要穿。那是一件他在前年元旦表演集体跳操时穿的,加棉的牛仔背带裤。我告诉他,那是冬天穿的,现在是夏天,太热了,不能穿。又过了几日,再次看到背带裤时,孩子又试探的问我,妈妈我想穿那件背带裤,我再次告诉他,那是冬天的衣服,现在是夏天,穿起来会很热的。又过了几日,孩子又提出要穿那件背带裤,好吧,这回,我终于给自己按了个暂停键,我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出要穿这件被带裤,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穿这件背带裤很好看。而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告诉孩子夏天不能穿冬天的衣服,因为很热,但其实背后还有很多我的一些虚荣的念头和我懒惰的执行力。如果我的孩子大夏天的穿着冬天的衣服,我的面子往哪里搁啊,别人看到了会说我的孩子好傻,会想这个妈妈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要是答应的话,会不会被别人说自己太放纵孩子,做出这么愚蠢的行为,还有穿一下就要洗,我可不想洗洗洗。
我站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次次的拒绝了孩子,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也许只是想要穿着那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一种美美的感觉,而我一直告诉孩子会很热,这只是基于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得出来的结果,孩子没有这么多经历,他不能理解夏天穿冬天衣服会很热的感觉。
在按下暂停键后,我在想,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这种热的感觉,他的这种尝试不会对任何人,任何环境产生伤害,我为什么要去阻止孩子,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尝试,探索,体验中积累自己的经验的,我忘记自己教育的初衷了吗?
小巫在她的书《接纳孩子》,指出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小小孩缺乏经验,怪点子却多的很,如果不尝试下,怎么知道什么行的通,什么行不通呢?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出所以的决定,那么孩子长大后,无法替自己做出负责任的选择来。当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们面临着各种诱惑,需要做出困难的决定,孩子会感到不知所措,他要么做出错误的 选择,要么任人摆布,因此,要给孩子机会,给他选择的机会。
于是,这一次我选择尊重孩子的选择,帮他穿上了加棉背带裤。就这样,大热天的,孩子穿着他喜欢的棉袄背带裤,晃悠了半天,中间还逛了趟超市,晚上的时候,我问孩子,穿着背带裤热不热,他点点头,于是帮他脱了裤子。孩子已经从他的体验中得到了此次经验,我不需要多余的说教!孩子从自己的`选择体验中,发现,原来体验到的结果和爸妈刚开始提供的意见一样,那么孩子以后在有些方面也会更加接受父母的建议!
《接纳孩子》的作者小巫倡导母乳喂养,新浪网首届“中国榜样家长”的获得者。她一直是我的榜样,在初为人母的时候,是她的书一步步支持我,让我得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看待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孩子。早些年作为育儿专家,她在一些杂志、专栏里,从孩子心理角度答疑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就是搜集了这些疑惑及问题的解答。当你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会发现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正常的,只要你换个角度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的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特定的需求,尊重孩子的需求,从接纳孩子心里的需求开始。
孩子如果从父母那里得到100%无条件的接纳,就奠定了这一生幸福的基础。
接纳孩子读后感 5
在营造良好家庭气氛的同时,犹太人为了防止孩子从小受狭隘家庭智力气氛的影响,教育孩子在良好家庭智力气氛的影响下正常地学习,愉快地成长,又要不受家庭智力气氛的束缚,犹太人善于吸收来自外界一切有益的“养料”。
犹太人明白:最初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天才的前提,一个人的早期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犹太人的教育特点是全方位地教育孩子,如尊重智慧,突出独立教育;重视对孩子思维和才能的培养等。犹太人把智慧教育放在首位,以特有的方式努力发掘孩子的智慧潜能。对孩子进行智慧教育的同时,犹太人还不忘对孩子的性格、美德、创富、社交,以及抗击苦难与挫折等方面进行教育,全面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综合素质。在犹太人那里认识到一个真理:要生存只能靠自己!犹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进行独立性格培养。在犹太法典上说:“5岁的孩子是你的主人;10岁的孩子是你的奴隶;到了15岁,父子平等,就没有孩子了。”在五旬节内,年满13岁的人都要参加隆重的成丁仪式,表示自己是真正的`犹太人了,开始承担宗教义务。本书通过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精辟的阐释,在讲述犹太人生活习惯的同时,向你介绍犹太人的家教常识,全方位解读犹太人的家教制胜之道。
接纳孩子读后感 6
在这个暑假里,我有幸读到了小巫的《接纳孩子》,流着汗,读着书,能量剧增,实在令人心旷神怡,深入浅出的写法,道出富有深刻哲理的教育方法。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谈谈自己一点微薄的看法。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教师爱学生就要接纳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不论有什么缺点都要用爱心陶冶他,用耐心转变他,用正确的方法诱导他,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呵护和关爱,力争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提高。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要更出色。
接纳孩子读后感 7
孩子是我们心上的花、梦里的笑、未来的希望、今朝的奉献。孩子一天天的成长,逐渐接受着自然的阳光、风雨,人世的爱育、自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是那么的'天真和率直。如何和孩子走在一起,带着他们走向社会的挑战,是我们今天奉献的宗旨。
接纳孩子。孩子每天都给我们新的认识,有让我们开心快乐的,有让我们担忧困惑的。无论怎样他们都是我们心中的最爱,要认真的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优点我们鼓励发扬,对于缺点我们正确引导,以健康、平安、快乐为前提,尊重儿童的天性,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向天天向上的成长之路。
鼓励孩子。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榜样,老师是孩子的偶像,所以家长和老师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真善美我们要言传身教,只有我们以身作则,孩子的世界里便会是蓝天白云,孩子们成长才能健康快乐。
以上是我们的一点感想,与各位家长、老师共勉!
接纳孩子读后感 8
《接纳孩子》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所著作的。拿到这本书后,我利用零星的时间看了将近一半,看了之后总的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这本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章节:一、安全感,儿童生命发展的地基;二、叛逆,儿童情商发展的过程;三、玩耍,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四、冲突,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助手;五、规则,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六、性别,儿童与生俱来。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的。这六个方面,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方面的疑难杂症,而不知如何是好。这本书会帮助我们解决教育孩子时的许多困惑,
这六个方面,我想谈谈安全感这个方面。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缺少信任。可是细细往下读,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好胜心强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成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致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死敌……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刻。其中有一位家长来信中这样描述:我的孩子四岁了(应该已经上幼儿园了),在家里非常开朗,什么都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里却非常内向,不善表达,说话声音小;早上做操也不做;他还是个慢热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兴奋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午睡时候还会发出怪声,有时候表现得非常拧,你说什么他就偏跟你对着干。这位家长的描述,
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都跟信中这个孩子差不多的。我和这些家长们常常为此而犯难,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缩头缩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活泼又乖巧,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说也没用骂也没用,交流之中,我也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想出一些什么好招来,可是很惭愧,没有帮上什么忙,一贯的教育还是用的那些老方法,鼓励、引导、表扬,都用了,可是收效甚微!细细的看完专家的回信,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性格上,而是我们大人的问题!
原因是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和标准去成长,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要求和标准是他们这个年龄达不到的,同时家里也比较溺爱他们,习惯包办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方面。一般来说,在家热闹在外懦弱的孩子,都是生活方面被家人包办代替、行为方面被父母严格要求,才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孩子不喜欢做操,一方面说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害怕别人的评判,很可能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部分评判是负面的。午睡时发出怪声,说明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关注。孩子的执拗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需要我们成年人开动脑筋,用巧妙的方式跟他讲道理,而不是命令他顺从我们。
专家的分析如此透彻,顿时我豁然开朗。我赶紧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班的一些家长,并告诉他们,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
子,接纳他的个性,不要过于焦虑,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样。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一些对孩子的要求,多拥抱孩子,多向他表达你无条件的爱。当你不斤斤计较孩子的行为时,相信那些问题都会烟消云。爱孩子就接纳孩子的所有,父母和老师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才会接纳自己转而接纳他人。接下来我会抽时间把这本书看完,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们付出时间去细细品味。
接纳孩子读后感 9
最近在网上认识了博友,她的博客里有许多好的电子书籍,其中小巫的《接纳孩子》再次吸引我。小巫的书听朋友们经常谈起,但这还是每一次读!
想想翔儿,现在两岁半,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进入生命中的第一个反抗期,常常对妈妈说“不”,不尿尿、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不回家......妈妈训他,他居然会用手打妈妈;小朋友来找他玩儿,他不知何时学着别人叫小朋友“走开、滚开”......
我已经感到力不从心了,感觉心累,真的,从前活泼可爱的翔儿现在似乎满身是刺,碰不得,摸不得,特别是我和翔爸从北京回来后,短短的五天,翔儿似乎变了个人!
无奈之下,我在网上寻找翔儿目前状况的解决办法!无意间,在网上看到小巫的《接纳孩子》,花了两天的时间,细细品味了一翻!
读小巫的《接纳孩子》,第一感觉是找到了良师,真的,书中的案例,翔儿身上都曾有过或正经历着,小巫亲切的话语尾尾道来,问题在小巫看来并不是大问题,很容易解决的,可是我们身为父母当局者迷啊,或许是我们无意间放大孩子的缺点,或许是我们望子成材心甚切......
我决定先改变自己!从翔儿的饮食习惯开始,翔儿偶尔不想吃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哄着他吃,总担心他饿着!不吃就不吃吧,饿上一两餐,并且中途不许吃零食,只能喝白开水。(前阵子,翔奶带了翔几天,小家伙天天喝爽歪歪等饮料,加上天气又热,胃口不好!)开始翔总在半下午时,吵着要喝牛奶,妈妈说了只能吃饭或喝水,牛奶是晚上睡前喝的,翔大哭大闹!我也知道翔是饿了,就来个折中的方法,弄牛奶粥翔吃,翔很高兴地吃着牛奶粥!牛奶粥是翔的最爱,方法是:弄好的粥放到温热,上面放上一两勺牛奶!
其次,翔儿似乎很固执,他想要的玩具他一定要拿到,别的`小朋友不给,他就哭!而他自己的玩具他又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似乎很小气。小巫在书中解释说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我的、你的、他的,本能地保护自己的玩具!我想,我还是多给翔讲道理,同时也接受翔儿没拿到玩具的伤心情绪!(以前很烦翔儿哭的)
第三,翔儿特别粘我!这是大人造成的错。我和翔爸去北京五天,翔特别想念爸爸妈妈,我们回来后,翔高兴得满屋蹦跳跳,同时,他似乎担心妈妈又不见了(上次我们走时翔还没睡醒),本来他玩得好好的,只要发现妈妈不在眼前,马上大哭起来!我知道翔这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我反复安慰他,妈妈是爱翔的!妈妈不会走的!可恶的是翔爸和翔奶总是以“妈妈又去北京了”来吓唬翔,每当翔不听话时,他们就说“妈妈又走了”,有时还以此为乐逗翔儿玩。每次翔都信以为真,紧紧地跑来抱着妈妈!
面对翔儿的这种状况,我尽量多抽时间陪翔儿,让他安心!同时,我反复告诉翔儿,妈妈是爱翔儿的,即使妈妈去上班了,或是妈妈去晒衣服了(有时我晒衣服,翔儿也大哭),妈妈永远爱翔儿的,即使妈妈不在翔儿眼前,也是爱翔儿的!同时,我们也邀请许多小朋友来家里玩,渐渐翔儿注意力不只集中在妈妈身上,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玩得开心极了!
当然,从书上还收获了许多!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接纳孩子读后感 10
接纳,是教育孩子的法宝。蔡真妮女士用她自己教育三个孩子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式教育中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正巧今年三月,有机会带着孩子去了美国进行为期20天的旅游,期间接触到两个不同的美国家庭,旅行过程中也观察到一些美国人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对美国的亲子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看了这本书,共鸣之处较多。以下列举一些主要观点来做详细探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教育反思、美国人的教育理念、接纳使孩子成才、家有儿女在美国、育儿问答,里面都是非常具体而典型的例子,读起来很亲切。
一、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第一篇《表兄表弟关于学习成绩与未来的争论》中谈到两个在不同国家接受基础教育的表兄弟,对于未来的工作定位是不同的,一个是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当歌手也无所谓;一个是别人眼里看起来比较体面的工作,自己喜欢不喜欢无所谓。这让我想起来前不久高考志愿填报,很多家长都是做足了功课,帮着孩子填志愿,孩子喜欢的专业,却被家长否定,因为那些在家长眼里是无前途的专业。父母习惯了包办代替,在如此重要的一件大事上,也是包办。多数孩子屈从于家长,也有一些孩子与家长发生了激烈冲突。本人在高校工作,看到很多学生因为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进入大学后厌学情绪严重,毫无方向和明确目标。《平庸儿子和天才儿子》这篇文章更是用真实事例讲述了父母在教育两个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放任自由,一个严密规划,结果却与他们预料得相反,真是“有心栽花化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问题还是在于教育目的观的失误,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智商培养和情商培养,哪个更重要?答案很明显。()《中美父母对待孩子职业的不同态度》一文中谈到,中国父母的功利性较强,为了自己的面子,而较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美国父母比较尊重孩子意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工作,哪怕做个环卫工人,只要孩子乐意,父母是不会干涉的,并且同样引以为豪的.。我们教育孩子要看到孩子的一生,而不是一时。
二、关于接纳孩子
接纳,都有此意。在本人的观点中,接纳与接受是有区别的。接受有被动的意思,接纳是很愉悦地接受并且包容对方。接纳孩子,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需要宽广的胸怀。每每看到生活中某些大人在大声地训斥孩子,而很少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一些事情。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其实如果静下心来问一问,孩子的答案可能不是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有个故事,幼儿园老师让孩子们画画,画森林里的小动物。其中有个孩子把一张白纸涂得一片漆黑。老师打算批评孩子乱画,忍住了,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孩子很天真地回答:我画的是小白兔,小熊,还有……,可是,天黑了,他们都回家睡觉了。看,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
在P137《是否接受孩子的检测办法》一文中,我也对照了一下,基本属于能接纳孩子的父母这一类。但是还需要不断学习,与孩子一同成长,才能做到真正接纳孩子。
读了这本书,受益匪浅,与我所崇拜的小巫女士的理念,很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纳孩子读后感 11
每个家长都在陪孩子长大,都会经历孩子从小到大的转变,我也不例外。一个四年级的同学已经让我吃不消了,每天在争吵追逐中度过,在一次次的拖拉催促中完成一件件事情,这可真不是一个好习惯,但又能怎么样呢?谁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老师每次家长会上都推荐阅读《父母课堂》杂志,假期中读到一篇好文章——《用接纳促进孩子的成长和改变》,让我受益匪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他的"戈登方法"闻名全球。他从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入手,到开发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模式。
这篇文章从两个不同孩子的观点举例,为什么许多父母会被孩子从"求助者资源清单"中除名。起初我看到"求助者资源清单"这几个字很是不解,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字眼呢?后面的内容中做了详细的解答。
1、接纳性语言的力量。平常我们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是否有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如果有的话,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是否也是这样做的。这点我觉得我没有做到认真倾听孩子讲话,看了文章中对这点的阐述,我感到很惭愧。我没有将孩子表达的意愿认真地听下去,并且还打断她的说话思路,认为是很不成熟的表现。接纳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让她自己把想要表达的观点说出来,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倾听。
2、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父母接纳孩子是一回事,孩子是否感觉到被接纳又是另外一回事。父母要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接纳。我们和孩子的谈话方式决定了我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方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给予更多的帮助。不要使用破坏性沟通方法,结合父母自身生活环境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再用学习到的新方法来以身试法。
3、用不干涉的方式表达接纳。文章中用孩子设计一个自己眼中的城堡为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不要站在大人的立场上想问题,致使孩子本来的决定被否决,这是一种表达不接纳方法的表现。反之父母要做到不插手、不干涉,认可孩子创造性的行为,实则是一种很明显的接纳行为。
4、用被动倾听表示接纳。虽然我们什么都不说,并不是表示没有意见,这反而是"被动倾听"有效的非语言信息,可以让孩子感觉真正地被接纳。里面列举一位家长与女儿的对话,孩子一直在不停地说,而家长的表现是用"哦"、"我明白了"、"嗯哼",这些简单的答语来回答,比起一味地反驳来的更有效和实际。家长默默地被动倾听,使孩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自己的`立场和情绪得到了发泄,并且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父母促成了这个结果的产生。如果没有"被动倾听",事情的结果将是截然相反的局面。
5、简单的"门把手"法。我第一次听说这个简单又新颖的名词。所谓的"门把手"法其实就是邀请对方多说一些。比如孩子说她发生的事情,可以问她的想法,父母就点头或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很想听的意思,不要用长辈的言语沟通,这样起不到有效的效果。父母要鼓励孩子打开话匣子,不夺走她的话语权,谈话的过程中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旦她的观点被否定,再继续下去会很难,这点我们做父母的要切记。
读完这篇文章,我作为家长深有感触。中国家庭式的传统教育方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父母的老传统一方面不能丢,另一方面我们要推陈出新,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毕竟现在孩子的想法多样性,接受的新鲜事物也多,正需要像托马斯·戈登这样的心理学家给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方法,给我们解惑。《父母课堂》确实是父母的良师益友,我将一直追随它,伴随孩子的成长。
【接纳孩子读后感】相关文章:
接纳自己作文(精选21篇)07-26
接纳不完美作文01-28
接纳自己作文(2篇)10-19
接纳自己的作文(精选26篇)10-08
学会接纳自己的哲理故事01-28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散文07-12
接纳不完美的你作文01-31
关于接纳不完美的作文01-22
接纳自己作文(通用21篇)11-24
接纳作文400字六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