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读后感

时间:2021-06-10 16:43:3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德兰修女读后感范文

  (一)

德兰修女读后感范文

  这次去买书,偶然地看到了这本叫《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书,我蛮好奇的,因为之前我对修女知道的并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兰修女这样的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舒服,以及封面上这个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让爸爸帮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爱中行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德兰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关爱,或者是说她很有爱心。但是我想象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或是介绍,但还从未有过像读这本书这样的感触。

  当然,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的神圣,伟大。但是这种感觉却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脑的。刚开始读,只是认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质帮助或经济资助。然而当我阅读到后面部分的时候,我被修女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背后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间屋子,两个屋子里都有着一群人,围着一锅汤,每个人都有一个勺柄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勺子。第一个屋子里的人只用勺子为自己,所以他们谁也喝不到汤,而第二个屋子里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将汤喂入别人的嘴里,并且他们都高兴地唱着歌。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当大家互相帮助,心存爱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会希望别人记住我帮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难,他可以来帮助我,或者也许那个人没有帮我,我会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帮他了。这可能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追求回报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我却没有在德兰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说明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帮助他人。

  (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

《德兰修女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德兰修女读后感】相关文章: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1-29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04-26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07-01

德兰修女名言语句07-04

《德兰修女传》读后感800字09-25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12-29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01-22

《在爱中行走-德兰修女传》读后感范文01-06

《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读后感范文07-03

德兰修女读后感范文

  (一)

德兰修女读后感范文

  这次去买书,偶然地看到了这本叫《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的书,我蛮好奇的,因为之前我对修女知道的并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兰修女这样的人。只是觉得这个名字读起来很舒服,以及封面上这个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让爸爸帮我把这本书买了下来。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爱中行走”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德兰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们的关爱,或者是说她很有爱心。但是我想象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爱。其实我也看过很多伟人的传记或是介绍,但还从未有过像读这本书这样的感触。

  当然,刚刚开始读的时候,也没有觉得她有多么的神圣,伟大。但是这种感觉却是在我读书的时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脑的。刚开始读,只是认为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质帮助或经济资助。然而当我阅读到后面部分的时候,我被修女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

  其实读完了这本书,最让我感触的地方是德兰修女使我改变了对爱的认识。以前,我觉得爱一个人,应该付出,但也应该追求回报。但是德兰修女的爱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也就是说修女的爱是无私的。

  这本书背后有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两间屋子,两个屋子里都有着一群人,围着一锅汤,每个人都有一个勺柄比自己手臂还长的勺子。第一个屋子里的人只用勺子为自己,所以他们谁也喝不到汤,而第二个屋子里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将汤喂入别人的嘴里,并且他们都高兴地唱着歌。

  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当大家互相帮助,心存爱心的时候,大家都非常高兴。的确,当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当别人因自己的`帮助而感到高兴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非常高兴。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有一些想法,比如,我会希望别人记住我帮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难,他可以来帮助我,或者也许那个人没有帮我,我会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帮他了。这可能是一种人们都会有的追求回报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这种心理我却没有在德兰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说明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帮助他人。

  (二)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