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读后感

时间:2023-06-29 17:40:25 振濠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职业化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化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职业化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职业化读后感 1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高素质的职业化员工。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就像一场足球比赛,职业运动员与业余运动员同场竞技,其结果不言自明。

  有人统计,目前中国企业的效率是美国的1/25,日本的1/26,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就是中国企业的员工目前还不够职业化。

  有一家生产乐器的中国企业,废品率高于10%。有一次其公司负责人了解到日本同行的废品率仅是1%。于是他去日本企业考察,发现在日本的企业里,员工进行生产的操作台上面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没有任何私人的物品。桌子上面都画好格子,哪个位置放置什么工具,哪个位置放水杯,而且位置的安排十分符合劳动操作规范和程序。楼梯上也有一条线,员工走楼梯都靠右侧行走,以方便他人紧急通行。日本员工在工作时间几乎没有闲聊的,都是在聚精会神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而在同行的这家中国企业里,上班时间员工聊天、吃东西、干私事,可以说干什么的都有,上个厕所也要花半个多小时。

  对此,那位公司负责人不由得感叹道: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的.确影响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战略最终都需要员工来完成,而员工能否出色地完成工作则取决于其职业化程度的高低。所以说,职业化员工是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石,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因为制度制定得再完美,如果没有职业化员工去贯彻执行就等于一堆废纸。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很多优秀企业的领导人对员工的职业化问题越来越重视了。

  美国某报社记者曾经采访张瑞敏,问他在企业中扮演何种角色。他说两种角色:一是设计师,二是牧师。要不断布道,使员工接受职业化教育,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工作中。

  瑞敏强调: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在于铸造职业化员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

  有一次,海尔驻广东分公司的一名员工用出租车给潮州的一位客户送当时还十分少见的滚筒洗衣机。然而,在离潮州还有2公里的地方,出租车被检查站扣住了。这名员工只得卸下洗衣机,站在路边拦车,但没有一辆车肯停下来。

  最后这名员工背着75公斤的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硬是把它送到了客户家中。知道了事情真相的客户,非常感动。

  的确,员工职业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员工的未来和发展,而且还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

  调查统计显示:一般情况下,一个员工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40%~50%;但如果这名员工能够受到良好的职业化素质教育,那么他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从而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提升他个人的职业竞争力。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企业的部门经理摇着头感叹:“这个人能力尚可,就是职业素质太差了。”

  其实,我们的身边不乏很多高智商、高学历,甚至是高能力的失败者,他们的失败并非能力不足、学识不够,而是在于缺乏职业化素质。同样,我们身边也大有学历不高,却取得职业成功的人,但他们的成功无一例外都是由于具有高度的职业化!

  那么,怎样才能将自己打造成职业化员工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第一、要有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第二、要有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第三、要有职业化的工作技能;

  第四、要有职业化的团队意识;

  第五、要有职业化的工作形象。

  职业化读后感 2

  通过开展读余世维一书《赢在职业化》,我们认识到,我们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需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我们不仅要按照工作标准和操作程序来严格执行,还要从真正意义上,用心去做事,就像书中所描述,认真做事,只能把事作对,用心做事才会把事做好,一篇篇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到职业化,综合我们的工作实际情况,如何自责自己,例如1F大堂雨天为什么总是有人摔跤?为什么做事总需要领导的监督?为什么楼层卫生间被投诉?为什么总是被批评?

  《赢在职业化》告诉我们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职业化程度远远不够。

  读了本书本人深有感想,本书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职业化工作技能。

  就是指我们做事内行不内行,知识丰富不丰富,技能好不好,这就是职业化的工作技能。

  二、专业化的工作形象。

  在职业形象上,你要像是干哪一行的。比如说,我们物业做保洁,你在外面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先不告诉别人你是干什么的,让别人去猜,如果别人马上能猜中你是做保洁的',那说明你的形象比较职业化,如果对方猜了好几次没猜对,那说明你的专业化形象比较失败。

  三、职业化的工作态度。

  简单的说,做事就把事情做好,力求完美,不留瑕疵。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就叫职业化或专业化。

  四、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一个企业或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每个企业都有内在核心,而我们向业户的承诺是“为业户服务,让客户满意“。

  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永保《示范大厦》光荣称号的牌匾,那就得我们每一位员工去全身心的投入,将职业,专业,技能,形象,态度,道德,……相结合,加强职业化塑造,进而提升职业化素质,最终才能够全面提升企业的整体职业化程度,才能与公司一起发展,共赢辉煌。

  职业化读后感 3

  《职业化团队》一书是我进入职场的第一课,它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在这本书里我开始对职场有所了解并明白了如何能做出正确的事情。给即将进入职场的我奠定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

  绪论中主要介绍了职业化是什么。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职业化的工作技能、职业化的工作形象、职业化的工作态度、职业化的工作道德。对于我的理解就是你若想或正在从事一项工作,一定要具有能胜任这项工作的工作素养,符合这项工作的工作形象,做事力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和打响品牌持久战的工作道德。对我的启发是:我会把做好这个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写出来。隔一段时间和自己比较,自己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欠缺什么,不断改进。

  如何具有职业化的工作技能呢?首先你应该像个做事的样子,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做就要做好,要不然就不要做。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你在这个岗位,那么你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关注与你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内容。不要把工作只看成工作而要把它看成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你才能更专业、更有经验,才能不断地创新(模仿+改良=创新),才能慢慢的成为不可或缺的人。

  如何具有职业化的工作形象呢?首先从表观来看,公司的整体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日用品一定要精致(精致指细致、高尚、典雅),各个方面都要与公司的定位相匹配。其次就是员工的衣着要得体和整洁,谈吐要平易近人。最后是自己做事的方法。一定要清楚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第一种是自己常用的方法,第二种是我们的前辈或领导建议我们改善的方法;第三种是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的'方法。

  如何具有职业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道德呢?既然你是这个公司的一员,那么你就应了解公司的每个流程,关心公司的每个部门。我想学到更多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我就会不断思考我在每个阶段我对自己的规划是什么,要进步到什么程度。按照“每一天要做一件实事,每一个月做一件新事,每一年做一件大事,一辈子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冠球”来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进步来推动企业的进步,再靠企业的进步来勉励自己进步,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双赢机制。书中提到“宣传是企业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进行宣传活动。因此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把宣传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从“斜“稳”“强”“大”“久”一步一步的来打造品牌战役。我觉得我们的河图现阶段正由“稳”向“强”过渡,这就需要对企业加大宣传扩大市场需求,但品质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职业化读后感 4

  现在行业内经常举办各类思想作风教育活动,是因为认识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形成一定价值观的成年人来讲,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单纯的宣贯教育往往不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需要另一种更加个体的方式,可以把它称为觉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案例,某某人在一夜之间突然改头换面,行为跟以往截然不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个性化的社会中,个体化的认知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外界无法强加的,需要用我们已掌握的标准去体会与感受。当我们建立一套标准,如果没有个体化的认知,往往是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如在学习职业化的工程中,如果只是抱着单位要职业化,所以我就职业化或者我就不吃这一套的思想,那么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而不会有实质的效果。

  三是环境。对于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的人认为事在人为,个体可以改变环境,有的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哲学上看,存在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个人意志态度属内因,而环境属于外因,但我们不能够简单的用内因决定论来忽视客观环境的重要性。鲁迅先生的染缸文化形象的表达出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一个人或许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从人员组成结构上分析,这类人毕竟属于少数,所以,我们仍然需要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有自身的特质,例如日本人有极强的`求胜欲,办事争分夺秒,但是民族的特质恰恰是由个人的素养提升凝练而成,并最终对个体产生反哺的作用,同样的道理,企业推进职业化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职业化氛围至关重要,对员工的职业化素养要主动的进行培养和引导,利用人潜意识的心理活动达到提升职业化的目的。

  我想,以理想为支撑点,不断加强对职业化的认识,外加积极有益环境的推动,就能够从形式上的不逾矩提升到克己复礼,克服人性中的弱点,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的行为符合职业化的要求,将外在规范与内在素养的有机统一,达到真正作职业化的目的。

  职业化读后感 5

  《教师职业道德》一书紧密结合教师职业的特点,对师德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孔子爱学生,对学生真诚无私,传授知识毫无保留;荀子爱学生,留下“青出于蓝而胜与蓝”的名言;鲁迅先生爱学生,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时常会碰到学生犯了个小错误,需要老师去正确引导、耐心的指正。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就会在师生之间隔起一道心灵的屏障,使学生关闭他们的心门,这对老师来说实在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我们中华民族有几千年优秀的师德传统,博大精深,灿烂辉煌,那么,在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关爱每一个学生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任何一个教师要尊重学生,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示范地位,就是要尊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关系平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多一点笑容,多一点关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能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育作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班级气氛就会融洽,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讲究批评的艺术。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的表现。我们教师经常要面对做错事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劈头盖脸地对他们进行指责,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批评学生,要注意一事一批,学生犯了错,要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不要轻易地将学生以往的错误联系起来。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此外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第三,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创设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在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后,我会给他们敲一个我的图章,学生很开心,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章,对他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章,而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同时要让学生体验成功。

  读了《教师职业道德》这本书,我觉得它给我指明了今后学习和工作的方向,使我更有信心迎接各种工作上的困难,我将一如既往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更大胆的在教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进,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而努力。

  职业化读后感 6

  翻开《专业技术人员职业修养于发展》一书,默默的阅读起来。当看到“职业修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时,其中的“内省”让我深有感触。

  书中提到:所谓“内省”,即内心的检讨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言行符合职业修养标准的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习惯主要是“内省”、自律的结果。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经常省视自己,通过“内省”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种种表现,进而进行自我批评,调控自我行为,提升自我社会价值,达到自我完善。“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提升职业修养的有效办法。不少从业人员之所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除了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真正做到了“反躬自问”。

  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高尔基【前苏联】)。我认为,内省,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是十分必要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期望非常高,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自省,对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通过内省,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好的课堂教学方法,或通过请教有经验的同事等途径,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通过内省,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的不足,从而通过调整自己的言行,调节自己的心态,更好的融入工作集体中,愉快的开展工作,将工作做得更好。

  平时,我自己也常常内省,反省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确实收获良多,特别是心态平和了很多,即使有时因工作难度大而感到压力较大,但自己都可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一种平常心去面对,尽力将工作做好。

  职业化读后感 7

  不知为什么,内心深处,我对同事总有一种工作之外的亲近。

  我认识这里所有的人,包括其中最有权和最卑微的人。我和他们有着或多或少、或紧密或松散的工作上的联系,甚至根本没有一点儿联系。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这里工作。

  有时候,无意中呆望着一个同事平静的面容,我会想象他的生活。然而,我却无法想象出任何具有他鲜明特点的细节。就仿佛,他的生活是他一个人的秘密和财富,别人既无法窥测更无从了解。我几乎天天能看到的这些人,他们与我没有关系吗?

  我始终对同事抱有一种家人般的温情。我拿不准这是不是一种自作多情。这些从根子上毫不相同的人,不知经由什么样神秘的内在联系,齐聚在这里,共有一种利益,分享许多东西。需要面对的有源源不断的具体的事件、变化和利益的涨落,在同一条楼梯上进出,每天互道早安,我们仍然互不相关吗?长大以来,与父母、与朋友、与爱人,又何曾面临这么多的共同的东西?

  有的人只在这里呆了很短的时间就走了,更多的人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为止。有关他们的某桩往事和趣闻,可能只是一杯茶的工夫,他们就又回到我们的眼前。那些离开这里的人,他们可能早就把在这里的生活当做是一段短暂的插曲,一起归拢到了陈年旧事之中。可在他毫不知晓的情况下,这里仍有人在谈起他,替他保存着一段时光。对于别的什么人,我们会了解并留意他们这么多的.往事与经历吗?由此我们还是互不相关吗?

  我还始终对同事怀着一种宿命般的温情。在这里的生活,已成了我的也是他们的生活的一部分。既然不可知的内在线索把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就是更大的存在的一部分。正像海明威所说:“没有一个人能像一个小岛一样独自存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陆地的一部分。”想像将来年老的时候,我会追忆这里的生活。每个形象都会在过去的时光中定格,或者在往日的背景中重新生动起来。他们无声地上演着不为人知的戏剧,那何尝不是我和他们曾经重合的命运!

  职业化读后感 8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了,有时候是因为工作忙,抽不出时间,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懒,总给自己找借口。日前单位组织阅读《职业精神》这本书,可以说总算给自己找了一个可以说服自己认真读一本书的理由。

  谈起职业精神,其实并不陌生,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明白,但是当深入去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对职业精神的理解还差得很多。书里写到的那些情况,剖析的那些心理,真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但是发生了就发生了,也没去考虑过前因后果,没有去追根就底。工作中也曾经遇到过困惑,也曾经有过牢骚和抱怨,甚至也曾有过“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想法。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明白了当初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不是因为工作不好,也不是因为工作环境不好,更不是自己的运气、命不好,只是因为自己心态没有调整好。

  一个人对于职业的态度决定了他工作时的心情,也决定了他工作的成绩,如果对于工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工作起来就难免出现懈怠,尤其是碰到困难或者自己觉得不公平的时候,更是能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搪塞。所以,要想把工作做好,关键的问题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并心甘情愿的付出。但是对于大多数来讲,工作似乎只是自己谋生的一种手段,缺少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工作中碰到一丁点的不顺心,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殊不知造成这一切的`正是自己的态度。

  工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其实不止是谋生的手段,更是我们获得尊重、促进人际交往、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载体,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为老板为企业在打工,而是在一步一步的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并勇于的去承担责任。

  另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团结协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水水相连江浩荡,峰峰牵手山雄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所有人手拉手团结在一起的时候,那将是一种无可抗拒的力量。团结不是空口说说就可以实现的,这里需要包容、需要帮助、需要沟通、需要交流、需要信任,更重要的需要真诚。我想这一点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要学会的。

  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尔腾有句明言“工作是一个人的人格表现”,对此他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你的工作就是你生命的石像”,它是美、是丑,是可爱、是可憎,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当我们在工作中偷懒、抱怨、发牢骚、找借口、甚至违纪的时候,想想一下自己的那尊“石像”,也许对自己会有一种提醒,会形成一种激励。

  职业化读后感 9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应该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成了关键所在。

  道德,在古代是分开的。道,本意是行走的路。引申出疏导、开导、引导、治理的意思。天下熙熙攘攘,行走在同一条路上,难免冲突和摩擦,礼让于是就成了德。道和德之所以密不可分,就是因为一个行字。同样是在天地之间,人和动物、人和人走的路有重合,又有区别。所以走自己的路,为自己负责,同时需要别人的选择,保持宽容和理解。

  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误。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修身先修德,做事先做人。教师道德首先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调解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遵守基本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态度和行为上,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不偏心,对待不同相貌、不同性别、不同治理、不同个性、不同出身、不同籍贯、不同亲疏关系的学生,一视同仁,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并不只是责任或义务的产物。教师之所以爱学生,不是因为他想要这么做,更不是因为他应该这样做,而是当师生通过接触、了解和不断交流之后,出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悦纳学生的内心体验,是心甘情愿的付出,是一种想到学生的存在就产生的预约或关切、关注。而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在于人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在教育者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最大发挥,其核心的标志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尤其体现在对学生的信赖上。信任是教育关系中的必要条件,教师避免过早地对学生产生猜疑,因为这种看法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并可能由于这类猜疑把学生引入歧途。教师对学生的信任表现为对学生的亲近感、理解感和期望感,这不仅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取得一种肯定体验,而且会使他们获得自我肯定的自信心,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前提。

  作为教师,谁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者,就要把教师道德理论化为思想方法,同时要身体力行,化为自己有血有肉的道德人格。

  职业化读后感 10

  1835年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前夕,写了一篇名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本文主要阐明了关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考虑的因素,怎样选择职业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时过境迁,马克思写下这篇文章后已经过了接近200年的时间了,他的观点对两百多年后身处中国的我们而言依然有些启发,但也并不是完全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念。

  面对毕业季,马克思和他的同学也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有的人希望成为诗人、科学家或哲学家,献身文艺和学术事业;有的人打算充当教士或牧师,幻想天堂的幸福;有的人则羡慕资产者的豪华生活,把舒适享乐作为自己的理想。很难断定他们谁是谁非,毕竟人类是天生的利己主义者,这在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例外。而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过几代人无数的努力所打造出来的新世界里,人们也已经习惯性的为了自己考虑,毕竟,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合力便也成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前人为我们争取来的,我们不能放弃。

  读完此文章之后,我对人生的目的也有了一些思考,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启新的生活方式时,难免会感到迷茫与浮躁。生活犹如万花筒,工作更是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在选择职业时会眼花缭乱,不知其思所归,其意所至。马克思说:“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他自己和人类趋于高尚。”我们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定位。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追求适合自己职业,才能最终选择出“最终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这也是我们当前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同的,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人们在选择职业时,正如人们在社会上的其他活动一样,并不是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希望和志愿,而要受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中的关系的限制。他说:“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

  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对这句话感触挺深的,正如我们大学生职业规划课老师对我们说过:“我们将来的职业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我们的职业生涯到底如何却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它有着诸多的条件和限制,有数不清的不确定因素在未来等着我们。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有的人惧怕它们,想尽一切办法不断调整现在的状态,希望将未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有的人享受这种不确定性,把它们当做人生乐趣的所在。其实对我个人而言,我是偏向于后者的选择的,虽然我认同哲学上的可知论,但以我目前的能力来看预测未来还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而且需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我高中有个老师曾经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啊,怎么说呢,我在26岁进入这个校园的第一天起,我的36岁、46岁、56岁……我仿佛一眼全部看到了。”我现在还记着他那无奈的语气、无奈的神情。我们可以选择未来的职业,但我们也要坦然的面对未来的一切不确定因素。

  对于选择职业,马克思写到,“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很多人拼了命的为了到达别人都说好的目的地,参加国考、不断的向国企投简历……在别人的掌声和喝彩中骄傲着,但是静静地想想,这是我们所喜欢的么?还是我们的虚荣心使然?就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另外,在选择职业时还要考虑我们个人的体质问题。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工作,那么我们的热情很快就会被榨光,并且自愧无能,产生的后果必然时妄自菲薄。经常听老师提起他们博士期间的一些同学,他们有在四大工作很久的,有在上海金融证券市场翻云覆雨的、有在政治场上左右逢源的,他们的职业显然都充满着光彩,但他们很多人却大多早生华发、未老先衰,或为各种疾病所困扰。这也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不过与马克思时代不同的是,他所说的力不能及,在今天大多变成了本来力能所及,但经过长时间的工作而忽视了体

  育锻炼和健身,早早的把身体折腾的不成了样子,所以,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珍惜好自己的身体,坚持锻炼。

  与马克思时代相比,我们有着更多的机遇,当然也有更多的挑战。如今,我们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奋斗领域相当广阔,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读完这篇文章后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叹服于17岁的马克思对于职业的选择有着如此深刻的见解,20岁的我对于将来的职业规划却仍是一片迷茫。这更证实了只有明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才能在意识洪流中坚守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在在各种迷茫各种选择中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为人类服务,这是少年马克思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在中学毕业作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他始终不渝地忠实于少年时代的誓言。他的一生,就是为人类服务的最光辉的榜样。时至今日,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并不需要这种理想,但从马克思对理想的坚持中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时间里更加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并努力坚持我们的目标。

  职业化读后感 11

  校长把杨斌着的《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一书推荐给了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当我拿到这本书看到“教师职业幸福”这几个大字时,在我的脑海里马上冒出了出了这样的问题:当了十八年的老师,你快乐吗?幸福吗?我想我的回答应该是“痛并快乐着”。那这本书将会向我们介绍老师哪方面的幸福呢?我拿起书再一细看,顿时明白,原来这一本写有关于生本教育的书。

  生本教育,我并不陌生,在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对生本教育的理念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生本教育,就是以生为本的教育。它的核心是“一切为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观就是关注生命,关注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改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

  其实这个理念,在工作时一直深深扎在我的心里,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因为不放心学生、不放心自己,与学生说处处平等,却处处做学生的领导,理所当然的承担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如何让生本教育在我的课堂里绽放?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读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这一书后,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并对生本教育又有了更多的感受。

  一、生本教育的神奇。

  1、学习成绩的神奇。杨老师担任学校的领导,平时事务繁多,但是他所教的班,学习成绩总能比平行班高出十几分。并且他们班学生其它全科目的学习成绩也有提高。郭思乐教授曾总结:“一科把人带上去,各个学科站起来。”如何解释这种杨斌现象呢?其实它就是向我们展示了生本教育的强大生命力。

  2、课堂的神奇。杨斌老师把繁重的课堂讲授变为轻松机智的主持,让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成课堂活动的主角,颠覆了传统课堂,转换了师生角色。他的课堂有时是小品舞台,有时是相声舞台……课堂中学生比老师讲得多,发现存在的问题比讲授的知识多,场次更新快,知识容量大,学生得到的实际锻炼和收效多。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新颖。

  光有理念还不行,必须还有一套生本教学的方法,杨老师担任学校的`领导,平时事务繁多,正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本教学的方法,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学生。当然这一套方法,也不是拿来的,是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在不断实践中获得的。杨老师概括生本的四个流程包括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超越。生本教育认为学生的自学对生本教学至关重要,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生本教学原则的体现,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前置学习,生本老师要做到“拿着错题统计进课堂“,有别于“带着教材进班级”的传统教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生本教学注重学生的合作,有了前置性作业,课堂上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多讨论,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生展示,并不是无目的、无主题的,杨老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知识梳理、错误分享、质疑解惑和当堂抽测的方法和环节,教师在交流展示中只起点拨、调控作用,通过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大的潜能。

  三、生本教育的持之以恒。

  杨老师之所以在生本教育领域中获得巨大的成绩,就是因为他能去真正的实践,并且持之以恒。从书上可以看出杨老师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管理中,处处体现出一个生本主义者,一个生本教育的实践者。看似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位参与者、聆听者,事实上教师前期所做的工作却是繁琐的和有计划性的,而且效果可能不能马上显现出来。我们在生本实践中,往往考虑的不够周全,有时候碰到困难往往会退缩,有时候甚至质疑生本教育的效果。然而,杨斌老师在生本教学中所总结出来的如何设置前置性作业、小组如何建设、学生上台展示的环节,如何对学生考核等等,无不是他实践的成果。面对他通过生本取得的活生生成功的案例,我不禁感叹,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还要勇于实践,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呀!而杨老师就贵在坚持。

  《教师职业幸福的秘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杨斌老师并不是在不切实际的说教,而是在让我们分享他教学过程中的快乐。他在教我们如何愉快工作,成就学生,发展自己,我也想幸福地做老师,做一名幸福的老师。

【职业化读后感】相关文章:

浅谈职业化的理解《赢在职业化》读后感01-30

简历写作职业化11-11

职业化心态心得通用10-12

职业化心态心得3篇06-29

职业化团队学习心得03-21

赢在职业化读后感07-06

赢在职业化读后感09-20

职业化培训的心得体会11-26

员工职业化培训学习总结02-14

职业化心态心得体会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