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高中读后感

时间:2021-06-28 11:29:5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卡拉马佐夫兄弟》高中读后感

  刚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位穿着修长衣服、面容和善、微笑着的年轻人的背影,还有一群孩子,他们手拉着手,蹦蹦跳跳,用响亮的嗓音喊着“乌拉,卡拉马佐夫”。我的心怦怦的跳动着,久久难以平静,各种想法萦绕在心头,关于信仰,关于救赎,关于善与恶,关于人性,关于饶恕,关于裁决……这些将需要我花很长时间去慢慢思考消化,也许最终能想出些什么,也许就这样一直模糊着。

《卡拉马佐夫兄弟》高中读后感

  当初选择看这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着作,是因为曾经看《爱因斯坦全传》时,里面提到说爱因斯坦称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我看过的小说中最好的一本”。很好奇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能让这位物理学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遂去图书馆借来读,花了四个晚上一个白天读完了这部作品。读完后,很庆幸自己读了这部作品。 读这部作品时,我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这是一个卡拉马佐夫家庭的悲剧故事,暴躁好色的父亲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粗野暴躁的大儿子德米特里,否定上帝存在、沉默的二儿子伊凡,虔诚和善的小儿子阿辽沙。整部作品的情节随着这个家庭的各种冲突以及大儿子被控弑父的案件展开,紧凑联系。说实话,一直到最后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亲口承认是他杀死了费多尔,我都还在猜测这个凶手到底是谁。

  这部作品对人物的描写实在是很,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入木三分。人物大多同时有着“跨越两个深渊”的天性,温情和暴力,癫狂和理智,怀疑和虔诚,作者却能把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描写的细致入微,丝毫没有混乱的感觉。这些人物的形象现在都深深的刻画在了我的脑海里。

  对于这个弑父案的主角德米特里,我刚刚在思考一个问题,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吗?他性格暴躁、粗野,荒淫;为了格鲁申卡,他表现出了近乎疯狂的“卡拉马佐夫式不顾一切”;他与父亲正面激烈冲突,最后惹上了弑父的嫌疑。他的这一系列行为的确很荒诞无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他在认为自己杀了老仆人后的“最后一夜”的一系列行为。他疯狂的奔向格鲁申卡,表达他的爱,表现的像个孩子。在那一刻,我突然有点喜欢这个人物了,为他的不顾一切,为他的诚实坦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善良的吧。

  再这部作品中总是给人带来光明的阿辽沙,因为这个人物的存在,使冲突、压抑中总还有些安慰和希望。他也曾经迷茫,怀疑过,但在仰望繁星,感受阳光时,他重新找回了对人世间的爱。在他“热烈亲吻大地”时,我突然也感觉生活如此美好,感激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那一刻,我也如他般明朗。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他还是保持着那颗善良、诚实的心。

  还有那位凶手斯麦尔佳科夫,对于他为什么宣称“您(伊凡)才是这个案子的唯一元凶,我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从犯”,我有一些想法。斯麦尔佳科夫才开始对伊凡是怀着敬意的,认为宣称没有信仰、否定一切事物的伊凡有自己的思想,和他所谓的'是一样的。原本斯麦尔佳科夫是孤单的一个人,现在,他觉得自己找到了和自己有同样想法的人,找到了同盟。他认为他和伊凡能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总认为伊凡“全都知道”,这就使他认为伊凡在与他谈话时理解了他的意思,是教唆他杀费多尔。这是一个极度孤单、沉浸在自己世界的人的悲哀。但对于他最终的选择,我还是有点疑惑,他最后的精神应该是清醒的,也没有表现出内心

  的极度矛盾,为什么会选择自杀呢?是害怕接受审判?发觉伊凡不全都知道感觉失去同盟的绝望?为难知道真相的伊凡?

  这部作品很多地方都讲到了宗教,讲到了上帝,也时不时的在怀疑上帝的存在与否。我不是基督徒,所以我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接受其他人心中的上帝的存在,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信仰,无关乎宗教。信仰是什么?我认为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一种信念准则,是心灵深处自我反省的一片无人打扰的净土,指导着我们的思想、行动。人总该信仰点什么,如果没有信仰,怎么有力量不断前进?关于人性,我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坏,就算是罪大恶极的人,心中也会存着一点善意,比如费多尔对自己的儿子阿辽沙的爱。关于裁决,应该由谁来裁决?宗教?法律?但这些不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吗?还是自我裁决,如德米特里一般,“我为我整个的一生惩罚我自己,我惩罚我整个的一生”?我同样疑惑。()

  这部作品中还有很多看似寻常的句子却往往蕴含深意,如“不要对自己撒谎”,“爱生活本身甚于爱它的意义”,这些都需要我慢慢咀嚼回味,我还会再读第二遍,第三遍的。

【《卡拉马佐夫兄弟》高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经典句子07-12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03-14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1500字09-23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800字07-26

高中给兄弟的毕业留言04-24

《兄弟》读后感12-31

兄弟读后感04-12

《送你一匹马》高中读后感11-19

马高中作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