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1-06-29 19:15: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范文

  初见窦老师就被她深深地感染了,得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满怀虔诚地拜读起来。透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窦老师的敏锐,执著和勇气。引发了一些思考: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范文

  一、对于阅读教学的独特构建

  从最初的直觉型的课程构建开始,窦老师对于阅读教学的探寻走过了10多年的路程。一开始,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由一篇带多篇,带着孩子们读美文,读名著,诵古诗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主题教学的构建则是一次自觉的追求,她在“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把“主题”看做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认真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并且围绕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的“触发点”、“共振点”等多维主题重新编排选编内容,用这些“主题”作为实施教学、改革课堂、建设语文新课程的一把钥匙。

  在窦老师的主题教学单元里,我们看到的是打破了两节语文课折腾一篇小课文的定势——“听说读写”如何训练,“人文性与工具性”如何统一等“技术性”操作都用主题这条线把散落的.“珍珠”串络起来。因此我发现她的课堂有很多新颖的开拓:

  1、容量大,密度高、综合强。建设了大信息容量的语文课堂。窦老师充分利用主题教学的整合功能,自然高效地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文本,在关注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既当“设计师”,又当“建筑师”。有效地充当了母语课程资源的实施者和开发者的双重角色。无论是《朋友》中的“实话实说”、现场采访,还是在《亲人》中精彩地收进“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的“颁奖词”,还是在《圆明园》中巧妙地引导讨论“该不该重建圆明园”,都反映了她对于生活、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3、既建构课堂,也解构课堂。她的主题教学不仅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学生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积极为学生的生命和成长奠基,体现了母语教育的文化性。

  在窦老师的教学追求中,因为各方面的因素,有偏重对语言文化层面的探索,不断走向深沉,而忽视儿童文学和儿童心理的研究倾向,这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的读后感04-16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课件03-30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书笔记06-15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书笔记09-14

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读书笔记(精选8篇)06-21

感受窦桂梅的教学反思10-12

窦桂梅《观潮》教学设计04-07

窦桂梅观潮教学设计10-23

窦桂梅观潮教学实录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