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通用12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1
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仿佛就看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鲁迅从纸上跃到了我面前。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这些都是百草园的真实写照。它们就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进每个人的心里。这些新鲜的事物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它们孩子来说就像天边的云朵一样,难以触及。读着读着,我才发现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是很孤独的。他不像我们有那么多的小伙伴,他只有看似只长满了野草的百草园。所以我又有几分同情小时候的鲁迅了。
我也曾憧憬过能有个机会可以做次神仙,原来何首乌的根有像人形的,我边笑边想着。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仙啊?
我最喜欢就是在雪后空地上捕鸟。须在下一两天雪后扫开一块空地,撒上秕谷,用一根小棍支起一面竹筐,系上一根小绳,远远的牵着。啊,鸟雀终于来了。不可以急。小鲁迅屏息凝神,脑海里却憧憬着鸟雀们在口袋里叽叽喳喳又挤又叫的样子。不自觉的握着绳子的手往后拉了拉。呀,鸟雀都吓跑啦!鸟儿都惊得直冲云霄。我好像看到了躲在石头后面小鲁迅沮丧的样子。
小鲁迅的生活真是令我羡慕,但我也不会忽视伏在桌上执笔的大鲁迅。朝花夕拾。这多么形象的.比喻。鲁迅先生用精湛的文笔描绘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深入人心的故事。鲁迅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的童年令我羡慕。这虽然是一篇鲁迅先生在中年写下的回忆,却是他童年的回忆。或许正是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童年,严而不厉的先生造就了未来的民族魂。
我觉着,如果静静的思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你会觉着你是在看画,不是在看文。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2
我们的校园还不止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那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景和物。不必说那笔直而金黄的银杏树和梧桐树,也不必说稍矮小一些的金叶女贞附近的花花草草,单是靠近教学楼大门的阴影中就有无限趣味。在潮湿的.泥土里藏着潮虫与蜗牛;大胆的蜈蚣在近人的地方休息;蚂蚁争先恐后地爬到砖上,迎着微风的轻抚晒太阳。倘若再下些小雨,那就更多彩了。蜗牛出巢,蚂蚁搬家,雨水淅沥,小草清亮。有时生物课要用几只小虫,那花园边就更热闹了。同学们拿个小瓶,四处寻找着平时避之不及的小虫。
小园的深处同学们通常是不去的——去那里太显眼了。在教学楼后面还有一个“人迹罕至”的小花园,那是学长们种些小蔬菜的地方。由于离教学楼较远的缘故吧,同学们一般较少去那里。可是,那里更漂亮。学长们在那里精心布置了一个个精致的小菜园,每个小菜园还挂着小牌子:“初二某班的小菜园”。小菜园的主人们每次到那里都会很骄傲吧。月季花歪斜、自然地挂在栏杆上,蔬菜们贪婪地晒着太阳,喝着雨水。
从栏杆上望出去,还能看到两株缠络在一起的小树。那里本是一个大坑,自然的神奇力量却使它长出了小树。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3
这篇散文是鲁迅根据自己童年的经历而作的,收录在《朝花夕拾》中。优美的文字然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仿佛把我也带到了那个年代。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铺叙,以纯真的笔调展现了孩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对束缚孩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做出了批判。
在作者的笔下,百草园中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和美味的覆盆子;孩子们能在冬天的百草园堆雪人、捕鸟;更能听到隐在那一片荒芜的野草之中的美女蛇的故事。文中关于百草园中景致的描写,由静到动,详略得当,显示出了身在其中的乐趣不会消失,只会在随着季节的流转而变得丰富多彩。
当作者关上百草园的大门后,视角随机又转入另一个世界——三味书屋。在鲁迅眼里,这是“最严厉的书塾”,孩童来到这里便会受到束缚。然而作者先抑后扬,随即写到书塾的后院的玩耍和课堂的偷乐,给学生时代的鲁迅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表现出了孩童追求快乐的天性是不可压制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快乐的童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回忆起童年的美好。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4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后,十分羡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度过的美好时光。文章充分描写了百草园给鲁迅先生儿时带来了无限乐趣。百草园中许多美丽的景色,让鲁迅先生百玩不厌。百草园这个乐园让读者恨不得马上去那儿饱饱眼福呢!
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就像看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欢乐时光,又听长妈妈讲故事,因为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赤练蛇。
当鲁迅先生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把他送到三味书屋去学习。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屋后的`园里玩,但人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乐。
这一前一后的对比是不存在前褒后贬的现象的。虽然百草园是欢乐的、天真的,但三味书屋又何尝不是充满了新奇和趣味?
总之,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欢乐,让我享受到鲁迅先生那美好,纯真的童年。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时在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6
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就想快点往下看,想了解作者是怎样做时间的小主人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我”在父亲严格教育下,从孩提时代起,就养成了这天能完成的事决不拖到明天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自我的学习和工作任务。
怎样做时间的小主人,而不浪费生命,这是一个既搞笑又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也以前想过。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很好地利用时间。也许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吧。想是这样想的,我却没有这样做。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我回到家后并不是想着写作业。而是这摸摸,那摸摸。这与作者“关起门来加倍努力完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暑假前我给自我定了一个写作业的计划,之前我是很有信心按计划完成的,但按计划做了几天后我就因怕辛苦放下了。人们常说习惯是童年养成的。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由于我从小就没有养成坚持不懈和珍惜时间的习惯,导致此刻做什么是都要花很长的'是才能完成。
读了《从小做时间的小主人》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斤斤计较时间,努力挤出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这样才能做时间的小主人而不浪费生命。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7
作者着力去刻划人物的形象时,概括集中地描绘细节,即使在片断上也要活龙活现把形象刻划好。鲁迅的巨著,就有异常丰富的可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片断是在书房里读书。那位高而疲的老先生管着学生读书之后,“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调倪,一座皆惊呢,金厄罗,颠倒淋漓唯,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这个片断,一下就把冬烘先生的形象勾划出来。
一部作品,如果抽掉了绘声绘影的细节,它就不会有艺术的感染力。离开细节去刻划人物,不过是塑出没有灵魂的偶像。的确,真实的细节还是靠生活去提炼的'。诗人歌德说过:“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的诗,来自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坚实的基础。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楼阁的诗。”他谆谆瞩咐爱克曼:“我只劝你坚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这些话虽然平常,却是至理。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8
这个周末,我又重温了一遍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反映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在私塾上学的故事,描绘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这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读过文章之后,我们会明白,其实鲁迅在对当时的社会教育情况做出批判,他认为学习不应该只是光读书,死背书,更要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才能唤起儿童的学习趣味。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9
读“上九潜龙勿用”这样难懂的古语,也实在是无聊至极,令人厌倦。但 上了学校以来,我们就在课本上学过了这篇课文。现在寒假里,唐我想,鲁迅先生之所以以后有如此大的成就,与他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确老师让我们读的《朝花夕拾》中又消失了这篇文章。再读一番,享受着定有联系吧。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死板了点。
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情感,眼前不由消失了一 反倒是,在课后去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闹较为欢乐。能爬上花坛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去折花,在地上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这样的课余生活也算是丰富了。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 不管怎么说,鲁迅先生的童年是布满乐趣的,既学到了学问,又能拘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在低唱,蟋蟀们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束地玩耍,但和现在儿童的生活比起来,的确有很多差异的。如今,孩子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如果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们没有像鲁迅先生的小时候那样,有很多的机会去接近大自然,甚至没有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本书主要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活。其中最让我感受深的是《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鲁迅的隐鼠弄死了,鲁迅很气愤。鲁迅很想拥有一本《山海经》,长妈妈给鲁迅买了《山海经》,鲁迅感到很惊喜,对阿长充满尊敬和感激,就没有跟长妈妈计较隐鼠这件事了。鲁迅先生写了他童年时和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爱还有《风筝》,讲了了鲁迅干涉弟弟制作风筝的往事,当鲁迅看的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他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从而无法受到弟弟的宽恕,表达了鲁迅的自责和忏悔心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前半部分写了鲁迅在童年时期百草园无拘无束玩耍时的快乐生活,接着线了鲁迅在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表达了鲁迅对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让我更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活。我还学到了鲁迅写作的一些方法。
我要向鲁迅先生学习。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11
今天,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说说在这课我学到的词语吧,确凿,菜畦,轻捷,臃肿,鉴赏,人迹罕至,无从,人声鼎沸等。好句: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句话的写法很好,运用从低到高写静物从高到低写动物。这种写法以后在写作中很有好处。
其次,是本文表达的主旨,虽然在写三味书屋时,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但主要是想写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最后,是动词用的好,如:“扫开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动词,准确而细致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同时也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余,我也可以写一段如:他推开门,径直走进来,拿起桌子的书,转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翻开书,认真地读了起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很好,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哦。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12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言语中,充溢着对封建主义的不满,与对国家沦落到帝国主义的操控之下的激愤。鲁迅先生为革新,对国家的一丝不苟的精力及面临帝国主义的大无畏主义,深深震慑了我。
很小的时分,在网上便见到了鲁迅先生的相片:少年的鲁迅先生,身上透着一丝傲气;中年的鲁迅先生,目光中带着一丝深远;晚年的鲁迅先生,整个的带着期望,远望我国的长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隐约便能望见,鲁迅先生年少年代的缩影:高枕无忧的“百草园”日子,轻松而安闲,草边的蟋蟀,橄榄叶的夏虫,山海经的'故事,年少思维中的故事,以及传奇的愿望。不是尖刻僵硬的批判,而是简练美丽的笔调,传神,形象,绘声绘色。
在文中今后的日子里,鲁迅先生把童真与安闲带到了三味书屋,朗朗的读书声,教育先生的摇头摆尾的自得其乐的吟诵声,鲁迅先生携着这全部的全部,从年少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晚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明晰,是带着无所顾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处处夹杂着童真的言语。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3-1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7-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0-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6-2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6-1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思06-02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04-0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04-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10-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