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时间:2021-04-10 10:57:4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1

  这个周末,我又重温了一遍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反映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被收入《朝花夕拾》。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小时候在私塾上学的故事,描绘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这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

  读过文章之后,我们会明白,其实鲁迅在对当时的社会教育情况做出批判,他认为学习不应该只是光读书,死背书,更要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才能唤起儿童的'学习趣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2

  人的一生需要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不是周围的环境适应人。这是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给我最大的感悟。

  最初的适应,是接受一个与自己原来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便如鲁迅先生初到三味书屋时对先生“摆架子”的反感和对百草园的怀念。这时新的事物可能会让人感到讨厌,但我们至少应该认命并忍耐着。

  然后,鲁迅先生在忍耐中达到了适应的第二个境界。这时他开始对新的环境有兴趣了。“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等词语句子都能让人感觉到他已经对三味书屋有好感了。

  鲁迅先生最终到达的境界是“融入”。他认为三味书屋很有趣,可以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而不用戒尺不罚跪,只让读书,与“我们”很相宜等片断突出了鲁迅对寿镜吾先生的喜爱,这都说明他已经完全地适应了这里,开始喜爱这里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鲁迅先生穷其一生也没能达到最后的那个境界。但他至少是坦坦荡荡、光明磊落的。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比死更可怕的代价,他们自以为已经达到了那个境界,于是到了新的地方便到处奉承讨好、请客送礼。开始人们可能会对他很客气,但他自己已经失去了灵魂,成为了一条卑躬屈膝的奴颜狗!而当人们揭开他的真正面目时,他就沦落到人见人厌、花见花谢的地步,而那时他即使悔悟也晚了,因为那时他已经到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想翻身都难的地步了。人们已经给了这种人一个贴切的称呼:“老油条”。

  在我看来,真正的适应最高境界应该是这样的。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能活得很好,觉得身边的每个人都很可爱,谈吐举止真诚大方而又使人如沐春风,受到侮辱时以柔克刚,用行为去感化对方。而当真有什么天灾人祸时,他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冷静地寻找解决方案……这听起来有些像一位高僧,但这的确是为人处世、处变不惊的态度。这还真应了郑板桥那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万事相通,“四书”之一的《中庸》讲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学会适应,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带给我最有用的启示之一,希望学会了适应的人不要以之为耻,好好珍惜,没有学会的人加紧努力,得到这一宝贵的人生财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3

  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出自我国著名作家周树人先生笔下。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童年的趣事,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阅读时,我仿佛置身于朴素的百草园内,与作者一起“折腊梅”,“捕鸟”……紧跟着作者的脚步,小心翼翼地溜进三味书屋。一进书屋,我仿佛听见了书屋中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不时还传出教书先生讲课的声音,这正是鲁迅先生的先生。这位先生严厉中带着随和,鲁迅先生十分尊重先生。严厉的先生和认真读书的学生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景象。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中,处处洋溢着书声与嬉笑声。

  百草园,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一个枯燥无趣的私塾。这两个截然不同地方,却紧密相邻,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并为鲁迅先生成为未来的大文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体会到鲁迅先生所流露出的怀念、依恋的真挚情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把三味书屋里的一草一木,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一般。他把我们带回到了他的童年,循着他的脚步慢慢再走了一遍。

  细细品味鲁迅先生描写三味书屋的片段,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校园。早上的校园,到处充满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以及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声。瞧!我们四班的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我们的老师讲课呢。

  “捕鸟”、“斗蛐蛐”……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趣事。少年鲁迅虽然享受了快乐的童年,但他在学习上也一点不马虎,相反还特别努力。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几乎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就有一次,他父亲病重,鲁迅被叫去药店买药,等买药回家再赶去三味书屋时,先生已经开始讲课。那一次先生责备了鲁迅,并告诉他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自那一次之后,鲁迅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我想我们也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学生。

  鲁迅先生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我不禁再次拿起鲁迅的名篇赏析,打开书,走进鲁迅先生,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1-23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2-0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03-1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03-1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05-1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03-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案03-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03-1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