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读后感

时间:2022-08-16 13:00:0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法》读后感(精选22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法》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活法》读后感(精选22篇)

  《活法》读后感 篇1

  断断续续把《活法》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感觉收获很大,但由于断断续续读的,很多天才读完,也可以说是边读边忘,所以感觉收获的感觉也在边读边忘。这也提醒我们好书要多读几遍。我还会再读《活法》的。《活法》真的是一本值得多次捧读的好书!

  虽然忘了不少,但其中有几点内容给我收获还是挺大的。

  第一,作者稻盛和夫老先生反复强调他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利他思想”。他不是只为自己创建企业,他还为了员工;他不只为员工创造企业,他还为人民大众。他的企业不是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而是以有利于人民群众为使命。他没有很高深的理论来指导管理企业,只有最简单最朴素的小孩都知道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而这恰恰是天道,稻盛和夫老先生正是顺应了天道,才让自己的事业不断做大。什么是天道呢?老先生在书里面讲的很清楚。宇宙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引着宇宙万物向和谐,美善的方向发展。只有顺应这个方向,才是符合宇宙的意志,也就是符合天道。人之所以在宇宙中产生,也是天道的原因。也就是说,人是和谐,美善的产物。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这才是顺应天道的。可是,我,一个名字叫罗再良的生命,来到人世间29年,有没有经常顺应天道做事呢?没有。有满身的缺点,对父母不够恭敬,对领导不够尊敬,对朋友不够守信,对同事不够团结等等。这一切都是有违天道的。难怪自己遭受很多的痛苦。原因就在此。读完此书,算是越来越明白自己诸事不顺的原因了。

  第二,稻盛和夫老先生的敬业心让晚辈敬佩不已!他人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跟敬业心也是分不开的。公司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还是要埋头苦干,哪怕不发工资,他都愿意干!这一点,晚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达到。我不是一直想有所成就么?那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见端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敬业心不够!我相信自己敬业心一定会越来越强的!我相信再多看一遍《活法》,敬业心会增强一点的!

  第三,稻盛和夫老先生在书里详细描述了做事成功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做事前,他能够在脑海里非常清晰看到成功的每一步骤,画面。也就是说他首先预想,然后付诸实践。最终经常得到脑海中预先想象的结果。这不正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成语“心想事成”吗?

  前两年看了一张光盘《秘密》不正是讲的跟老先生一样吗?结合自己的一点点经历,也能验证这个秘密。经常在脑海中想象的事情,就会变成现实。不管我们想好的,还是想坏的。想积极的,还是想消极的。都会变成现实。所以,我们万事都要朝好的方面想,朝积极的方面想。当想要完成一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时,不要怕困难,相信自己,使用这个秘密,加上精进努力,相信一定可以成功!

  以上是目前一点点的体会,下次再看一遍时,收获一定会更大的。最后感谢公司提供这么好的书籍!

  《活法》读后感 篇2

  今天正式第二遍读完《活法》!截止到目前已正式读完稻盛经营哲学六本书。

  稻盛先生在书的开头就进行了“活着的意义”的探索,人类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读至此处,隐隐感到“大道至简”的力量。也联想到去世的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说他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也真的做到了。

  本书整体讲的道理浅显易懂,印象比较深的有三点:

  一是有关“苦难现象”的因果分析——“这是因为你先认定了‘人生无法尽如人意',才会导致事情成真,不是吗?从这个角度说,无法尽如人意的人生,根本就是实现了自己原先的预期”。这个逻辑的深层次分析,他认为:“一个人的人生直接受到自己想法的牵引,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其实根本是内心所产生。”他甚至把疾病也归类于这些遭遇中。稻盛以自己年少时体弱多病为例,发现“人内心深处有一块吸引疾病的磁石,因为内心的软弱,疾病找上门来”。这和以前读过《秘密》中的吸引力法则惊人相同。

  二是人要想成功,必须内心有强烈的愿望。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佩服李总对某个项目的专注度,几乎是时时想着,心心念着,即使国外出差仍不时和我们分享对项目新的想法,值得佩服。

  三是知行合一。很多事情我们都了解,可是却没那么做,只是一念之差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小时候课本里读到的与人为善,多为他人着想,看似简单的道理,我们却忽视没有做到。看了《活法》我们是不是该重新审视自己呢?你对人生的态度,对工作的热忱,对生活的希望,是否该有所改变呢?干,就对了!

  《活法》读后感 篇3

  稻盛和夫这个名字我是直到大学才知道,在我们做松下幸之助的案例的时候知道了他,他是和松下幸之助一样的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那个时候也是粗略的对他有一个了解,也没有认真研读过他,读了他的《活法》之后才知道他是这样一位有深度的经营者。他的经营之道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的思想引人深思。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世界感到困惑,然而《活法》这本书正好可以为我们答疑解惑。他从他经营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点点滴滴,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生活的认知。我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也有很多很多的困惑,我和很多人一样经常问自己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内心的看法就是吃苦受累,看了稻盛和夫的话: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让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让我们不断进步,在自己离开时带着跟高尚的灵魂,这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这样我们人生才有目,才有价值。

  稻盛和夫说,强烈的愿望至关重要,这真的是对我们生活工作很重要的,我要是想要把一件事做好真的是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愿望,就拿我们的在课堂上做案例的时候举例,我对待作业的态度有时候认真,有时候不认真,认真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让我们的作业能够做到班里的最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老师的肯定,这种强烈的愿望促使我对待作业特别认真,从任务的分配到资料的查找,从每个人资料的整合到作业呈现形式的完善,每个任务的进度控制,每个人演讲的时间、语速、表情等等都会做到精益求精,我们会对这个案例多次润色,多次修改,多次演讲排练,这是我们才会把他呈现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可想而知,我们的案例是非常精彩的。有的时候我们做好的愿望就很低,就想随便应付应付,只想尽快完事,可想而知做出来的东西是多么的粗糙。在课堂上做案例和人生是一样的,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从他的依原则思考一张里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关于学习生活的哲理性的话。他让我们简单做人,简单做事。事情的本质是单纯的,我们要把好自己的善恶观,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才不会出大的错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我们要不为所动,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现在,你在进入就不赚钱了,不小心还会配的很惨,所以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己,不被外界所诱惑,做出正确的判断。人类原本是脆弱的存在,若不是特别有意识地约束自己,就终将无法抗拒欲望和诱惑。的确是这样,对于我的学习来说,电视电影和小说是对我最大的诱惑,如果我自制力不强,我就会沉浸在这种诱惑力,学习自然就被耽误了,考试的时候成绩自然会很低,我的约束自己的能力还是需要加强的,不要老想着不要看电视小说,要好好学习,光说是没用的,还要贯彻落实。稻盛和夫说要努力的过好每一天,这样不断积累,我们这一生都会过的很充实。尽管感觉厌烦工作,仍坚持再作一些努力,忍辱负重、积极向前,这将导致人生的根本大转变。我在公司实习的经历告诉我,不管我对我干的工作有多么的厌烦,只要我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都是对我的磨练,我每一天做一点不起眼的活,我就会多学一点,这样日积月累我就会有所沉淀。这一章里我最感触的是稻盛和夫对历史问题的正视,他作为日本人,不像很多人那样歪曲历史,认为日本人侵略中国领土是不对的,日本侵略了别的国家,践踏、蹂躏了该国国土,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应该道歉的还是道歉为好,向被伤害的对方真诚地道歉。他是心中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伦理道德的人。

  稻盛和夫告诉我们,“总是客气低头、将功劳让于人;得意之时,抑制膨胀的自我、一切淡然处之;优先考虑对方,相互谦让”。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要谦让,这样我们生活的秩序才会更加的和谐。领导的“德”要高才“才”。我们将来很多人会做领导,这就提前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在很多的公司领导利用职务之便犯错误,为自己敛利益,很多人轻者被开除,重者就会经历牢狱之灾,所以说德要高于才。时刻准备好说谢谢。无论对何人、何事,顺境的时候自不待言,身处逆境的时候也要说声“谢谢”,努力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人生。对困难要说谢谢,对好运也要说谢谢,少一些抱怨,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时时就会有满足的心,这样我们才会活的更加快乐。

  很多商人为了获取自己利益,做了很多伤害别人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商业秩序更加的混乱,另外你作为一个商人做出很多损人利己的事情,最终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谓害人终害己。稻盛和夫给出的回答是,既对他人有利、也对自己有利才是生意的秘诀。为社会和他人不妨牺牲一点个人利益,稻盛和夫作为一代经营之圣,他的思想就是高于一般的商人,他觉得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情,才会得到上天的庇佑,有这样的动机才会获得胜利。

  稻盛和夫的思想和深度真的是够我们研究上很长时间的,他的想法能够发人深省,能够让人大彻大悟,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去深究,不断去学习。

  《活法》读后感 篇4

  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而活,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纯真的灵魂去迎接死亡,我们从出生改变最多的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实现了。

  人生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稻盛和夫提出两种公式:人生等于性格加哲学:性格就是我们天生的、是基因里带来的,哲学就是我们后天逐步一点一点养成的,哲学就是何为人何为正确。还有一种公式:结果等于思维方式乘以热情乘以能力:人的热情度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都是零以上,能力也是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也是零以上的部分,但是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确的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我们要把整个生活当作磨练心智、我们的生活就会又简单又愉快,不断地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点是心态的转变,人生的转折是工作态度,甚至是一切最好的良药。稻盛和夫说过人分三种,就像三种柴火一样,一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一种是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一种是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自燃型的人要在漩涡中工作。

  我们活着就要感谢,遇到挫折勇敢面对,只要活着辛苦委屈乃是必然,遇到任何事都念南无、南无、谢谢!我们要知足有德,感谢现在的生活、感受知足、感谢父母、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人、感谢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要利他心度人生,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

  《活法》读后感 篇5

  本月读完了稻盛和夫的《活法》,本以为是一本励志成功学的书籍,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从中获得了很多的感触。《活法》不仅仅是一本讲述企业经营哲学的书,更是蕴含着很多人生的哲理,这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我想很多人读完这本书之后都有一个感触,那就是想从现在开始就不断完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全书分成五个部分,整体而言,稻盛和夫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文字也是朴实无华,但正是因为如此,给我们一种真实的感觉。作为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活着,而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昨天更好,这是我们都应该去追求的。为此,勤勤恳恳、不折不挠工作,孜孜不倦修养,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明明确确存在着。

  在书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稻盛和夫总结的一个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我对此的理解是人生或者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的乘积,也就是说人生工作的结果绝对不是简单的加法。而在这三个要素中,作者把思维方式放在了首位,我认为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取值范围很宽,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甚至是零。因此,我认为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也不过分,很多人可能会对作者笔下的思维方式有种陌生的感觉,但其实它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面对人生的态度,也就是稻盛和夫在书中反复提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而在工作中,我们就应该养成积极方向的思维方式,充满理想,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惜努力并且知足,或许就是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

  第二个要素是热情,之所以把热情发在了能力前面,我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的就是人生和工作是在做乘法,如果你只有能力而没有热情,那么你肯定很难会有好结果。相反,如果你自知自己能力有欠缺,但是以十足的热情去面对人生和工作,那么你往往能够比那些天资聪慧但没有热情的人走得更远,这也是符合我们实际生活的。作者虽然把能力放在方程式的最后,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力就不重要。而积极的思维方式加上十足的热情,正式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成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此刻付出的努力,也一定会在未来给你相应的回报,你是不是也赞同这种观点呢?

  最后,稻盛和夫认为成功的人生应该是在不违反人类基本普斯伦理和利他主义的原则下,以对待恋人一般对待工作,凡事高标准、严要求,以百分百的精力去迎接困难和挑战,珍惜每一个现在,我们就会化平凡为非凡。受此启发,我认为我们在工作中都应该有一种使命感,通过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提升自己的灵魂和境界。

  《活法》读后感 篇6

  近日,闲暇时读了《活法》这本书,感触很多。作者用极其简明通俗的语言,阐释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些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只是由于太过平常和普通,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和遗忘。读书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自我透视和醒悟的过程,在渐渐走进稻盛和夫先生精神世界的同时,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首先,要与人为善,心怀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思维习惯,造就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求同存异,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苛求与埋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遭遇摩擦,如果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有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人越感恩,心越善良,善良人眼中的世界必定充满和谐与美好,与人为善,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生存环境。

  其次,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把握好量和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心如止水,笑看人生,那是大师的境界。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把握现在的,珍惜拥有的,不盲目攀比,做好自己,知足常乐。

  第三,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永葆朝气和活力的秘诀就是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满足。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感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和占有,不能把物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质量却千差万别,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加有意义。凡事经历过便是财富,看重过程,看轻结果,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活法》读后感 篇7

  九月是公司文化月,除了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公司还为爱好读书的员工们精选了一本读物,那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忝列为其中的一员,我来向大家简单介绍下这本书和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我向大家阐明一下书名“活法”的意思。“活法”是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的概念。活法是那些支配着社会生活本身的规则,也是构成人类社会法律秩序的基矗一句话,活法,就是社会生活的法则。

  稻盛和夫呢,是日本人,不过这个日本人很厉害,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目前是日本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进入了世界500强。他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另三位分别是松下、索尼、本田公司的创始人。

  稻盛和夫的这本《活法》曾被誉为“日本21世纪励志第一书”,他将企业的活法转引到人的层面,通过探讨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阐述普通人的“为人之道”和企业的发展之道。他认为,一个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高低,在于这个企业的人有没有亲近产品,有没有在悉心地照料产品中听见“产品的私语”。《活法》探讨了一个命题,那就是人生的真理和活着的意义。

  初读《活法》,有眼花缭乱之感,继而犹如沐浴春风、灵魂得以洗涤——他的哲学思想多面开花,却一脉顺承,给人极大地启发,醍醐灌顶不过如此。

  活法一书分为序言和五个章节,序言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等等。五个章节则分别告诉我们如何实现人生的理想,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怎样磨练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心度人生有何好处,人生的正道是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

  他指出热爱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把。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于所做事的人。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指引方向,阐明真理,开拓思维,激起斗志的好书,希望大家闲暇之余可以借来一看,很有裨益。

  《活法》读后感 篇8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了这本书,一位出了家的身为企业家的老人家写的书,也无怪乎会是这种味道。

  书中有一句:企业经营的目的,首先在提升员工的生活与幸福。

  首先我要承认,这本书有一定的催眠效果,对于我来说。于是在晕晕乎乎的情况之下看了这句话我就更晕了,接着我就震惊了。这是神马样的境界啊,这是神马样的企业家才能说出的话啊,我想说,这位老人已经不是一位单纯的企业家了。读了这么些年的书,只知道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以营利为目的,与此同时提供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这回算是开了眼界的,可我还是想问,真的假的啊,虽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啊……最后想说,这本书其实挺好的,包含着一位老人对日本的过去、现在的反省以及对将来的思考,虽然有点乌托邦之嫌,导致有点催眠之效。从小就认识到,人总有一天会死亡的,死亡就是指永远不会以任何形态再次出现。

  看了稻盛先生的《活法》有一种悟的感觉,真我的永垂不朽。

  《活法》读后感 篇9

  最近一直都在读励志的书,其实已经不是立志的年龄了,但又有什么关系呢。从现在开始懂的活法也不晚呀!

  看这样的书可以使自己变的平静,不浮躁。我觉得成功的人分两种,一种只是表面上成功,另一种是不只表面成功,他在成功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更大成功。这种人迟早会成功,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因为在他的心里埋藏着一颗成功的种子。这种人就是《活法》的作者。他很小就给自己规划了人生,一直规划到了80岁。看到这里我觉得我开窍有点晚,快40了只能安排后40年了,前30多年以前都是糊涂的生活,没有目标。现在应该给自己规划一下,小的规划是一周,大的规划是一生。有目的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结果。

  其实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简单,很多道理我们从小就知道,但却不明白。现在看来那就是真理。

  被尊为日本三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告诉我们,所有人的人生,最后的发展都是自己内心念头的延长线。我的内心怎样想,现在回想起来,我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关系到我的未来。:“是什么造就了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呢?是那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也就是拼命去过每一个今天的力量,以及一天天去累积的持续力。”

  我特别相信,我们的计划也就两个月,但是已经有无数的成绩出来了,虽然那是别人多少年前做的事情,但也有的人一生都不会去做呢?我相信我看的书不晚。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成长,在这几个月中我成长了,我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有时都不相信,真的变了,没有那么焦虑了,不再埋怨了,不常常想不该想的了。我说是没有用的,这些内心的变化我内心真的体会了,这是我觉得最快乐的事。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什么是享受,付出了得到了就是享受。不付出得到了也不会认为那是享受,况且不付出就永远体会不到得到的快乐。

  “想要成就事物,必须先有强烈的愿望”。“强烈的愿望”包括强大的决心,坚定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一个高标准的目标。还有实现目标的恒心和毅力。我在坚持因为我有目标,我有信心。

  《活法》读后感 篇10

  每日忙忙碌碌,不时感到茫然,更有些许莫明的焦躁,偶与朋友聊聊,却也难解心中的疑问。不惑之年已过,可心中仍有诸多的疑惑和烦忧。然而,看完稻盛和夫的《活法》,却忽然有一种久违了的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更加明晰了人生的意义。

  平日里我们大都忙于生计,却很少停下来思考,究竟怎样的活法才能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物质生活固然重要,可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才能更使人心明眼亮,使人生更有意义。因此我必须要说,感谢公司领导为我们烹制的心灵大餐。

  《活法》一书的前言是这样写的: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时代”。富裕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有时却倍感闭塞。的确,生活好了怎么还会感到空虚呢?作者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人生的意义在于提高修养,磨炼灵魂。说得真好,人活着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把人生各种不幸都当成是对自己的考验。经历一次考验人格就得到一次升华,就会获得一笔莫大的人生财富,从而使得自身修养不断得到提升。有时经常觉得工作压力大,有许多的担忧。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会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化为动力,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着就是幸福的,工作着就是快乐的。这在自己付出努力得到回报的同时也是对国家、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这本书对我触动较深的还有作者所写的磨砺心智的“六个精进”。当我们真正能做到付出最大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一心一意坚持做下去,不骄不躁,不断净化灵魂,并做到自省自戒,我们将会变成另一个脱胎换骨的自己。另外,作者还告诫我们要感谢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可是我们都在追求什么?房子再大也不算大,越大越好;车子再好也不算好,牌子越亮越好。我们早已迷失了自己,却浑然不知。心怀感恩,这是最基本的美德,然而也需要我们去一遍遍重温。如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行善积德,心怀感恩,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将会是多么的美好。

  读一本好书,不但可以净化自己的心灵,还会改善到自身的行为举止。读罢此书,我们便会不自觉地去三省吾身,然后在不断完善自身修养的过程中成为像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心怀感激少有愤怒的君子。是啊,有个平和的心态,心中少有太多欲望和抱怨,我们才会处事坦然。无论书中有多少的真谛和教诲,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去体会。我相信自己已经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坦然。正如作者所期待的那样,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乐趣,也坚信自己会度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幸福人生!

  如果你真正走进了稻盛和夫的心灵世界,那么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活法:坚持、宽容、勤勉、热情…其实活法,本不应该成为困扰我们的话题,不是么?

  《活法》读后感 篇11

  我每次乘飞机习惯带本书以便无聊时打发时间,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书,他随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觉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倒方便携带。阅读本书如身边一位长者语重心长的对我讲解人生的真谛。以前我也为哲学老师讲人生观价值观如何重要而觉得可笑,可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发觉得自己年幼的无知和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而本书每一标题的资料都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学就是要我们懂得,人类活着的好处和人生的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练灵魂,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诚实、认真、正直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学会“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断积累善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并贯彻始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辉煌,同时也是人类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确人生态度和人类应有的状态已经不是我们个人问题了,稻盛和夫的哲学为了把人类引向正确的方向,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务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我们有义务认识自己的职责,终其一生去努力磨练灵魂,使灵魂更高尚,一点点反复精进。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练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好处,才是稻盛和夫哲学阐述的真实的“活法”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则思考,化繁就简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则”,我十分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作为个体我们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确告诉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线织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单纯越接近它本来的状态,也就是说越接近真理。于是用简单的方法去对待复杂的事情,这种思维方式很重要。其实用最朴素的原理却能解决大问题,很多问题是我们想复杂了。人生的原则如此,工作的原则亦相通,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认真分解,然后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往往遇到的难题也能解决。

  该书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长历程来给予劝告,当我们用他的哲学观来看待事情时,所有的困难都会突然出现简单有效的解决之道。他认为:工作现场有“神灵之声”。当我们工作中遇到困难无论怎样想办法、反复试验不断摸索、处处碰壁,无计可施,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此时事情才刚刚开始,此时,就应恢复冷静,然后应对现实对产品和现场,重新审视、体察、倾听,才能听到“产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其实我工作亦经常遇到困难,应对困难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时我一贯的做法也是不“作为”,认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过滤一遍,如有可能尽量去现场,在现场中仔细观察、善于分析,以现场发生的现象及收集的数据来分析问题,难题往往也能解决。当我们遇到困难仅凭想象和经验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尤其当我们应对的“产品”有其独特性时,这种应对“产品”,亲临现场掌握该“产品”的特性变得尤为重要。08年,我负责太仓电厂600MW超临界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在带给试验大纲时心理很害怕,因为以前没有做过类似的试验且对该类型超临界机组不了解,但项目立了总要做吧,多方查资料并向前辈学习还是心理没底。在做试验前一个礼拜我去电厂熟悉状况,每一天对着IP系统看,与运行人员交流机组运行状况,慢慢的了解了该机组的特性,到做试验时也就有信心了,项目能够顺利进展。

  透过本书的阅读,感觉与智者进行了一番长谈,对此受益颇多。

  《活法》读后感 篇12

  拿起《活法》这本书,很多人的感受应该差不多:深深的赞同书中的很多阐述,深觉得读此书可以明智,可以帮助我们重塑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活着”的过程中,不因世俗的利益冲击而产生犹疑,坚定的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

  人的一生很短暂,从20多岁到60多岁,一直都在工作,如果没有树立一个很好的观念,处理不好个人与工作的关系,人生应该也不会过得愉悦。偶然会听到有人说,反正干一天算一天。对于这样的观点,总是觉得很愕然。工作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时间是自己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影响了公司也必定会影响自己。公司并不会因失去这样一个人而受到多大的影响,但对个人而言,随着时间流逝没有获得成长,才是最致命的。

  书中提到“自燃型”的人,喜欢工作,不需要督促。这是不是一种理想型,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香樟在南方是强势树种,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到了北方,长势一年不如一年,最后不是被截头就是被替换。事实上香樟就不应该在北方使用,但它没有发言权。是景观设计和施工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还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无视与沉默。

  “对领导的要求是德重于才”。企业的管理者并不一定是能力最强者,但应善于发现和倾听,具备为他人服务的意愿,有协调关系、调动资源的能力。可以引导集体的工作热情,协助团队中的员工发挥所长,亦能帮助员工实现人生价值。如果只有指派工作的管理形式,会抹杀员工潜力和主动思考的意愿。所以无论是公司提供成长环境,还是员工主动创造发展空间,需要的是双方有良性的互动。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可以培养员工主人翁的态度。多一个脑子思考,团队就多一份力量。

  如果说公司是一块土壤,员工就是植株。在贫瘠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植株,会具有很多的优良品质和卓越的能力,比如稻盛和夫先生本人。但这种环境下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是稀少的。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同一片肥沃的土壤上,每种植株需要的微环境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充足的阳光,有的喜欢半阴状态,有的喜欢长在水边,有的可以扎根在石缝,或许各有差异,但一样生机勃勃。

  诚邦从2017年上市后,进入了转型期,就像一艘大船改变了目的地,在汪洋大海中调转船头。船身会倾斜,没有做好准备的船员可能会不小心摔出船身,而其他的船员需要紧紧握住靠近自己的任何一个固定部件,跟随大船作出改变。从思想上和身体上都要配合转型的一系列变化,这对于船上的每个人都是挑战。这期间公司对于培训工作非常重视,进行了多项综合性的课程安排,帮助员工在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能力,跟上公司的发展需求。公司和员工,都在一条船上,需要共同推进,才能保证顺利的转型。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中提及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至始至终都在他的文字中体现,反复的强调正义、公平、公正、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等等,让读者印象深刻,也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的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达到“读书育人”的目的。诚邦秉承的“以德立人,以诚兴邦”的企业文化,也需要象《活法》一样,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活动灌输到每位员工的思想中,自上而下以此为工作行为的准则,形成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活法》读后感 篇13

  12月中,终于收到《活法》一书,到樊登读书听此书,并通读全书,不由感叹:稻盛和夫的思想境界,真的有种大道至简的味道。

  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稻盛和夫先生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什么叫提升心性,磨练灵魂呢,就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这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过程当中,改变最多的东西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已经实现。其中我最喜欢磨砺心志的"六项精进",还有两个公式。

  第一个公式是第8页的人格=性格+哲学。,如果说性格是天生的东西,记忆里边儿带来的东西,那么哲学就是我们后天逐步一点一点养成的东西。什么是哲学?人何为正确,就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人,什么样的事儿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这种评判的依据就叫做哲学。所以,我们从小到大被教育的,比如说不可说谎,不可给别人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等,无论哪一条,都是我们在孩童时代就被别人不断教育的,这就是最简单的哲学。如果我们能够依据这些最简单的哲学来判断我们的人生,来决定我们该做这一件事儿,还是不该做那一件事儿,我们的生活会简单很多。但是我们往往随着人生不断的成长,决定我们做一些事情的依据,不再是这些最简单的哲学性规则,而是社会的惯性。是别人都在怎么做,现在的潮流是什么,怎么样赚钱来得更快。你会发现,当你背离了那些哲学以后,我们往往走偏了。哲学是可以改造我们的性格,并实现我们更上层次的人格。

  那么第二个公式就在13页: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能力重要吗?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有高有低,但它起码是零以上的分值,可以后天弥补。人的热情度是不一样,一定是喜欢燃起热情。我们经常在领导力培训里提到团队中有三种人,哪三种人呢?就像三种柴火一样,第一种是点火就能燃烧的,叫可燃性物质。第二种呢,是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第三种是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希望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做自燃型的人,也就是在漩涡中间去工作,如果你希望在团队中凸显出来,被老板看到你是一个能干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跳进漩涡当中去,什么事儿最难,什么事焦点,我就去做什么事儿,攻克难关。就算你做不到是一个自燃型的,有吃苦精神的工作者,你也应该做一个可燃性人,当别人跟你说希望你努力之后一定能够做到。而不燃型,就是别人再怎么鼓励,你再怎么带着他一块儿做,他都没劲儿做不起来。这时候,普遍认为这种人在团队当中是很危险,需要特别留意。今天也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某周六带女儿去参加钢琴演奏会,有一位奶奶近70岁,穿着大红长裙落落大方上台演奏《梁祝》,指法娴熟灵动,乐曲如行云流水,我们都猜测学琴至少多年,后期得知红奶奶正儿八经学琴也就半年时间,献花谢幕时红奶奶就总结一句:我学琴就是喜欢,所以每次都陪孙女去学琴去请教老师,天天和孙女抢着练琴,所以自己和孙女进步都特别大!此事儿对我们触动很大,真正应了书里85页那句“喜欢燃起热情”。

  继续说这第二个公式,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他的想法是负面,你会发现他前面的能力和热情越高,他做事错误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希特勒,能力强热情高,但当他的思维方式完全错误的时候,它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刽子手。在生活中,我们不会像法西斯主义那么严重,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面心态的人,你可能会违背最基本的人生价值观。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呢?稻盛和夫先生认为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确的,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然后你得做,此时此刻做好当下的这一件事,这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情其实变得很愉快,这就是正面的状态。稻盛和夫先生解释什么叫心想事成,就是你极度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所产生的效果,去想象一个有颜色的未来,极度认真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和要做的事儿,这就是敢想坚持做,就一定会心想事成。

  当然,所谓活法是别人的活法,你活不成别人,唯有努力学习别人的干法,才能活到别人的境界。

  《活法》读后感 篇14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充满了人生哲理,内容丰富,涉及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散发着理性的光辉,引人深思。读完这本书让我获益良多,改变了我内心的一些想法,让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关于努力工作,稻盛和夫这样说:“梦想和期望不管有多么远大,现实生活中还是得一天接着一天,老老实实把工作做好,这就已经让我们耗尽所有力。为了比昨天更向前一步,哪怕只是一厘米、一分米也,都要用汗水拼命去排除接踵而来的问题,而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因此,与其为明天而烦躁,汲汲营营计划未来,不如把力量放在充实每一个今天。这才是让梦想成真的最佳方法。”把握当下,珍惜时光,才是努力的表现,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进步,而不是凭空幻想,处于做梦的人生状态。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漫长河,那么事业就是人生长河中的风景,风景是否秀丽需要付出努力与艰辛,需要付出创造与思考,只有踏实的付出和辛勤工作才能领略到美丽的风景。按时按量完成了工作任务仅仅只是完成了工作,还不能说是做到最好,我期望能够在工作中做得更好。学无止境,利用业务时间我不断学习工作技能,翻看一些优秀书籍,拓宽知识面,与同事保持友好的团结关系,不懂就问,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勤思考,多问,多总结。

  并且给自己制定了近期目标和远期计划,期望通过努力工作一步步实践。只有打心里真正热爱这项工作,真正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把单位的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认真对待,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意识和沟通意识,加强务实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制定条理清晰的工作思路,以身作则、切实做好自己的岗位本职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单位做贡献。

  通过读完《活法》这本书,我更加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不虚度光阴,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工作,努力工作,认真进取,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活法》读后感 篇15

  一口气读完了稻盛和夫的《活法》、《干法》。带给我的是如同父母的耳边叮咛一般。告诉我们的“经营之圣”的秘诀是如此的简单、朴实。这些生活道理早在打小时候起,父母就在耳边叮嘱:要勤劳本分,不能好吃懒做;要正直谦虚,不能虚伪傲慢,要诚实谦让,不能撒谎贪婪;要节制,要坚强,做事要多替别人想想,不能软弱,不能干损人利己的事等等。父母没读过几年的书,不识几个字,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妨碍他们对生活的正确理解,他们的道理总是朴实,简单。这些都是无数代人的“生活真理”、“做人的正确的准则”。可能,我们和稻盛和夫的区别就是他认认真真、彻彻底底、踏踏实实的做到了,并且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些真理。

  比如:“勤劳”。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做人要勤劳。“如果天上真的会掉馅饼,那你也得起的比别人早,不然,等你起来了,早就被别人捡走了”,“种庄稼啊,七分靠管,就是再好的苗子,不去管,还是会颗粒无收”。稻盛和夫就有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勤劳。懒惰、不努力的植物绝不存在,不努力的草类无法生存,动物也一样,这是自然的铁律。现在,丰富的物质生活,轻易的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使勤劳、踏实的干活日益成了“愚直”,“偷懒”看来是如此的“合情合理”。“愚直”的人上进了,但是他们却不明白“偷懒”才是导致他们没有上进的罪魁祸首。

  再比如:“利他”。我们的父母们也有他们自己的说法。“吃亏是福,特别是在跟别人分好处的时候,别人拿六分,自己拿四分,那别人就会认为,跟这个人做生意好,下次还会继续跟你做”。这就是经营上的“人我双赢”。其实,稻盛和夫用简单的话语阐述了什么叫“利他”。“利他”其实很平常,想给小孩好吃的东西,想让辛苦的父母生活舒适等等,任何出于对周围人的关爱之心都是利他。“换位思考”,多么简单的四个字,这就是“利他”的极好体现。

  然后是“持续的力量”。“要是你不是时刻捧着竹篮,望着天,那有可能馅饼就在你低头的时候掉到地上去了。”父亲是这样跟我说的。关于爱迪生的1%天分,99%汗水,我是这么理解的。我永远不去关心什么时候机会才会来临,只要时刻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机会来临的时候能有一把抓住的实力就可以了。如果机会

  摆在面前,没有抓住的实力,那只能颓然看着机会溜走。与其关心机会的来临时机,不如动手提升自己。“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每天提升1%的1.01的365次方的算术肯定很多人都知道,重点是每天坚持做到,提升多少不是关键。

  我们年轻一代可能没有父母们的来自生活、生存的压力,缺也丢失了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这是我们需要寻找回来的;我们年轻一代可能没有父母们对工作的渴望、迫切,缺也丢失了那以厂为家的奉献态度,这是我们需要寻找回来的;我们年轻一代可能没有父母们的“社会主义好”,缺也丢失了那舍己为他的美好精神。我们的工作是什么?是我们的事业,需要我们认真经营;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我们的人生高度,需要我们努力到达;我们的处事方针是什么?是舍己为他、换位思考,需要我们时刻牢记。

  人活一世,为何?

  这是“泄露天机”的书,其实“天机”是如此的简单、朴实。

  《活法》读后感 篇16

  说到《活法》,我认真的读完以后,心里有诸多感受。

  一是感恩的心态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我们相聚到中鼎,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我刚进入中鼎时,从一名最基层的硫化工做起,感谢公司和领导给予我的机会,让我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公司,让我得到成长。

  二是简单的心态,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稻盛和夫在濒临倒闭的京瓷制造出在刚刚才在美国的大企业研发出的新材料时,我第一个反应是这老头真了不起,水平真高。不过我很快想到,稻盛和夫仅仅是水平高吗?仅仅是技术好吗?试问,在他试制这种新材料时,真的有人要求他一定要造出来吗?我想除了他自己以外,谁要是提这样的要求都是过分的。指望一个濒临倒闭的小作坊造出美国大公司投入巨资才研发出的材料,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只有稻盛和夫自己才清楚能不能做,怎样才能做出来,真正的动力与压力其实来自稻盛和夫自己,即使他当时做不出这种新材料,也没有任何人可以指责他。对员工个人来说,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动力与压力来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小时候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自己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平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当我们的客户提出较高任务要求的时候,就容易适应。稻盛和夫能满足IBM提出的在其他公司看来难以接受的苛刻要求,其实是基于其平时他和他的团队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四是空己做个有职业精神的员工,工作时间内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为依归,工作上不夹杂个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高效的员工。

  五是利他,所谓利他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聪明的人应该能注意到,奉献于他人并不仅仅只是对他人有利,终究还将有利于自己《活法》意境悠远博大精深,我目前只能理解其中一小部分,二是在阅读时,我反省我对工作的态度实在是与书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远,我为此感到非常的惭愧。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义!

  《活法》读后感 篇17

  拜读《活法》一书,感叹于书中稻盛和夫先生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学,也可能正是因为回归了事情的本质,使得《活法》一书能够给人一种直击内心、醍醐灌顶的感觉。书中给出了一个简单易懂的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能力”代表才能和智商,多半是先天资质;“热情”指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这是后天因素;而“思维方式”决定了人生的走向和最后结果,“思维方式”的不同,将会使人生发生180度转变。这一个简单的人生方程式使得我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引发了我对于如何保持正确的“思维方式”的许多思考。

  首先,想要幸福的人生,一定要有美好的愿望,并且持续的努力。所谓“心不唤物,物不至”,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可能会面对工资低、环境差、资料缺等各种困难,但光是抱怨和逃避不是“正确”的方向,“打开智慧的宝库就是靠一股脑全心投入的热情,再加上处于至诚的不断努力”,不惧怕眼前的困难,每天都在想尽办法来克服,不断的思考,思考到每个细节,只有持续努力,才能坚持到收获。

  其次,坚持不懈地用“今天”积累“未来”。所有人都想快速获得成功,成为“成功人士”,但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平凡人,而正是“一股能默默专注在同一件事而不感到厌烦的力量”让许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他们从不轻易选择快捷方式,而是日复一日地持续努力,认真又脚踏实地地用坚持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让明天比今天更好。因此,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辉煌,而是每一个平凡的“今天”的不断累积。

  最后,书中告诫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大道上,要遵守“正确的原则”。即“作为人,何谓正确”,不贪婪、不给人添乱、每一天都极度认真、体验重于知识、喜欢自己的工作、摆脱私心、坚持正确的主张等等,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保持“本我”,才能不迷失“自我”,最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

  《活法》读后感 篇18

  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而活,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带着更美好、更纯真的灵魂去迎接死亡,我们从出生改变最多的是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灵魂能够变得更纯粹、更美好,我们人生的意义就实现了。

  人生修炼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稻盛和夫提出两种公式:人生等于性格加哲学:性格就是我们天生的、是基因里带来的,哲学就是我们后天逐步一点一点养成的,哲学就是何为人何为正确。还有一种公式:结果等于思维方式乘以热情乘以能力:人的热情度是不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都是零以上,能力也是一样的,有高有低最起码也是零以上的部分,但是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确的非常绚丽多彩的未来。我们要把整个生活当作磨炼心智、我们的生活就会又简单又愉快,不断地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生当中最大的转折点是心态的转变,人生的转折是工作态度,甚至是一切最好的良药。稻盛和夫说过人分三种,就像三种柴火一样,一种点火就能燃烧的可燃性物质、一种是点火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物质、一种是靠自己就能燃烧的自燃性物质,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做自燃型的人要在漩涡中工作。

  我们活着就要感谢,遇到挫折勇敢面对,只要活着辛苦委屈乃是必然,遇到任何事都念南无、南无、谢谢!我们要知足有德,感谢现在的生活、感受知足、感谢父母、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人、感谢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要利他心度人生,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的对待生活,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做动力,更加努力的工作,极度认真过好每一天。

  《活法》读后感 篇19

  通过阅读《活法》一书,感觉书中每一章节都是鼓励人勇于进取的励志短语,简要地阐述出人生的活法:既有高尚的品格,又有做人做事的原则,不懈的努力、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态、简单的真谛。同时,书中佛学的思想贯穿始终,宣传利他与和谐,其宗旨在于告诉我们要真正的活出意义,活出品格。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稻盛先生提出的“人生方程式”,即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他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人生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积,绝不是“加法”。从中告诉我们刚步入社会,更应该有热情,积极主动地做事,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

  稻盛先生书中肯定“努力”、“坚持”的意义,他强调一个人做任何事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到老天爷相助的那一刻,其实就是让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很多人刚进入企业都会很努力,对自己抱有很大的期望值,但是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不管努不努力都是一样,同样的报酬,也没有委以重任,于是没有了信心,没有了热情,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只要你努力坚持工作,一定会得到企业的认可,还能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我们应该用“真心,诚心,虚心,恒心,爱心”的精神去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做到最好,尊重上司,要有主动帮助别人的意识,主动找差距。我们只要具备了设定并达成目标的能力、快速执行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

  简单是人生和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的禅意。书中也提到“简单是人生和企业经营的原理原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说谎话,不要贪心,不要给别人找麻烦,脚踏实地地去做事。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是平凡的,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我们不应该放弃学习,放弃挑战,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融入到我们这一个充满温馨的学习型企业中,尽量大可能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进而共同创造中寓明天的辉煌。

  总是用心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理解,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

  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用心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理解,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用心的心态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点,在我未进入中寓之前,我时而彷惶,时而迷茫,找不准人生的航向,不明白该干什么行业,高不成低不就。入职以后在公司领导的指导和鼓励下,在同事的帮忙和激励下,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目标越发地清晰了起来,随之胸襟也开阔了,心态也变的阳光了,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以用心的心态去迎接每日的朝阳,在潜移默化中我的性格变得大气而开朗,随之工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一个成功人士为我们讲述了他人生的活法,我们作为读者得到了什么呢?我的回答是:无论在以后的生活还是工作中,我都要以一颗永恒之心,坚持不懈的精神,奋发的激情,感恩的心,积极乐观地态度活着。

  《活法》读后感 篇20

  常常照着路线走,偶尔绕上一绕,换换角度走,是一件多么新颖的事。回让你感觉到一种由配角脱颖到主角的幸福。你的心境、思想也就会开辟另一片更美丽、更广阔的天地。

  生活不是一块煮熟了的肉,不能把它禁锢在几桌规定的菜肴之中。无论欣喜或是悲伤,只要还有阳光,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农民,生来就与土地结缘,一辈子在泥巴里打滚,只为在土碗里盛满米饭而传承生命。那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是如果他们能够换一种活法,带给我们的又何尝不是一种欣慰。时常说:命运注定,今生的人是最没出息的人。我想他们是因为在现有的生活中疲惫了或厌烦了。如果已经这样了还再继续坚持的话,那样的生活不能算生活只能算活着。当我用双眼将心紧紧地闭在胸膛时这样感觉过:一个少年从十多层的高楼跳了下来!啊!

  换一种活法为的是感受人间之宽广世界之精彩人生意义之重大。当一个人在一种生活中觉得无味或活得很累,那他完全能够换一种活法。可是,这样做还要靠自我怎样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换了一种活法,结果成了世人的笑柄。而班超、鲁讯等却成了美谈。

  勇敢地走自我认为正确合理的道路。这样的人如果不再迷路,那必须会成功。但,如果再次迷路,那他最多只能成为一位多愁善感的诗人。的确,完美的东西总是难以持久,于是需要我们去呵护。我们不仅仅需要有换一种活法的心里,并且需要懂得珍惜的意义。

  当日子瞌睡在懒懒的季节,苍凉交淡。我才忽然明白:换一种活法,真的很好。可是我同时也懂得了换一种活法需要有非凡的才能及付出必须的代价。这个时候,不是看透了人生似的放浪形骸而是更加自律与洁身自好。

  温柔的阳光穿过寂寞的人生隧道,柔和地洒落在人们的心田。用手温柔地抚摸着丛生的万物,流淌着闪亮的诗歌。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气味,充裕着我的心灵。记得在你很累很累的时候要还一种活法。

  阳光的心里映着一棵开花的树。对我讲述着:一个真正求学的学生不该轻易地换生活,要坚持再坚持。可是,这坚持之中必须有自我的人生意义、思想及趣味

  换一种活法固然很美,但,前提是:你累了、又累了、不能再累了

  《活法》读后感 篇21

  阅读完活法,让我觉得很触动,活法是稻盛和夫对自己行为以及内心世界的描述,活法让我看到了稻盛和夫对人生的态度,他是一个极其有原则的人,且一生都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曾松懈,内心是这样想的,行为也是如此,完全的知行合一。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生的时候更纯洁一点,或者说带着更美好,更崇高的灵魂去迎接死亡”。

  人从根本上只要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所安处。人生在世,为欲所迷,为欲所困,这是我们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放任这种本性,那么人也就无法称之为高等生物了吧。人有感性的一面,也拥有理性的一面,有思考能力,有明辨事非的能力,同时也拥有克制欲望的能力。

  存在即为合理,如人的欲望,欲望很多时候让人迷失心智,但是欲望有时也是让人向前奔跑的原动力——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心不唤物,物不至”。实现理想,我想每个人都有理想,只是大多数的理想都只存在于想,未曾照进现实。

  近年有一个流行的网络语“佛系”,形容现在的90后,大概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太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但我突然发现,这样的生活态度,实际不是真正的看淡一切吧,人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了繁华,才可能有化繁为简的那种高度吧,而佛系的这种生活态度,大多数是因为人性的惰性吧,不想主动去追求,不想去付出努力,没有热切的愿望,想到就做到的信念,只有对前路的悲观,内心的逃避,没有勇气去面对本真的自己!只有主动追求,不断的付出努力,不停的学习积累,完善自己,认真的做好当下的事情,就像松下幸之先生谈到的“水库式经营”,我觉得这不单单适用于企业经营,也适用于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经营,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承载自己的理想,那么就努力学习“蓄水”,为后期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很多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做,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心态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当我们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那么很多事情也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了,就如换位思考,当我们抱着一种利她之心生活,那么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就能够更加正面的去面对生活。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则,当我们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面对再大的难题也不是难题。以前学到心想事成这个成语,只是觉得意境很好,很多时候我们祝福语也会用这个成语,表达对亲人朋友美好的祝愿,很多时候总感觉心想事成只能是一种愿望,感觉绝大多数事情事与愿违是常态,虽然经常用这个成语,确未能真正体会到它的真谛,当真正体会到了,才真的理解它真正的含义,心想事成不单单是一种愿望,而是真正存在的!

  心想事成看似简单的成语,实际上在于思,在于领悟,发自内心的认识,当你觉到、悟道、做到,那么很多事情都能够心想事成了!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想我们应该不停的去思考,去领悟,如何才能够不虚度此生!

  《活法》读后感 篇22

  稻盛先生的《活法》已经拜读过很多遍了,但百看不厌。每一次阅读都会让我不断对生活反思,对未来的方向进行思考,对“作为人”的正确性进行更坚定的追求,以及对于生活中应该坚持的单纯明快的原理原则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从大学开始,我就常常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度让我很困惑,也导致了我大学时代的迷茫。直到研究生阶段,遇到《活法》这本书我心中的疑惑才被逐渐解答,也让我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经历人生,以及人生正确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样的。因此,可以说这本书对我的现在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活法,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方法去经历完这短暂的一生。世界上每个人的际遇、经历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活法“的路径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活法才是正确的,能让人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呢?这是稻盛先生在书里所阐述的。

  首先,稻盛先生明确了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在他看来,人活着的意义和目的只有一个“提升心性,磨练灵魂”,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我们在现世所获得的地位、金钱、名利等物质层面的东西,都无法在离开人世的时候带走,能带走的只有自己的“灵魂”,因此他认为现世可以理解为我们用来磨练灵魂的道场。但他也并未否定金钱、物质等存在,因为这也是我们人活着的基本条件,只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人生的终极追求。

  其次,对于如何“提升心性,磨练灵魂”,他又提出了“作为人,何为正确?“这个思考的基准和哲学的原点。我们从孩童时代长大,从小被父母和老师教导为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公平、不骗人,不自私、公正等,但随着我们年龄的长大,少年时代被教导的那些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很容易被自己忽视和遗忘,而更加容易被自己身边的环境所同化,迷失自我,无法对事物的正确与否做出独立判断。因此,稻盛先生在全书中对于应当坚守的”正确“重新做了阐述,并把他视为做事能否成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理原则。比如,对于工作的态度,他强调坚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对于想做的事情,应当有”心不唤物物不至“的积极态度;与人相处,要具备利他之心;对于为人处世的基本原理原则,要坚定的执行等。其实,这些都是生活中最朴素、最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很清楚、很明白,只不过在面临抉择的时,被短期利益所满足而将其忽视。

  稻盛先生的《活法》一书,让我明确了人生应当坚守和不断追求"正确“基准。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热情,努力进取,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断精进。对于生活,要追求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富裕,坚守和执行”作为人“最基本的原理原则。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工作和生活的修行,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希望自己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活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后感:活法05-14

活法读后感06-18

活法读后感07-09

活法四的读后感09-06

活法4的读后感09-06

活法干法读后感11-18

《活法》优秀读后感11-06

活法读后感范文07-01

活法的读后感范文精选05-02

关于活法的读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