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

时间:2021-04-28 13:44: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作者是鼎鼎大名的李镇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

  《爱心与教育》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我由衷地佩服蒋老师,尊敬蒋老师,因为她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蒋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蒋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蒋老师却能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颗幼芽,让她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是对我们思想的洗涤,心灵的震撼。蒋老师的爱是那样的博大,那样的无私,我深深地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书中“与顽童打交道,后进生的转化”一节,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师爱是阳光雨露,学生是花朵幼苗。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对学生一视同仁,又要对一些缺少爱的同学有所倾斜。蒋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她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她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蒋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但是她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让我感触很深。比如蒋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她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这种教育的境界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蒋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读了万同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做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有多难。蒋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人有所不同,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的爱,无论哪种,潜意识里总是把学生看成教育的对象。而蒋老师的爱是建立在平等民主之上的,是双向互动的,深深地感染了我。

  以后我会以蒋老师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确如此,因为借来的书就有还期,必须每天有计划地读一些,到时候才能如期偿还。图书馆的综合类图书区是我常去的地方,很多好书让人爱不释手。为此,我给自己制定了每天读书不少于30页的读书计划。这样,我的借书卡每次借一个月就可以读完两本300页左右的书了。寒假到了,于是我特意借来一本教育类的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每天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致使每天都多读一些,比计划提前读完了这本号称“让所有人感动流泪的教育故事”,甚至连“前言”“后记”“补记”“附一二三四”都一字不落地如饮甘露一般读过了。读书必有感触,即使学校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我自己的读书习惯也是要摘记读书笔记和在博客中留下感受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现代人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首先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和书中的人物、事件一起做一次神游,进行精神上的旅行;其次,读那些名家名篇的时候,可以不知不觉地学到一些精彩的文学描写的方法,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和感染。第三点,我在读教育类的书籍时,就如同在跟大师对话,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真是何乐而不为呢?

  在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凡读书就有摘记,每每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美文掩卷之际,都要在脑海中回味半晌,陶醉于文中的故事里,尽享文字给人带来的那种酣畅淋漓的仿佛品尝艺术盛宴的美妙滋味。现在,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我,仍然不想改变这种现在看似迂腐的习惯。

  关于自己的读书个性说了很多,现在该说正题,我的读后感了。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

  这一点,我在读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就深有感触。因为在书中,他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某部名著对其成长的影响,窦桂梅的书中更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一辑专门介绍了自己的几篇读后感,我在读这样的书时则参照着把未曾读过的书名列入预购书单。李镇西老师更是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们老师却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小学生,细细想来,他们个个都是那样可爱;有时候老师对学生好一点,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实那都是作为一名老师的分内之事啊!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

  感受之三:李镇西老师特别勤奋。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手记中,他常常整篇摘录过去教过的学生的优秀日记或作文,作为第一手最真实的资料,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对比之下,我在学生资料的保存和利用方面就怠惰得多。

  我也常常把“天道酬勤”作为口头禅,但是实际上行动却不如心动。曾经有过的成功都是勤奋与幸运牵手使然。而寄希望于侥幸和偶然,总是让人心里不踏实。我想,今后如思进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感受之四: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黄金涛学习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没有?五问今天预习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黄金涛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习的良性循环。”而我教小学,但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但我这个小学老师也受益匪浅,我不学他的实例,而学他的精神。我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小学老师的事例,我也不能完全套用,因为面对的学生是不可复制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百试不爽。关键是要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着眼于人的培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对得起学生那一声声“老师”的呼唤!我也向往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会这样说:“我幸运,因为我遇到了程老师!”我会像李镇西老师那样,为这个愿望而不懈努力。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1-24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读后感09-23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01-08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03-13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06-16

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01-2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06-22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04-15

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初中读后感(精选6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