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数据》读后感(通用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金数据》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1
随着大数据时代来临,一切隐私终将不复存在,仅仅通过一根头发的DNA可以计算出罪犯的容貌性格。数据系统里的DNA数据越多,罪犯越是无处遁形。文章开场就带给我们很多思考:我们在大数据时代真的还有隐私可言吗?人心真的能通过数据计算出来吗?
然而在后半部分揭示了本书的写作目的:上层阶级DNA数据早已被标记为白金数据,原本的天网恢恢竟然成为了他们的免死金牌。上层阶级所大力推行的东西,目的也只是为了巩固其阶级地位,而不是为了什么真正的公平。天网恢恢,而终须一漏。
作者一路狂飙,连连闯红灯解锁几大谜题,令我们大开眼界,惊叹竟然还能如此操作。然而却在最紧张最刺激的时刻,作者选择了面对现实。
就像作者本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太黑暗了,我们去消灭坏人,拯救地球吧!”我们就随着他兴高采烈地揭竿而起,正当攻入坏人的堡垒、打算捅个天翻地覆时,作者却又说:“坏人太强大了,唉呀还是算了吧!我们还是回家去种地吧!”
《白金数据》的结局给了我们许多的无奈,然而这不就是现实吗?我们都曾经是那个为了正义不肯低头的少年,然后慢慢被这个社会磨去了棱角。东野圭吾很明显的并不想给我们写一个的童话故事,任何时代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其浪费短暂的一生与世界较劲,不如回去自己的世外桃源。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2
历时五天,断断续续,我终于把东野圭吾的《白金数据》阅读过一遍。
初读题目,私以为“白金数据”应该是一组很有价值的数据,可能与拯救人类有关的金灿灿的数据,有那么一些人使用这样的数据声张正义,是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文字阅读过半发现还没出现关键字眼“白金数据”,甚是纳闷。
后来的后来,受到了暴击,短促而有力,冲击你的认知,“白金数据”是阶级特权的象征,也是藏污纳垢之地。
读完这个作品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从故事的主人公之一神乐的角度看,人应当对自己宽容一些,要将眼界放远一些,多多地关注到身边的美好的人和事物,极度压抑的自我是不健康的,偏执不是一件好事。
2、从浅间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未来,我觉得极有实际意义的。首当其冲的是,不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不论你的经济实力如何,强健的身体是必须的,还有坚毅而又执着的对正义的坚持的和对职业的热爱。那啥那啥,一定要好好捧好饭碗(噗~)
3、蓼科早树的经历告诉我,女孩子不能太胖,即使天生毁容,我觉得好好管理自我还是可以过得很自信。她的数学天赋像是上帝给她开的一扇窗,然而,在数学的世界里,她也不能自如闪耀自我,每每与兄长并行,隆的出现应当是她尚未绽放就早已夭折的少女心的唯一慰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蓼科早树的衣服上有神乐的毛发。蓼科早树就是铃兰,铃兰是隆眼中的蓼科早树,也是蓼科早树愿意展现在神乐和隆面前的样子。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我将蓼科早树和铃兰视作同一人,而隆和神乐视作不一样的两个男人,一个有温度一个却没有。这又使我想起了,当蓼科早树被杀害后,神乐试图召唤隆,而隆拒绝出现,他是否也正在伤心,而后发现即使早树已经不在人世,而铃兰还“活着”,这依旧是她,私以为,不过是活在虚妄中的两个人的爱恋。直到故事的末尾,隆突然出现,枪杀了水上,我才明白,隆所爱恋的不仅仅是白色洋装的铃兰,更是蓼科早树。他们的交往是超越了时间空间与肉体私欲的纯粹。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3
《白金数据》是我近期读的东叔的小说,小说围绕DNA展开一系列悬疑故事。主角神乐在天才少女的帮助下一直推动DNA侧写项目,经过多起凶案,项目得到验证,大获成功。政府开始大规模采集民众的DNA以完善宝库,然而看似造福人类的庞大工程中,其中却隐藏着惊天秘密,陆续出现"NF13"现象,凶手无法通过侧写被找到。在这个DNA库中混进了一种白金数据,一旦某个人的DNA变成白金数据,即时他犯案,系统无法匹配正确的数据。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政府高层利用白金数据"保护"自己和亲友之间的秘密。在发现此问题后,天才少女研发"猫跳"以应对。然而有些人知道后,不计一切代价摧毁,各方利益冲突而发生一些列凶案。
读完此书后,第一个感受:东叔又开始碰触科幻题材,非常烧脑悬疑推理小说,然而小说的结局在读到一半之后基本上就能预见。最后的凶手登场感觉比较突兀,结尾不是很进奏,有点虎头蛇尾。在东叔这么多的小说中算非常一般的,如果要打分的话,我觉得3.5分吧,刚刚及格,优秀未满。不过还是推荐读一读,应该算东叔科幻推理小说中,结合现实非常紧密的。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4
相对东野的许多作品,这部《白金数据》可以称之为伟大,你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是挣扎,反抗或是顺从。因此,这是一部相当现实而深刻的作品。
神乐的父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艺师,但在以假乱真的模仿技术下绝望自杀。神乐也因此盲信技术是掌控世界的一切,但他创造出来的DNA识别系统,终究不过是一枚棋子,神乐最后去了隐居的艺人村学陶艺,让我们看到还有那么多人坚守最基本匠艺精神。
这部作品对社会议题的讨论是深刻的。民众虽然反坑DNA识别采集,但最终只能接受,而那些当权者们利用“白金数据”却能逃避识别,虽然小刑警争取了最后一线机会,但终究大势不可转。民众如鱼肉,永远只能待宰割而已。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神乐双重人格的设定,现实的神乐,坚守向往的隆,以及他们共同幻想的铃兰。铃兰是纯真的,但她的原身却是开发DNA识别系统的早树,她被要求在开发中植入了“白金数据”,又因这个漏洞开发了“猫跳”,惹来了杀身之祸。就像文中所说,“身份从来都不是平等的”,政要不会把“白金数据”公布于众,那么这个猫跳程序也就不会被允许应用。贪婪的科学家用这个漏洞疯狂作案,其本身就是一种讽刺。我要说的是纯真的铃兰,她的原身早树,因为自身的形象无法生活在光天化日之下,但她的心灵却是洁白一片,所以她是神乐和隆的幻象,而神乐最后也成了隆。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5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日本。有一个神秘的特殊解析研究所,他们依靠由数学天才——蓼科早树兄妹编写出来的DNA侦察系统破案。
一开始,他们通过使用医院暗中提供的DNA数据,进行“犯罪侧写”。他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精准地将凶手的容貌图像化,得到嫌疑犯的个人信息和外貌特征,以便警察锁定嫌疑犯。之后,国会通过了法案,全国人民的DNA都将交由政府管理。虽然DNA侦查能够完美、精准地找出罪犯,但也意味着,所有人的基因信息,都被政府所控制,一开始,人们觉得自己被约束、控制了,不愿意提供自己的DNA。而主角神乐龙平——研究所里的主任解析员,却说:“国民能做什么呢?就算示威或演讲,政治家们照样还是接二连三地通过了自己预想的法案。目前为止不是一直这样吗?和国民的反对没关系。对国民而言,不管是通过了什么样的离谱法案,也就是最开始会发怒,马上就习惯那种状况。这回也是如此。最终,大家还是会觉得DNA被管理不是件坏事。”
直到后来,神乐发现了“白金数据”的真相。
在庞大的DNA数据库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白金数据”。这些被称为“白金数据”的DNA,在一开始设计程序的时候就被标记了。如果被检测的DNA和“白金数据”所吻合,系统就会解析出和嫌疑犯完全不同的外貌特征,检索结果也会出现出NOT FOUND,而这个是那些政治人物和高官的主意。他们将自己和家人的DNA都变成了“白金数据”,这样,即使他们犯了罪,也依旧可以逍遥法外。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有身份的问题,人类永远不可能平等。”神乐投入全部而做出的DNA搜查系统,本以为可以降低犯罪率,却成了只是用来加强阶级制度的东西。感到失望的神乐,最后选择了远离城市。
这是东野圭吾对如今的这个科技时代做出的反思和讽刺。
主角神乐本以为,人和机器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基因和数据一样,决定了人心。可是数据是死的,即使有漏洞和缺陷,甚至也是人为制造的。数据本就没有错,错的是人心。文中的那些官员,享受着控制所有人的同时,又不想被控制,说到底,“白金数据”这个人为创造出来的漏洞,反应的是人心的漏洞,是无穷无尽的贪欲和控制欲,想要享受权利,掌握一切。
都说科技是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利和隐患。问题从来不是出在那些数据身上,而是对利益有着无穷无尽的追求的人心。
出错的从来不是数据,出错的向来是人心。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6
5月3日到18日读完了理查德·伊文思著作的《邓小平转》,对于伟人无权更没有资格去点评,只想默默地说:坚持初心,适时权变非常重要。5月19到20日,两天时间读完了东野圭吾著作的《白金数据》一书。之所以看的这么快,核心还是内容的悬疑和吸引人。书中的几个人物至今还在脑海徘徊,如:浅间、志贺、神乐、水上,还有那个美丽的铃兰。
本书内容很悬疑,不读到最后很难猜出谁是凶手。虽然前半部分很容易让我们推想是神乐,但随着各个线索浮出水面,反而是神乐的不断洗白。于是,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志贺干的?直到水上要和浅间一起见神乐的时候,猛然间觉得他可能是凶手。当然,最后其实核心白金数据的始作俑者依然是个谜。
虽然是个悬疑推理的故事,其实是在映衬赤裸裸的社会。你以为你是很多事情的控制者,其实往往你是别人更大布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你以为你设计出了逻辑缜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实在你制度中早就置入了很多特权阶级的脱身之术。这就如同社会,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往往有很多“严书记”。你想要所谓的掌控公平,一视同仁的以为DNA是人人公平的,或许那只能是又一个双重性格的人格分裂的“神乐”。
故事中神乐的人格分裂贯穿着主线,而他的人格分裂显然是受到父亲自杀刺激引起的,之后他和隆的交替出现,以及每次的那个噩梦,其实都是心灵创伤的在现,都是浓浓的父子之情的维系。而他所追求的DNA,希望时间少一些犯罪,其实质是对和平的追逐。其对铃兰的幻觉,更是一份内心的自我喜悦。而这些,终归落在现实就是做一名普通通的陶艺人,那份沾满双手的泥土所散发出来的芬芳,才是神乐内心潜意识了里面孜孜以求的爱、喜悦、和平。
书中神乐父亲的神乐昭吾的话很有意思,值得玩味:“艺术并不是创作者在思考后创造出来的,而是相反,艺术操纵创作者,让作品诞生,创作者是奴隶”。这句话似曾相识,记得有一位音乐大家说过类似的话,他的谱曲也只是按照上帝的指引写出来的,他是上帝派到人间传播美妙音乐的天才。而这些,或许就是我们内心中的真我的忠实流露。那份爱、喜悦、和平。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7
相比前面几本东野的作品,白金数据给我的感受完全是不一样的。没有强烈的震撼,没有心灵的冲击,没有对故事人物感同身受的情感纠结,也没有感到那种温暖或是悲怆的心情。只是抬起头,望着午后静静的窗外,感叹:不管是哪个时代,不管是哪个国家领域,阶级特权始终是存在的,白金数据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
虽然故事的脑洞很大,但也许未来技术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DNA可以详细刻画一个人的各种特征,包括合成他的照片。这在侦查案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一旦作案,只要留下一根头发,一丝唾液,或者一点皮屑,那么他就无路可逃了。所以打着全社会治安的名号,他们强制推行了这样的法案,人们无条件将自己的DNA提交到库里。只是,在这样看似正义的系统里,却提供给上层阶级无法想象的特权,他们的数据永远不会被检索到,称为白金数据。原因很简单:“如果缺乏可以保护政治人物和高官的系统,法案就无法通过。”
整个故事没有特别复杂,写作手法也没有之前华丽,相较于解忧杂货铺、白夜行等,故事线路没有那么折叠立体。很多的线索在很早就让读者看到。比如神乐的分裂人格,在故事没开始多久就透露给读者。比如铃兰这个人物,从出现在神乐面前开始,就很容易推断出她是一个虚拟出来的幻想。只是最终水上医生是最后的大boss,我还是没有想到。但是回想起来,这也是很常见的悬疑小说手法:一个以正面形象贯穿于故事始终,没有过多正面描写的人物,最后大反转为故事的反派。而为何会引发这个故事,水上医生为什么会作案杀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告诉我们:所谓白金数据,是给上层阶级所准备的特权数据。作者也许是想质问这个社会:阶级特权何时才能够消除?人权何时才能够真正平等?
那么,你的数据,会是隐藏在无边黑暗中的白金数据吗?如果是,你是庆幸还是悲哀?如果不是,你会屈服吗?
故事最触动我的,是蓼科早树这个姑娘。她单纯善良,数学奇才,脸上有大大的胎记让她自卑不已。有一个描写:她收到一个巧克力,喜欢极了那个袋子,是一个蓝色的条文图案,上面系了一个小蝴蝶结。
“他哥哥说,妹妹很喜欢这种可爱的东西,但是如果穿在身上,或是使用那么可爱的东西,会被人嘲笑,所以从来没有自己买过。”
“为什么会被人嘲笑?”
“因为,因为她很在意脸上的胎记啊,她好像认为,像自己这样的人喜欢可爱的东西,别人会觉得很滑稽。”
记得一个同学说过这么一句话:蝴蝶结的发箍,是只有温柔的人才可以戴的。那是一个古怪的宅男,以前看这句话觉得他幼稚偏执。那天看到这里,突然有一种感慨:世上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如果自己都觉得不配拥有,是何等的凄凉和悲伤。
还好,作为我们家最好最乖的宝宝,α君从未觉得有什么是自己不配拥有的。如果有,也肯定是那个东西不够好,配不上本宝宝。
愿看到这篇文章的姑娘,都是值得拥有世上最美好东西的小仙女。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8
白金数据的场景是日本,与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如果作者没有逻辑的上问题,那么很多情景的设计我认为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恰巧是东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边界冲突。
日本要构建全国的DNA数据库,这对个人的隐私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在对于刑事罪犯的处理和潜在意识的处理方面,这很东方。我们总强调防患于未然,而不是在一个人真实的犯罪时才认定他是罪犯,在此之前从法律和道德上都不能认为他是罪犯,这应该是西方的标准;东方会强调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同样处于对个人隐私的处理上,书中也有描述迟迟不能推广部署摄像头,DNA都提取了,何况一个图片?这又是西方那套,在很多美国电影中都有类似场景,这符合西方政治正确。
在对于NF13的问题上,彰显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不止是个人,是社会上已经分裂出了各个阶层,每个阶层之间都有普通人无法逾越的鸿沟。技术的进步能否带来新的公平?
东方的封建社会不会存在公平,资本社会也不会存在公平,美国、日本都想要拿到白金数据,其最初的目的都是要将个人置于上帝的位置,这些是资本、政治撬动了国家权利后谋取的私利。描述出来的必将是存在的,因此西方的民主社会也不会存在公平。我们现在也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并且当前世界的环境下,想要实现阶层跃迁,其代价巨大,能够真正实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从东方到西方阶层的固化已经落定了吧?
当掌握了绝对的优势时,没有人愿意改变,所作出的改变都是为了继续稳固当前的优势。如果能够得到稳定的优质生活,没有人会愿意付出漂泊的代价去追求虚无的未来。
虽然没有绝对的公平,当前东西方都进入了相对文明的民主社会。生活在这个时代也是一种幸运,只要谨慎的生活,守住自己的幸福,就是追求到的最大公平。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9
当你面对当局颁布的一系列法案,即便是感觉有所不公,但也只是那一段时间不是吗?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的就习惯了这一切,这才是身为乌合之众的我们,如此真实。
为了想要不被支配,也就只有成为支配者,至少是比大多数人层级更高,所以书中有关于暮礼路小警察的描写,那是一种对身处底层的无奈,也有一种屈服。对于浅见和木场之间的对话,也多处提现了这一点,因为级别还不够,所以有意见也就只能往上爬才行。
对于白金数据,原来真的没有所谓公平,有钱有权或是有关系,就可以获得比普通人多的豁免,都说人生而平凡,这也只是平凡的大多数的我们所能够安慰自己的,不然自怨自艾有何用呢?所以,想要变得不凡,也只有一步步向上,一级级爬上更高的阶梯。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就是蝎子、筑师他们所在的地方,就如晋时的桃花源,只不过这里不是为了逃避战乱,而是为了远离现代社会的纷扰,为了想要追求内心的宁静,所能够找到的安魂之所。联想到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些视频,比如在农村一片偏地盖一间房,养几只猫狗,一日三餐虽简,却能拥有短暂的平和,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只是这终究不是桃花源,因为还是需要和外界有所联系,何时能学会闹中取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吧……
感觉这本书囊括了太多,给我的感觉就是情节不如之前的几本书有吸引力。但其中所能得到的感悟亦或是思考更多了,只是究竟该如何去做,还是……不好说啊……
《白金数据》读后感 篇10
《白金数据》这部小说,其实早在06年就已经开始在日本连载了,一直连载到10年之后才出了单行本。而国内出版则是在今年1月份,晚了7年之久。但不少粉丝最早接触这部作品,应该是在13年的时候看过日本的《白金数据》电影。去年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和近期《解忧杂货店》的热映之后,票房俱佳,中国的电影投资人们更是坐不住了,纷纷对东野圭吾的众多作品,展开了一场影视剧版权的争夺大战。也就是说《白金数据》的影视剧版,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跟各位见面。
由于该小说的写作是在十几年前开始的,作为一本科幻推理小说而言,现在来看好像并不是那么的科幻,因为小说里描写的部分科技如今都已实现了,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其中的科技感我是没怎么体会到的,好像写的就是我们当下发生的事情一般。
小说采用的是双主角的方式进行。以刑警浅间和基因科学家神乐的视角来作为叙事的切入点。
刑警浅间是案件侦办的负责人,为人观念传统、思想保护。按照小说的设定,这是个计算机计算功能非常强大的时代,而浅间竟然是个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所以,浅间的存在就变得好像有些无用且多余了。他的办案方式还只是停留在,依靠两条腿和嘴满大街寻找目击证人,或者是找自己的线人要线索的传统办案方式上。当神乐的特殊解析研究所诞生以后,刑警们就成了捕快,断案的事情就用不着他们了。特殊解析研究所从案发现场拿回证物,对其进行分析得出嫌疑人的全身特征与样貌,甚至其家庭住址都可以获得。接下来再交给刑警们,跑腿抓人的活就该他们那些落后的人去办了。过去不可一世的刑警们,现在落得被人呵来呼去的地步,可这有什么办法呢?
但是,假如一切科技手段都失效了,或因认为的破坏给毁灭了。那么此时,浅间这些人的优势才会展现出来。他擅长传统的侦查方法,他具备优秀的侦查能力、对疑点和线索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侦办案件根本不需要科技的力量就能完成。
相比浅间而言,神乐这个人物在整部小说中,其人物的性格非常复杂。他是个近乎于有点冷血的理想主义者,是个除了工作就没有个人生活的工作狂。年少时因父亲死亡的影响,从此便对人的认知产生了怀疑,转而对计算数据产生了信任。
就像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所说,人与机器的唯一区别就是人有意识,而机器没有,但这完全不影响机器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做出人能够做出的所有事情,包括艺术品。
所以,神龙的名字里虽然有个神字,但是他从不拜神,也不拜上帝,他拜的是科学,数据才是他信仰的宗教。
神乐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陶艺家,即便是到了机器制造代替了一切手工制作的时代,他依然秉持着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他认为“所谓的艺术并不是由作者的意识诞生出来的,相反,是艺术作品在操纵着制作者,制作者只是艺术品的奴隶”。基于这个理念让他在陶艺界名声大振。但是,个人与时代相抗衡就像胳膊扭不过大腿,在机器制造达到了与手工制作相媲美的情况下,电视台邀请他去参加一个类似“鉴宝”类的节目,就是将机器制造的作品和他手工制作的作品摆在一起,让他去鉴定哪个是机器做的,哪个是他自己做的?结果完全出乎人的意料,他判断错了。为此,深受打击的他选择了自杀,目睹了这一切的神乐,突然意识到人不管在某一领域有多深厚的研究,他还是会出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此以后他宁愿去相信科学数据也不想再相信人了。
而且在这里时间段里,神乐多出了一个人格,也就是说神乐变成了双重人格。关于双重或多重人格,这里啰嗦几句。去年有部叫《分裂》的电影就是讲的多重人格,男主角据说是同时拥有十几种人格,其中的一个人格厉害到竟然可以像壁虎一样,在墙壁上爬行。所以,最后看到神乐被超级电恍器攻击失去意识后,另一个人格出来打死水上教授的时候,我是一点也不惊讶!
案件的最后,水上教授在自己认为十拿九稳可以将浅间和神乐杀死的情况下,终于露出了他的面目,他用超强电恍器杀人不过只是为了做他的脑神经实验,为了不让别人看出是脑科学家所为,他就用奸尸的方法来故意混淆视听,将刑警们的办案方向引到别的线索上去。而杀死蓼科兄妹的原因就复杂一些,还牵扯到了特权阶级与平民百姓,在资源运用方面所出现了不对等情况,民众没有知情权,特权阶级为所欲为。这些在小说里的表现还是稍微克制一些的,但如果看过日本的电影版的人就知道,电影在多小说进行改编上,对这一点的表达稍微更多一些。
经过这件事后,神乐回到了逃亡路上被人救起的地方,过起了远离城市的生活,像父亲一样,他也成为了一个制作陶瓷的工匠。而浅间却升了官,成为了警视厅的一名警察股长(股长在国内相当于一个科长)。
特权阶级利用手里的权利,使用科技为自己谋取利益。
其实,这跟武器使用是一样的道理,武器是人制造出来的没错,但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还不就是一堆废铁。武器本身不会伤害人,只有人才能、也才会去伤害人。
所以说,科技本无错,错的只有人心!
【《白金数据》读后感】相关文章:
《白金数据》读后感09-13
数据和人心——读《白金数据》有感04-11
妈妈“脑白金”作文04-23
脑白金妈妈作文04-27
脑白金妈妈优秀作文09-21
脑白金妈妈_700字10-29
读《我的“脑白金”妈妈》有感03-24
脑白金妈妈作文500字04-04
脑白金妈妈作文600字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