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效应》读后感

时间:2021-07-26 08:39: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酸葡萄效应》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读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酸葡萄效应》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酸葡萄效应》读后感

  《酸葡萄效应》读后感 篇1

  我为什么会买这本书?

  买这本书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什么总有人莫名其妙地讨厌你?因为我本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讨厌别人,所以我就想搞懂这个问题,而买了它。

  没有看到什么

  当我看这本书的目录时,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他想说什么?好像只是把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东西列举出来了而已。那么我带着这个困惑开始读这本书。

  如果说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在大体告诉大家我们在不同阶段会遇到什么事情之外,这个能让我理解,但是如果你花两章节的篇幅去诉说会发生的现象,那么我觉得你的篇幅略长,以至于到后来我有点不想看下去。

  我想要的深度解析并没有

  文章到了第三章,这本书开始讲述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原理和解释了一下原因。但是这并没有让我学到了什么深层次的原理,我想要看到的东西到了第三章也并没有让我真正的抓住这本书的重点。

  第四第五章则是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小建议,不能说没用,但是看这本书更多的给我的是一种落差感。因为我拿起纸质书希望获得的`是一种能够让我静下心来了解透彻一个原理一个社会现象,但是这本书让我觉得看一些有深度的公众号推文更有意思。所以个人觉得这本书买电子版更划算,因为它每一篇文章篇幅都短,适合在碎片时间阅读。

  当然这本书能给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压压底,因为这本书对于以后的办公室关系还是做了详细的介绍。

  《酸葡萄效应》读后感 篇2

  很久以前有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是由于葡萄架子很高,摘不到。看了会,狐狸无可奈何地走了。它边走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熟是酸的,肯定不好吃。”后来人们就把狐狸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融入到心理学,被称作“酸葡萄效应”。

  就拿网络新闻来说,一次事件,网络上抨击言论如潮。仔细想想,真的有必要这样吗?这世界上的芸芸众生,许多人的伦理观念肯定与自己不同,况且事件当事人与自己根本毫无交集和瓜葛,真的有必要为一个陌生人气成这样吗?然而,那些抨击言论的人却执着不已,他们真的冷静吗?他们真的是在为伦理道德而战吗?就算是有,也一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心理作用吧。

  同理,很多职场上的工作者也是如此,本书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同事A初进职场,还是个小白的时候,同事B总是热情地为同事A讲解,一年后,同事A由于业绩突出,得到了提拔,一下子,超过了同事B,跃升为公司中的管理层。与此同时,同事B对同事A的态度,骤然一变,时常在工作上使绊子,散播谣言,放“冷箭”。你看,这就是人心,你差的时候会受到贬低,你好了,周围人受到“受轻视的恐慌”,反而会变本加厉地踩你。

  注意那些把你捧得天花乱坠的人。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一种人,他似乎很欣赏你,交谈中都透露着对你的高度评价。因此,你安心与之交往,并打算一直友好相处下去。可是,有一天你发现,他突然疏远了你,并处处对你表达着不满。为什么?当他们抱着善意对待别人时,无论对方做什么,他都觉得好。一旦因为某事导致心情陷入低谷,他们心中隐藏的攻击性就会爆发。他们就会变得无法容忍别人获得幸福,比起自己的幸福,更希望他人不幸。

  重度沉迷手机将会摧毁你的“理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人们出门买东西的时候,一旦不满意,就可以通过手机联网留下攻击性留言来泄愤。在面对面地谈话时,一旦把话说重了,对方就有可能表现出不满、生气、伤心等情绪,其表情、声音、语调一览无遗。在网络上就不用顾忌那么多了,只要编辑好信息发送就行了,即使对方反驳,也只是在网络上,并无实质性伤害。远离手机,避免攻击性增强、人际关系淡漠。

  总而言之,有酸葡萄心理的人,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会表现出一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样子,喜欢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手,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别人,心胸不大格局太小,从来不允许别人比她出色,甚至面对别人的不幸遭遇,会产生幸灾乐祸的心理。

【《酸葡萄效应》读后感】相关文章:

什么是巴甫洛夫效应?10-11

《心理效应》阅读原文及答案12-16

2017论据热点:邻避效应05-01

鲶鱼效应的启示哲理故事08-25

催款函有法律效应吗12-10

“蝴蝶效应”的背后作文11-24

蝴蝶效应作文(11篇)11-23

蝴蝶效应作文11篇11-23

蝴蝶效应作文合集11篇11-28

蝴蝶效应作文通用11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