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陆犯焉识读后感1
《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着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监狱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监狱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监狱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此时的陆焉识和玩世不恭的陆博士天壤之别,判若两人。他在农场又满怀了厚重的希望,看电影上的女儿,逃跑探望妻子最后一面,他谋划着并付出着,一路是常人无法面对也走不过的艰辛。这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自己觉得要被执行时,他被释放了。
他学术上没有建树又做了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妻子婉喻的爱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当他日益感觉到他对阿妮头的这种厚重的爱情时,绝望和无处逃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也是这份厚重,伴随着他陪伴了失去记忆的冯婉喻四年,直至妻子终老。
那么,有多少婚姻都是没有爱的悲剧。陆焉识起初那样的风流倜傥,从国外到国内的拈花惹草,而又有几花几草能够像阿妮头一样平静,一样自我安顿,一样不患得失,一样无怨无悔?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陆焉识是否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心底深处对于阿妮头的爱,无法感受无法回报?人呀,总是在失去之后总是在失意之时,才能领略那份纯朴和厚重,这是生命的戏耍。
作者让我们我们目睹了那个农场的黑暗和不堪,却又让我们在最后邓指的三儿子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到农场时,恍然。在那个时代的农场的外面的世界,是否有更多的不堪入目,有更多的蛇龙混杂,有更多的无法面对?陆犯焉识也回去了,带着婉喻的骨灰。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二十年的囚徒生涯也是一种幸运。
陆犯焉识读后感2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读后感3
在这本《陆犯焉识》中,我看到了陆焉识的浪子回头,但没有看到冯婉喻的变化。
冯婉喻,自始至终,对陆焉识有着几乎信仰一般的爱。在他心中,自己与孩子都远比不上丈夫——他带着孩子省吃俭用,却用半个月的工资给丈夫买螃蟹;他不容许旁人说陆焉识的坏话,即使他当时有些神志不清,即使说那话的人是他的儿子。我看他对待陆焉识,就像是在敬神。陆焉识尽可以对他粗暴,对他冷漠,他已经在心里为陆焉识找好了借口——他的陆焉识是完美无瑕的。
在这本书的后半段,冯婉喻极其粗暴地对待想要包办父母的大女儿。我阴谋论一下,他是不是几十年前就想这么对包办他婚姻的姑妈了,然而直到现在,没有了礼仪的束缚,他才这么肆意地做了。冯婉喻真的爱陆焉识这个人吗?如果是,他为何对包办婚姻有这么强烈的怨恨,为什么对陆焉识本来不爱他没有丝毫的反应?我想六年的时光和陆焉识回国后的态度足以让他认识到这一点。
因而,我倾向于认为,冯婉喻爱的是一个他理想中的陆焉识,一个爱他的好丈夫,也许是现实中的陆焉识留美时产生的。现实中陆焉识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冯婉喻理解为是爱他的表现,因为“陆焉识”是不会不爱他的。如果连对方反馈的爱都没有——尽管我觉得这可能是他想象的——他还有什么理由这样无怨无悔地对陆焉识好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4
我本来根本不会看这样一部小说的,陆犯焉识,嘛意思?陆是大陆还是姓陆?犯是侵犯还是罪犯?还有焉,我去文言体?那个识是认识吗?就连《霸道总裁爱上我》,《穿越千年来爱你》这样言简意赅,醒目露骨的标题尚且不能吸引我(咳咳同类看太多),更何况一个四字标题每个字都不能确定明白的长篇小说,且不说我已经被长腿偶吧以及美剧大片长期浸淫,此刻看这本书仿佛装满大葱的菜篮子里躺进一支玫瑰一样触目惊心不伦不类,就算我有意识的想提高一下自我修养,周杰伦有个曲子怎么说《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我觉得已经足矣。但刚巧前两天回家,刚巧前两天的前两天下载了这部书,刚巧在车上百无聊赖翻到。刚巧啊刚巧,不,是万幸!
两次长途汽车的距离加两天在家的空闲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想要写些什么必定要像书中陆焉识给婉喻写信一样腹稿盲稿来回打来回润色才不算亵渎,可是我等不及了,我曾认为等待爱情如杨过小龙女一般16年即是人类巅峰,我曾认为越狱如《基督山伯爵》一般九死一生之后便是快意恩仇,我曾认为苦难如《活着》富贵一家父死母死儿死女死妻死孙死已达变态极限,我曾认为父母子女之间如龙应台《目送》所说你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样纯粹。可给这所有情感加个大环境——中国,加个大背景——文革,一切就都不明朗了。从十七八岁嫁入陆家就开始间或等待的婉喻,她与陆焉识一心相伴而不得的跨度不是杨过小龙女的16年而是将近六十年。比西天取经还难千万倍的越狱成功之后没有能像伯爵一样策马奔腾快意江湖,而是尾随了心上人几次之后便毅然决然的自首。再见面,妻女儿子都在,孙子孙女也有了,有人说物是人非是世上最残酷的形容,那么,物非人是呢?或者物非人非?
陆犯焉识,讲一个老囚犯陆焉识的。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留洋博士 ,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在外有意大利女郎爱得死去活来归国有红粉知己倾尽一切相救。是啊这样的人谁不爱,1米83,风流倜傥,还会盲写。你知道盲写吗,就是草稿初稿润色稿校正稿什么都在脑子里,写好一册当然也在脑子里装订,随时阅随时从脑子里调出。跟腹稿不一样哪怕是20年后想阅读也可以轻易从脑子里调出,这是盲写,也是这篇小说出来的途径,陆焉识朗诵着,他的孙女誊写着。不是陆焉识20多年的牢狱之灾无所事事才练就了这项本领,而是他天生过目不忘,天生而来的还有他的傲气,清高,见不得窘迫和可怜,这种气度给他带来了无数是非恩怨,20载牢狱,九死一生的磨难,但他仍然要感激这份气度,因为这气度为他赢得了冯婉喻的心。
冯婉喻,这是一位怎样的上海女人啊!和以前所有影视作品或读物不同,我没有奔着男主去,也许我 一开始是奔着男主去的,但是后来我却被冯婉喻深深地,深深地吸引了。简单来说就一个字,静。往深来说分层次来说我就黔驴技穷了,最后看到她的篇幅是在来学校的车上,我的泪掉得跟恩娘一样——“她直直地坐在那儿,眼眶里像是有两把断了线的透明珠子,掉下来不是一颗颗的,是成串地掉,又急又快,一眨眼把面前的八仙桌面就落满了。”旁边的乘客一点眼力见也没有以3秒一次频率转头看我,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防晒霜被冲掉了泪滴成了石钟乳吗!掉泪因为太委屈了,我觉得自己又在找虐,在视听极其方便的时代,我想看什么画面就有什么画面,想看几遍就能看几遍,唯美的感人的大团圆,快意的潇洒的报仇雪恨,我能让简.爱不经历磨难就找到罗切斯特先生从此幸福一生,我也能让镜头掠过傲慢和偏见直跳到他们敞开心扉互诉衷肠的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我甚至能让金燕西和冷清秋在铺满百合的房间一遍又一遍结婚,但这些没有一点经历的大团圆看过之后让人疲惫且转瞬即逝,万幸啊 ,我抑制住了一直想快进的躁动不安的手,从头到尾旁观了陆焉识和冯婉喻的人生,所以他们小小的见面那么弥足珍贵,那么让人喜出望外,那么忐忑不安受宠若惊。婉喻爱陆焉识从来不能痛痛快快的,先是焉识5年的海外留学太平洋隔着,归国后婆婆处处要占上风压制婉喻,接下来是漫长的遥远的牢狱之墙隔着,最后,陆焉识回来了,记忆却阻隔了他们。儿女子孙全不认得的婉喻却记得她在等一个人,名字都忘了,只临终前颤巍巍问:他回来了吗?陆:回来了婉喻:来得及吗?陆:来得及,就在路上;婉喻:恩,路好远的。她一生都只用行动为陆焉识辩护,最后她有点急了,但还是要护着自己的心上人,即便他赶不回来也不是他的错,是路途太遥远了。婉喻小心翼翼的说:我不去好了,婉喻一口一个说:蛮好蛮好,婉喻紧跟着焉识应声虫似的说:对的呀,婉喻试探着说:侬不要睬伊了。我脑子里都是婉喻,美丽的善良的痴诚的婉喻。婉喻一生不认为受到了什么冤屈,也不觉得有人害苦了他们,她一直把家整理的井井有条,大开门户,等着她的爱人归来。
陆犯焉识读后感5
这本看得有点久,也看得有点断断续续,所以对故事也就看了个大概,决定周末把电影看了。
不过真的很感动,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好几处看得我想落泪。
全书仿佛在写两个人。前半生的浪荡恣意,骨子里的倔强使得这个陆焉识不愿意接受妻子,或者说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爱上了她。后半生的牢狱生涯里,他不再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成为沉默的结巴老几。他文雅的名字和满腹的渊识被简单的编号埋没,他成为大荒漠中一根枯黄但隐隐生长的草。
而婉瑜,用尽自己的一生去爱陆焉识的婉瑜,到死也为他辩解的婉瑜,就这样离开了。不公平,她为这个男人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可却没有真正享受到这份迟到了半个世纪的感情。
不过我始终还是看得太散,很多细节处没有深究,姑且先放一点印象深刻的文字吧。
「她是一个容易掌控的人,水一样的透明无形,谁都可以浸染,可以用不同形状的花瓶,水晶杯,玉钵,烂泥坛给她塑形」
「中国是个啥地方?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国人最要紧的是发明这种机器那种机器,中国人呢,最要紧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这个学问,你在中国就是个没用场的人」
「妻子悄悄问:“他回来了吗?”丈夫于是明白了,她打听的是她一直在等的那个人,虽然她已经忘了他的名字叫陆焉识。“回来了。”丈夫悄悄地回答她。“还来得及吗?”妻子又问。“来得及的。他已经在路上了。”“哦。路很远的。”婉喻最后这句话是袒护她的焉识:就是焉识来不及赶到也不是他的错,是路太远。」
陆犯焉识读后感6
花了四天时间读完了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内心是有一些感动的。
这篇小说最让我感动之处之一在于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陆焉识早年生活如此优裕,才学卓越,风度翩翩,却没有摆脱那个年代的厄运。但是在遭受了那么多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境遇,各种非人的待遇和磨难后,历经万难,为了达到自己心里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韧的活下来,活的甚至不如一条狗,不要说有任何尊严,就连生命都随时都有可能不保,他却能奇迹般的生存下来。感动之二为他晚年的爱情执着。他一直敷衍了那么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里渐渐的明亮起来,直至最后在他心里变成了一颗珍珠,他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爱的就是身边不甚其烦的妻子,只是因为她不是他自己选的,所以在那些家庭生活中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借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向往的就是自由。却在最后明白了虽不是自己的选择,但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像婉瑜那样爱他。感动三,婉瑜的爱,没有谁比她更爱陆焉识了。一辈子的爱,在为他生儿育女中,在每月准时的探监中,在那些她为他准备的探监食品中,在为救他性命而献身的时刻……她是如此的伟大,优雅而隐忍的女性,却在她最爱的丈夫回来时已经变得失忆,是不敢相认吗?或是已经爱到骨髓里,爱到和自己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不能接受任何别的人是她的焉识吗?
关于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写,亲情,友情,在文字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众生相,深刻悲凉。
今天把小说改编的电影《归来》看了一遍,没有小说那么丰富,但是演员把一些很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了,很是感动,有些场景结合小说,会显得更为深沉,一个人的命运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总是显得那么单薄,无法抗拒,唯有坚定的怀着某种信念,才能让自己苦难的生存下去,是磨难,是痛苦,生命显得如此苍凉,但无论怎样,总还是有那么一丝温暖,只是片刻也好。
陆犯焉识读后感7
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盼地在家中苦苦等待。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主角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之后,连他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明白。
但陆焉识明白冯婉喻是深爱着她的。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这次回去,他开始提心吊胆的熬着每一个日子。他不想自己在劳改期间因死于自杀或是因逃跑被击了毙而连累冯婉喻,连累孩子们,因此他务必学会与管教们“斗智斗勇”。之后他最后想明白了,对妻儿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与冯婉喻离婚,他忍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被特赦陆焉识,几经周折最后回到了家,但年过七旬的冯婉喻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他陆焉识了。再相聚后的四年里陆焉识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冯婉喻,他陪伴冯婉喻一齐等待着冯婉喻心中陆焉识,直到冯婉喻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那刻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是心无旁骛的;冯婉喻陆焉识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是坚毅执着的。他们对这份爱的执着,他们对这份爱的坚守让人感动。这时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女人,令人羡慕。
陆犯焉识读后感8
陆焉识自幼家境殷实,十四岁便做主留下了要被退回娘家的继母恩娘,十六岁念完高中,十八岁念完大学,会几国语言,且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后又漂洋过海,深造也好,追寻自由也罢,享受的都是上流社会的少爷待遇,当然,陆焉识配得起这样的待遇。
外界环境的异变能为人带来多大的影响?人在环境中为求生存又能做出多大的改变?
首先是身份的改变。战乱中时局动荡,焉识归国前的`陆家已经逐步显现出没落的迹象。报纸上也附和着水深火热、暗流涌动,讽刺、批判、回击、斗争……焉识不理这些,继续他学术的探讨,时而自以为高明的暗嘲终究是被好事之人拿来断章取义,招来了麻烦。陆家不保,焉识不再是少爷,与凌博士的误会也辩不清。最终被带走的时候,甚至连罪名都不是那么确切。百无一用是书生,恩娘口中“最没用场的人”,确是此时的焉识无误了。
其次是焉识性情的改变。西北服刑期间,是陆焉识转变最大的时候,为了生存下来,为了能再见到婉喻,他丢弃了清高,放弃了尊严,曾经最不屑的伪装狡猾正是他现在的嘴脸。多年严酷的打磨,在他身上留下了肌肉记忆,到被释放回家后,还会偶然的唯唯怯怯,胆战心惊。
陆焉识转变最大的一点要数对冯婉喻的感情变化了。这是他所有思想转变的根源,是他有在严苛条件下求生存意识的根本原因。从抗拒到接受再到深刻的思恋,当他以“无期犯”的身份感悟到这些的时候,似乎一切都来不及了,但又暗暗地为这一切赋予了它的可能性。
望达、韩念痕与冯婉喻
望达是陆焉识连名字都不曾提起的“初恋”,是他挣脱恩娘和婉喻的束缚,不远万里追求自由解放、抛下作为儿子丈夫的所有责任后,第一段偶然邂逅。但他无论再怎样逃避冯婉喻,也始终不会与望达结婚,更没有在一开始就告诉望达,他有妇之夫的身份。望达在与离开间或,陆焉识的“红粉后备役”从来没有停止过动作。或许在陆焉识看来,这一年的恋爱时光不过是弥补自己被包办婚姻而缺失的生活经历,或是一场没有任何责任人的游戏。
相比望达,韩念痕是在战乱中与陆焉识共同经营过两年生活的人。这个重庆女子虽没有高贵的出身,她的聪慧、美艳足以使他着魔。念痕是很爱陆焉识的,那些试探的谎言不过是她自卑的武器。焉识不承认她的孩子的时候,她也无任何辩解,任他把她看作不忠的女人,默默忍痛把孩子打掉。可她还是那么爱他。不顾外界的闲言碎语,搬去照顾焉识起居,做了名分上的“外室”,与他共同生活,对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做这样的决定需要付出多大的决心。焉识入狱,她为焉识寄了两年的家书,终于在这过程之中死心放弃,她明白了无论外界变成什么样子,他对家庭的责任永远不会改变,他是无法与家人分开的。焉识出狱后,念痕潇洒地离开,留给焉识的是她最美好的年华与他共同生活的回忆。陆焉识是否爱这个女子呢?我想他是爱的,只是怕承认,借口他爱的是自由而不是念痕,怕真离不开她。男人的爱不像女人,可以这么轻描淡写、不着痕迹。可焉识本质还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他的责任只属于他的家庭,属于他名正言顺的妻子,虽然他还不是那么喜欢他。
冯婉喻则是一个很典型的传统中国女子形象,一直为爱默默坚守着她作为妻子、儿媳、母亲的责任,替她丈夫承受着整个家庭的重担,对焉识言听计从,甚至为他牺牲自身清白,从无半分怨言。同样一件事在她与焉识眼中有着天差地别的境况,焉识那些过分的尊重、敷衍、甚至厌恶与嫌弃,在婉喻心中竟成了沉默无声的爱。婉喻是可怜的,在她清醒的那些年岁里,并没有得到多少来自焉识的爱,这对一个以情感作为精神支撑而竭全力守护家庭的人来说有多么可悲。同时,婉喻又是幸运的,一次要了无数人性命的长囚,终于使得焉识迷途知返,浪子回头,念起婉喻的好,仿若天下女子都不如婉喻,她成了他此后半生的唯一念想。婉喻失忆后,焉识衷情陪伴,虽然她再未忆起他是谁。陆焉识与冯婉喻就像千百年来的夫妻相处模式,经历沧海桑田之后,爱情转变成亲情而永恒,每个人都为他的身份角色而坚守着自己的责任,陆焉识虽是洋派留学生,却也未能免俗。他抵抗过,逃避过这桩非自主选择婚姻,可能是恩娘的为难让他可怜婉喻,可能是婉喻的始终如一让他内心涌起一丝被掩盖的感动,也可能是二十年的流放囚徒生涯让他后悔当初为何身在福中不知福。不论是怎样,他还是爱她的,不然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另一个人生存下去的信念?
人已归,心何安
书中描写了两处陆焉识被带走后回到上海。第一次是他周详计划后冒着生病危险进行逃亡,看到婉喻祖孙三人宁静的生活后不忍连累他们而回去自首。逃亡这个举动已经为她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儿女对焉识的怨怼又一次加深。直到后来焉识被释放回家,他的儿女也不愿父母重新在一起,唯恐后面再有什么政治运动受其牵连。他们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表现实则反映出惶恐不安、十分畏惧的心理状态,既可怜又可悲。与父亲“划清界线”似乎是他们为了寻求自保而建立起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没有生长在那样一个年代,所以很难体会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陆焉识服刑期间,他的家人们是“敌属”,他在坐“有形的牢”与世隔绝,他们却在坐“无形的监”,时时被人盯在眼里,不可有丝毫行差踏错。常年经受着这样的压抑苟延残喘,日子不是那么好过的。焉识归来,婉喻已不认得他,他与儿女之间也有隔阂,婉喻离开后,此处再无他容身之地,他也毫无留恋,终随心而行,寻找许他容身的一片广陌。
结
很早就听说过作家严歌苓,之前一直没有读过她的书,这次是前一段时间看了张艺谋的《归来》,一时好奇心起,看看《陆犯焉识》。看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惊奇,与其说她是个厉害的作家,更不如说她是个实力超群的编剧。整本书看不到任何空虚的浮饰,语言从头到尾朴实平易、生活化,即使如此也不会给人枯燥及疲倦感。每句话都衔接紧密,画面感十足,看的时候能脑补出许多具体的场面,而非虚幻的联想,真实与细节是她功力深厚的一个体现。还有一点是当代许多自称作家的人(青年尤甚)很难企及的,她的作品时间与空间的推移是同步的,很多人容易忽略其中一个而过分强调一些看似重要,实则可有可无的细节,往往使故事的连续性减弱,出现停滞。另外,她对整个故事的总体把握、布局及深度的安排都拿捏得很准确,是个有实力的剧作家,值得学习的地方挺多的。
与同是上海女作家的张爱玲相比,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张爱玲孤傲、华贵,作品中带着一种大气,本意埋得更深,需要读者用心体会思考,恍然大悟后有另一种收获。而严歌苓是将所有都写在了读者眼下,给你营造出什么样的感觉,你感受到的就不会相差太大。各有各的高明之处,虽然我更喜欢张爱玲的风格,但却是从这本书得到不少的收获。
陆犯焉识读后感9
终于读完了《陆犯焉识》,昨夜看到一点三十分,伴随着不安,悲愤和难过逼自己睡去,梦中自己却像进入了陆焉识所在的荒漠,四处张望像是寻找什么。
这本书太过真实,赤裸裸的将时代,人性和现实扒开血淋淋的呈现在你面前,不让你有一丝幻想。
从留美博士,精通四国语言,坚持自我,有强烈自尊心的陆焉识到为自己据理力争的阶下囚,再到任人宰割,苟活于世的无期囚犯老几,这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不懂得圆滑处事还偏偏有硬笔杆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这是一个连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被保证的年代,这是一个不容许文化人存活于世的年代,与其说这是人类社会,不如说它是动物世界之间毫无人性的撕杀,如果可以保全性命,可以背叛亲人,可以供出同类,人性中的温度荡然无存。
如果说老几在大荒漠里所受的苦痛都是时代的悲剧,还有他自作自受的产物,那他被释放后,亲人的利用,贬低,疏远便是我最不可容忍的地方,老几在大荒漠被打,被算计,被侮辱我都未曾觉得老几卑微,但是当他被释放后,亲人让他洗衣,干家务,称呼他老头子,责备侮辱他,这是最令我心痛的地方,一个人倘若在家中都可以被看不起那他可真的是很可怜,不是吗?
假如不是她,我就不回来了。陆焉识说
我会找的到的,随便你到哪里。婉瑜说
为见婉瑜,老几做了逃犯,也为了婉瑜,老几自首,为了婉瑜,老几要活下去,为了婉瑜,老几也邮出离婚协议书。
婉瑜等了一辈子陆焉识,却在陆焉识来到身边时不再认识陆焉识,婉瑜为了陆焉识付出了所有,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这个安静的女子却在有关陆焉识所有事情上都无比坚定不容置疑。
真正的爱情真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吗?这种曲折百转荡气回肠的爱情又何尝不是?婚姻中的出轨真的是不可逆转又不可饶恕吗?如果真的有男人如陆焉识会在婚姻懵懂时牵起别的女人手,却又在之后发现自己真正所爱并为她倾尽一切呢?如果真的有婉瑜为了陆焉识出卖肉体只为陆焉识可以活命,却一生真的只爱陆焉识一人呢?当我年少时,只知道出轨是错的,是一种背叛,是对婚姻的亵渎,更是一种耻辱永远不配输得原谅。却在渐渐成熟后理解了很多人事并不是非黑即白。
陆犯焉识读后感10
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命运总是充满了悲欢离合,曾经风流倜傥的翩翩公子,偏偏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但随着时间流逝和命运的起伏,他总算认识到真正爱的人,真正想陪伴在身边的人是那个一直在身后默默付出的人。不怪陆焉识,人总是不能清楚的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无法预知自己的人生。遇到冯婉瑜这样的女人是他的幸运,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会像冯婉瑜这样等一个人。试想,如果没有冯婉瑜的爱,在历次运动中也许老陆早就扛不住了,人崩溃总是由内而外的,唯有在外有牵挂的人才会不管多难也要活下去。珍惜身边人,珍惜枕边人,日子很短也很长,无论在外面是多么的风光,只有回到家面对冷锅冷灶的时候才知道家庭幸福的可贵。
作者直叙穿插倒叙的风格,别出心裁,但对于我这种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人来讲,有时候真的有点阅读困难。只能每次坚持读完一章再停下来,才能跟上作者的思路。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非常棒的书,人物形象饱满,性格突出。作者没有怀着恶习去写谁,即便是冯子烨,读后我也没法对他恨起来,因为我们都知道,在历史背景下,任何人物的命运都是不由自己主掌的,冯子烨有自己的伤心事,即便是他不原谅老头子,也是可以理解的。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03-29
《陆游传》读后感范文03-04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07-29
再识温庭筠11-09
人行必有我师焉作文03-07
焉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0-12
陆游传读后感1500字01-11
陆游诗集读后感4篇11-14
陆游《游山西村》读后感12-23
几曾识干戈作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