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1-03-10 11:18:2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

  别一样的历史,别一样的明朝,在当年明月手中,幽默的语言,诙谐的叙述方式,让这个呆板无聊的明朝历史变得滑稽可爱,幽默风趣却不失正体。这三百年的明朝历史,作者用他那幽默风趣语言与理智缜密的推理,捉摸不透的思维,平易近人的语言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有趣朝代的大门。

  公元1368—1662,在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封建王朝,不一样的封建的皇帝,认识了不一样的封建专制,在这个年间,我们更是认识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和流传千古的人物。朱元璋、朱棣、徐达、汤和、戚继光、袁崇焕、海瑞……

  此书以明朝历代皇帝为主线,围绕展开,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两个皇帝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与永乐皇帝朱棣。

  朱元璋,一个神奇的皇帝。小小农民出身,却成为万人仰慕的一代天子。我不禁问:“为什么?书中给予了我答案。他身上展现着超人的战略家眼光与坚持不懈的精神。我最钦佩的则是他无论如何都要选择活下去,因为他坚信活下去就会有希望。面对着父母双亡,经济乏力,又愁吃又愁穿。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想尽一切办法努力的活下去,就算是苟且,耻辱。在元末这个战乱的年代,他勇敢地选择起义,他知道,这是一个未知数,可他仍然去做了,我实在是佩服他的勇气。他,从一个无名小卒,一步步凭借他的坚持努力,成为了拥有自己军队的主帅。为了苟活,他不惜一切代价,这点我着实是钦佩万分。因为,我若在那个年代,我想我一定会郁郁而死,因为我无法忍受这般压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力,他不可能撑到他霸业的开始,没有这顽强的意志力,是无法当那明朝的开国皇帝,更不可能在这本书里留下足迹,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他,用亲身告诉我,坚持可以塑造成功。坚持可以创造希望,但是如若你放弃了,你,就一无所有。从他身上,我更是学到,敢于奋斗,敢于去做,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朱棣,这个在战火之中生长,与兵器杀戮感情极好的藩王。他做过最令人惊叹的事——篡权,甚至篡了自家侄子的权。但是,朱棣这一行为,却造福了这个年间。开明的政策,敏锐的嗅觉,巧妙的改变政策,让这个年间,变得不一样,这个年间被称为“永乐盛世”。因为官僚制度的完善,朱棣自己日夜不停地辛勤劳作,在这期间,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甚至还派出郑和七下西洋来宣扬国威。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做了历代皇帝不敢做的事——迁都,甚至迁在一个荒凉,需要耗费大量资金的北京!但,在众人反对情况下他仍然做出这个选择,历史也告诉了他,这是正确的!所以,不得不说,这个篡权皇帝的本领实在是高明,实在是厉害。篡权本就是一种下耻的行为,更别说篡自家侄子的权了,但到了他手里,却成了一种圣贤开明的行为。但是他却做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他为了自己的地位,改身份,把自己生母抛之脑后,变成马皇后之子。并且,他篡权还有理有据,说自家侄子不遵循朱元璋的政策,说要废除朱元璋外的所有条例。你说,他是不是很厉害呢?迁都,这样的事,他懂得将目光放得更远,看得比别人远,自然就离成功更近。在他身上我学到,万事成功要有良好的基础准备,否则你将会措手不及。要学会放弃,学会将目光拉长,看得更远,舍小取大人人都懂,但只知会运用在眼下。但是!谁会像他这般舍弃眼前的小换取一个未来的大!所以,你不得不佩服朱棣的“可怕”。对于朱棣,我们更要感谢他的一大举措,招揽全国人士去编辑《永乐大典》,此书也为后世许多书的再现,奠下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在读他的生平事迹时,我很疑惑也很佩服。因为他好似具有双重性格,好坏到了一个极点。正是因为这样,在他身上才可以学到好东西,可以看到坏的并引以为鉴,比如不要不懂得忍让。

  明朝,除了这两个人,不得不提的则是它的科举制。

  八股,一点也不陌生的名字。其实,在我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如今,语数英科历史思品,通通都要复习,而八股呢?就只有那四书五经,不是挺好的吗,考试范围不仅告诉了你,并且是永远不变的。用“当年明月”在书中常提到的“评价总是要客观”。八股活生生的禁锢了人的思想,牵制着文化的进步。也是为我国做出来“巨大”贡献啊!在我看来,这是极其可拍的,一个简简单单制度却将这帮读书人的脑子洗的一干二净,活生生的阻碍着中国文化的进步,可是,回头仔细看。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科举制度,而它影响的结果难道还不令人“叹为观止”?

  提完了制度,看完了皇帝,也该探望探望特别的大臣了!

  明朝,还有件令人发指却又可笑的事——宦官当政。

  在明朝,宦官被皇帝极为重视,类似于现在的卧底吧。“厂卫”想必耳熟能详了吧。令人最为可笑的事,宦官的权利堪比皇上,说到宦官,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明朝的焦点——魏忠贤!

  魏忠贤,我也是极为“佩服”的,因为他残暴与恶心到一种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

  因为明熹宗的爱好(老爱捣鼓木头,真是令人捉摸不透,好好的皇帝不做,非得做木工),所以大多朝政都掌控个魏忠贤手中,人,手里的权利大了,总想拿出来试试。魏忠贤也不例外,他开始污蔑贤臣,滥杀无辜,将“敌队”东林党彻底消灭,更加令人发指的是,他与后宫的宫女相好,甚至与自己的乳母客氏私通,但他却显得无比自然。他为了权利,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杀害他人、污蔑他人、陷害后宫嫔妃,他无恶不作,将明朝一步步送向死亡边缘。

  不过,评价一个人,总是要客观的。

  正因为他权力的膨胀,他也做出了较多贡献,如公平的论赏,在皇太极猛攻锦州,袁崇焕誓死不救,而满桂、赵率教则冒死救下锦州,之后魏忠贤也提了此二人的官。还有一件事,令我着实捉摸,他向国家捐款,甚至使用自己的钱来为辽东战事提供物资。他在两浙受灾期间,主张免除为皇家输送物品的专营户向内库交纳的孝敬费用……在他身上,我认识到了权利与权力的可怕与用途,并且知道,你如果善用它,它将会为你铺上一条华贵完美,通向成功的道路。

  书中的事和人,先告一段落,接下来,去瞧瞧这本书的特别之处!

  史书,我曾读过。呆板无聊,史书中的史实定不会似这书这般幽默。在我看来,史书中我们无法看到这一段段有趣的历史,这一个个幽默风趣的任务。这本书,为我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明朝不一样的开国皇帝,不一样的明朝人物,史书中,朱元璋才不会当年明月笔下那样有趣好玩,而是严谨,死板的,并且时间顺序更是不会变,别的人物亦是如此。但是,当年明月让我体会到了史书中不能体会到的,人物的痛苦、激动、犹豫、坚定以及残暴恶心等等。史书,绝不可能出现时间上的错误,但是偏偏当年明月就这么干了!巧妙的将一些人物事情改变了时间顺序,是历史变得更具衔接感与幽默的味道。即便改了时间,但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学习与了解明朝这段传奇的历史。

  有人曾说:“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交一个好友,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可以通过阅读一本好书,不断地积淀生命的厚度。”这本书,就做到了。它,让我从中汲取养分,它震撼这我,也激励着我。

  我不是学历史的,所以自然不会去分析历史,更不会去细读史书。我只愿作为一个读者。去读喜欢读的,去细细的品味它,我无法静下心来读史书,自然学不会历史。但是这本不一样史书,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不仅读到了好的故事,喜欢的故事,也学会了历史。

  这本书,它告诉了我们,历史不总会是那么古板无聊,告诉了我们,历史是多么有趣,告诉了我们,这段历史,很精彩。别拒绝它的到来,因为如果你不拒绝,你就会打开这个朝代的大门,做当年明月。去浏览这段神奇有趣的历程。

  当我读完这书后,我回头望去,望望自己的历史。我发现,我也不一样了。这不一样的明朝,改变了我。我不爱读书,因为读书时,我只会越读越乏。但,这书却让我越读,越有感觉,越读越有读下去的欲望。因为,这不一样写史书的手法,不一样的明朝,不一样的明朝人事,也让我,不一样了。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2

  最近,我又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梦。作者当时明月诙谐幽默的写作,让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读了这套有着七部、历经200多年的明朝历史小说后,让作者推崇也让我喜欢的人物很多,但最让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十几个位居皇位的皇帝,也不是身居要职的丞相,如张居正、于谦这样流传清史的人物。这个人,让我喜欢,让我敬佩的是,他是个有梦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他是军事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他就是“心学”创始人——阳明。他推崇的“知行合一”,即使是在现代,依然被很多有识之士推崇。我也有梦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了成为个军事人才,可以制造出最新型的航空的母舰,保卫我的祖国。但自从我读了这套书,在书中认识到阳明这样的人物,我才知道,所有的梦想,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也只能是空想。我的身边不缺乏有梦想的人,几乎所有的同学、朋友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我愿意把这套书推荐给大家,把阳明的思想推荐给大家,让你们也知道,理想和梦想不只是个想法,最重要的是行动。中国近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英中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被东方的“日本”欺负,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强国梦。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都不如好好学习知识,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3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朝代,明朝就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名叫朱重八的贫困牧童成长成了一位功名显赫的一代明君。朱元璋幼年只是一户穷人家的孩子,一家人靠给地主干活为生,日子过得十分清贫。后来,因为闹饥荒,元政府下发了少得可怜的救济金,但这些微薄的救济金也被元政府里的官员们给贪污了。朱元璋的家人全饿死了,就剩下了他。

  朱元璋只好当了和尚。但是心中对元的仇恨使他站了起来,参加了对抗元的起义军。在军队中,他立下了赫赫战功,逐渐的占领了江苏、浙江一带,这里成了他的大本营。他与老奸巨滑的陈友谅开战,并最终在朱元璋最不擅长的水上打败了陈友谅。接着又击破了顽强的张士诚。朱元璋完全可以与元朝对立了,但他却低调应对,直打得元朝节节败退。建国后,朱元璋制定新法。他十分厌恶贪污,就制定了一套法律:凡贪污者必斩。

  仅仅一个多月,全国竟斩了数十万人。虽然里面大部分罪证确凿,但也有不少是被诬陷的,由此可见朱元璋是一个“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的人。读了这本书,它令我记忆犹新的并不是它的文采,而是它的格式。全书使用白话,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语言平实,叙事生动,让我不知不觉地一口气就看完了它。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4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颗烁大的金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起初看标题,以为是写的是一些风流往事的杂书,也就没太在意,可网络上频繁的爆光和群众的评论依然那么火热。于是也就看了起来,好东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欢阅读历史,看过《世界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皇帝传》等能记得起名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作者那种写作风格很幽默诙谐,把史书通俗化、现代化,加入个人心里思考,把无趣的历史写得更生动。整书看完之后,心里很是感慨,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我比较喜欢唐朝和清朝前期两个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后,心情为之澎湃,对里面的一些历史人物特别的崇拜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 心学派的倡导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学的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让我顶礼膜拜的至理名言。以 57岁的年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感叹命运短暂,生命不可以重来,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如果让我们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计他的影响力定可以与老子、孔子相媲美。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出自唐朝太宗对魏征逝去时说的一句名言。历史、万物都存在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法则和轮替。这也是我读完明朝这段历史的一个感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5

  最近明朝那些事儿在我们班很火,妈妈给我借了1~5册,我一气呵成,都看完了。这套书使用了全新的写史方法,讲述了明朝300年的兴衰风云。这是一本权术之争,天道哲理,计谋兵法合为一体的百科全书,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衣少食,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

  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好,讲完了优点就该讲缺点了,在洪武年间的几个月里,朱元璋在忙着干一件事。什么事?杀人!杀谁?战友!杀战友干嘛?

  好不让他们捣乱(夺权)!要知道朱元璋把权利看的是多么重要,甭管战友亲戚,别人的命和自己的权利相比,哪个重要?朱元璋的回答是,自己的权利重要。这就是他的缺点——自私。朱元璋在历史上的评价是:他是个好皇帝,但不是个好人,是个自私的人。关于明朝的事儿我就讲到这儿了,这本书的任何一处都值得大家去阅读,大家有时间请多看看这本书,你会感受到,历史是那么的精彩。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6

  这是我们全家第一次共读的一本书。暑假的每一天,早晨、午后、睡前,我们全家都在看《明朝那些事儿》。妈妈看,爸爸看,我也在看,看到精彩的、有趣的、不懂的地方,我们都爱交流、分享。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明朝三百年间的一些事情,它不像其他历史书那样深奥严肃,读起来既枯燥又难懂,可是这本书语言幽默风趣,叙述通俗易懂,更有意思的是,作者经常用很流行的网络语言,套用现在很流行的句子,大家都熟悉的歌词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读起来既新鲜又有趣,原来历史书也可以这样好看,,我们全家一致公认。

  这套书一共五本,它开始是在网络上发布的小说,书中介绍了明朝的历代帝王,以及王公贵族、名臣奸相,它讲述了明朝的开创、辉煌、磨难、中兴、衰败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让我敬佩,他从一个穷的只能出家的和尚成为威风凛凛的皇帝,如果没有无穷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他如何战胜强有力的敌手。燕王朱棣编写《永乐大典》,郑和七下西洋,明朝驱逐鞑靼,使明朝走向鼎盛。还有明朝抗倭名匠戚继光,倾轧朝野的奸臣严嵩,为中兴朝廷的张居正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人物的要数于谦了。于谦的名字我们早就知道,他是诗人,他的《石灰吟》耳熟能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发现于谦还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正如《石灰吟》中他表露的志向一样,他忠心耿耿,一心为国,他指挥的“北京保卫战”,在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后被劫为人质,鞑靼围攻北京的危难之时,朝廷里乱成一锅粥,王朝的命运岌岌可危,就在此时,于谦挺身而出,在北京城里守军不多的情况下,指挥有方,用杰出的谋略和无穷的智慧,打响了北京保卫战,粉碎了鞑靼阴险的诡计,挽救了明朝的命运,如果没有他,明朝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可是令人伤心和气氛的是,重新复辟后的朱祁镇听信小人谗言,在北京崇文门外,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在随后的抄家中,人们惊异地发现,这个朝廷一品大员家一贫如洗,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连抄家的官员都羞愧自己的行为,我不禁难过得流下眼泪。

  《明朝那些事儿》不但让我了解了历史,而且使我爱上了历史。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

  原来,我是个三国迷。我觉得除了三国,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都是很无聊的。但在这个暑假里,“当年明月”让我明白了,其实那一个朝代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精彩的篇章,特别是“明朝”。而他告诉我的方法,就是我最喜欢的七本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至第七部。它的作者也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当年明月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向我表达了明朝280年的那些事儿。

  的确,这套书写得很有意思,比如其中有一段说:皇帝召来一位猛将来拜见,这位同志的家中刚好死了人,于是,这位仁兄就穿着孝服,然后给皇帝磕头。作者说这场景实在太像灵堂。读到这,你一定捧腹大笑,当年明月很幽默吧?

  在我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个别的历史书没有的特点: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特别注重写事。而当年明月在写明朝的.时候,他注重的不是只写事,打仗的部分只是一笔带过,人物的对话也很少写,他最主要写的是人,每个人怎样怎样,人物的心里想什么,人物干什么,在写朱元璋的时候还出了份档案,真是做到了他的写作理念: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这一套书我几乎10天看一本,那就是因为当年明月写的书很吸引我,让我只要一拿起这本书就放不下去。并且在这个暑假里,我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个朝代的印象“明朝”

  齐齐哈尔市公园路小学五年级:王旭楠

  点评:看来作者看此书收获颇多,在表达方面遣词造句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8

  我从小就热爱阅读,从天文到地理,从古代到现代,从文学到科学……其中令我受益匪浅的一套书莫过于耐人寻味、百看不厌的《明朝那些事儿》。

  每每看到这套书,我总会想起朱元璋勤奋工作时的场景;每每想到这套书,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永乐大帝金戈铁马的日子;每每回忆起这套书,我的心中总会出现万历帝运筹帷幄的场面……朱元璋,朱棣,刘基,胡惟庸,常遇春,蓝玉,张玉,郭子兴,汤和,李善长,陈友谅,宋濂,王保保,徐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可是翻开这套书,我仿佛身临其境,那已远去八百多年的人物和事情又鲜活地在我的面前上演着属于大明的是非成败。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和历史沟通的桥梁,也是我认识大明的解说员。这套书一共九本,每一本都记载着一段时间里的要事。整套书以幽默风趣的口吻讲述了大明“公司”里各个“领导”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让一个个黑白不分、奸诈虚伪而又国强民富的大明场面跃然纸上。其间,有许多复杂、纷乱的人物关系,作者都巧妙地用图表、插图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了,让读者一目了然。由此我不得不佩服起书的作者。

  这套书的作者的确非同凡响,他就是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当年明月。他不仅是一位史学者,而且是一名才富五斗的作家!

  每次读这套书,我总会被作者那幽默风趣、自由豪放的笔调所吸引。作者抛弃了以往老套、拘泥的写法,以炉火纯青的手法,自由自在地描绘着明朝那些事儿,把历史这种本是枯燥无味的东西叙述得生动有趣;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把历史的本质突显得淋漓尽致!让死板、枯燥的史书变得通俗易懂,可谓“妙笔生花”啊!

  合上《明朝那些事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人物多是在不停地斗争中,这是封建社会的残酷。哪怕是朱元璋,这开国皇帝,他也是以其疾风怒涛之势,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国皇帝的伟大转变,统一了泱泱天朝,终成那个时代的超人,传奇由此开始。俗话说:“自古人生多磨难”,正是明朝那些事儿蕴藏的精神,才铸就了那些年辉煌的历史。那些年,每个名人辉煌的历史背后,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血泪史。他们或受人诬陷、锒铛入狱;或受人嫉妒,脱离官场。在沟沟壑壑中几进几出!只有守得住自己的底线,守得住自己的理想,才能反败为胜,立于不败之地!他们在凄风冷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终究攻成名就!

  这就是令我感动、令我终生难忘的大明。他是伟大的、神奇的、特别的。这套书犹如浩瀚书海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也犹如我人生道路上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路。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

  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

  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常常读着读着就合上了那疲惫不堪的双眼。但《明朝那些事儿》却不同于其他的书,它用有趣的言语便可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传奇的年代。

  我向来喜欢听别人讲历史故事,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一个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笔法的这样一部有趣的书。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这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朱棣。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人,但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好皇帝。自古以来,皇帝这个位置就被无数的人垂涎,更何况这个出身于皇室,却又被侄子夺取皇位的人。虽然他造反谋得的这个皇位,把自己的侄子赶了下去,但他却不负众望,富了国强了兵。

  《永乐大典》这部光耀后世的书,要想修好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他却修得如此完美,没有强盛的国力是不能完成的。然而,朱棣有这个能力。也正是因为他的支持,我们如今才会看到这不朽的巨著。

  当然,他做的事不止这一个,还有很多。其中对我们影响深远的便是迁都。这无疑是一件很耗费人力、财力以及精力的事。当时,大臣们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朱棣下定了主意,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如果当时他没有这个决心,也许现在的北方,放眼望去,尽是荒凉,黄沙满天飞的景象。也正是因为迁都,才有了故宫等著名建筑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骄傲。无可否认,这是朱棣的功绩。

  我想,如果就这样让我说下去是说不完的。朱棣是一个在征途中出生的皇帝,他喜爱战争和打仗,这也注定了他要在征途中结束他的一生。终于,在远征途中,那个经历了无数风波的传奇帝王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获得了永久的安宁。我不会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因为,在不同的人眼里,他的形象各不相同,或好或坏,但我可以肯定,他绝对是一个好皇帝。

  以历史为鉴,我们的国家更繁荣;以人物为鉴,我们自己会收获颇丰。所以,读一读《明朝那些事儿》吧,和明朝的每一位皇帝,每一个传奇人物对话(当然,要和朱棣聊聊),丰富自己的知识。也不枉历史从我身边走过,我不曾辜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500字读后感04-18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400字02-10

高中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04-14

初三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03-03

2017年中考作文预测:明朝那些事儿05-09

网络那些事儿_700字01-27

初一那些事儿作文01-27

初一那些事儿_950字01-27

初三的那些事儿作文01-21

初三的那些事儿_750字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