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AI·未来》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最奇葩的事情,就是从年初到现在,换了三个办公地点,换了三张办公桌和三把椅子。不停的搬家,调整工作分工,打乱了原本连续的工作状态。按照去年的设想,今年和明年是要写本书出来的,灵光一闪源自于省医疗健康信产业联盟群中的一位老师,不定期在公众号更新着关于医保信息化的章节。回首过往,锦州的卫生信息化经验和成果,包括所走的各种弯路,其实有很多故事可写。由于工作分工有所调整,加上孩子出生后所有的时间都被打散,只得将写书的计划暂时搁置。
时间虽不充裕,读书的间隙依然还是有的,手头上就有一本《AI·未来》,作者李开复,创新工场CEO/人工智能科学家。书是去年底在北方图书城原价购入,读完以后只有一个结论,可读性配不上它高昂的定价。全书共包括8个章节,如果平时刷作者微博,经常关注行业新闻,则至少对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有所了解。另外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是,全书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寥寥无几,虽然这么说对作者显得极为不尊重,事实却正是如此。对于纯粹的AI小白来说,本书有一定的科普价值,对于专业人士则推荐指数骤减。
自己亲身经历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大潮、大数据发展元年、AI爆发元年,现在几乎所有行业,如果不跟人工智能搭上边,就感觉会落伍一样。李开复老师从深度学习发展简史讲起,对比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和美国硅谷精英差异,凸显出政策指引下中国的另类互联网世界,七大人工智能巨头(谷歌、Facebook、亚马逊、微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颇有些武侠小说中七剑下天山的味道,人工智能发展由互联网智能化→商业智能化→实体世界智能化→自主智能化不断进步,并对人工智能替代现有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从自身身体原因和工作之间的平衡点引发的思考,最后为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存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书中引入大量人物、事例和数据以支撑论点,看得出作者、协作者、编辑团队都为此付出了努力。
其实很喜欢作者每次演讲结束的那段墓志铭,虽然这段墓志铭经过修改,最终被作者自我否定。因为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作者当时的高度,也无法切身感受作者生病以后的心态变化。以这段曾经激起全国各地年轻人雄心壮志的墓志铭结束本文:“李开复长眠于此,他是科学家、企业家。经过在多家顶尖科技公司的努力工作,他使复杂的技术,变成人人可用,人人受益的产品”。
【《AI·未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ai ei ui教案04-04
AI临摹动漫图片技巧介绍05-12
汉语拼音ai、ei、ui 学习06-16
汉语拼音ai、ei、ui教后反思07-14
拼音教学ai ei ui 的记录听课内容01-25
一年级拼音ai ei ui说课稿12-22
余光中的写给未来的你读后感01-07
未来在别处12-22
未来能源作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