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读后感(通用11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学》读后感 篇1
前几天学习王阳明的心学,这几天一直在思考他的”知行合一、四句教“,越品感觉越有滋味。检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感觉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需要慢慢来优化、弥补。
一、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境界之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也无法做出明确的释义来,大家各自揣摩吧。不能理解的太狭义了,也不能理解的太宏观了。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坚持原则,可持续科学发展,每日自省,追求自我提升,追求社会和平。
就拿丢垃圾来说吧,垃圾需要放在不妨碍别人的地方,这是个基本常识,是所谓的我们心中的无善无恶。如果你懒惰,乱丢垃圾,是你的私欲、懒惰作祟,是恶;如果你发现别人乱丢垃圾,你帮他把垃圾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是你的爱护环境、热爱生活在做主,是善。你知道乱丢垃圾是不对的,爱护环境是对的,这是良知。你为你乱丢垃圾的事情,感到自惭愧,主动捡起来放到应该放的地方,这是格物。人都是为善多了比较好,心所安。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个事情不能分开了说,知行应该是一起的。
就说锻炼身体这件事情吧。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不生病;肥胖不好,会造成形象、体质都比较差。但大多数人都不会主动的去锻炼身体,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大多数人无法做到知行合一,也容易造成形式主义、走过场等情况发生,也会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局面发生。为什么有人说坚持21天,你就会喜欢上锻炼身体,这就是行带来知的影响。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善去恶,磨炼自己的心之体,做到知行合一,我们一起前行,前方的路不难走。
《心学》读后感 篇2
我读了一本非常好玩的书《用点心学校》。它的作者是林哲璋,主要内容是讲各种各样的小点心在学校学习知识,争取变得更好。我觉得这个学校学习知识,争取变得更好。我觉得这个学校一定特别香,千万不能被好吃嘴发现,否则会发生“校园的惨案”。
这个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老师和同学,小小布丁人第一天来上课就认识了车轮饼男孩、千层饼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小女孩…….老师也各种各样呢!比如烤箱教授、电冰箱老师、筷子老师、梅子粉老师……
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个新同学:糯米团小妹!她长得女白晳晳、软QQ,而且特别黏她的爸爸妈妈。上学的第一天就出现了难题。糯米团小妹固执地黏在学校门口的地板上,不进学校上课。爸爸妈妈也没法把糯米团小妹拉进学校。这时,筷子老师来了,经过几番劝说糯米团小妹还是不动,筷子老师只好拉她。她依然不动,筷子老师用力过猛,把腿折断了,学校立即把他送进厨具医院。中午,梅子粉老师来照顾糯米团小妹,她给芭乐姐妹涂了点梅子粉,芭乐姐妹变得好美哦!糯米团小妹看见后也想要,梅子粉老师成功把糯米团小妹吸引进了教室。
我觉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尝试一些办法,总有一个办法能解决问题。我的老师也尝试了很多办法增加我们对学习的兴趣,最后觉得电子设备教学更吸引我们,所以老师上课都用电子设备教学了。建议用点心学校招更多的老师,这样课程就会更全面了。
而糯米团小妹呢,不仅要追求外表“粉”美,也要追求内涵哦!增加更多内在美,争取变成夹心糯米团。
我相信世界上有用点心学校,它就在各个点心店的后厨里,厨师心灵手巧地制作点心吸引顾客的观注,这可真是要:用“用点心”呢!
《心学》读后感 篇3
吉利丁妈妈生下了一个小小布丁人!小小布丁人全身香喷喷、亮晶晶、滑嫩嫩的,大家见了都忍不住想亲一亲。小小布丁人长大了,亲戚朋友都建议他去就读“用点心学校”一一亲戚朋友们说:“学校会把陌”“生”人变成很“熟”的朋友,所以“用点心学校”将小小布丁人训练成熟布丁应该不难。更何况,熟布丁又称为“烤”布丁,学校里有那么多考试,应该会把小小布丁人“烤”熟吧!小小布丁人露出微笑:“好!那我就去读”用点心学校,如何成为熟布丁!“
据说,用”点心学校“的学生如果表现出色,点心就会大卖!小小布丁人第一天到”用点心学校“上课,就认识了许多同学一一有车轮饼男孩、千层派小子、棉花糖弟弟、雪糕女孩……讲述了小小布丁人与他们发生稀奇、有趣的事情。小小布丁人在”用点心学校“学会了做很多东西,如何变成”脆皮焦糖布丁“,焦糖改放上头,用喷枪烤得焦焦脆脆的。后来又变成了蛋煎小子,成为夜市上的超人气美食。小小布丁人说:”我是蛋煎小子,“蛋煎”的精神就是一一虽然遇到困难,“但”(蛋)是我会“坚”(煎)强。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好喜欢“用点心学校”觉得很有趣、很有意思。我好想把我们的小学也变成“用点心学校”,把同学们变成各种各样的点心,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呀!我们又会发生与小小布丁一样有趣的事吗?
《心学》读后感 篇4
克己需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传习录》
我们常说,心灵,如同一间房;而眼睛,如同一扇窗。
试问自己,多久没有“充电”了,即使“充电”,也是偶尔的一瞬间。夜晚,说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一本书;可电视剧一响,忍不住在客厅里看电视。说好的不玩手机,又一次拿上自己的手机刷上了朋友圈。
这个社会,诱惑太多。常常在想,科技导致了我们精神文明的堕落,还是是一种属于文明进步的标识。回想起孔子那个年代,一无所有的颜回,活的是那样的洒脱。五柳先生,一碗酒,就可以呼朋唤友。做事论道。有些上班的前辈们常常在说五十年代的事情,那个时候物质生活还不如现在富裕,然而他们却说,那时候的人,真好。
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社会。现在的我,坐在书桌前。关闭于外界的一切渠道,安安静静的看着书。想起古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心灵,进行一趟远游。
有时候,书是最好的远游方式。翻看一本书,像似云游九州,上可摘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所以,我选择在晚上,安安静静地泡上一杯茶,开启一盏昏暗的灯,我要去泛黄的历史中去遨游。在这里,我的心,得到了归宿,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若您看到我在看书,麻烦您,别打扰我,因为那是我心灵停留的地方。
《心学》读后感 篇5
去年十二月开始读,到今天读完。书读得较慢,不过书中的一些道理经过慢慢琢磨,总算大都依自己的理解想通了。书中穿插的一些处事的方法大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读书过程中,明显察觉自己处事心境和效率均有所精进。
书读到最后,见心学宗旨,按字面意思去理解,总觉太过肤浅,苦思半晌,得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此处的善恶不应该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善恶。大学上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心学此处的善恶,应该是对于止,即志向来说,即对于我们实现自己志向有帮助的,即为善;对阻碍实现志向的,即为恶。
心之本体无善无恶,着重点应该在我们日常做事上,注重保持心灵的纯净。日常处事时,经常会受到外在的干扰,如果不能做到泰然处之,被之影响心境,则事倍功半矣;而若此心通明,物无所滞,则做事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
大学之道,止于至善,而在日常生活中,会沾染上各种各样的善恶,欲要志向达成,需先分清这些善恶,即致良知。而致良知具体在于格物,即为善去恶。当我们厘清这些善恶,再在日常生活中勤以为善去恶,每日三省吾身,最终达到至善,则志向必不远矣。
对于像我这样的俗人来说,格物应是当下亟需去做的。从儿时,到上学,再到工作,心中已被各种各样的恶所占据,二十多年的沉淀,让这些恶已根深蒂固。重疾需下猛药,若想有所作为,除了吾日三省吾身,时时检讨自身为善去恶,别无他法。
写下此贴,望日后回头看时,已有所精进。
《心学》读后感 篇6
迟迟不敢写书评,对圣人的认知还深感比较浅薄。这门书还是值得读,首先作者的文笔很好,很有代入的作用,仿佛你也化身成圣人的一个弟子向他求教,在风景秀美之地学道、论道!对王圣人产生兴趣是因为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当时就感慨,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怎么在历史书上也就聊聊几笔,甚至老师讲解时、我印象也不深刻呀(还是我当年并未好好听课[捂脸])于是找来书了解一番。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个人的修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心学四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为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心之本体无善无恶,不去分别善恶;有善有恶为心生私心杂念,有好恶之分的意念;知善知恶是知行合一中知的部分,也是心学中提到的致良知,去认识到事物的本体和客观规律;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也是知行合一中行的部分,天理、良知不是靠空想、意念,而是在实践中探索,格物就是深究本来的事物,从而达到为善去恶。王圣人一生都在践行心学。少年立志高远,想要成为圣贤之人,这并未让其仅仅成为论道之人,他在政治生涯中虽跌宕起伏但也成绩斐。然。现在想想高中学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有何意义?!对你实用的就是有意义的[机智]
《心学》读后感 篇7
这本书讲的很好,总述了王阳明的一生及心学的出世,阐述心学的发源和王阳明在不断讲学中系统的将心学完善。这本书要反复咀嚼才能真正懂得心学的奥义。值得反复去读。(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的知,是良知的知,是每个人内心与身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行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致良知”这个命题相较于孟子提出的观点,更明了易懂!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处理每件事情,都先用良知去格,这样就能达到大学所说的明明德,止于至善的境界!
《心学》读后感 篇8
我最近看了一本书的孩子,被称为“校小吃。”读完这本书,让我陷入沉思。
你想自己知道一个小小布丁人是如何进行勇敢的变身为脆皮焦糖布丁的吗,坚强的担肩小仔是怎么发展成为夜市上超人气的美食,还有没自信的臭豆腐如何才能闯出一片天?让我带点大家一起来学生欣赏各种美味生活而又健康快乐的故事吧!
这本书分为六个故事,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第一个故事,小布丁人的考验。这个故事主要写吉祥金的母亲可爱的宝宝,她读学校的小吃,小布丁的人,认识了很多在学校的朋友,要考试了,小人物布丁,焦糖洒在头香组成的怪物烤顶的顶部他的头,所以小布丁发明了香脆焦糖布丁。
读了这篇故事可以给我的感受是:如果需要我们只专心注意黑色的失败,就会导致错过金黄色的甜蜜滋味,有些企业成功必须用失败当做燃料,这让我想起考试,如果能够好好进行复习,考试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非常简单轻松,也会考一个具有优异的.成绩。虽然我考试的时候通过复习内容十分重要努力,但考试系统没有答好。但我读了用点心学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不能完全沉浸在中国已经成为过去的考试阴影里,而是要走出阴影投入新学期的预习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甜蜜。
《心学》读后感 篇9
《用点心学校》这本书挺有意思,非常的好看。
这本书的主角是小小布丁人,他想让他的妈妈高兴,就来到了用点心学校“烤”试,在学校里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终于变身成为了脆皮焦糖布丁。
在小小布丁人的朋友中,我比较喜欢臭豆腐,他浑身很臭,大家都不喜欢他,也很排斥他,开始时他也很没有,可是后来,臭豆腐凭借自己“外臭里香”的特点,成为了最受大家喜爱的一种食品。
我还喜欢看点心学校里“汽水班”的故事,班里的同学全都是汽水,但他们中很多人的关系都不好,可乐小子见到沙士弟弟马上怒气冲冲,沙士弟弟看到苏打水男孩也立刻杀气腾腾。任何事都可以引起斗气,什么话都可以拿来赌气,整个汽水班乌烟瘴气。但汽水班还有个香槟男孩,他从不和其它人一样,不跟人吵架,也不生气,他觉得高兴要比生气好很多,大家开开心心多好。后来,大家都听他的话,这个班就变成了喜气洋洋的班。
这本书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我也从里面学到了很多道理,做事要勇敢,对自己有信心,并且保持好心情,每天快快乐乐。
《心学》读后感 篇10
最近我读了一本儿书,叫《用点心学校》。读完这本书,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你想知道小小布丁人是如何勇敢的变身为脆皮焦糖布丁的吗,坚强的担肩小仔是怎么成为夜市上超人气的美食,还有没自信的臭豆腐如何闯出一片天?让我带点大家一起来欣赏美味而又快乐的故事吧!
这本书分为六个故事,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第一个故事,小小布丁人的考验。这篇故事主要写吉利金妈妈可爱的宝宝,她去读用点心学校,小小布丁人,在学校认识了许多朋友,到了考试的时候,小小布丁人,把焦糖撒在头顶上喷香怪兽烤他的头顶,就这样小小布丁人发明了脆皮焦糖布丁。
读了这篇故事给我的感受是:如果我们只专心注意黑色的失败,就会错过金黄色的甜蜜滋味,有些成功必须用失败当做燃料,这让我想起考试,如果好好复习,考试的时候就会非常轻松,也会考一个优异的成绩。虽然我考试的时候复习十分努力,但考试没有答好。但我读了用点心学校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不能沉浸在已经过去的考试阴影里,而是要走出阴影投入新学期的预习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经历过失败才能尝到成功的甜蜜。
《心学》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丝,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并且严重认同先生的经营哲学。知和行,到我这似乎就断开了,学了不少,但能践行的却微乎其微,惭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见过”而已。
忘记了是谁推荐的《干法》,这是阅读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书,是曹岫云先生翻译的,后来也阅读了其他人翻译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对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认识绝对没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为曹先生不过是个翻译家,大概对日语比较在行,没想到曹先生对阳明心学理解如此深刻,窥一斑而知全豹,看见曹先生之于国学,亦是大师级的人物。
将阳明心学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一比较,两箱辉映,令人豁然开朗。”致良知”不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真我是心,心之本质就是良知。从心出发,方向对了,离目标就近了。
阳明心学这几年也在学习,学得头昏脑胀,一头雾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学习,却收获甚少。曹先生此书,孟夏的一桶凉水,醍醐灌顶,突然惊醒,但愿这种收获会伴我终生,而不是一时之快。
【《心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冰心学生读后感10-23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04-14
用点心学校读后感300字06-28
童话故事《用点心学校》读后感09-21
专心学习的成语06-12
静心学习的成语06-12
开心学生谜语06-11
关于词语心学的造句07-09
开心学国学作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