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今天,我一口气读完了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这本书。赣州,一个多么令人耳熟的地名,它不仅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且是众人瞩目的地方。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吸引了无数的仁人志土。
它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地形多样,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它博得了“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它还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如:紫胶虫、白蜡虫、短尾猴等。除此外,它还拥有世界闻名的矿产资源:钨和稀土。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上也有着它的一支洪流。在两宋时期的它,非常繁荣。至今还保存着有着较高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如:古城墙、郁孤台、八境台、通天岩等。因水路发达,构成了一条“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为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仅然如此,它还是理学的发祥地和名人的聚集地。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此创立了理学、贤臣名吏海瑞、戏剧家汤显祖,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等以及现代的一些抗战元勋:陈奇涵、萧华等。除此外,它还是客家人摇篮。古代的一些王公贵族为了争权夺位而兵戎相见,使百姓民不聊生。用绵延的山峦做天然屏障,从此定居下来,它们把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精神文化都带来了。给今天的赣州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东方城堡、关西新围、手端木偶戏等。
除此以外,它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了粉碎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在古柏地的战斗中,利用有利的地形,摆下“口袋”,最后大获全胜。面对着第一、二、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在毛主席、朱德的领导下,采用“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等战略战术,先后取得胜利。最后定都瑞金。半年后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可是,还是留下了遗憾,第一次反“围剿”失利。根据地日益缩小,中央军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万里长征。
赣州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所在地。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赣州开始的。以当年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集中了遗址群5处计15个文物单位,属全省、全国范围内有特色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1955年授军衔时,仅兴国籍将军就有54名,兴国县因此誉为将军县。赣州在春秋战国时,先后为木楚地、吴地、越地。秦时属九江郡,汉时先属豫章郡,后属访庐陵郡。三国东吴时析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赣州从此开始设立地区一级领导机构,治所在于都。西晋太康三年改为南康郡,治所迁至章贡区。隋朝开皇九年改为虔州。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明洪武元年改赣州府。
赣南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和风景区众多。江南古代艺术宝库之一─以赣州通天岩石窟为中心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它包括宋代古城墙、七里镇黑釉古瓷窑、八境台、郁孤台、慈云塔;开凿于1200多年前,贯通中国南北要道之一的大余梅关古驿道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江源流,即香港居民饮用水之源头的安远三百山自然保护区;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建城以来向为郡、府、县所地,现为江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的赣州市,1994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同学们!赣州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虽然往日的无限风光让我们难怪忘怀,但是,今日的赣州已迫在眉睫,我们应该刻不容缓地保护它。为了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建设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一起行动吧!
【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有感】相关文章: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命名30周年征稿启事01-28
文化名城常州不为人知的历史典故01-28
赣州的变化02-01
作文:赣州的变化01-28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01-27
赣州民间节日风俗08-19
赣州的变化作文01-27
我的家乡赣州作文02-11
赣州的变化_800字01-26
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的文案说说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