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鲍之交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鲍叔牙年轻时与管仲交朋友。他见管仲气宇宣昂,相貌魁伟,博学多才,少有大志,就料他是治国济世的人才,所以对他特别敬佩和照顾。
两人少年时曾一起做生意。鲍叔牙见管仲家穷,就在分钱时多分一点给管仲。有人骂管仲贪财,鲍叔牙解释说:“他是不会贪图这一点钱的。是我看他家穷,就故意多给他分一点。”
管仲还带兵打仗,临阵对敌,常躲在最后,撤退时又跑到前头去了。有人认为管仲是懦夫。而鲍叔牙却说:“他家有老母,全靠他赡养。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他绝对不怕死的。”
后来,两人去齐国谋生,当时齐襄公没有儿子。但他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纠,一个是小白。管仲和鲍叔牙当了他们的老师。一个在鲁国,一个在叫莒的小国。
齐襄公死后,这两个兄弟开始争夺王位。他们都从自己栖身的国家回齐国,在路上管仲向小白射了一箭。看见小白倒下去,就认为小白死了。就不急不慌在回齐国。而小白并没有被射死,他们快马加鞭,改回齐国。在鲍叔牙的说服下,小白当上了齐国的国王--齐桓公。
后来,齐桓公让鲍叔牙推荐人才,他推荐了管仲。而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当上了霸主。
鲍叔牙和管仲的友谊,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也想要和自己的朋友像鲍叔牙和管仲那样呢!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管鲍之交》这个故事,故事讲的是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鲍叔牙是齐国的贵族,而管仲家境贫寒,生活很窘迫。两人尽管身份有悬殊,但鲍叔牙仍然欣赏管仲,还在经济上帮助管仲。在事业上也是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最后,管仲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家。面对全国的赞誉,管仲自己感慨万分地说:“我能有今天,全都因为我的知心朋友鲍叔牙帮助。我们合伙做生意,分利是我总是多拿一点,鲍叔牙认为是我家穷,不认为我是贪财。我曾替他出主意,,结果反而让他在生意上蒙受损失,而他觉得那是条件不成熟,并不是我愚笨。我三次做官三次被撤职,他觉得是机遇不好,而不认为是我无能。在战斗中我曾三次逃脱,他认为是我老母亲需要赡养,从不认为这是懦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人们在谈及管鲍之交时,无不把更多的钦佩倾注在鲍叔牙对朋友赤诚无私的友情上。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是:我要学习鲍叔牙对管仲的真诚、宽容与信任,还有他那宽阔的胸襟,来对待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3
最近听到,有人把友谊分了好几类,有利益之友、情感之友、志趣之友等等。确实,世上的工友、学友、战友、狱友、旅友……数不胜数。而“管鲍之交”,真的可以说是千古少有。
“管鲍之交”是春秋时候有名的故事,一直也是后世所称道的友谊的典范。本来,友谊是个人之间的私事。但管鲍两人的友谊之所以如此受关注,被广为流传,其实,关键在于管仲协助齐桓公“九合诸侯”,在春秋时代首开了霸业之先。而帮助管仲实现这一理想的,正是鲍叔牙。假如管鲍二人始终是一介平民,管仲也没有后来的丰功伟绩,那他们的友谊再深厚,也不过是“布衣之交”,只是凡间小事一桩,早被几千年的历史风云所湮灭了。
“管鲍之交”的故事,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称颂了。特别是当管仲功成名就以后,向人们述说当年与鲍叔的交往,慨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司马迁写道:“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多,就是夸赞。人们赞扬鲍叔,主要是他知管仲之才可为国用,因而在与其交往中,经商分利而亏己、朋友被囚不死节而耻己、甘让相位以身下之而屈己。这“亏己”、“耻己”、“屈己”三条,的确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
先说“亏己”。管仲的祖上曾是贵族,但到管仲时已经破落。管仲便在谋生的道路上历尽了坎坷和磨难。那段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孟子从管仲等人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结论。管仲为了生存,做过“圉人”,就是养马的人;当过成阳地方的“狗盗”;还被编入军旅吃过军粮;后来又和鲍叔一起做生意。他做生意没有本钱,分利时却又多拿,甚至帮鲍叔出主意办事情,往往又把事情搞砸,使鲍叔更陷于窘困。但鲍叔呢,不认为他多分利是贪心,知他为养老母;不认为把某一件事情搞砸就是愚蠢,而是时机不利。鲍叔的宽容的确让人感动。
再说“耻己”。管仲当兵打仗时,就曾一再退缩不前,几次被宦使又几次遭辞退,最严重的是,他辅佐的公子纠死的时候,同时跟从的召忽,便按当时士人名节的行为规范自杀了。而召忽和管仲同为好友,召忽死节,管仲却偷生,岂不为时人所羞?更严重的,管仲不但不为公子纠死节,反而改事政敌齐桓公,这在当时绝非“小节”,连孔子都和学生几次讨论过这件事。孔子认为:“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孔子家语?致思》中,孔子按照儒家的行为规范,更加详细地进行了解释:“事所射之君,通于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仁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于取仁,未足多也。”面对这样一个所谓“大节有亏”的朋友,鲍叔自有自己的理解:管仲临阵退缩,是顾及老母,被人辞退是因“不遭时”,而改事齐桓公不死公子纠,是管仲为社稷而不为一君的思想体现。
最后说说“屈己”。管仲辅佐公子纠,在与鲍叔辅佐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的过程中,一箭射中小白衣带“中钩”,小白佯装中箭死去,方得即君位,是为桓公。桓公让鲍叔做齐国的宰相,不料鲍叔却极力推荐管仲:“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说服桓公后,又亲自为使,从鲁国救回了管仲,然后把相位让给了他,自己甘居于管仲之下。《史记?管晏列传》记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到管仲病重时,齐桓公曾问相于病榻前,问鲍叔可否接替相位,管仲说:“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管仲并未按世俗友谊的标准投桃报李,举鲍叔来接替自己。据说鲍叔闻听此信,反高兴地对人说:管仲荐人无私,能从国家利益考虑,这正是我当初推举他的原因啊!
由此可见,管鲍二人的友谊,实在是为公不为私。正如他们另一个朋友所说:“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正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召忽殉节作死臣,而让管仲做生臣,去建功立业;正是从国家利益出发,鲍叔让出相位甘居其下;同样也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管仲并不推荐鲍叔接替自己以延续齐国的霸业。可见,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毫无目的的友谊是不存在的,各式友谊,有它各自的需要。这需要,或是情感上的,或是物质上的,或是其他什么方面的需要,但总不能说你什么都没想,就与人为友了吧?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4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
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5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有很多很多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动人故事,表现了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许多故事既生动精彩,脍炙人口,又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深有教育和启迪意义。其中这样一个故事令我难忘:《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友谊深厚的好朋友,但后来各自跟了不同的主人。当时齐国国王有两个异母儿子,一个公子纠,一个公子小白。由于祸乱,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鲁国去了,鲍叔牙带着小白逃到闾国去了,小白不久当上了齐国国君,鲁国和齐国打了一仗,鲁王想把管仲杀了,鲍叔牙设计说服鲁王交出管仲。救出管仲之后,又向小白推荐管仲,小白恨不得杀了管仲,因为他以前被管仲射过一箭,但鲍叔牙大力推荐管仲,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用他对国家大有好处。公子小白接受了意见,不记前嫌立管仲为相国,管仲后来果然为齐国称霸天下立下不朽的功劳。
后人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他人的深厚友谊。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迪,比如人要取得成功,真挚的友谊是不可缺少的。假如管仲没有鲍叔牙这样一位好朋友,他不会有后来那样辉煌的历史。当然,现实中友谊其实并不是一定像他们那样的生死之交,也许,朋友之间互送一点温暖,这也叫友谊,友谊是多么宝贵啊,拥有友谊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另外,公子小白也很值得称赞,虽然他和管仲有一箭之仇,但为国家,他把以前的私仇置之度外,选管仲当相国,这种不斤斤计较以大局为重多值得我们学习啊!
象这样的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里还有好多很多,我们祖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这些历史故事代代相传,丰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我爱《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更爱祖国的悠久文化。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话知音管鲍之交》这个小故事,我深深地被鲍叔牙对朋友真挚、无私的友谊打动了。
这个故事讲的是周朝时齐国两个生死之交——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鲍叔牙和管仲在年轻的时候就认识了,他们合伙做生意,管仲总会多拿一些钱,别人为鲍叔牙打抱不平,而鲍叔牙总是说是我让他多拿的,因为他家太贫困了。还有,管仲去当兵,可每次冲锋的时候,他总是躲在后面,收兵的时候总是跑在最前面。很多人都耻笑他,而鲍叔牙却说,你们错了,管仲可不是怕死,而是家里有一位老母亲等他回去奉养。管仲听了非常感动,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他俩分别去当齐襄王两个儿子的老师,在两个儿子争夺王位的战争中,鲍叔牙用智慧战胜了管仲,让公子小白当上了齐桓公,并解除了齐桓公与管仲的仇恨,又向齐桓公推荐让管仲当宰相。
鲍叔牙无私帮助困境中的管仲,让我喜欢,这不由地让我想起我的朋友让我遭到冷淡的事。在做数学题时,我的铅笔钝了,向他借卷笔刀时,万万没想到竟遭到拒绝。在我的周围,怎么还有这么小气的人呢?如果大家都象鲍叔牙那样有爱心,无私的帮助别人,让所有的人都将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该有多好呀。
让我最佩服的是鲍叔牙将宰相的位置让给了管仲,使管仲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政治家。看到这,我想起我们要多考虑别人优秀的一面,多宽容别人的小缺点。四年级时,高于婷总是爱向老师打小报告,选大队长时,我们这些调皮的同学本来都不想投她的票,可是再三考虑,我想到她各方面的优点,她成绩全班数一数二,在班里能组织大家活动,最后还是觉得她最能胜任大队长啦,于是我不拘小节选了她,现在她是老师的好助手呢。
我们要珍惜每一份友情,要象鲍叔牙那样帮助和关爱需要帮助的人。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7
《管鲍之交》这个故事讲的是:春秋时的齐国是一个霸主国家。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两个很有名的人。鲍叔牙家里很有钱,管仲家里很穷,但是他们俩是一对很好的朋友。
两人一起合伙做生意,总是鲍叔牙出的钱多,管仲只出的钱少。可是每回赚钱以后,总是管仲得到的钱多,鲍叔牙得到的钱少。因此,大家觉得管仲是一个自私和爱贪小便宜的人。但是鲍叔牙却不这样认为。
管仲帮鲍叔牙办事,总是办不好。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很有才干,只是没有碰上施展才华的机会。
后来,齐国打仗了。鲍叔牙和管仲加入了自己国家的队伍,一起去打仗。管仲在战场上总是当逃兵,大家都不喜欢他这样。鲍叔牙却说:“管仲的勇气和毅力是谁也比不了的。”
管仲知道了这些事后,特别感动!从此,管仲和鲍叔牙精诚合作、互相帮助,他们都成了很有名的大臣。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8
自古以来,一位位英雄好汉,都分外重视“友谊”这个词。友谊可以说是成功的花朵,生命的阳光,人与人之间只要拥有了真诚的友谊,就不怕世间的种种困难了。今天我读了《春秋故事》里的《管鲍之交》,深有感触。
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买卖是合伙的,鲍叔牙有钱,出的本钱就多,管仲穷,本钱出的少。可是他们赚了钱,管仲却分的多些。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乐意多给他一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看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好朋友多拿我一点,我就不高兴,不由的十分惭愧。
他们一起打仗时,一出兵,管仲能跑在后头就不往前跑,而一退兵,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别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又替管仲分辨:“管仲的母亲老了,他是为了照顾老母亲。”管仲听后,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啊!”
是啊!为什么管仲和鲍叔牙能够成功呢?为什么他们能受齐桓公重用呢?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友谊”的真正意义!
读《管鲍之交》,欣赏他们真诚的友谊,赞美他们互帮互助的品格。让友谊之花永远绽放!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9
大家一定听说过“管鲍之交”这一成语吧,这个成语它是指人们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的好朋友。如果说到故事的来源,还要从公元770说起。
那时候是春秋时期,齐襄公在内战中死去,大臣决定让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来做王。最后,公子小白先到齐国,他就是齐恒公。本来齐恒公是要杀了管仲的,以报上次的一箭之仇。被鲍叔牙拦住了,做了宰相,取得了很大的政绩。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最敬佩的人是鲍叔牙。因为在齐襄公即位时,鲍叔牙和管仲总是一起做生意,每次赚到钱了,鲍叔牙自己少拿一点,让管仲多拿一点去孝敬他的老母亲。可现在如果那个同学多占了一点便宜,次数一多,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久而久之,两人的关系就疏远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心胸没有像鲍叔牙一样那么的宽广。鲍叔牙也有顾大局的精神,另愿罢掉自己的官职,也要让管仲当上宰相,帮助齐恒公治理国家。可在这之间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我最感动的一句是“我有五点不如管仲,第一点是对待老百姓,我不如他宽厚和考虑周到;第二点是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忠心;再一点就是他能团结各种阶层的人;第四点我不如他能懂得得各种礼仪规范;最后,他既善于指挥,又能亲自上前作战,我自愧不如。”瞧,鲍叔牙把管仲的各个优点都说了出来,他觉得自己比不过管仲,希望齐恒公重用这个人才,为齐国的霸业打下基础。
说到这,我就想到了春秋时代晋国的祁黄羊,因为年纪大了,告老退休了。他便举荐解狐,又举荐了他的儿子,别人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鲍叔牙和祁黄羊的这种精神可真值得我们学习。
鲍叔牙也非常能理解管仲,每次在战场上,总是临阵脱逃,鲍叔牙却不鄙视他,还对别人解释道,说管仲家有老母。如果在现代,肯定会被别人说是胆小鬼。
世人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意思就是在天底下,并没有像管仲这么聪明的人,但却有许多像鲍叔牙这样知人知己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朋友相处,不是应该斤斤计较,在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时,而绝交,而是应该互帮互助,朋友之间都应该为别人考虑,该退一步就退一步,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处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才能拥有我们正真的朋友。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10
典出《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年轻鲍叔牙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奇怪的管仲,本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牙母亲却对仆人说:“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少拿一点没有关系的。”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每次撤退时,他却跑在最前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公子诸(zhū)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就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jǔ)国,管仲则带着公子纠(jiū)逃到鲁国。
不久之后,齐王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射到了小白的腰带,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
管仲常说:"我当初贫穷时,曾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贫穷啊!我曾经替鲍叔牙办事,结果使他处境更难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辞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我曾经多次作战,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怯,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亲。公子纠失败了,召忽为之而死,我却被囚受辱,鲍叔不认为我不懂得羞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而是以功名没有显露于天下为耻。生我的是父母,最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愿做他的下属。鲍叔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吃俸禄,得到了封地的有十多代,常常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赞美管仲的才干,而赞美鲍叔牙能了解人。
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管鲍之交历史典故10-10
管鲍之交成语故事12-06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12-30
管鲍之交是褒义词吗01-17
八拜之交详解之管鲍之交历史典故04-08
《我的大学》读后感范文精选04-17
《童年》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05-23
关于《边城》读后感范文精选04-07
关于《边城》读后感范文精选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