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

时间:2020-11-18 17:14: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1

  读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很是感慨,书着重表达的理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熊培云认为自由是两层涵义,一种Liberty强调自由选择权,另一种Freedom偏重个体自由,意志的自由。当今混沌的世界,我们常常限于思维的困境,人为物役,困顿于单位文化,社会舆论,抑或僵化的体制。在各种压力诱惑接踵而至,我们常埋头忧心忡忡忙于生计,孜孜不倦追求财富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奈承认,许多梦想一直只能隐匿于心中。

  即使在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是有希望的。因为你即你选择,你的世界也在于你如何选择。曾经疯狂地着迷三毛,读她写过的每本书,为她与荷西大起大落的爱情故事叹息不已。三毛疯狂迷恋撒哈拉沙漠,她一生都视若珍宝的结婚礼物,也竟是荷西在茫茫沙漠中寻觅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撒哈拉,这是个平凡人无法接触的世界,三毛却带着点嬉皮的笔触道出一个不一样有血有肉的精彩的世界。我想,她是热爱的,对大自然富有感恩之心,即使在贫瘠艰辛的生活下,依然能够精彩勇敢地生活,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透视人生,洗涤心灵。反问平凡的我们,如果生处在如此环境,是否依能充满乐观和感恩之情地生活?!

  人是可以自主地生活,现在的中国,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不自由,常常说没时间实现环球的梦,没精力实现隐匿恬美田园,很多时候是自我施加的,我们没勇气克服惰性,害怕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罢了。任何人都不能剥夺我们的自由态度,即便生不逢时,我们仍可以坚定信仰,活出自己的精彩,你即你选择!

  自由在高处,想要做个心灵自由的人,我们必须跳脱于时代舆论的枷锁,跳脱于只有左右狭隘思维方式,跳脱于单位思考人生,在高出张望,以内心尺度衡量人生。今年1月份曾在香港观摩史诗音乐大剧孤星泪(也叫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集赎罪、自由、革命、命运、颠沛、逃亡、爱情为深沉大剧,因为革命这个敏感的话题而与内地失之交臂,甚是遗憾。不断自我救赎的冉阿让,他总是给自己一个存在世上,有意义的理由,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像在法庭报告自己是罪犯,救追踪自己多年的死对头警察沙威,隐瞒自己救人英雄的事实。而一直勤勤恳恳的雷厉风行的警察沙威,牢牢地遵守警察的天职,道德感极强,誓要缉拿犯人归案,不论是否有罪,当冉阿让救了他,放了他,他坚守了几十年的准则突然受到了冲击,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冲击,最终受不了煎熬跳河自杀。悲惨世界之所以悲惨,人人无法在大环境里保持自己小小的愿望,冉阿让平静生活的愿望,沙威恪尽职守的愿望。你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所强加给的种种标准,我是不是个罪犯,我是不是个坏人,我是不是个Loser。

  因而,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内心的小环境,那里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正如作者所说,小环境完全取决于你的觉悟,取决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勇敢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梁文道看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台湾、香港、日本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稳定、甚至衰老的社会,而大陆还在往前,窗口很大。我们需要的是,充满希望的、很光明的`心态,相信时代在前进,相信中国在朝向更好前行。

  作者说,一个人,既要守住自己心灵的边界,同时又要有开放的思想。而我要说,一个人,既要有悲悯情怀,有所作为;同时又要听从内心,默许自己一份自由。这是我的人生,我必须让她自由。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2

  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他的乐观并非盲目的,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积极与乐观。我们同时也应该学着熊培云的姿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正如“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所言。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环境。在我们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诚的态度待人,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小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大环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美好。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3

  其实许多令人感到不自由,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时代,都会有那些“自我逮捕”的人,他们曾经有改变社会的热情,但许多大胆的念头先被自己打消了,许多大胆的行为先被自己扼杀了,他们为自己戴上了许多枷锁,这些枷锁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自由被社会限制了。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学会“自我逮捕”的人还会逮捕其他人,以善良和友好的口吻劝诫他人,告诉他们不要胆大妄为。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地热情,多高的能力,都会被加以限制,他的自由也被别人戴上了枷锁。相比社会中实际存在的枷锁,这些自己的制造的枷锁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我们不要在不太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要相信每一天都比昨天好,相信时代在不断前进。

  书中提供了一种卸掉自己内心枷锁的方法,那就是打破思维定式,换个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书中写圣诞节不过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小样本,不是所谓的“西方文化入侵”;比如你只代表你自己,不需要自己强迫自己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比如火星文并不是对文字规范性的破坏,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比如新闻报道的大部分是负面新闻,但那只是对现实生活的部分取景,我们不能因此而对社会全盘否定……书中还以全新的角度对很多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件重新作了解读。

  当我们心中没有那么多的监视者,努力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会惊喜地发现我们比想象中的自由。然后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冲破那些看得见的枷锁,对自己进行自救,每个个体的自救才会让整个社会从枷锁中脱离。柏林墙不也是在无数个东德人的自我救赎中倒下了吗。如同书中提到的易卜生的话:“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

  读过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对自由的向往是谁也无法剥夺的。而且我相信,每一个人为追求自由所做的点点滴滴,最终会凝成巨流,奔出山口,走向开阔的茫茫平原。 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4

  首先很庆幸能读到《自由在高处》这本好书,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错过了很多能够给我人生启迪意义的好书。但是还好时间不早不晚,让我明白了这一生我要与书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谈修养》、《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这种》这类好书的营养。文中有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肖申克监狱关押了50年,这几乎就是人的一辈子,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他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不愿离开这座监狱,最后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和思想自由的奴役。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我们出生起,父母就给我们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学校,什么书能看,什么书不能看等等;以至于有一天长大了,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安排,已经习惯了思想被奴役。

  前几日有个想报考国防科大的东北大学普通大三学生跟我聊天,他刚加上我,刚打了个招呼,就直接问我到国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资,到毕业的时候工资能涨到多少?他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钱!我直接问他,你想当军人吗?他告诉我他当不当无所谓。那我问他为什么报考国防科大,他说读军校可以直接可以发钱。我又直接问他为什么只关心钱的问题,当兵还没有自由,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梦想去做呢?他说他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没钱没背景;为了赚钱,他早就忘了什么所谓的梦想和自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跟他聊完,我虽然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但是也为他梦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狭隘而感到悲哀。如《谈修养》中所说:”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也就是说经历过大学教育,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知道如何忠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最喜欢《自由在高处》里这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时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生若有意义,首先个体需要明白”你即你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目的,自由是让个体尊照自己内心的选择,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们要遵从内心,创造人生的价值。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5

  《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相关文章: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04-16

《逃避自由》读后感04-16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04-06

追寻自由作文(通用8篇)05-14

高处危险我不跳大班安全教案04-08

渴望自由作文 通用15篇04-04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精选5篇)03-28

我想自由作文(通用14篇)04-14

自由的风作文(通用8篇)03-07

我要自由作文通用13篇03-03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1

  读完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很是感慨,书着重表达的理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熊培云认为自由是两层涵义,一种Liberty强调自由选择权,另一种Freedom偏重个体自由,意志的自由。当今混沌的世界,我们常常限于思维的困境,人为物役,困顿于单位文化,社会舆论,抑或僵化的体制。在各种压力诱惑接踵而至,我们常埋头忧心忡忡忙于生计,孜孜不倦追求财富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奈承认,许多梦想一直只能隐匿于心中。

  即使在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是有希望的。因为你即你选择,你的世界也在于你如何选择。曾经疯狂地着迷三毛,读她写过的每本书,为她与荷西大起大落的爱情故事叹息不已。三毛疯狂迷恋撒哈拉沙漠,她一生都视若珍宝的结婚礼物,也竟是荷西在茫茫沙漠中寻觅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撒哈拉,这是个平凡人无法接触的世界,三毛却带着点嬉皮的笔触道出一个不一样有血有肉的精彩的世界。我想,她是热爱的,对大自然富有感恩之心,即使在贫瘠艰辛的生活下,依然能够精彩勇敢地生活,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里不断寻找内心真实的自我,透视人生,洗涤心灵。反问平凡的我们,如果生处在如此环境,是否依能充满乐观和感恩之情地生活?!

  人是可以自主地生活,现在的中国,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不自由,常常说没时间实现环球的梦,没精力实现隐匿恬美田园,很多时候是自我施加的,我们没勇气克服惰性,害怕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罢了。任何人都不能剥夺我们的自由态度,即便生不逢时,我们仍可以坚定信仰,活出自己的精彩,你即你选择!

  自由在高处,想要做个心灵自由的人,我们必须跳脱于时代舆论的枷锁,跳脱于只有左右狭隘思维方式,跳脱于单位思考人生,在高出张望,以内心尺度衡量人生。今年1月份曾在香港观摩史诗音乐大剧孤星泪(也叫悲惨世界),这是一部集赎罪、自由、革命、命运、颠沛、逃亡、爱情为深沉大剧,因为革命这个敏感的话题而与内地失之交臂,甚是遗憾。不断自我救赎的冉阿让,他总是给自己一个存在世上,有意义的理由,做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像在法庭报告自己是罪犯,救追踪自己多年的死对头警察沙威,隐瞒自己救人英雄的事实。而一直勤勤恳恳的雷厉风行的警察沙威,牢牢地遵守警察的天职,道德感极强,誓要缉拿犯人归案,不论是否有罪,当冉阿让救了他,放了他,他坚守了几十年的准则突然受到了冲击,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冲击,最终受不了煎熬跳河自杀。悲惨世界之所以悲惨,人人无法在大环境里保持自己小小的愿望,冉阿让平静生活的愿望,沙威恪尽职守的愿望。你不得不怀疑这个世界所强加给的种种标准,我是不是个罪犯,我是不是个坏人,我是不是个Loser。

  因而,有时候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内心的小环境,那里有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正如作者所说,小环境完全取决于你的觉悟,取决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勇敢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正如梁文道看着我们这一代的青年:台湾、香港、日本已经走入一个相对稳定、甚至衰老的社会,而大陆还在往前,窗口很大。我们需要的是,充满希望的、很光明的`心态,相信时代在前进,相信中国在朝向更好前行。

  作者说,一个人,既要守住自己心灵的边界,同时又要有开放的思想。而我要说,一个人,既要有悲悯情怀,有所作为;同时又要听从内心,默许自己一份自由。这是我的人生,我必须让她自由。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2

  熊培云新书《自由在高处》的封面人物是一尊雕塑的素描,这尊雕塑的名字叫“自我塑造者”,人如其名,他是一个右手执锤,左手执凿,正在把自己从石头里雕刻成人形的人。用一句话去概括这本书的内容:自由在高处,欲得需自塑。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这本书所做的其实就是三件事:一、帮你意识到枷锁所在;二、帮你挣脱枷锁,或者如果暂时不可能,至少让你学会带着枷锁舞蹈;三、带你寻求自由思想的愉悦。

  当然,自由任何时候都不是唾手可得,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在生活中,也许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束缚你的那些枷锁,但你仍然有思想的自由,更多时候,只要你想到自己在枷锁下仍然能做的那些事,就会感到它的分量已经轻了一半;只要你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你已经给了自己心灵的自由。这就是“不自由,仍可活”的意义,正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的环境可能不尽人意,也可能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但是能够立足现实,积极工作的人往往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郭娜陆地航空班就印证了这一点,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从细节小处下功夫,不断创新服务,改进和提高工作方法和服务水平。以热忱的态度、真诚的付出对待来往的乘客,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社会的赞誉和承认。而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具备她们这种急司乘人员所急,想司乘人员所想的服务理念,热情为过往司乘服务,确保青银高速的路畅人和。

  我们应该多读熊培云的文字。他的文字,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之必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宽容之精神、乐观之态度、人文之关怀。让我们看到自由就在高处等着我们去摘取。他的乐观并非盲目的,通过他的文字我们看到他在理性分析之下的积极与乐观。我们同时也应该学着熊培云的姿态,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人生的领导者,正如“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能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所言。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环境。在我们的工作中以甜美的微笑、真诚的态度待人,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通过小环境的改变来影响大环境。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美好。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3

  其实许多令人感到不自由,个人价值无法实现的时代,都会有那些“自我逮捕”的人,他们曾经有改变社会的热情,但许多大胆的念头先被自己打消了,许多大胆的行为先被自己扼杀了,他们为自己戴上了许多枷锁,这些枷锁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自由被社会限制了。更为糟糕的是,这些学会“自我逮捕”的人还会逮捕其他人,以善良和友好的口吻劝诫他人,告诉他们不要胆大妄为。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多大地热情,多高的能力,都会被加以限制,他的自由也被别人戴上了枷锁。相比社会中实际存在的枷锁,这些自己的制造的枷锁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我们不要在不太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要相信每一天都比昨天好,相信时代在不断前进。

  书中提供了一种卸掉自己内心枷锁的方法,那就是打破思维定式,换个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比如书中写圣诞节不过是世界文化的一个小样本,不是所谓的“西方文化入侵”;比如你只代表你自己,不需要自己强迫自己代表整个中华民族;比如火星文并不是对文字规范性的破坏,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比如新闻报道的大部分是负面新闻,但那只是对现实生活的部分取景,我们不能因此而对社会全盘否定……书中还以全新的角度对很多生活中令人不快的事件重新作了解读。

  当我们心中没有那么多的监视者,努力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会惊喜地发现我们比想象中的自由。然后我们尽自己所能去冲破那些看得见的枷锁,对自己进行自救,每个个体的自救才会让整个社会从枷锁中脱离。柏林墙不也是在无数个东德人的自我救赎中倒下了吗。如同书中提到的易卜生的话:“有的时候我真觉得全世界都像海上撞沉了的船,最要紧的还是救出自己。”

  读过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自己的生活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对自由的向往是谁也无法剥夺的。而且我相信,每一个人为追求自由所做的点点滴滴,最终会凝成巨流,奔出山口,走向开阔的茫茫平原。 正如作者所说:“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小环境改变了,大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4

  首先很庆幸能读到《自由在高处》这本好书,说实话,我之前并没有读书的习惯,因此错过了很多能够给我人生启迪意义的好书。但是还好时间不早不晚,让我明白了这一生我要与书为伴,尤其是要汲取像《谈修养》、《自由在高处》、《重新发现社会这种》这类好书的营养。文中有引用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个监狱图书管理员老布,他在肖申克监狱关押了50年,这几乎就是人的一辈子,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他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面临精神上的崩溃,因为他不愿离开这座监狱,最后出狱后他选择了自杀。实际上他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和思想自由的奴役。由此我想到了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从我们出生起,父母就给我们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安排,例如上哪所学校,什么书能看,什么书不能看等等;以至于有一天长大了,需要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却发现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安排,已经习惯了思想被奴役。

  前几日有个想报考国防科大的东北大学普通大三学生跟我聊天,他刚加上我,刚打了个招呼,就直接问我到国防科大每月多少工资,到毕业的时候工资能涨到多少?他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钱!我直接问他,你想当军人吗?他告诉我他当不当无所谓。那我问他为什么报考国防科大,他说读军校可以直接可以发钱。我又直接问他为什么只关心钱的问题,当兵还没有自由,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梦想去做呢?他说他家庭条件不好,父母都是农民,没钱没背景;为了赚钱,他早就忘了什么所谓的梦想和自由;只要能赚钱什么都可以干。跟他聊完,我虽然为他的孝心所感动,但是也为他梦想的缺失和思想的狭隘而感到悲哀。如《谈修养》中所说:”大学教育在使人有正确的价值意识,知道权衡轻重”,也就是说经历过大学教育,我们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在人生面临抉择时,我们知道如何忠于自己的内心去选择。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我个人最喜欢《自由在高处》里这一句话:”生命的本质是时间,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人生若有意义,首先个体需要明白”你即你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目的,自由是让个体尊照自己内心的选择,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在有限的生命力,我们要遵从内心,创造人生的价值。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5

  《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厘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自愿奴役”而言,在一个正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You the freedom’(你即自由);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700字(通用5篇)】相关文章:

自由在高处读后感04-16

《逃避自由》读后感04-16

爱和自由读后感范文04-06

追寻自由作文(通用8篇)05-14

高处危险我不跳大班安全教案04-08

渴望自由作文 通用15篇04-04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精选5篇)03-28

我想自由作文(通用14篇)04-14

自由的风作文(通用8篇)03-07

我要自由作文通用13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