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亭》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罗亭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罗亭读后感1
命运仿佛一只看不见的魔手,在操纵着这世间的人们。就头顶上的青天,这广袤无际的宇宙,这大慈大悲的无量佛祖,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人间的悲喜,从不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邹狗。
罗亭刚开始的出场宛如跳梁小丑,他鼓吹着,卖弄着,像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他给这闭塞迂腐的乡下吹来了一股妖媚的风。作者显然是在欲扬先抑,刚开始我很讨厌罗亭,尤其是当他的心上人一说出她母亲反对恋情的话就退缩的时候。这个人怎么能这么脆弱呢?
然而这脆弱又是真诚的。罗婷有学者般渊博的知识,可性格却有着婴儿般的幼稚懦弱。他的心,或许如枯草一般强劲,他的行动却不是。上天赐予他能言善辩的本事,既成就了他,也毁灭了他。你看昔日同窗列日涅夫发福了,已沉浸在幸福宁静的家庭生活中。列日涅夫代表的是实实在在的普通人,这种人也曾做过幻梦,但幻梦破碎后就安于普普通通的生活,谈不上喜欢或厌倦,拥有的只是一种宁静,平凡的幸福,而罗亭,尽管一事无成,却仍在四处奔走,他过于执着的热情和不够坚韧圆滑的心组合到一起,便成了这书里一出最大的悲剧。
这悲剧让人看得沉痛。尤其是最后他一脸凄凉落寞的说:“你看这是什么漂亮话。这满脸的皱纹,这花白的头发,还有结满补丁的衣衫,老兄,这些可都不是漂亮话。”造化弄人,人靠自我的造化弄天。性格决定命运,原是不错的,像罗亭这样天真、直率、爱幻想、热情莽撞、却又软弱胆怯的人,确实会碰很多钉子、经历很多磨砺,最后才能在这些磨难中或许稍微学到点圆融冷静的智慧。我可以下一个结论,罗亭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没有脚踏实地地活在现在,而是永不知疲倦地热切地做着他那改良世界的美梦。
谨慎的人容易得到微小的成功,轻率的人总是受到生活的鞭挞,善良的人感受到的痛苦最多,坚韧的人总是最脆弱……命运使人生既在未知时扑朔迷离,又在已知时有迹可循。与之抗争吗?那多无力;顺从它吗?又毫无意思。人到底是不是活在了一个格子里,一个命运根据其性格量身打造的.樊笼里?如果是的话,又该怎样超脱呢?
忽然想这样写:无论自己愿不愿意,人总是活在格子里的,这是从一出生就注定了的。漫长人生的意义在于你愿不愿意为之作出改变,哪怕终生都活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你愿不愿意为不断扩大这片天地付出持久不泄的努力?所谓格局的区别,就是众生都生活在格子里、套子里,而有人却不受其束缚,因为他在用毕生精力不断地为自己开疆辟土,直到感受不到边界的存在、在其中自由翱翔。
不断翦除束缚自己的东西:传统观念、天性、成见、时代的主流信念、周围人的众口一辞……活久见,活的久才有机会收获冲破一切障碍的大智大勇。
也许我自身残缺,但我一定会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既然逃不开这走在旅途上的命运,我只好从一个小平台跳到另一个大平台,从低层次走到高层次,不断地让自己豁然开朗。
我从来处降落,经历一番世事,终会抖落一身尘埃,振翅高飞而去。
罗亭读后感2
我想,为什么列日涅夫会那么地讨厌罗亭,罗亭又做错了什么,从他的出场到侃侃而谈,从他的演说至激情澎湃,这一切的一切简直妙不可言,迷住了巴西斯托夫,震撼了娜塔里娅和巴甫洛芙娜,可就是无法给列日涅夫带来什么,他表现出的是异常的冷漠,仿佛他比罗亭自己都还要了解罗亭。 他的冷眼旁观让我见到了一个冷静观察者的睿智,他不会和罗亭去正面交锋,他不像比加索夫,他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像是一个罗亭存在的见证者。
那么罗亭又做错了什么呢?他什么也没做错。他的热情奔放,他的对科学真理的热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对他的崇敬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在这点上,我绝不亚于巴西斯托夫。但是他的一些言行却同时也让我感到十分地失望和惋惜,如当他谈到娜塔里娅还年轻的时候,他的语气是充满了羡慕的,由此可见,他对自己宏图大业的实现是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情愫的。 从列日涅夫的口中,我们可以略微地了解到罗亭的人生轨迹。
他只是靠着自己的那套伟大理论去迎合那些什么都不懂却又喜欢附庸风雅的贵妇人的口味,他何啻于“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他遇到像巴西斯托夫这样真正热爱他哲学的人的时候,他不过回以淡漠的敷衍,难怪列日涅夫会骂他是“装腔作势的戏子,卖弄风骚的娘们”。
当他离开达莉亚.米哈伊洛夫娜后,他竟连基本的谋生手段都不会,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他错就错在于,只知一味地去准备去武装自己的理论体系,却忘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武装。
罗亭与娜塔里娅谈论时最热忱的就是爱情这个话题,他的对爱情的看法,令这个激情似火的女孩心动不已。他是在表白还是在卖弄?在列日涅夫看来,他的确是在卖弄,但在娜塔里娅呢?他确乎是在表白。然正当她打算为他为爱情而抛弃一切的时候,她却发现了这个男人的可怜与虚伪,于是她弃他而去。
而在纳塔里娅作出这一惊人举动时,罗亭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爱上了她,他首鼠两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令他自己都感到汗颜的爱情,他向现实做了屈服。也许正如列日涅夫所说的那样——“他说的那些话足以毁灭一颗年轻的心。”只事实上,她却也并没有毁灭纳塔里娅,因为她最终仍也获得了幸福。
他毁灭的是他自己的心,尽管早已不在年轻。
【《罗亭》读后感】相关文章:
《狼犬罗依》读后感800字03-23
《米开朗基罗传》读后感04-06
罗生门读后感14篇03-29
罗生门读后感900字04-06
米开朗琪罗传读后感900字04-06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10-17
《醉翁亭记》读后感12-31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范文07-19
《醉翁亭记》读后感范文12-16
醉翁亭记读后感范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