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读后感

时间:2020-12-08 10:22: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镜花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镜花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镜花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镜花缘读后感1

  镜花缘以百花仙子被贬下凡开头,由官场屡屡失意的唐敖,受到老神仙指点,索性和妻舅林之洋一起出海去寻找十二名花,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奇异国家,但是路上并未找到名花,却是各个名字中带花的姑娘。唐敖一行人歪打正着来到了仙山蓬莱,唐敖一登上蓬莱山,便不想再次堕入红尘,只想在蓬莱山上修仙养道。

  里面有几个国家让我印象深刻,首先的就是君子国。这里的人们个个讲礼仪,平易近人。商家和买家不是互相要价,而是互相加价。特别是唐敖一行人和两个老人讲中原的事情,离开后才得知,这两个老人原来是君子国的宰相!连一个国家的宰相都这么平易近人,那么这个国家的人民又有多么讲礼仪?

  黑齿国,这里的人不愧为黑齿国,身上全身上下都是黑的,这还不怎么奇怪,毕竟人有黑的,白的,黄的。特别是他们的牙齿也是黑的。唐敖和多九公认为这里的人这么黑,肯定文化程度很低,便进学堂讲课。但是那几个学生的问题,问得多九公哑口无言,唐敖也得对书有深刻理解才能答得上。

  白民国,这里的人比黑齿国跟进一步,连身边的一切都是白的。头戴儒巾,手拿折扇。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唐敖和多九公也进到了这里的学堂,认为这里的人应该学识很高。结果那里的学堂老师简直是一派胡言!唐敖和多九公气得不行。果然人不可貌相,还不可斗量。黑齿国虽然长得黑,但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白民国虽然头戴儒巾,一副翩翩君子的气派,却胡乱翻译论语。

  镜花缘最后以百位仙子考得才女,回归天庭结尾,这里表现了作者认为女人并不比男人差。

  镜花缘读后感2

  《镜花缘》与《红楼梦》一样,也是一部神话小说,更多的并非天庭,而在于红尘,就像现实与幻想的分分合合。虽说一切都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上,可剧情发展,人物性格及言行举止,全部都基于实物,《镜花缘》中所有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从天庭中嫦娥与百花仙子不和开始,到武则天从天庭到人间,心月狐临凡,延伸至唐敖和林之洋的海外生意,故事环环相扣有理有据,情节跌宕起伏。

  初读《镜花缘》,我并没有什么感悟,也没有领略到它的含义。读到后面,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它似乎并没有什么含义,只是写实而已。虽然是建立在虚构上的写实,但它记录的依旧如此清晰。也许正是因为记实,所以它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书中的描写生动有趣,言简意赅,让我感悟颇深,尤其是泣红亭中石碑所写,描绘得更是栩栩如生,从唐敖梦想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开始,航海之旅中果然带回了十二名女子,而剩下的则是其女儿唐闺臣在考试后结识的女子。

  《镜花缘》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第十七回“因字声粗谈切韵,闻雁唳细问来宾”,以及第十八回“辟清谈幼女讲羲经,发至论书生尊孟子”。在我看来,其中讲述了多九公认为此处蛮夷之地,不晓得孔孟之说,自以为胜券在握,便不自量力地与女子谈文,却遭到“惨败”。然而多九公身为老人,却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放不下面子将错就错的死不承认,实在令人钦佩。

  《镜花缘》描写了海外风貌,但这种很好的主题并非各国游历,而是描写林之洋、唐敖在梦中所得到的十二名花飘零海外,基于神话创作的《镜花缘》带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意境。泣红亭中石碑刻文,就像《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以及小格子里边的诗词,这正是清代文学部份现状。明末清初的《水浒传》,还有《西游记》,其中不乏诗词、神话,亦可见在当代这种讽刺现实的风格。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神仙代表着恣意快活。在《红楼梦》中,秦可卿说的“这房子,大概神仙也住得吧”;在《西游记》中,更是妖魔鬼怪与神仙横行,赋予了神仙七情六欲;在《水浒传》中,天官星和地煞星共一百零八人下凡,皆是幻想与现实接轨。《镜花缘》亦是如此。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正如同《儿女英雄传》一般,也有着天庭的存在,只是在不同的书籍中他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镜花缘》和《西游记》都是以唐代为背景,《红楼梦》则是以清代为背景,而《水浒传》则是以北宋时期为背景。《明朝那些事儿》中有写宋江造反是为了接受招安,《西游记》中有写西天取经,《镜花缘》中有写海外寻找十二名花。为什么要那么去写,是因为机缘巧合,更是因为命中注定。机缘使然,巧合形成,命中有无,实为注定。这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在选择连接的`铁轨上,命运的火车悄然启程,终点很远,但这一路上遇到的人各式各样。

  《镜花缘》用不同的主线贯穿其中,演绎不同的人生。有些人的出场别开生面;有些人的出场悄然而现;有的人轰轰烈烈;有的人仅是在考完之后吟诗作对。有的人陪唐小山坐船去小蓬莱寻找父亲唐敖,于唐小山而言,也许就是有缘有分;而其他一同考试而获得名次的女子,于唐小山而言,应该就是无缘有分。而这一切似乎并不能如此评说,因为她们同为花仙子,而唐小山乃是总管百花的女神——百花仙子,所以,花仙子均与她有缘,除了十二名花的花仙子们,那些未曾一同出海漂泊的名花,到底就是有缘无分。

  有时候,动物于我们而言,更为真情。它们不会像我们一样,想得太多太远太广阔。只因为唐小山,所以便要去寻找;只因为人类的一句诺言,所以便捧着石碑四处游走。不是因为责任,而是因为那是主人的吩咐。或许对于别人来说,那只是一句玩笑话罢了。对于仙人,明明只是一句玩笑,却如此认真,也正是这份认真和执著,让许多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梦想成真。

  有时“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未必是说听者杯弓蛇影、疑邻窃斧,而是别人当作耳旁风的梦想,或许可以实现的东西,只要你能抓住并去努力,终会获得成功。

  不过,书已成物已定,《镜花缘》读后的寓意如何,需要自己来品味。毕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心情,去看情境之中,总有不同。

  镜花缘读后感3

  我很有幸地阅读了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这本书带我认识了诸如发女儿国,两面国等各有特色的国家。这本书在幽默的语言之中,带着极强的讽刺意味。这本书,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是想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整本书中,作者花了最多的笔墨,最多的篇幅去写了女儿国。唐敖一行人,在女儿国看见的是如“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这样一番奇特的景象。为什么作家李汝珍要这样写呢?这不就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吗?自古代以来,女性和男性一直就享受着不平等的待遇。女性出门需要缠上脚,男性则不需要,这不就是作者在呼吁男女平等吗?放眼千百年来,在官场朝廷上,除了武则天以外,又有多少大官是女性所为。女儿国之行,就是想传播一种正能量,否定了封建官场,呼吁男女人权平等。作者希望,每一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机会。

  书中还描写了那阴险狡诈的“两面国”。作者在文中写道,“看看他们这些人的两面是何形状,谁知他们个个头戴浩然巾,都把脑后遮住,只露一张正面,却把那面藏了,因此并未看见两面。”作者的这段话十分幽默,他在那幽默的语言中,很好地讽刺了那些说说一套,做做一套,做的事都不敢给别人看,还要拿布把它遮起来的那种人。我想作者李汝珍一定很想对那些人说:“你们这样做两面派,你们难道不会感到羞愧吗?”是啊,在我看来,那些人就如狐狸一样阴险狡诈,迫害百姓。作者李汝珍借用这个故事,强有力地讽刺了那些迫害百姓,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制定人民阶级的人,也是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否定官僚主义的情感。

  除此之外,唐敖、林之洋这一行人还去到了诸如君子国、大人国等国家。每到一个国家,作者都会突出这人国家的特点,通过自己的适当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正能量充满整个世界。

  镜花缘读后感4

  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田宇琪

  每一部古典名著的背后,都有着作者对恶势力的反抗,对封建思想的反对,《镜花缘》亦是如此。

  林之洋与唐敖等人来到女儿国,林之洋因卖货物被女儿国国王所看上,不幸与妻儿离散,在这期间,林之洋经历了扎耳之苦,裹脚之痛,让一个自由自在秀才硬生生变成一个娇滴滴的“女子”。

  在以前的封建社会时,女子就像林之洋受裹脚之痛,而男子却没有任何束缚,这《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将封建社会颠倒过来,让女子处理外事,男子只管家中内事,不得抛头露面,而且忍受裹脚之痛。在这里,作者用细腻的文字,真实的情感表达出封建社会制度对女子的约束,使她们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并想打破当时社会男尊女卑这一封建思想。

  其中,管束林之洋的那些宫娥也让我极为不满,因为那些宫娥为了让林之洋的脚如“三寸金莲”,不顾林之洋的疼痛,用力缠足,只是讨得国王欢喜。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宁愿牺牲他人。

  现在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当前的利益而去伤害他人,不顾他人的感受,视他们为垫脚石,无情的踩踏。

  就像当今社会,有些人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最终走向歧途。抢劫他人用汗水换来的钱财,他们不会看到这些辛苦之人暗淡的目光和无助的眼神。还有一些制毒者,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钱财,而去拆散一个个美好的家庭,诱惑并伤害无辜的生命。

  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双面国,终日忙碌的劳民国等等,它们就像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各有各的风范,也各有各的气息。但是其风、其礼、其物、其识、均奇异之至。我们在品读作者的奇思妙想之余,也体会到当时的作者那份责任、善良与无奈,他只能是拿起笔,用文字去抨击当时的封建社会,揭露社会的黑暗……

  镜花缘读后感5

  近日以来因为读书节,我有幸一睹《镜花缘》的风采。

  话说入目第一章的内容里有句话让我颇有感触,那是百花仙子与百草仙子无意交谈间出现的。“不知小仙与这玉碑可能有缘?可惜我们虽成正果,究系女身,将来即使得睹玉碑人文之盛,其中所载,设或具是儒生,无一闺秀,我辈岂不减色?”就这句话,可能是文中最不出彩的一句话,却让我影响颇深,我辈岂不减色?真的是女性无用吗,还是时代没给她们机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贯彻那男尊女卑时代的名言。无数才女若非武则天开放女科,一身才华可能就要被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除此之外,嫦娥这号人物的设定也让我彻底对她的好影响翻篇,那个传说中性格淡漠,却又十分善良,只可远观不可亵渎的女子。在这里却是咄咄逼人,蛮不讲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还是凡事物皆有双面性?就不从而知了。

  而武则天醉酒后逆天而行誓要让百花在冬日齐放,也算是文章精彩内容的开端了。百花应惧怕责罚,不分天道事理,竟真在冬日齐齐开放,让我也感到颇为不屑,只因怕得罪权贵,放下自身原则,实在让人无法尊敬。而后百花仙子甘愿坠入凡尘也不愿承认自己未干的事去广寒殿扫落花三年,着实令我十分敬佩。这是坚守,尊敬自己的表现,值得让人去敬佩,去学习!

  坠入凡尘后也写了百花仙子(唐小山)的父亲唐敖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的种种经历,体现了人情冷暖,世间善恶总而言之,作者李汝珍写的这本小说真的极好,镜花水月。其神幻会写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镜花缘读后感6

  《镜花缘》这部书,人们把它称之为小说,但它的小说味并不浓厚。说它不浓,首先是它没有塑造出一个像样的典型人物,即使像唐敖、唐小山这样的主角儿,也显得很苍白,而且在结构上也极为松散,故事与故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看上去像是由无数张美丽的图片拼凑而成。所以,艺术力量单薄,文学价值不高。

  当然,这些所憾只是这部巨作的美中不足,应该说,作者耗去二十年心血写成的这部作品,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还占有着它应有的地位。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还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镜花缘》一百回,故事起于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蕴涵着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以此揭示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力,且思想机警和语言幽默风趣。但另一方面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后半部分大谈学问,较为累赘。

  书中对酒。色。财。气颇多微词,而参透酒、色、财、气是成仙了道的关键,在小说中,作者还别出心裁地为武后及武氏兄弟设立了名为“自诛阵”的酉水(酒)、巴刀(色)、才贝(财)、无火(气)四关以对抗勤王诸军,大凡参不透这四关的李唐将士无一幸免,而作为勤王军首领的宋素对这酒、色、财、气平素都不甚在意,因而入此四阵而得以毫发无伤。在大军攻破四座大关而大获全胜的时候,不但前来助阵的百果大仙、红孩儿等五位大仙忽然不见,连宋素亦追随五仙而去,而这一结局无疑又一次证明了小说的禁欲主义的修道观。

  这部书歌颂了女子的才华,反映出她们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要求,表现出了作者尊重妇女地位的民主思想。

【镜花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镜花缘》读后感通用9篇04-08

《镜花缘》读后感15篇03-25

《镜花缘》读后感:书中的现实04-06

《镜花缘》读后感600字以上03-25

镜花缘读后感600字作文03-25

镜花缘读后感作文600字03-25

镜花缘读后感600字高中03-25

最新李汝珍《镜花缘》读后感03-14

看镜花缘读书笔记03-29

镜花缘的读书笔记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