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时间:2024-02-23 14:26:24 丽婷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通用7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通用7篇)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1

  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美籍华人蔡美儿的作品《我在美国做妈妈》,高调赞誉被称为“虎妈”的中国母亲严苛的育子之道,“中国妈妈战胜美国妈妈”的说法一时喧哗。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蔡美儿在美国面临的教育环境、教育问题与中国很不相同,但她却高调肯定“中国模式”的家教方式。她为孩子规定的“十不准”包括不准夜不归宿、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有科目成绩低于a、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不准不练习钢琴及小提琴;甚至规定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没有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等等。

  这位在育儿问题上全心投入的华裔“虎妈”,直接挑战“过于宽容和放任”的美国父母,也让中国妈妈们很纠结。著名文化人洪晃就撰文称:“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大部分的华人母亲在育儿之事上的思维已然更为开明”。家庭教育专家尹建莉也认为:“中国妈妈的整体素质或形象不是这样的”。就某些细节的惊悚程度和冲突性而言,“虎妈”的故事的确吸引眼球,但这并不足以成为广泛讨论的公共话题。眼下,中国妈妈总是困惑于不知道究竟是该“放养”还是“圈养”,蔡美儿则用自己的故事让人看见严格管教也能成功。

  虎妈的教育子女的经历,其根本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延续。说实话,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不能简而言之好坏,关键是适合。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只要能达到既定目标,适合的教育方式就是好的!所以因人而异找到合适的培养教育的方式,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本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学校教育很重要,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不能打骂、甚至不能严厉批评,要鼓励孩子,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而我又是一个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中,我也会表扬她、鼓励她,让她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但有时这种方法是无效的,我也会打她、骂她,棍棒教育见效快,她能记住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待我自己的孩子,我发现既不能完全地“放养”也不能完全地“圈养”,两者相结合,有张有弛。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2

  这本书的主人翁妈妈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蔡美儿,作为一个华人家长,用很中国式的教育方式来对两个女儿,高度期待、异常严格。中间也有过很多困惑,激烈的冲突。两个孩子吧,虽然聪慧但也有抵触、叛逆。蔡美儿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琢磨、不断改变,最后还是越挫越勇,两个女儿在学业、音乐等方面都有了卓越的表现,在当地也被誉为音乐神童。故事情节很紧凑,难怪我一鼓作气就把它看完,没有停歇。

  其实对于这本书我很赞成的是:对“不努力”一定要说“No”!蔡美儿在美国西方文化的包围中还是坚持做“中国妈妈”,是在经历了中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和认真比较后,才坚定地认同并选择了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相信很多妈妈们都知道美国人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他们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结果孩子很轻易地就选择了放弃,孩子们当然宁愿让自己变得轻松。蔡美儿就在书中写道,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担忧过多,但是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我们所作出的每个选择,其实都意味着与此同时的某些放弃。蔡美儿在书里写道,最好是在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弹钢琴还是拉小提琴,是玩吉他还是吹长笛,是画画还是游泳……一旦选定就让他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坚持不懈地去做。孩子自然就会体验到,要做好一件事情,他需要怎样去做、要努力到哪种程度。其实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让孩子受益终身了。

  这不禁也让我想到之前为儿子英语问题头疼的时候。我跟老公带他去了重庆很多家英语机构,一对一的、价格高的都去上过一段时间,但是他回来就是说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安排的课程。最后我们还是抱着坚持的心态继续另外找,到了重庆欧文幼儿英语培训学校。这里的老师和蔼亲和,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专业和会分析,老师们和我们一起讨论儿子为什么经历了这么多学校都不喜欢,找到症结,再从新安排上课的方式和课程量,慢慢的让他先建立兴趣再来学,大约2个星期下来,我看儿子的情绪好了很多,回家也愿意自觉的去看会书听会儿磁带。如果没有重庆欧文幼儿英语培训学校的老师们坚持和努力,我想我们是不是又在为儿子找学校的问题烦恼了呢?重庆欧文幼儿英语培训学校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在读的这本《我在美国做妈妈》,很多理念已经不谋而合。

  读完了重庆欧文幼儿英语培训学校送的这本书,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感受,读一次显然还不够,我想每一次的重复阅读都会有新的体会。说到这,也不得不感谢重庆欧文幼儿英语培训学校这个微博转发活动,虽说是偶然的一个机会得到了书,却也有偶然的收获,让我知道了蔡美儿,让我知道了《我在美国做妈妈》!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3

  《我在美国当妈妈》是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的育儿经,成功教育的背后,是痛苦的文化冲突,故事证明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这篇文章写出了华裔妈妈如何跟女儿斗智斗勇。

  美国人包据现在很多中国的家庭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结果很多孩子就轻易的选择了。我非常同意作者的观点,没有人天就喜欢努力,孩子们也宁愿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我在教育孩子时是让孩子选择放弃的自由还是继续坚持努力而迷茫。读完这本书似乎找到答案。

  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看着他们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不作为。

  作者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其实是最好的一种选择,让孩子选择任何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坚持不懈的去做,孩子自然就会体会体验要做好一件事情,他需要怎么样去做?要努力的何种程度,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孩子在举一反三中受益终身。

  她的两个女儿索菲娅和露露从跨进学校大门的第一学期开始,他们就保持门门功课皆A的全优记录,姐妹俩差不多三岁开始练琴,姐姐14岁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技惊四座,妹妹露露12岁那年就坐在了耶鲁青年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手的头把交椅,被网球教练赞扬是不付出110%的努力就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小姑娘。

  作者蔡美儿把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深深地种在了女儿的心里,让自信、执着的基因,成为了流淌在孩子心液中的红细胞。

  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将目光投向国外,寻求和接受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甚至摈弃中国传统养育思想时,这个中国式妈妈获得美国式成功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和深思。

  中国妈妈相信:完成学业总是第一位的,孩子在学业上的成就,反映了家长的教子有方,绝对不能在公共场合夸奖孩子,如果孩子与老师发生冲突,做家长的必须坚定地站在老师一边,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而且必须是金牌。

  作者不允许女儿涉足的事情:

  在外面过夜,参加玩伴聚会,在学校里卖弄琴艺,抱怨不能在校里演奏,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

  在体育和文艺方面拔尖,其他科目平平

  演奏其他乐器,而不是钢琴或小提琴,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孩子在幼儿园就非常出众,尤其是在数学方面,作者用使劲硬背的中国式方法教他的女儿加减乘除以及和小数。作者培养孩子以中国人的方式及自己各种各样的技能,培养出勤奋、自律和自信,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有自己最新的业余爱好和着迷的活动,而且拥有更有意义,更难掌握,更能发展高深的艺术造诣,提高自身潜能的爱好。她为两个女儿选中了钢琴和小提琴两种乐器。

  在学习上,他要求女儿在学校里成绩全优,每次考试课题后都要记得检查三遍,每一个不认识的字都要准确记住它的定义。

  在生活上要求孩子干体力活,星期天要负责扔垃圾,在外出旅游时提箱子。要求孩子要虚心,要谦卑,要朴素,最后就是最前,确保你名列前茅,这样才能拥有谦虚的本钱,如果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对你不太公平,你就要用加倍的努力获得加倍的成就来证明你自己。作者喜欢明确的目标,看到通向成功的确定无疑的路。

  她陪伴她的女儿每天至少练琴90分钟,周末也不间断,甚至在旅行的过程中,还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钢琴练习,她帮助女儿记住学过的所有东西,甚至包括老师不曾传授的.内容。这估计是大部分父母难以做到的。

  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孩子从本性上讲,绝不会爱好努力,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至关重要,孩子的反抗对父母的韧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万事总是开头难,在千难万难的开头,很多父母都会选择放弃,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坚持不懈的练习,练习,再练习。

  作者近乎发疯般的努力,从律师考上了法学院的教授,她把她的努力也用教育孩子方面,晚上孩子进入梦乡,她还会在灯下阅读有关小提琴的专业文章,努力体会小提琴家精湛的技艺。她与孩子经历了无数场战斗,赢得了大家对孩子的赞扬。

  孩子的优秀是妈妈努力、自律、以身作则的外在展现。

  中国式妈妈认为保护孩子最佳的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用实用的技术、工作的好习惯,内在的没人能够替代的自信来武装他们。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4

  《我在美国做妈妈》是由蔡美儿所著的一本育儿回忆录,书中详细记载了作者以其“虎妈式”教育理念在美国培养两个女儿的经历。读完这本书后,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深深被蔡美儿对孩子教育的执着与投入所震撼。她坚信严格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充分发挥潜能,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她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无疑体现了她对子女深深的爱与期待,尽管这种方式在西方社会引发了巨大争议,但它揭示了东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和碰撞。

  其次,我反思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强调了纪律、毅力和竞争的重要性,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孩子在短期内取得优异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过程中个体自由发展、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思考。教育应当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注重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人格的健全和社会适应性。

  另外,《我在美国做妈妈》也提醒我们尊重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孕育了不同的教育观念,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与否。蔡美儿的'“虎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西方宽松自由的教育理念,也为全球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和反思自身教育方式的机会。

  总之,《我在美国做妈妈》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不仅讲述了作者如何在美国实践其严厉的东方教育理念,更引发读者对教育目标、方式和结果的深度思考。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同时不忘关注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潜力,努力寻求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道。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5

  《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本书是华裔美籍法学教授蔡美儿对其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的深度剖析,通过对自身育儿实践的描述,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方式对比与融合的广泛讨论。读完该书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此书的一些感悟:

  首先,蔡美儿女士以一种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两个女儿,这种“虎妈式”教育方法背后,折射出她对子女教育的极高期待和无私付出。她认为通过高强度的学习训练和严格的纪律约束,可以激发出孩子的最大潜能,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和高度的责任感。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使我重新审视了家庭教育的严格性与适度性之间的平衡。

  其次,虽然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取得了优秀的学术成绩,但同时也引起了我对于过度压力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的忧虑。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孩子形成完整人格、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过程。过于严苛的`教育可能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内在需求,这值得每一位家长深思。

  再者,这本书也让我深切认识到教育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融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让我们看到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如何借鉴不同教育方式的优点,构建更为科学、人性化的教育体系。

  总的来说,《我在美国做妈妈》是一本极具启示意义的书籍,它不仅揭示了教育背后的深层哲学,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母亲在教育子女道路上的困惑、挣扎与坚持。读罢此书,我更加明白教育是一项需要智慧、勇气和耐心的持久事业,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根据自家孩子的特性,摸索出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6

  《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本书由蔡美儿撰写,记录了她作为一位华裔妈妈在美国以极其严格的教育方式培养两个女儿的经历,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关于东西方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热议。阅读之后,我深感震撼,也有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蔡美儿“虎妈”式的教育方式,体现出她对子女教育的高度投入与执着。她坚信严格的管教和高标准的要求能最大化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她们在音乐、学术等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反映了她深厚的母爱以及对子女未来的远见卓识。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潜在问题,如过度的压力可能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个性发展受到限制,以及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以及社交技能的培养。这促使我对教育的目的和方法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反思:教育究竟是为了让孩子在某一领域脱颖而出,还是应该兼顾全面发展,让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健康心态的个体?

  此外,《我在美国做妈妈》也揭示了东西方教育观念的碰撞与融合。蔡美儿的教育实践既继承了东方传统的严谨与刻苦,也融入了西方教育的.创新与自由。这种跨文化的教育尝试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并发掘他们的个性与潜能。

  总的来说,《我在美国做妈妈》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家庭教育实录,更是一部引发广泛社会讨论与深思的著作。它启示我们,无论何种教育方式,都应以孩子的长远发展和幸福为根本出发点,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也要关注情感的滋养与人格的塑造。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 7

  《我在美国做妈妈》一书由华裔美籍作家蔡美儿所著,她以亲身经历揭示了自己以中式教育理念在美国抚养两个女儿的过程。阅读这部作品后,我的内心颇有感触。

  首先,蔡美儿的“虎妈”形象鲜明,她对孩子的教育严谨到近乎苛刻,强调自律、勤奋和卓越,这是典型的东方家庭教育模式的体现。这种教育方式下,她的女儿们在音乐、学术等方面确实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教育成效。

  然而,书中描述的教育过程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方式与孩子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思考。过度的严格要求和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是否会挤压孩子的童年快乐?是否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蔡美儿的女儿们虽然在学业上表现出众,但她们为此付出的代价以及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另一方面,《我在美国做妈妈》一书也反映出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蔡美儿在坚守东方教育理念的同时,也不得不在美国这个崇尚自由、鼓励个性发展的环境中做出调整,这种文化冲突与调和的过程颇具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意识到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和全面发展。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如何平衡严格要求与自由发展,是每个家长都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我在美国做妈妈》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给妈妈做早餐09-24

我做妈妈作文03-25

我爱妈妈做的饺子06-22

今天我做妈妈了作文05-15

我给妈妈做早餐作文03-22

我帮妈妈做家务02-17

我给妈妈做贺卡作文03-14

我给妈妈做家务作文02-19

我为妈妈做早餐日记09-24

我帮妈妈做家务日记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