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读后感(通用7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画》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大家分享。
《如画》读后感1
徐玲曾经以“流动的花朵”为题创作过一部小说,讲述那些跟随务工父母进城,被城里人歧视,但努力想做“本地人”的儿童的故事。时隔数年,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主题开始从“逃离”变为“归来”,而徐玲对农村儿童的“家园”问题,也拓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于是形成了又一部关注农村儿童的重要作品《如画》。
“如画”既是书名,也是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江山如画”与小女孩美善人格“如画”意象的重叠,深刻地映现出徐玲纯正的儿童本位观与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的理想主义情怀。由于对童年问题的持续关注,徐玲一直在不断扩容她的儿童文学价值视野。从“小家”走向“大家”,从“家庭”走向“家园”,这是她新近对儿童文学价值本位的开拓。
故事讲述了如画跟随爸爸从城里返回乡下的过程。爸爸的创业道路虽然艰难坎坷,但他用勤劳的双手实现着重建家园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系列成人形象贯穿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以支教身份来到银树谷的郝校长,为了将贫穷落后的银树谷变得富裕文明,来了就没有离开;从北京来的画家,用艺术的慧眼与五彩的画笔绘制出既有传统、又有自然的生态银树谷;还有小林书记,以及从城里来的房东爷爷奶奶等。正是这些具有高尚品格的成人的存在,才有了如画、如歌、大槐等新农村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能。在儿童文学中,成人形象是儿童形象的逻辑前提,徐玲对新成人形象的创建,既是她自我人生价值观念的外化表现,又是她对儿童文学价值关怀深化理解的产物。
儿童文学的叙事究其深层结构看,都是“在路上”的故事。《如画》设计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孩子“在路上”,它的特别性在于将孩子的自我成长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勾连了起来。徐玲完成了一次“宏大主题”的叙事,这种叙事风格在当下的儿童文学中并不多见。在已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作家们对乡村的发展尤其是乡村儿童的境况,倾注了更多的忧虑与批判性反思,但对于乡村和乡村儿童生活的重建却一直未能真正抵达。这次,《如画》用最纯粹的儿童文学笔法,率先作出了尝试,意义不言而喻。
徐玲的创作一直属于冷峻而暖亮的现实主义基调,她勇于直面现实,从来不放弃努力与攀越。她把其个人的精神气质,毫无保留地通过作品传递给千千万万的孩子。她与孩子们一起,将这种能量放大,成就了“如画”这样“大时代”中不平凡的“小孩子”。
这个“如画”的世界是由所有的“归来者”共同建造的。那些辛劳的农民工,曾背井离乡,受尽歧视与磨难,但“无根”的存在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惠农政策,正在急切召唤着他们的归来,重建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徐玲以一个女孩“如画”的切身经历,为所有“农村”身份的儿童展示了巨大的可能,而孩子正是创造新生活的主人。从“流动的花朵”“留守儿童”到新家园的建设者,这就是“如画”形象内涵的特别价值所在。
《如画》读后感2
我认真的读完了《如画》,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从文章中我看到了祖国对美好环境的迫切追求。地球是所有人赖以生存的地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该存在每个人的意识中。
整篇文章围绕着绿色所写。绿色代表着活力,象征着生命力,对于自然界中的绿色,很容易让人想到森林、草原等一些绿色植物。可如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造成绿色植物的严重破坏,导致荒漠化。蝴蝶、小鸟、鱼儿的生存环境不复存在,空气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景色奇异。可是,近来人类造成的大气、水质、噪声、食品的污染,以及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等,使得严酷的环境问题,步步紧逼的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类生存环境,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它很快就要让人类陷入困境。
我们只要时刻切实的保护环境,加强治理环境的措施,相信地球村将依然是我们美丽的乐园。可以想见:未来的马路上全是很环保的汽车;有清洁型尾气零排放汽车;有新型无轨电车;超级电客车和蓄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在一尘不染的世界中,人们开心、快乐的生活。不用空气净化机、不用吸尘器、不用氧气制造机……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绿色融入生活。我非常愿意生活在“江山如画”中所描写的环境里,我们人类愿意认真的保护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整个世界,将会是我们所期盼的乐园!
《如画》读后感3
三年级暑假,我得到了《如画》这本书。因为成为了自己的书,更重要的是我感觉不是很喜欢它,所以也没急着去看,反而将它搁置在高高的书柜上任其生灰尘。直到临近开学,在妈妈的提醒下,觉得非要看完不可了,这才拿起来翻开,认真地看起来,没想到一拿起它就放不下了。
这本书围绕着一个小女孩如画展开,写了她有一个哥哥叫如水,他们是双胞胎,跟着爸爸妈妈来到江海城,如画很喜欢这里。她以为她会一直在这里学习生活,但就在她们在城市快乐生活了五年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如画又被带回农村乡下,哥哥和妈妈则依然留在城市。懂事的如画虽然觉得很委屈,但她还是跟着爸爸回到了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银树谷生活,尽管刚回家时有过失落、自卑甚至是对哥哥的嫉妒、抱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对家乡的人、事、物的接触,如画渐渐喜欢上了有山、有水、有故事的银树谷,喜欢上了家乡的一切,而且在这过程中变得自信、快乐,甚至是感谢她的爸爸将她带回家乡。
看了《如画》,我想了好多,想想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对于条件还相对落后的农村,我们小县城的孩子就读环境是相当不错了,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那么多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学习用具也不用愁,只管读书学习就行,但仍有好多城市孩子不懂得珍惜,不认真读书,还总是让老师、家长伤神。而对于农村像如画这样的孩子们,她们只希望在她们的家乡也能有城市一样的生活、学习环境,这点我感受比较深。我有两个小表妹也在农村,一到寒假或暑假,她们差不多都在我家度过,并央求我妈妈让她们和我一起上各种兴趣班,甚至有时连周末都会来,爸爸笑称我家是“幼儿园”,妈妈是“园长”。
看过《如画》,我懂得了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做一个品学兼优、自信、快乐的人,将来才有能力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将来才能让自己过上好的生活。
《如画》读后感4
《如画》以一个女孩的视角描写了从城市到乡村的许多小故事,主人公女孩如画随父母从遥远的银树谷,来到江海城,她本以为她会永远生活在这里。可是,有一天,她的爸爸要带她回到家乡,让妈妈和哥哥留在江海城……
初到乡村的如画还念念不忘那远在天边的江海城,可过了1年,她喜欢上了银树谷村,还热爱这里的一切。观看这本书,作者通过一部作品,即将“流动的花朵”与“留守儿童”两个需要特别关爱的群体,和“城市幸福”与“乡村幸福”两种并行不相悖的人类追求完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我更加了解了乡村的美。
是城市好还是乡村好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读了《如画》这本书,我才明白了。城市和农村各有各的好处,我更喜欢乡村,尤其是这本书上的乡村,作者把描写的像银色的姑娘,银色的树叶,银色的房屋,到处都是银色的。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主人公如画见证了银树谷村的变化与发展。从冷清到热闹,从狭窄到宽阔,从黑暗到明亮,从贫穷到富有,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
有人说,农村生活是很苦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直到读了《如画》,我才明白了,原来农村生活并没有那么艰苦,反而更加快乐,更加自由。清新的空气,翠绿的树木,蔚蓝的天空,构成了一幅田园风景画。
读了《如画》,我真正明白了“城市幸福”与“乡村幸福”的差别所在,城市虽比乡村好,但乡村也有自己的特点,《如画》这本书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读了《如画》我知道了乡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一点都不比城市差,正是有了这本书,我才改变了对乡村的看法!
《如画》读后感5
《如画》这本书里的主人公叫李如画,她出生在银杏谷,之后跟着爸爸妈妈去了江海城。在江海小学里,她过得很快乐,令她最喜欢的地方是教学楼上被同学们称做“小白船”的天台。她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如水,他也是跟随爸爸妈妈和如画一起来到江海城的。本来一切都很好,可是有一天,爸爸妈妈对他俩说:“我们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支撑不了你们两个人同时住在江海城,所以,我们决定将如画和爸爸送回银杏谷,如水和妈妈留在江海城。”这个决定让如画感觉是晴天霹雷,她久久不能平静……
如画回到了家乡,觉得自己一切梦想都破碎了。可渐渐的,他发现银杏谷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而且,那里已经开始建新房、定新规,一直在改变。爸爸的羊、丝瓜、油菜花都成熟了,赚了好多钱,自己在银杏谷的名誉越来越高,老师和同学都很欣赏她。只是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把如水留在江海城,把自己送回银杏谷,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一个银锁,上面刻着一个水字,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壬午年,甲辰月,戌申日,命缺水,父姓陈。叩谢!“父姓陈!”如画惊讶极了,想:难道如水不是我的亲哥哥?她带着这个问题去问爷爷,最后爷爷告诉她,如水是被收养的。如画顿时明白了为什么爸爸妈妈决定让如水留在江海城。谅解、惊讶、明白……多种情绪让她无法适应,这个谜解开了,嫉妒的感觉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取代而之的是她对如水的爱。
很快,她就要上中学了,她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银杏谷,爱上了它。梦想又重新向远方眺望。
这本书的主人公里如画是一个有梦想并努力实现的人,他虽然一开始放弃了,可是她慢慢地又开始努力实现了,这告诉我们:有梦想并且去努力完成的人,生活便不会亏待你;虽然路上终究会有坎坷,但你只要勇敢并大胆地跨过去就一定会成功。
最后,对整篇文章,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虽然有时候会走错,但是终究会成功走出去。只是看你敢不敢闯。
《如画》读后感6
《如画》打破了我对儿童文学的认识。它的主题是关于“留守儿童”和“流动的花朵”两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不再是小故事、小感情和小启发。
它主要讲述银树谷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留守儿童”和“流动的花朵”也陆陆续续地减少了。
一开始,银树谷贫穷落后,许多年轻人到外面打工,出现了许多“留守儿童”和“流动的花朵”。几年后,银树谷开始“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也有一个木匠——如画的爸爸带着如画回来。如画的爸爸开始“吃螃蟹”——养波尔山羊,在它们即将出栏的时候,一百只朝气蓬勃的波尔山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病,是不治之症,结果“螃蟹”没“吃”着,还亏了一笔,大家十分失落。过了一阵子,如画的爸爸开始种植丝瓜,用丝瓜水做成化妆品。这次可得到了不小的利润,加上冬天和春天地是空的,可以种植油菜,用油菜籽榨油也有可观的利润。于是村里成立了合作社,一些人回到银树谷种植丝瓜,一些“留守儿童”和“流动的花朵”幸福了起来。慢慢地,银树谷的房屋改造期也拉开了序幕,银树谷的房屋也别具一格。银树谷也出现了面包房、农家乐等,还新建了学校和村民广场。
《如画》告诉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乡建设好,让“留守儿童”和“流动的花朵”减少。
《如画》读后感7
光秃秃的树干立在路边,瑟风飒飒,卷起了枯叶。枯叶如大人的脚掌跟着树影追着风,一步、两步、漫步窗外小径。我信手翻出那本《如画》,看完,思绪万千,不免惆怅。
“她”本来拥有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有“小白船”之梦,有大城市的欢乐。可10岁那年,懂事的她为了成全哥哥,放弃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自己随父来到了偏僻而又落寞的家乡——银树谷。“她”要在这儿待上很久,甚至永远。可“她”并没有垂头丧气。在家乡的日子里,幸好有“如歌”——她的弟弟陪着,而她拥有着另一个诗一般的名字——如画。
如画有着一支白色而又精美的笛子,这个是她还住在大城市时,音乐老师送她的。她把这支笛子视如珍宝,因为她明白要珍惜对自己好的人,不要因为自己一个不经意而又不好的小举动,让对你好的人“不翼而飞”。在命运里兜兜转转,如风中的草,眼看着美好失去,却无能为力的苍凉,让如画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许多曾拥有的美好东西。因此,她格外珍惜自己目前拥有的一切,生怕他们再次飞走。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一切如画,如“如画”一样美丽、动人。
我们是否要珍惜我们童年的那架“纸飞机”,虽它从不曾飞走,由父母帮我们死死地护着。在时间的长河里游荡,彷徨,回头处,你会发现光阴虚度的过往,会如“画”定格在生命的画展上。绚烂也好,平庸也好,都会随着时间在转瞬间“不翼而飞”。
“幸福”总是来之不易,我们的父母在拼命地努力着,我们却认为理所应当,“大口”地吞食着他们的劳动“成果”。朋友,珍惜吧!像如画珍惜现在,乐观面对困难。
“珍惜”是生命的幸福和希望,放开枷锁,释怀心情。
看完你的文字,想到了周末河边看到的那一船来自远方的“雪”:
长相思?雪一船
雪一船,梦一船,
眼望江天柳忆蝉,
晨晓灯映阡。
雨一栏,影一栏,
扰乱音声寝未眠,
窗外风叶潸。
【《如画》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四季如画作文通用15篇02-12
窗外如画的秋色散文02-23
春天如画作文(9篇)02-25
风景如画的巴国城03-14
青春如画岁月如歌作文08-23
四季如画_550字02-12
四季如画_650字02-08
四季如画_700字02-08
赞美春天风景如画的句子03-07
青春如画,岁月如歌作文范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