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徒然草优秀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徒然草优秀读后感1
接连几天看了《夏目友人帐》,然后又看了《徒然草》,两部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电子设备。想到日式木制的古朴房子,以及屋子内榻榻米和身着和服围坐喝茶的武士贵人,就感到,不论再加什么电子设备都是多余的。多放置一个电脑,使用一部手机,马上就没有了那种古朴的味道。
中国的古代作品多的是风情,日本的作品则更容易让人安静。想起《浮生六记》《春雪》和《雪国》等,都是这样的。
《徒然草》给人的感觉很细腻。作者确实是如书中所写,百般无聊,把各种小事和转瞬即逝的想法记录了下来。我很长时间没有集中地写过日记了,渐渐感到自己捕捉想法的能力越来越差,有时不知不觉,过去了好多天,却以为只过去了很短暂的一些时间,可能就是因为没记录下什么东西吧。我的语言表述能力也越来越差,过去能用虚拟和现实的各种意象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时还能写一些诗一样的语言,但是现在连组织好一句白话描述想法都很困难。我需要更多的阅读和写作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徒然草》写得很有意思,又厌倦世俗生活,又无不深刻地观察世俗生活,指出其中的弊病。这种矛盾的想法却更能突出“人”这一特殊的存在。我又想起郭小聪那本《说什么,怎么说》里面的“人永远在神和兽两个廊柱间徘徊,不可能真的偏向哪边”。吉田兼好生活的那个时代没有电子设备的诱惑和困扰,倒是清静了许多。
徒然草优秀读后感2
深夜独静坐,抬头明月光。这是我读《徒然草》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徒然草》是日本南北朝时期吉田兼好所作,全书共分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吉田兼好前半生在皇宫中任职,交游广泛、洞达人情,上皇崩后出家当法师,更能妙悟佛谛,博通诸学。书中既有佛理,又有人情,且广涉典章制度、诗词艺文、民俗风情以至奇闻趣事,乃是在彻悟的境界中,漫说平生的闻见,毙掉率直自然、诙谐有趣,读来既开怀,又醒脑。
夜月色中,见一年轻男子在月光下走出柴门,虽然身影朦胧,但其光鲜的狩衣与深紫色的指贯仍然引人注目。同行的还有一个可爱的童子,两人沿着田间小路,拨开两旁的稻叶前行,全不顾露水沾湿了衣裳。随后又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而起,真是优雅无比,只是在这乡村僻地恐怕难寻知音吧。
倘若无常野的露水和鸟部山的云烟都永不消散,世上的人,既不会老,也不会死,则纵然有大千世界,又哪里有生的情趣可言呢?世上的万物,原本是变动不居,生死相续的,也唯有如此,才妙不可言。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淡淡的语言,却有一种玲珑凑泊的美,几欲把我国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发挥到极致。所以我才会有掩卷长叹,此心悠然的开怀。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来:作者前半生通达俗世,后半生一心向佛,在我看来写俗世的颇有意趣,而劝人向佛的稍显气弱。
徒然草优秀读后感3
《徒然草》无须拿出大块的时间来读,坐公车时,睡前,甚至工作间隙,信手翻开,一小段一小段,用不了几分几秒看上一段,就能有所领会。当然,如果是在冬季温暖的屋子里,阳光暖洋洋地照着,一页页翻看,困意上来了,手一松书一搁,倒头睡去,书中的通透与安然渗入梦里,只怕会睡得更香更沉吧。
吉田大法师说:事事能干却不解风情的男子,好比没有杯底的杯子,中看不中用。心中不禁哈哈大笑,吉田真是了解女人的所思所想,不解风情的男子是不温存的,面孔严肃不懂女性的美好,令人望而生畏,女人遇上这类男人真是悲剧。
他又讲了一个故事。因为一件事给一位朋友去信,朋友回信的时候说:你怎么对早晨下雪的事情一个字儿没有提呀?真是个俗人呀,你的心中缺少情趣。后来他的这位友人故去了,他却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还有一个故事,他在月夜里看到一个人送完客人后,没有立刻关上门,而是举头望了望月亮,他便觉得此人很有韵味儿。如此看来,一个人由内里散发的小情小趣,既能悦已又会怡人,一旦碰到性情相投的人,就很容易成为朋友。
吉田说:与志趣相投的友人从容闲谈,不论所谈为饶有趣味之事,还是琐屑无聊之事,都能以性情相见,真是一大快乐。不过这样的人很难遇到。看这段话的时候,我心里熨贴到温暖,我想起好朋友达子,我们俩个可不就是这个样子吗?自一起念书,到一起租房,到久别重逢,爱情、工作、音乐、电影、同性恋、老年生活、鱼的做法、衣服的款式,常常是有用的没用的,无所不聊,几乎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吉田的几句话,就让我回忆一大堆。也让我想起一位朋友对我和达子的感叹:女人往往不容易有真正的友情,像你俩就太难得了。
吉田讲到唐土一个叫孙晨的人(我国唐代的人),冬天没有被褥,晚上睡在一束蒿草上,早上收起来。唐土的人以其立身简素、不慕豪奢、不贪图功名利禄而视之为高士,记入书中。他又说,此人若在我国,是无人记述的。我有些疑问:为什么在日本就没有记述呢?是因为在日本这样的风气不为人称颂?还是日本人人都是这样无须称赞呢?我想吉田法师在这里应该是在赞扬唐代的人吧。
徒然草优秀读后感4
夜半读罢,放下书本,好似清风拂面,感觉非常舒适。一本只许你静静地捧着,慢慢地、一点点读下去的书,给了我多大的心灵的触动。像雨后的一片清潭,映出了你的身影,又显现出了整个世界的.形状;像暗夜里的长明灯,一位古人的生活观依旧能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人生坐标,照亮一条前方的路;像一壶清淡的茶,浸润了心灵的每一寸土地。
得知《徒然草》这本书是因为看到杂志书刊上时不时的引用,清丽脱俗的字句映进了心里。熟读了这本书后,感受颇深。
吉田兼好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法师。他总是随意地记下感想,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后人把它们整理成了集子,定开卷之语曰《徒然草》。近代学者北村季吟著书评说:“大抵用和歌辞句,而其旨趣则有说儒道者,有说老庄之道者,亦有说神道佛道者。……叙四季物色,记世间人事,初无一定,而其文章优雅,思想高深,熟读深思,自知其妙。”
诚然,书中的思绪片段拼凑在一起,显得很是多样化。观赏月夜美景,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如此美妙,令人陶醉;旧时的庙堂寺院早已颓败不堪,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不禁感慨物是人非;抱着贪婪的心态过日子,纵使千年生命也如一夜长梦……我仿佛看到法师在点了油灯的几案前信手写来,在生活的间隙感受世道,感悟人生。
此书中又可看出日本人的文化根源——“无常”二字。“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这句话美极。对于过去的人,“此种生离之痛,有甚于死别也”。再美好的情感,也终究会逝去。再深刻的心头的烙印,也总会被时间消磨殆尽。无常的心态是心如止水,清醒地洞悉了世间的一切。不必过于悲痛,也不必期望过大。过于悲痛,生活就成了幽深的谷底,你走不出来;期望过大,一旦遇上失败,失望也就越大。
村上春树文章中的句子可以解释,“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万物总有一天会消逝,所有的事物都将马不停蹄地持续变化”,“当人们目睹到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无常让我们心态平和,当执拗不已的事物最终被我们放下,内心再不必扭曲、纠结,像缓缓流淌的溪流一般,抽身于这个追名逐利的世界。能够走出来看待事物的人才是智者,看得云淡风轻才能留一片心灵的平静。
懂得无常,我们就善于面对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变数。与其抱怨,痛苦,不如坦然,接受。三毛曾写道:“生命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欢乐忧愁,无所谓爱恨得失。一切都要过去,像那些花,像那些流水。”鲜花会枯萎,流水会逝去。生命无常,时常抱有这样的心态,和东坡一样“超然游于物外”,那么人生就会被你赋予新的意义。
席慕容曾这样写道:“今夜重读《徒然草》,兼好法师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地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徒然草》的美在于法师恬淡而美好的心境,只是随手而写,随性而发,却能给我们美的感受,人生境界的感悟。
《徒然草》中的文字总是透露着一种气质,温文尔雅,如周作人说的“根底里含着一种温润的情绪”。虽然有议论,却不枯燥乏味。尽管都是些糅合在一起的杂碎,每个片段却互相融合,越过书页,仿佛法师的面容、神态也清晰了——自然而然,眼里有柔情,又不乏理性的光辉,淡定而从容,亲切如昨日之友。
平日里看多了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叙述,闲下来时看些清淡如茶的文字又何尝不可呢?紫砂茶壶吸纳茶水的芳香,而后盛水又能散发出茶的香味。读书也是如此。这本书,就如一壶茶,没有麻、辣、烫那么刺激的口味,却以清淡的文字,独到的见解,浸润你的灵魂,重塑你的思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徒然草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光草》读后感03-28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感1500字03-28
黄庭坚草09-05
草的故事07-11
白居易《草》注解12-05
神奇的草03-07
离骚优秀读后感11-13
关于草的造句11-06
含羞草纪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