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读后感

时间:2021-01-08 09:00: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荐】《秘密》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秘密》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秘密》读后感

《秘密》读后感1

  这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个思想开始的。一本书因为读者不同的阅历和体会,可能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读后感。这本《秘密》的书是我识字以来所看过的最令人感到震撼的书。这是一本让我感觉充满正面力量阳光灿烂的书;是我一位好学的宗亲罗秋波先生推荐给我学习的。在此表示感谢。我的宗亲维汉先生,钦盛先生······都是秘密的实践者。他们是我的榜样,使我对秘密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成功例子和学习动力。感谢!

  《秘密》我前前后后看了十多遍;越看越有趣,并且把它整理成读书笔记;把重点的字眼和哲理性、启发性的词语摘录下来;以便加深体会,我想让我身体细胞都吸收到秘密的信息。

  书中的很多词语大多数出自于国外名人名句,可能是为了增加理论的可信度。为了方便我们的探讨;我把言论名人名字隐蔽,因为我相信他们里面任何人的话,不需要权威身份来证明。同时也不影响我对他们的感激;是他们带给我们伟大的心灵的启发。

  我们刚刚接触《秘密》的时候,你或许有好多的情绪上的抵触;因为传统教育是告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但是,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渴望,期盼,那么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只是换一个方式给你而已。或许你认为“天方夜谭“、“痴人说梦”“黄粱一梦” 、“南柯一梦”的传说;那么,这本书告诉你;你的梦不要醒了就忘记,要继续义无反顾的做梦。并且把梦想变成现实。或许,你认为是一种“迷信’?这是科学不是迷信,但是;你必须入迷的去相信它;“信则有,不信则无”。还有就是潮汕人的俗语就是;“做食不要想食”。是的。“做”是必要的,只是在“受到启发的做”效果是不一样的。它让你“做”的更加开心快乐,并且获得成功。

  “穷则思变”,潮汕人大多数是白手起家的,吃苦耐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他们渴望追求财富,努力拼搏,很多成为老板。他们成功了。可能他们不理解或不知道这个秘密的存在。但是他们其实也是运用了这个秘密。再想一想,那些“粒粒皆辛苦”每天早起晚归辛勤耕耘的农民或奔波劳苦的人们,为什么他们大多数一辈子都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呢?那就是他们不知道“秘密”或不相信秘密。

  如果你保持着过去的想法,认为金钱的唯一来源只有工作,“我非常辛苦地工作。奋斗才会有钱”,那么立刻丢掉这些想法吧。难道你要继续这么想,让它成为你生命中的必然的结果?这种想法对你根本没有好处。

  我们可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或是假想的狂热观点来谈这些的。量子物理学家惊人的研究和发现,使我们对深不可测的心智创造力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秘密法则在万古之初就开始运行,它一直都在,也将永远存在。并且和很多历史智者们;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林肯、爱默生、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都知道并且在运用这个“秘密”——————所说的话是一致的。就是;我们不可能拥有这样一个宇宙,它可以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实际上,所有被我们感知的一切,都是由意识所塑造的。

  我们听过“阿拉丁神灯”故事吗?那位巨人总是说的一句话:“你的愿望,就是我的命令”。其实那不是神话;是知道“秘密”的人另一种方式的解读;包括电影《憨豆先生》主人公也是以风趣幽默对“秘密”的另外一种解读;他享用一小块“三文治”就像在享受“满汉全席”的感觉。

  这个秘密本来就能给你任何你想要的—————————幸福、健康和财富。你可以从一无所有开始。然后,从这一无所有、从这不可能之中,道路就被创造出来了。

《秘密》读后感2

  古老废旧的花园里,人迹罕至。门是锁着的,钥匙被埋在了深深的土底下。宅子里的仆人从来不敢谈论起这个秘密的花园,因为他们脾气古怪的主人对于这个花园总是抱有厌恶的态度。但是秘密总是会被人所发现的。

  父母双亡、从印度搬过来的小女孩玛丽,脾气古怪,性格暴躁。无意中找到了花园中的钥匙,打开了秘密花园深锁的门。于是她叫上了迪康—一个在约克郡十分有名的少年,想一起去探索秘密花园。老宅主人的儿子科林脾气和玛丽一样糟,他神经兮兮,总觉得自己是个驼背,觉得自己很快就要死了。但在玛丽的鼓动下,他们三个最后一起进入了秘密花园。

  科林的母亲,就是在秘密花园—她生前最喜欢的花园里,从一棵大树上掉下来去世了。这也是老宅的主人要锁上秘密花园的原因。它荒凉破败,没有一点生机。在三个孩子的努力下,秘密花园变成了像以前一样的欣欣向荣,他们把它称为魔法——是他们使用魔法让花园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是他们使用魔法让玛丽和科林的性格变得讨人喜欢,同样也是魔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

  在他们所想象的“瑰丽的魔法”的帮助下,花园开始变的日渐繁荣,他们完成了一项项看似决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们就像是那蝴蝶的幼虫,一点一点地破茧而出,蜕变成为最美丽的蝴蝶,向着阳光展动着它那明亮的翅膀。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靠三个孩子和一个年老的花农。

  然而,从魔法中受益的并不只是花园。玛丽和科林,在这“魔法”中也学了很多,他们开始变得不那么暴躁,不那么古怪,他们开始接受生活的美好,变得阳光、积极、向上。他们的脸上开始带上笑容,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玛丽的脾气再也不倔了,科林再也不觉得自己会死掉了。并且科林还从一个病弱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少年——就像约克郡千万个普通的少年一样。

  这真的是“魔法”的作用吗?

  不,这是他们自己的决心与梦想带来的。

  他们的梦想从始至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花园恢复原样,但他们却从不曾想到自己会从里面受益良多。改变最大的就是全书前后反差最大的男孩——科林。以前他是小王爷,从来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蛮横、无理、倔强。他的世界里只有他自己,但是,当他看到秘密花园的时候,他进去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会永远,永远,活下去的!”现在他健康结实,不比全约克郡任何一个男孩差。

  人的梦想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它会改变他的习惯、他的思维方式乃至他的性格。它会让人变得勇往直前,一心只为完成这件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极有可能就收获了优秀的品格和强大的能力。

  在全书的结尾,作者写出了老宅的主人与他的儿子相遇的过程。老宅的主人是个驼背,因为妻子的死亡,丝毫不疼爱他的儿子。他也像全家的人那样认为他的儿子是一个驼背,罗圈腿,性格暴躁,不讨人喜欢。但是当他走进宅子里看见秘密花园的时候,他看见他的那个所谓“脾气暴躁、驼背、罗圈腿”的儿子在花园里站着,与他的伙伴们嬉笑玩闹,还一头扎进了他的怀里。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他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他的儿子能够完成他做不到的事——站着,昂首挺胸的,走出了那个被锁了整整十年的秘密花园,让全宅子里的人都惊呆了。

  全书用这样一个高潮结尾,写出了大自然的“魔法”和人类的美好心灵,同时也写出了梦想对人的巨大改变作用。看这本书,我一直在思考:是否我们也应该像科林一样拥有一个梦想——因为拥有了一个梦想,你就拥有了一个奇迹。

《秘密》读后感3

  放假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调整自己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自我提高、充电的机会。在读完《童年的秘密》的过程中我回忆到了我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以及班级孩子的教育,我庆幸自己完整了读完这本书,我能有机会了解和学习认识、尊重孩子并能有机会弥补孩子做过的关键期的理念和方法。当你为了孩子,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看完之后,我算是明白为什么蒙特梭利教育在蒙特梭利女士手中大放异彩、而在推广时屡屡受挫了,《童年的秘密》里体现出的那种“儿童优于成人”的思想境界,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深刻领会和深度认同的。

  我们的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蒙台梭利在书中给我们描绘的“正常”的儿童模样是:他们有尊严,守纪律,举止得体,热爱学习!有良好的的控制行为和情感能力,自信,善于思考。他们没有恐惧,不一味顺从,没有过多幻想,不迷恋玩具,不说谎...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说,这不是幻想吗?世上有如此堪称“完美”的存在吗?这或许真的不仅仅是“正常”,而是“完美”吧。不,这不是幻想,我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为这样的天使,只要我们用对了方法。

  我认为“正常”并非要求我们的孩子事事完美,而是强调培养是非判断能力,正直,快乐,有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能够探索这个世界并且觉得学习或者工作是愉快的,不容易随便成瘾。可是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是每个父母都是教育家,也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够按照孩子的需求给与适当的关怀和爱护。书中更是指出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在无意间烙下的。他们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导致很多孩子得不到充分、舒展的发育和成长。所以,我觉得孩子周围的所有成人即孩子的父母、老师以及祖父母必须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并把它们从自己设置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首先,我认为父母和老师应该端正对儿童的态度,孩子没有是非对错的判断力,或许面对你的批评,他会内疚,反反复复的批评变成了一种指责,孩子逐渐失去了自我。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消除自身的内心障碍,做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引路者。

  其次,关于孩子塑造孩子行为最好的时机就是孩子做出正确行为的时候。在孩子作错后反复的指责只是在强化错误的行为,只有孩子做出正确行为时我们对孩子的肯定,才是孩子积累正确行为经验的优选方法。千万不要让口头奖励被物质奖励取代。

  当然,书中也依旧强调关爱和理解对孩子的重要性。毕竟人类都是感情动物,或许在纠正孩子行为之前先与孩子连接情感,处理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认为真正的陪伴,拉近的不是身体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只有我们认真的与孩子相处,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从而发现孩子内心深处的秘密。

  所以我通过看这本书,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种包治百病的药,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有的是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要知道过程应该比结果有意义的多,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结果,或许放慢脚步用心享受这个过程,会有不一样的美的收获。

《秘密》读后感4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深奥,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研究。虽然我还未能做到完全理解,但是书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蒙台梭利在书中讲述了成人是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

  成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戴全部由父母代劳。

  成人对儿童的态度就好像他们是儿童的造物主。成人认为他们自己永远正确,儿童要以他们为榜样,所有儿童的行为与自己相左的都是错误的。这种态度在潜意识上抹杀了儿童的`个性,而成人却还自以为热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究开始慢慢消失。

  作为成人的我们被控告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儿童的精神”。与儿童相比,成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照顾和引导孩童,所以对儿童的错误理解越来越糊涂。因此解决的方法首先是成人要知道:他们错了。正如书中所说:解决儿童与成人的冲突问题的关键在于成人要具有认识到阻碍他们真正“理解”儿童和尚未意识到的错误,这种心理准备。

  另外,书中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因为了发现儿童的渴望。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当然首先是作为一名成人。在自己有了人们还未真正理解儿童的觉悟之后,就要着手来解决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冲突了。学习对儿童的心理进行分析,知道他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需要,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我想,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平时主观认为的儿童的想法是不同的,这也许就是“童年的秘密”。

《秘密》读后感5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好书,它揭开了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念。本书,作者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示了成年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儿童发育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着作。

  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之前,我们并不太在意,读了这本书以来,我对这点就有感受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了,年幼的初生儿将用啼哭来表示抗议,稍大点的幼儿园小朋友就会大胆说出来,到了小学阶段的儿童,甚至会产生逆反的心理,因此,我们要根据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这一点原则,多考虑儿童的感受,并作出让步。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好处的。例如我家现在读幼儿园的女儿,在吃晚餐时,对餐桌旁边谁坐哪个位子很敏感,平时,她习惯坐在爸爸妈妈中间的位子,爷爷坐在最旁边的位子。记得有一次,吃晚饭时,我坐在我女儿的位置吃饭,女儿马上就说,爸爸你坐错了,并非得要我坐回以前的座位。在我所教的班级里的学生,他们也很有秩序感,例如,他们在教室里上课之前,会很自觉地坐好等待老师来上课,当有一名学生总是站着,或者在捣乱,其他学生总会觉得不习惯,从而会对他产生反感,当我到了教室里之后,很多学生会主动地举手告诉我这个学生怎么样不遵守纪律。

  蒙台梭利还告诉我们,成年人应该去努力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就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睡眠需要,“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应该让他多睡些”。新生儿基本上一天基本上都是以睡眠为主,一天的非睡眠时间只有几小时,幼儿园小朋友最好能一天睡上12小时以上,到了小学生,最好是能睡上九小时以上,才能满足睡眠。但是,蒙台梭利也告诉我们,千万别让儿童过量睡眠,过量睡眠,会让他们缺乏必要的活动时间,不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利于成长。我女儿说,睡太久了,上幼儿园会迟到,要早睡早起。现在的小学生,由于作业量过多,有的同学写得较慢,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的现象较为普遍,中午也有作业,不能午睡,这样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八小时,这样,怎么能满足睡眠的需要呢。

  蒙台梭利说,成人能够以儿童的身份去代替儿童做某件事,但决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微妙地强加于儿童,而应该让儿童自己去做。一旦发生成人替代儿童做事的情形,就不再是儿童自愿去做,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去做某件事了。拿我女儿来说,因为担心她自己吃饭会吃不饱,因此都是大人喂给她吃,但最近我发现,在吃饭这点,她早已落后于其他小朋友了,她在幼儿园里吃饭排名倒数。我在想,这就是我们一直喂她的原因了。她缺乏自己吃饭的锻炼,难怪在幼儿园里吃饭很慢。这几天,我们不喂她了,让她自己吃,几天来,她进步很快,还会用筷子吃饭夹菜了。我也在暗暗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让她自己吃呢?为什么我们要帮她呢,让她自己来不是很好吗?有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写家庭作业时写得慢,陪伴的家长又没有耐心,为了赶时间,家长会帮着写,这样将不利于学生快速完成写作业。学校卫生大扫除,低年级家长会主动地帮孩子班级搞卫生,这样包办代替,也不利于孩子的劳动能力的提高。

《秘密》读后感6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人,要读书,更要读好书。秘密花园,无非是一本饱含智慧的书籍。它有细腻入微的细节描写,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更有引人入胜的环境描写,人生需要这样一本好书。

  我非常敬佩这本书的作者,弗朗西斯霍奇森博纳特,她是20世纪世界最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也是英国唯一一名一举成名的家庭主妇。她虽移居美国,被美国视为文坛珍宝,但她一直使用最典范的英语写作,小说的背景也都安排在英国,同样她也是一位爱国主义作家。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九岁的小女孩玛丽,由娇蛮跋扈的疯丫头到活泼可人的好女孩的蜕变过程。写了玛丽其实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父亲每天忙于外交,而她无所事事的母亲每天就会参加一些上流贵族的聚会。玛丽一出生她的父亲母亲就没有怜爱过她,而下人也是对她言听计从,因此玛丽在六岁时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逍遥跋扈、自私自利的丫头了。在霍乱爆发的时候,每个人都忙于逃命,竟无人记得有着么一个居功自傲的丫头。后来玛丽到了她姑父的庄园里,认识了一些和蔼可亲的人,因此玛丽也变的活泼开朗。玛丽和她的生死之交一起寻找到了一个神秘莫测的秘密花园,她们一起探索奇幻的秘境,找寻失去的花园,之后为这一座神奇的庄园破密的故事。

  其实社会中有许多像玛丽一样的女孩,但每个人都会像玛丽一样,找到辅助自己跨过障碍的得力之人。人生需要像玛丽一样愿意从娇蛮放纵蜕变成无拘无束。这也提醒了社会中的每一个父母,不要把孩子封锁在自己的襁褓之中,更不要对孩子不闻不问。但我最喜欢的是里面一个叫迪肯的男孩,他从小乐于助人、宽宏大量、表里如一,他的心灵像雪花一样纯洁无瑕,容不得半点污垢,连玛丽见了他之后都眉开眼笑、放松自如。草原上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只动物都与他和睦共处。他每天像一只小鸟一样跳跃在草原上,无时无刻都给这片草原增添一笔愉悦的色彩,更因为有了他玛丽才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一位善良的女孩。

  书中的玛丽会和他的这些义结金兰的死党找寻秘密花园中的秘密,会同进退共患难,就因此玛丽学会了情同手足是什么意思。书中每一个帮助过玛丽的人,包括克雷文先生,他们都有着一颗宽广的心。克雷文先生虽因逝妻而暴戾,但他依旧关心玛丽。玛莎虽是仆人,但心如止水,传赠给了玛丽她所能及的一切。迪肯虽是一个连普通都算不上的男孩,但玛丽因为他而改变了自己一切不堪入目的坏习惯……这一切得一切并不是因为她远近闻名的父亲更不是她美丽高贵的的母亲,而是那些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约克郡人。这也许很好笑,一个孩子的蜕变竟不是因为她的双亲,而是来源于与她毫无关系,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但这一切的一切是千真万却的。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花园,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人人都可能丢失开启这秘密花园的钥匙。痛苦是人心灵深处最坚固的秘密,往往被人不由自主地坚守着。漫漫无期的压抑和时不时歇斯底里的发作,会不断侵蚀我们的灵魂。如果总是心情糟糕、容易生气,就会慢慢看不见花园里美妙绝伦的景色,感受不到沼泽地吹拂而来的和风,所以要让我们用爱唤醒沉睡中的秘密花园吧!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书籍把我们引向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所以让我们成为汪洋书海中的一员吧!

《秘密》读后感7

  《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失聪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

  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

  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

  4、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儿童利益的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给我的启示:面对儿童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导引儿童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儿童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儿童的帮助”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

《秘密》读后感8

  第一次读朗达·拜恩的《秘密》一书是在寒假期间,为了打发冗余时间,向朋友借了这本精神食粮,再次拜读,仍然很有启发。

  朗达·拜恩是澳大利亚电视制片人和作家,《秘密》产生之前,她的工作遭遇瓶颈,父亲突然去世,人际关系一团糟,在这个时候,

  女儿送给她一本百年古书,在古书中朗达·拜恩发现了一些事情,于是她在史书的海洋中遨游,通过对古籍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她发现了解到这些事情的都是曾经的历史伟人,例如爱因斯坦、贝多芬、柏拉图等。她还发现了这个秘密的很多当代实践者,带着与世人分享的愿望,她和她的创作团队共同制作了《秘密》。《秘密》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著名作家毕淑敏对它的评价是:“你的人生,很可能因为阅读本书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书揭示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吸引力法则”。“其大意是:人的生活“实相”是由其人自身的思想吸引而来。也就是说,当人们思考好的事情的时候,好的事情就被人吸引来了,如果思考负面的事情,那么负面的事情也会被吸引来。听起来会觉得有些唯心主义,但如果细细分析不无道理。

  在我看来,吸引力法则跟佛学中的“心之所向,无所不成”如出一辙,强调的是潜意识的力量。就是要持续不断地集中注意力,聚焦所有精力去做一件事情,乐观积极正面思考。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们认为,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么必须要先改变其潜意识,潜意识改变了,新的局面才得以打开。人的“外在”是由其“内在”决定的,假若从改变外在着手去改变命运的话,那么结果是徒劳的,假若能从改变其“内在”着手去改变命运的话,那么一切神奇的途径将会自然打开,而秘密就揭示了这个道理。

  书中详细解释了吸引力法则实践的三个步骤——要求、相信、接收。要求不是对过程的苛求,而是对理想状态的渴求,让你确定你想要什么,当你心中清楚要什么的时候,要求已经完成了;相信你所思所想的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相信那就是现在的你,而不是未来的你;接收你所达到理想状态的感受,快乐,幸福,满足等喜悦的心情。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就有意识地凡事都往积极的方面去想。因为,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过来的。目前的生活就是过去思想的映现——包括所有美好的事以及自己认为不那么美好的事。

  我们的思想就像一个磁场,有着某种频率。当我们思考时,那些思想就会发送到宇宙中,像磁铁一样,吸引同频率的同类。如果把注意力放在不想要的东西上,比如总想着“我不想迟到,我不想迟到……”这时其实你是在向宇宙呼喊着让这件事发生。相反,如果想的是“我能够准时到达。我很高兴我准时到达了!”。那么,“准时到达”这个结果就会被我吸引进来。我们的思想和感觉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所以,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思想,进而改变自己生命的状态。

  《秘密》关键在于让我们改变心态,正所谓心态决定一切。所以,尽量让自己放松心情,想象美好,用正面的思想去吸引美好的人事物,让我们“心想事成”!

《秘密》读后感9

  初读《童年的秘密》,刚开始打开扉页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理论,我心想这似乎跟我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但看着看着,我渐渐感觉到这书中讲的很多知识其实是我们作为老师必须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比如,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儿女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自然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我们的儿女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儿女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看到一个儿童正在作巨大的努力做某些似乎毫无成效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他本人一瞬间就可以做完,并且做得完美得多,这时他感到痛苦,就想去帮助这个儿童。还有我们迫不及待的教小儿女识字,剥夺了他们的乐趣。“过早地强求他们通过阅读书本来识字也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追求这些并不很重要的东西会削弱他们生气勃勃的心灵的能量。”仔细想一想,我们成人确实经常犯这样的错误。

  每一个在儿女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儿女的父母亲,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才应该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形成他的行为习惯,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他工作的目的就是工作本身,当他重复一项练习,使自己的活动达到一个目的时,这个目的是不受外界因素支配的。就儿童个人的反应而言,他停止工作跟劳累没有联系,因为使他的工作完全更新,充满精力是儿童的特征。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珠玉比比皆是。我以为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

《秘密》读后感10

  读《秘密》之前,看上去觉得我的生活还行:学习上还能得奖学金,周末兼职还算做的风生水起,还有时间恋爱,偶尔还找朋友一起逛逛街。。。。。。其实,只有我心理知道,我的生活其实一团糟:学习、生活、人际、恋爱。。。。。。我是一个表面上看上去乐观得没心没肺的人,但还有一个秘密的自己是多愁善感的人。其实我们看到生活的表象和生活的本身就隔着一条秘密!更何况生活里的种种困扰呢?心理学课和《秘密》感悟的一些思想正启迪着我的生命!

  “在爱情中,我们常常说要找一个多高多帅的男朋友或是找一个多白多美的女朋友;而为什么不说什么样的男性或女性适合我;或是说我要给孩子找一个怎样的父亲或母亲”心理学刘老师如是说。的确,站在别人的角度,为别人着想的这种心理,不仅能解决很多生活的困惑,还能体现为人的高度!

  《秘密》全书贯穿的主线就是吸引力定律:好的吸引好的,坏的吸引坏的。生命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的主要思想,而思想将会经过要求、相信、接收创造出来。大作家林希说,想法和实体是一致的,人生没有想象不到的糟糕,只有想象不到的精彩,你可以颠覆你的世

  界,亦可以重建;荣耀或颓废,一切决定权在你。书里面说到,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吸引力法则,而我们本身就是一个信号的发射台,我们各种各样的思想就是各种频率,当宇宙接收到我们这些频率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把相同频率的东西给我们吸引过来。当你要吸引金钱时,就要专注在富裕上。当你去爱的时候,就会和宇宙处于全然和谐之中。如果想要获得爱,就让自己填满爱。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话,好的东西就自然会吸引过来。我们的思想若是负面的,只会有更多不好的东西吸引过来。这就是“思想吸引一切”。

  “对于敌人,对于竞争对手,我们如果去恨他们,看不惯他们,这就是傻子的行为。”刘老师的这句话触动了我。这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很少有人的内心对敌人有感恩和爱,并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如果能把每个思想都裹上爱,如果能爱所有的事物和人,你的生命就会转变。你的思想就会吸引更多更多美好的事物,与之同频的东西,这就是爱的力量。所以我们最先应该练习的就是去感恩,去爱,去试着欣赏更多美好的事物。把你心中所想,把你的感恩,感谢,感动和爱,写下来,视觉化你的目标,不断的强化你想拥有它的思想,你就会吸引好的你期望的事物,相信它,欣然的接受它,这就是那个“秘密”!

  了解完这个“秘密”后,要努力学会运用这个秘密,运用吸引力法则。并时时记得运用这个秘密,所以我唯一需要做的事是--现在就去感觉美好,专注于你相信的美好,宇宙就释放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帮你创造奇迹。我们才会知道,心想事成也并非一个虚无飘渺的泡沫,

  而是一个非科学可以诠释的神奇秘密,然后发现,我的生活也没那么坏:我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可以努力的前程!

  秘密的吸引力也许在于它的距离,而正是这个距离掩蔽某些不为人知的美。给自己留一个秘密,化作一种思想,支撑心中的某种力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秘密》读后感11

  游戏不应只在电脑里《没有秘密长不大》这本书讲的是内向、孤单的张小伟,一次偶然的机会离开妈妈,和开朗的朱子同生活在一起,两个男孩成为了好朋友。我喜欢书中的朱子同,他就就像我身边的同学,很熟悉,很亲切。他的成绩并不优秀,但他性格很阳光、天性快乐、风趣幽默,连胆小内向的张小伟也说,和这么幽默的家伙呆在一起,想不笑都难。老朱是个不可救药的游戏狂人,他沉迷电脑游戏,有时间就玩,当他和别人发生了争执就说:"走,上赛尔号斗去。"还嘲笑那些不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其实我周围很多同学包括我都和朱子同一样喜欢玩游戏,现在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受到我们男孩的"热烈欢迎",游戏中有奇妙的想象,惊险又刺激,好像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我们。我们课余时间在一起时,说的都是游戏,一见面问的都是:"你的XX游戏打到第几关了?"然后你一言,我一语,眉飞色舞,聊得非常兴奋。我觉得适量的玩玩游戏,可以让自己开心,给自己放松,不会影响身心健康的。比如书中的张小伟、宁佳心同学,他们也玩游戏,也在一起聊游戏,但是他们玩的时候都是适可而止,会控制自己。再比如我们班的副班长,游戏也玩得很好,学习成绩也非常棒,琴棋书画还样样拿手。眼睛也爱护得很好,是我羡慕佩服的人。

  但是我们小孩大部分一玩起网络游戏都很难控制自己,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玩起来就忘了时间,不玩时脑子里也还总想着游戏。过量玩游戏,沉溺在虚拟世界肯定是有害身心的,书中的朱子同,就因为狂玩游戏,眼睛红得像兔子眼一样,最后不得不住进了医院。我还看到报纸上的一些新闻报导,有个男孩为了去网吧玩游戏,成了偷窃犯,还有个男孩为了玩游戏甚至杀死了管教他的外婆,根据统计很多的少年犯罪都与网络游戏有关。要是没有家长严格管着,可能我也会像书中的老朱一样眼睛坏掉了。《没有秘密长不大》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黄小月和宁佳心几个同学在课间玩"鱼儿抢食"的游戏,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电脑游戏,电脑游戏很伤神,而且会造成大家室外运动的减少。像鱼儿抢食这样的室外游戏,对缓解紧张和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应该在全班大力提倡。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后来又在班上流行起打陀螺等其他游戏。

  暑假里,我爸爸教我玩了一种他小时候玩的游戏,捡七个蚕豆粒一样大的小石子就可以开始玩了,把石子一把撒在桌上,捡起其中一颗抛向空中,然后迅速抓起桌上的其他石子,再赶快接住空中落下的石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这些动作必须要眼疾手快。我一开始很笨拙,不是来不及接住落下的石子,就是抓不起桌上的石子,多次反复地练习后,我慢慢熟练了,我还自己创新,给游戏设置了关卡,没事就在家里闯关,可好玩了。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没有网络游戏,但是童年很快乐,经常玩许多益智又健身的游戏,比如打陀螺、滚铁环、打石子等等,非常好玩。对呀,我也可以像书里一样,课间时在班上推广这个"石子游戏",它不仅能锻炼大脑的反应能力,让我们的手更敏捷,而且这个游戏只用几个小石子就能玩,材料是天然的,环保又省钱,玩时不占地方,桌子上、地板上都能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玩,同学们一定会喜欢的,哇!想想都兴奋。快乐的童年当然是少不了游戏的,但游戏应该不只是在电脑里。

【【荐】《秘密》读后感】相关文章:

【荐】《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2-12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荐】01-10

【荐】大自然的秘密作文02-27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100字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6-29

小学秘密花园读后感03-28

《秘密花园》英文读后感03-02

秘密花园英语读后感01-19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_读后感03-10

【热】《童年的秘密》读后感03-10

秘密花园读后感(4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