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1-01-21 12:55:5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1

  语文一级教师,20xx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现就职于昆明市滇池中学,云南省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学员。曾在工作室、校级课赛中获奖,撰写论文多次在省级、校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刊登在省级核心刊物中。所指导的学生参加全国作文比赛,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拜读肖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不禁为肖老师的书名拍案叫绝,多次聆听过肖老师的公开课,觉得他的课总是令人赞叹不已,肖老师却用“浅浅”形容自己的课,不免过谦。但读完整本书仔细品味肖老师的教学智慧,“浅浅”自有其良苦用心的睿智蕴藏其中。

  “浅浅”是一种空瓶心态,孜孜以求不断钻研。在每一个课堂实录后的教学感言中都会出现一个关键词“读”,而这个读多会被“反复”、“仔细”、“揣摩”等词语所修饰。从肖老师的教学感言里映射的是他尊重语文形态的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这一看似简单、重复、机械地备课状态,却因为肖老师全情投入地以文本为故里,与文本进行酣畅淋漓地对话、进行深入地探究和思考,而使这一过程变得妙趣横生、荆棘丛生。肖老师不仅读文本,也读专著,每堂实录里都有肖老师对文本和知识点的相应的链接,而这些内容是教参或网上涉及的浅显的资料所不能触及的。如在上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时,许多老师都会横向延伸到他的《乡愁》,但肖老师却在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延伸到余光中的行文风格“感性与知性,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使学生对余光中其人、其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样的辐射、挖掘随处可见。肖老师的浅是一种空瓶心态,不断的吸纳、汲取、采撷真知,将课堂当作一次磨炼、挑战,将备课当作自我的突破和成长。

  “浅浅”是稳准的直击命脉,反复研读,不旁逸斜出。真理的永恒在于神的.震慑而不是形的绚目。肖老师的课没有“商人”的夺人眼球的投机取巧,而是一个“匠人”的坚守和提升。拨开虚幻的面纱,经住时光的流洗。肖老师的课才是真语文,他对每篇文章的解读极具文本意识,注重词句的揣摩,同时又不忘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情和反馈。如《一双手》现在读来文学价值并不高,又被放在了苏教版的九年级,许多老师往往弃之不用。而肖老师却独具慧眼的发现了它的文体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很短,典型的20世纪那个火热年代里的报告文学气质。那时的手、有信仰、有激情、有干劲、有力量,不畏艰辛、乐于奉献。”从报告文学入手,品味“平中深藏的奇和小中潜藏的大”。让学生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有了更形象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反复的研读教学中被我们所忽视的文本的人物对话,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用对文字的体验来感染学生,而不是透过我们老师简单的话语来传达人物的朴实和伟大。肖老师的浅是一种睿智,真正在寻找语文的核心和本质。

  “浅浅”是务实、求精,追求学生能力的提升。语文学习存在大量技巧和知识点的传授,而不仅仅是感性的体验。但我们往往在脱离实际阅读体验的情况下,机械、死板的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例如教授《沙之书》时,肖老师提到其对单元重点“虚构”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理解,“看过许多教学设计,不外乎’沙之书’的特性与象征意义,小说中虚构与真实的关系探究这几个环节。这一课,语文老师的教学内容几近相同。我所能做的,就是整合与优化,让课堂更干净,让线条更明朗。”一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却因为不同的教学理念和对教学方法的把握,使效果天差地别。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2

  今天有幸拜读肖老师《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一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特别关注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走进肖老师的课堂,心灵受到了震撼,听肖老师的语文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他像一位诗人,他的课就像一首诗,走进他的课堂,就像走进了一种唯美的境界。肖老师的一些话使我感受颇深,他说“读得要深,要钻研,教学,则是学会深入浅出。任何一种轻视,都会让你丧失教学的灵感和激情。对阅读敷衍,就是对教学敷衍。”他恭恭敬敬地像孩子一样地大声读书,文章很短,他却读得很长很长,读每个字,每个标点。找好切入点,教孩子们学语言学表达,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学习语言的途径。

  肖老师的课自然,轻松,简洁,有效。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千锤百炼。这千锤百炼,是对语言文字字斟句酌的咂摸品味,是对小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准确约估,是对课堂教学目标的不偏不倚的笃定,是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一以贯之的肯定,是对语言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是对课堂生成重要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对学生主题定位坚定不移的捍卫。

  肖老师把最艳丽的一朵朵语文之花悄无声息地开在了孩子们的心田。从找写花的词语,从给课文插图找茬,从“奇特”和“奇丽”,到最后的“花的梦”,肖老师贴着文本和学生聊,依着文本教学生读,不紧不慢,看似浅浅地教,却是深深地悟。由人到花,由花到人,没有灌输,没有牵引,就这样人花合一了,这就是知识的迁移,更是情感和生命的迁移。实在叹服肖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语文教学哲学。

  联系自己的语文课堂,深感惭愧,我们也懂得关注文字本身,通过朗读来触摸文字,把握情感,分析主题。都会要求学生上课声情并茂地朗读。我们甚至有板有眼地要求学生:一读字音二读节奏三读情感,但在我们“预谋”好的课堂节奏中,在我们有条不紊的进程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学生对文字的情感把握,好像只能靠学生的意会了,我们实在无法言传,于是,文字敏感度高的学生,貌似意会了我们要传达的感受,于是声情并茂的演绎了我们的期待,而有一部分学生,好像只能在群体的朗读中感受到似是而非。课堂上呈现的是支离破碎的一个一个环节,缺少了肖老师这样让人舒服的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推进到下一个环节,毫无做作之嫌。我想这更多的源于名师灵动的语言,源于他们深厚的积累,更源于时时刻刻对课堂的研究。

  细究肖老师的教学,方法似乎极易模仿,但对文本的理解,对文本的切入似乎又是不那么可以复制和模仿的。也许我们可以学会他这堂课的教法,下堂课可能就捉襟见肘了。全因为自己对文本,对如何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思考、钻研还不够。肖老师的浅浅是实效,是教学中的高效与严谨。

【《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教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我要好好地长大》读后感500字03-23

教师评教评语03-16

冀教版语文听课记录01-27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阅读理解答案 看见绿色就想起了你阅读理解11-06

浅浅的夏天-情感作文1000字09-04

我教姥姥学电脑的03-14

刚开学我就想家了心情随笔11-19

我要轻轻地幼教随笔07-06

我教爷爷上网作文3篇12-15

语文教学中有效地使用课件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