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时间:2021-01-22 10:01:1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习,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最近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近学习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教书匠”这个词是对教师的贬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教书匠就是不读书,不思考,机械性的重复同样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称为教师,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书中给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各方面要严格要求,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对于学生犯的错,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情绪,宽容他所犯的错,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帮他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而不是指责他的错误。

  三、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劲”的人。这“傻劲”就是执着,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万难,付出最大努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四、做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奋斗,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五、做有学力感的教师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可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只有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六年前,也是我的教学生涯的第九个年头,当时的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一些的心得,但又恰好处于很可能形成“年轻的老教师”的尴尬时期,我有幸读到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让纠结了许久的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觉受益匪浅。

  今年寒假的一天,我回家找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管老师的这本书。再次打开,看见以前所做的划记,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触。

  管老师在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言,在这里不多叙述。这次重温书本的过程中,我对管老师的“成长需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小节文字体会很深。管老师在文中用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会沉浸在别人以为的寂寞无聊中,乐此不疲,像周国平所说的“丰富的安静”。简而言之,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好。

  实际上,管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39岁就已是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还兼任学校的副校长。从我自己的工作来看,这些年来的历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行业要沉下心来的重要性。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读文学书,读专业书,读一些杂书,在书香的浸润下,人的内心得到洗涤,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我的第一任务是教学,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我发现所学的东西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用得上了,课堂的内涵比以前提升了,多读书的习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师在50岁以后才尝试上公开课,越上越精彩,越上越有味。他应该算是厚积而薄发的典型吧,他说过自己的成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比别人更舍得花时间在教学研究上,他用最笨的办法读书,安于寂寞。这些年我也慢慢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这和我认认真真学习、认认真真教书应该密切相关。作为后勤干事,我也承担了许多繁琐的事物性工作,这些工作费时费心,但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高效的利用时间。

  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坚信成长真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静待花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阅读完这本书后,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我阅读的都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这一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各个画面都似曾相识,唤醒了我们课堂中的每个细节,精致深刻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理念,和细微独到的心理描写让大多数老师反省,也给我们指名了方向,同时也深感管校长的语言魅力,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阅读了《不做教书匠》,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

不做沉默的羔羊励志故事09-11

光说不做的歇后语11-10

中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光说不做的狐狸》09-22

童年读后感通用15篇03-22

《军神》读后感(通用24篇)03-18

寒号鸟读后感(通用15篇)03-14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15篇03-20

《朝花夕拾》读后感(通用15篇)03-17

慈母情深读后感(通用29篇03-06

学生《活着》读后感通用10篇03-02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通用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习,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平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最近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习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平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近学习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平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教书匠”这个词是对教师的贬称,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上学的时候,有位老师向我们解释道:教书匠就是不读书,不思考,机械性的重复同样的教育工作的人,不能称为教师,只能是匠人。

  在假期看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时,书中给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使我受益匪浅。

  一、做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的消耗。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呻吟的赞誉。

  二、做有约束感的教师

  作为教师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各方面要严格要求,一举一动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正是身教的作用。面对于学生犯的错,我们要约束自己的情绪,宽容他所犯的错,帮他分析犯错的原因,帮他改正错误,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而不是指责他的错误。

  三、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青年教师要有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人,也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有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有一股“傻劲”的人。这“傻劲”就是执着,对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向理想和信念指引的方向排除万难,付出最大努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

  四、做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如果愿意奋斗,那么从此刻起你不妨这样积极地做教育:

  1、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

  2、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

  3、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

  4、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五、做有学力感的教师

  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厂找到份工作,报酬不错,工作条件也好,他很珍惜,下决心好好干。第一天,老板给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这一天,工人砍了18棵树。老板说:“不错,就这么干!”工人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是他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他加倍努力,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了,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了?”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那个工人感觉砍树吃力的时候,该想到去磨斧子。同样,当我们做教育觉得吃力时,就该想到要充电,而不是一味抱怨教育要求高。教师充电、磨刀,读书是最好方式。

  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认为自己不缺理念,他们知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道平等民主与尊重,知道个性化解读,他们以为知道这些就是有了先进理念,可是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人的身体的发育有年龄限制,人的精神发育却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到哪个年龄,精神就停止成长的事。教师应该走了一辈子精神发育的路,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抛在后面,才不会被未来的学生称为“老古董”。读书,是精神一辈子修炼的需要;读书,是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只有修炼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滋生出来的.、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那么,你的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将是别人羡慕得想模仿和借鉴的方式方法。

  六、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他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育手段的运用,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对教育契机的捕捉,都有着极强的专业能力、素养和精神的要求,并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才会产生实际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职业,只有首先被其从业者看重,才能引起别人的重视。当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看得足够尊严的时候,当所有教师都把它当作生命一样神圣守候的时候,别人就不能不对它肃然起敬。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六年前,也是我的教学生涯的第九个年头,当时的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一些的心得,但又恰好处于很可能形成“年轻的老教师”的尴尬时期,我有幸读到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让纠结了许久的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觉受益匪浅。

  今年寒假的一天,我回家找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管老师的这本书。再次打开,看见以前所做的划记,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触。

  管老师在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言,在这里不多叙述。这次重温书本的过程中,我对管老师的“成长需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小节文字体会很深。管老师在文中用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会沉浸在别人以为的寂寞无聊中,乐此不疲,像周国平所说的“丰富的安静”。简而言之,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好。

  实际上,管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39岁就已是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还兼任学校的副校长。从我自己的工作来看,这些年来的历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行业要沉下心来的重要性。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读文学书,读专业书,读一些杂书,在书香的浸润下,人的内心得到洗涤,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我的第一任务是教学,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我发现所学的东西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用得上了,课堂的内涵比以前提升了,多读书的习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师在50岁以后才尝试上公开课,越上越精彩,越上越有味。他应该算是厚积而薄发的典型吧,他说过自己的成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比别人更舍得花时间在教学研究上,他用最笨的办法读书,安于寂寞。这些年我也慢慢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这和我认认真真学习、认认真真教书应该密切相关。作为后勤干事,我也承担了许多繁琐的事物性工作,这些工作费时费心,但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高效的利用时间。

  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坚信成长真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静待花开。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习、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比较机械的传授学生以知识。正的成了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阅读完这本书后,瞬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我阅读的都是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而这一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各个画面都似曾相识,唤醒了我们课堂中的每个细节,精致深刻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理念,和细微独到的心理描写让大多数老师反省,也给我们指名了方向,同时也深感管校长的语言魅力,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阅读了《不做教书匠》,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自我充实,自我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