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
这个寒假我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本名叫《论语》的书,这本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这本书讲的是君子行为和为人处事的原则。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三思而后行”,遇到什么事,先冷静,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一次表演中,因为下雨,两个表演者不能来了大家都慌了,“怎么办呢?马上就上场了,又少了两个人”。这时老师走过来说:“大家别慌,一起想想还有没有办法。”于是,大家又开始想办法了。有人说:“我们不要他们了,自己演吧!”“不行,我们演的是话剧又不是舞蹈。”又有人说。突然,我想到了我两个闺蜜。我在家时,也让她们陪我练过,只能让他们上了。我给大家说了一遍,大家都说只能这样了。我拿起了三把伞,向外跑去,还好她们家离学校很近,不一会儿,我带着她们回来了。我们换上了服装,让她们两个练了几遍。
上台了,大家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观众,虽然没有原来的好,但是掌声依然热烈。表演结束了,大家都说我真聪明呢!
所以说,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只要冷静想办法,一定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2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让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学习和做人的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只有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这短短的一则语录让我联想到了我身边的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毅力。努力学习,温习,最终成为一个才华出众的人。
我们不也这样吗?如果我们被忧心烦恼甚至怨恨蒙蔽了双眼,那么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子曰:由!悔文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短短的语录让我了解到了学习的态度:实事求是;在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时,应取诚实的态度,千万不能不懂装懂,这也让我联想到了孔子,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请孔子判定谁是谁非,孔子不能判定谁是谁非,但是这两个小孩并没有嘲笑孔子的不知。
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和精神也反映了孔子的实事求是。作为中国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对于后世的人们一直有着指导意义,我们今天还可以从中受益。朋友,多读一些好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心动不如行动,试试看!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3
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值得观察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它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奥妙。再往远处看,那娇艳的蝴蝶花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花在风中摇摆。于是,我拿起一个小型的烟花;涂上了美丽的颜色。”看到奇奇很有智有谋,老狼便从身上拿出一颗蓝宝石对奇奇说:“你可别小瞧这颗蓝宝石,它能给你变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还能逢凶化吉,请你收下吧。
这两座山虽然高,却不会再长,我每天挖一点,总有一天会把它挖掉。”愚公的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险阻、不屈不饶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记得我曾经在数学小测验上,考得不理想,很多题目都不会做。回家后我也不管了。
就在这时,妈妈拿了一本我已经读烂了的书,告诉我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气馁,一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就不做了,而是我先要心静下来,万变不离其中,多看书,仔细想一想,肯定能做出来。所有的题目平时我要多做一些练习,关键是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越是遇到困难,越要去战胜它。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论语》,要把愚公移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当中,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再多的困难,只要怀着一颗坚定的心,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当我们学到了知识本领后,长大后才能回报祖国。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4
学了《论语十则》,我有很多感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我记起小学学诗《枫桥夜泊》时,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乡之愁的我难以入眠。但是很让人生疑的一点是,其实枫树不喜欢潮湿。带着这个疑问,我又查阅了资料,发现这里的“江枫”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且当时就有这样一座桥。(如此一来,疑惑尽消。)因此,我认为江枫应取第二种释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其引申之意也至为分明。)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
阅读《论语》影响了我和我的生活,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事。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5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论语》第一篇——《学而》。心里犹如点亮了一盏明灯。《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百善孝为先,这一句是在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能尽孝的话,他是更不可能为社会、为国家尽责的。只要能做到孝,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承诺才能兑现。恭敬要合乎于礼,就能免遭耻辱。所依靠的,应该是亲近自己的人。才是可靠的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承诺别人的事情,要是自己可以办到的,今后可以兑现,不是空头支票。恭敬别人的时候,要顾忌到别人的身份,才不会遭受耻辱,招人烦感,这样才是君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习知识和道理,又能时常加以温习演变成自己的技能,这不是很愉悦的事情吗?有志趣相投的伙伴从远方慕名而来,这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觉得愤怒或怨恨,这不就是君子的作为吗?”这句话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说明了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正如古语说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要先正心,不要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而是一种快乐,是自我修身修心的快乐。不断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交流和传播,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最后一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理:越是有知识、有格调、有涵养的人,也越是宽容。
至此,我明白了。做人应该先讲孝道,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6
《论语》是圣人的经典著作。《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学习这本书受益非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高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所以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7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小学六年级作文《读《论语》有感作文》。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8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可谓举足轻重,其文化影响与政治地位都是其他学术无法相比的。因此,《论语》成了中国历代文人墨客、先贤政要的必读科目。可以说,大凡是中国人没有不知道《论语》的。对于《论语》的解说也很广泛,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读了《论语》,一直都没有完整过,其中读过的一些语句,也只是一知半解,没下多少功夫。直到我来北关小学后,才得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一回。说到这儿,还得感谢我们的孙常青校长,他在校园里积极推行书礼文化、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成立了读书学习社,并拨出专门经费用于购买书籍,我荣幸地成为其中的一员。孙校长发给我们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时值寒假,身边又没有多少琐事,正是读书的好机会。真是不读不知道,读过才知道孔子着实伟大。
他的远见卓识不仅在当时影响巨大,就是对几千年后的我们也深有启迪,有着烛照千秋的意义。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9
《论语》这本书讲的是孔子对学习、执政、敬孝、仁德、礼节和天道地论述。
我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孔子对弟子说,老师教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能获取新的更深的道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如果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白学。学的知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执政就要用道德教化来推行政治;做人要孝敬父母;奉承君主要有献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要讲信用;为别人出主意要忠实,要广泛地与众人友爱;君主使用臣要以礼相待;臣奉承君主应当以忠相待,作为君子要谨慎地说话,敏捷地行动。
我也要用孔子的道理和品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动。对学习,我要经常复习,而且要深入思考,要经常去实践,不能空想,做到虚心好学,说话要有分寸,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孝顺父母,父母不愿听的话要委婉的劝说,为父母做事不要抱怨。尊敬师长,要听从师长的告诫,不冒犯长辈,做一个有孝心的'晚辈。和朋友交往要讲信用,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长大以后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0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和广泛。
《论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质朴精练。其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言,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任重而道远”。它们所蕴涵的深邃的寓意脍炙人口。
读《论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跃、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是一条辽阔、深不可及的滚滚大江,它磅礴的气势深深打动了我们,让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将“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被着重表达。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其中体现之一为“仁者先难而后获”,意思是:仁人是难事做在人前,收获退居人后。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道德水准、精神品质的尺度之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由此可见《论语》对现实社会的积极的影响和它强旺的生命力。
《论语》中有与当代思想相悖谬的地方,应该芟除。但它的菁华必然陶铸我们。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1
D是一把竖琴,是快乐!我们同是龙的传人,长着乌黑的头发,黄色的皮肤。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作文一个明亮的星球又被那人类遭蹋。800字作文我会像杨利伟一样环绕地球十圈,!同学们庆贺着,好象李先永的成功就是大家的胜利。我们看见操场外边有着一圈冬青树,它们像一位位正待检阅的士兵,排得整整齐齐。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孔子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恕”、“仁”与“智”。然而,快乐也悄悄地隐藏在这三个字中。
“恕”,宽恕他人的错误行为,机能体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又能感受到在宽恕了别人之后,心中的那份愉悦和清爽。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车祸而身亡,但是,肇事司机撞人后立刻驾车逃跑了,抓不到他。夫妇俩悲痛欲绝,有人问:“你们恨那个你们儿子的司机吗?”夫妇俩说:“不恨。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要恨,只能恨儿子命不好。”这一信息传到了司机的耳中,司机倍感羞愧,便到公安局自首了。由此可见,宽恕的力量多么强大!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2
在暑假里,我读了《学庸论语》。《学庸论语》包括大学、中庸和论语。我觉得这本书里包含的的道理太浓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的,要你细细地去品味,去理解,去反复阅读才会明白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他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的,不冒犯长辈而爱作乱的是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他是仁的根本。
还比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孔子说,一个人丢了诚信,他还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呢?就好似打车没有輗,小车就没有軏一样。
孔子不仅仅是勤奋、乐观大度的人,还是谦虚的人,孔子在述而第七中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论语》中国文化导读之一,值得我们用我们的一生去读。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3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4
历代研究《论语》的书籍很多,现存的主要有三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是儒家学派对《论语》的代表作。
《论语》在西汉时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鲁论语》、《齐论语》和《古论语》。今本《论语》,系东汉郑玄混合各本而成,共二十篇。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孔子(前5xx-前4xx),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15
《论语》,是一本能教我们怎样做人的好书,它既是我们的老师,又是我们的朋友。我很喜欢《论语》,因为它让我回味无穷!
在《论语》里有很多的名言,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了这句名言,我有很深刻的感悟。我认为做人不能够强人所难,不能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不喜欢去做的事情施加到别人身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例如:小明的一支圆珠笔断墨了,于是他故意把圆珠笔送给小红,不料小红不喜欢他的圆珠笔,但小明仍然拼命地把它塞到小红那里。在学校吃午饭的时候,小明发现有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于是他故意把它送给小东吃,不料小东也不喜欢吃那个食物,可是小明仍然是强人所难,把食物扔到小东的饭盒里。
《论语》真的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大家一定要买来看哦!
【君子以人为本——读《论语》有感】相关文章:
《家》读有感03-10
读《童年》有感12-08
读《坛经》有感10-15
读《老舍》有感02-20
读蝶恋花有感09-28
读《李白》有感06-25
读《范仲淹》有感11-04
读《冰心》有感01-27
读林清玄有感12-14
读张爱玲有感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