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是一条通往课堂深处的小路,课堂的本质在枝叶的遮藏中,这是一种披沙拣金的教学研究,在对细节的梳理中,课堂显漏真相。”拿到《梳理课堂“课堂捉虫”手记》后,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封面上的这段介绍语,顿时觉得心灵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撞击着,迫不及待的翻开了它。翻开书稿,真令我爱不释手,别具一格的标题,富有个性的话语,独特而鲜活的思想。我如同迷恋大森林的孩童一般,沉迷在窦老师的魅力之中。
细看这本书,没有令人厌烦的大道理,也没有太多生涩的规律和原则,但她从教学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在阅读后得到灵魂的洗礼和升华。每一篇文章都留下她深入课堂的印记,每一篇文章都是基于课堂而又高于课堂,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每一篇文章又都向我们展示她背后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这些事例、反思对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它实实在在来自于实践。书中,第一篇是《课堂细节的追问与反思》,其中有窦老师对课堂现场的精美描摹,有来自课堂细节的启发和力量,更有窦老师高屋建瓴认识到的蒙蔽课堂光辉的微尘所在,读后使我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需要面对的课堂智慧。第二篇是《探究课堂的真相》,它使教了十年学的我真正认识到了没有“围场”、家常味的课堂是“绿色课堂”;建立“人和自然、社会”“人和母语文化”“自我的确立”三对关系后才有“主题教学”;也知道了语文应当为学生的心灵奠基。第三篇《寻找生活中的课堂智慧》,告诉了我课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课堂,多彩的生活可以成就课堂的魅力。窦老师还用自己的成长告诉我们“读书、思考,学习、成长”之间的辨证关系,深深的震撼着我。这本书,我从中领会到这样几个关键词:激情、细节、底蕴。下面就这三个关键词谈谈感受。
一、激情——课堂的永远追求。
“无论我有多苦多累但只要我站在课堂上,只要有学生在,我一定情绪饱满,那便是我的那句常话‘岁月可以使我容颜变老,激情会让我青春依旧。’所以,课堂上,我依然释放着我自己,我要和我的孩子们滚在一起、幸福在一起!”掷地有声的豪语使我们认识到了一位充满激情的窦老师。在书中她多次提到,课堂上她经常多彩朗诵,激动地拍着孩子们的小屁股,一次次深情地呼喊“亲爱的同学们啊”,这些声音这些动作,都来自于她的`激情,以及对孩子,对课堂,对教学的投入。从书中可以看到,窦老师不仅要深入课堂,进行听课,甚至于亲自讲课,而且还承担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压力不可谓不大,工作不可谓不累,事务不可谓不繁忙,然而她还能阅读大量书籍,写下一个个深入浅出的教学反思,并出版自己的著作,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教育不断深入、不断提炼、不断创新的激情。当我每天晚上翻看其中几篇时,总会让我浮躁的心得到净化,总会使我在教学迷茫的现实中得到一次梳理,也总会让我产生一种被感染的激情投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们的课堂需要老师的激情,需要用老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用老师的激情来浸润学生的情感。我们的窦老师已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激情,对课堂的一种激情,对教育追求的一种激情。
二、细节——教学的真知灼见。
“我该以怎样的姿势站立在讲台上?”这是窦桂梅老师常常自问的一个问题。也正是她的自问和多思,使她发现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个细节问题。“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就是这些教育细节,使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的真谛。《面对课堂,你准备好了吗》,这是窦老师听了本校几节课后所引发的深思,一针见血地提出现实课堂中存在的弊病;《为什么不敢咬文嚼字》一文,大胆指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些随波逐流的不良趋势;《对待教材的两种基本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之中,向教材本身提出质疑,让我们认识到在我们无权选择课本时,必须清楚自己有权力怎样使用教材等等。每一颗火花,每一份灵感,都是读书之后的积累,实践之后的升华。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堂,就是由若干细节组成的实践,“如同由字词组成篇章,由音符组成乐曲一样。没有字词就没有美文,没有音符就不会有乐章,同样,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窦老师就是在细节中记录着教育的真知,在细节中展示着自己的伟大。
三、底蕴——自我的内心修炼。
在教学过程中,对“细节”敏锐的发现,常常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常常成为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修养。窦桂梅老师的自我描述中这样写到:“读书明理,非朝夕之功,而需寂寞的润泽;边行边思,记录着生活,亦书写着人生。”是啊,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作用。“教师每天上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来不及修改,是一次‘快照’,永远定格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也将永远定格在学生成长历史图景中”——这无疑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理:就是理性;想:就是思考;把‘理’和‘想’加起来,就有了理性的思考,那就是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或许永远都不能实现,但追求理想的课堂却能使我们无限趋近于她,使理想的课堂成为现实课堂的‘极限’。”多好的诠释!她是窦老师对“理想”的独特解读。“对于教材,教师应该有钻进去的力量,又要有飞出来的底气。”如果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没有精湛的业务能力,一句话,没有厚实的功底,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但是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呢?窦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做法:“每天都要读书,每天都要记录。”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自己才会慢慢成长起来。“吸纳百家,才能自成一家。”也许年轻的我们要牢记:读书很重要,学习很重要!
“以真情奉献杏坛,以课堂享受生命,以读书强健精神,以写作锤炼思想,以网络沟通同行”,窦老师在自己的教育五线谱中谱出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交响曲,也给我们年轻教师指出了一条阳光大道。让我们向窦老师学习,做一位有着厚实的底蕴,与孩子一起分享课堂收获的教师!做一位善于反思,为主动分享充足“电”、备足“粮”的学者!做一个随时积累,快乐记录,幸福成长的读书人!
【《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窦桂梅观潮教学设计10-23
清平乐村居窦桂梅教学设计01-15
诚信测试教师手记12-10
放手记叙文02-05
《死屋手记》的好句10-16
小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鸡捉虫》03-17
七年级下册语文窦桂梅观潮教学实录10-24
高中英语作文:人生手记02-26
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青蛙捉虫》09-22
小学英语情趣课堂读后感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