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1
很有幸,在学校的营养书架上发现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借到这本书真是如获至宝。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
一、个人成长
他在书中说“写东西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确,很多时候,我也曾萌发一些不错的想法,当时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时间时我再来整理,往往被一些琐事打岔就搁浅了,最后不了了之。看来动手把这些想法记下来就是在思考如何实施,写得过程就是最好的思考过程。这一行职业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师笔耕不断,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还是应该坚持去写教学札记。也不要等到以后了,就从读这本书开始吧。也许,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他在书中说“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确、用词的精辟、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语气上的抑扬顿挫,灵活的教学机智等让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把人吸引住。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呢?”。是啊!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至关重要,只要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何愁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甚至延续到课后,乃至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自问自己上课风趣幽默少之,严谨不足,这是不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想是的。
二、教学主张
黄爱华的教学主张很多,粗粗阅读,以下几处印象较深。
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学生获得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数学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从黄爱华的课堂教学中,相信每一个人都不难发现这一点。
数学应是现实的,是生活化的,是儿童乐于做的。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应使人人为今后升学、就业和自学打下扎实的应用数学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数学家。
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着真挚的爱,让后进生“体面”地坐下去。课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追求卓越的教学艺术。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用“实、活、美、趣、新、效”六个字来评价。
由于时间关系,阅读得比较粗浅,有人曾说“与其说黄爱华老师是一位名师,倒不如说黄爱华老师是一本书,一本只有认真思考、认真实践后才能读懂的书”。我想,这本书今后我不光要读,更要在教学中实践。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2
自从上次听过黄爱华老师上的课以后,我对他是非常的敬佩。黄爱华老师的课上的生动、形象、扎实,是一位技不惊人誓不休的老师,看了黄爱华老师写的书以后才了解他是一个真正潜心于教育的数学教师,也许正是由于他对教育的一心一意,才能让他在课堂游刃有余,让每个孩子听完后都意犹未尽,让每个听过他课的老师都迷上他的课堂。
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他的成长之路,黄爱华闲暇时光大部分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他说人与人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与所不为。
书中讲到“课堂教学中设计的精妙、指导的精确、用词的精辟、教师语言的风趣幽默,语气上的抑扬顿挫,灵活的教学机智等让一节课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深深地把人吸引住。一个有吸引力的教师何尝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呢?”。如果能象黄老师一样苦练普通话和书法,联系相声、小品演员的语言表现能力,广泛涉猎于音乐、体育、游戏、读书各个层面宽广视野与活动空间,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又何愁不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又何愁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效率呢!
让我思悟更多的是他的课堂实录与他人点评,不同的课型,节节侧重点不同,节节精彩,引导你如何上出活的数学课堂,仔细品位黄老师的每一节课,他的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操作方法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是他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与追求卓越的教育艺术彰显了他独特的教学魅力,黄爱华的的数学课有趣有创新有活力,扎实而有效,他的课堂教学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耐人寻味,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师,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最给我启迪和影响深刻的是他的教学主张,二十条命题条条精彩,引人深思。针对教育他主张教育应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而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上;在教材应对上他主张要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源,做教材的创造者,而不是消费者,要在开放的多样话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我丛中也懂得了如何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创设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对于数学教学,他强调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应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对于课堂教学他主张课堂上既要有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更要有全情的投入,激烈的争风,课堂不仅仅使学生停留在快乐学习的状态,而是要进入真真思考的创造境界,而他对如何引领学生进入真真思考的创造境界的阐述,也使我豁然开朗。黄老师还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众多细节的演绎并转化为深刻影响学生思维和接受的力量,关注细节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这些教学主张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如沐春风,如饮甘泉。
俗话说得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读过这本书后,我有这样的感受,研读了这本书,胜过了我十年的教书生涯,这本书是宝贝呀,这不经让我想到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黄金屋。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3
前些天,接到通知12月中旬要上交一份读后感。于是就继续拿起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又再次回顾了当初给了我提醒的观点,那就是给学生充分的探究、讨论和表达的机会。
黄爱华老师在书中提到: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体参与的,而学生实质性的参与需要沉静的心智活动。在我看来,就是说,学生既要有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又要有活动后平心静气思考的静,做到动静结合,这一节课就是愉悦且高效的。
书中还讲述了一个关于“蚯蚓课”的故事,生动典型。读完后我感受到,由孩子自己亲自接触感受的知识更容易记忆,而且在他的脑子里记住的不仅仅是文字性的知识,还有当时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发展他们的自主活动性,让他们学会思考,充分地发挥孩子们的潜能。
但是平时在上课的时候,我为了赶进度,课上孩子们体验的不多,比如在讲竖式减法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整数减小数时,被减数需要补0这个知识点都是我直接通过提问来得到结论,而不是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得到结论。我觉得可能这样得到的结论有的孩子当时能记住为什么,但之后就想不起来为什么被减数要补0了。
所以,在看过这一章节后,我认为以后不论多着急,都要让学生有一个从体验到提炼结论的过程,这样孩子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的快乐。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4
读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我获益匪浅。这是一本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的书。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全书按“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教学主张”、“课堂实录与点评”、“专家评说”、“人物介绍”五大部分详细解读了黄老师的成长历程读后感触颇深。
在“我的成长之路”中有这么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在业余时间里的所为和所不为。黄老师的闲暇时光基本上都是在读书中度过的。书成了黄老师的宝贝,每当他能借到比较好的书就如获至宝。他曾经在一个星期内看完《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并写下近十万字的笔录。还有一次他发现同事那里有一本200多页的好书,便要借阅,谁知那位同事脱口说道:借你一晚吧。就在那晚黄老师看到凌晨四点多,作了详细的摘录,当第二天同事们看到他浮肿的眼睛之后都惊呆了。正是黄老师这种不知疲倦、如痴如醉地读书精神使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知识,接受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不断地超越自己,才有了今天的成功。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能够在课余时间里主动学习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想这也正是与名师之间的距离吧。读一本书容易,像黄老师那样把读书看成一种乐趣,如饥似渴地读书并不容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觉得我缺少的正是这种毅力。尤其身为教师,必须不停地学习,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一个有涵养有魅力的人格的支撑,更是一名教育者的课堂底蕴的支撑。今后我要向黄老师学习,做一个爱读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5
黄爱华是深圳市年轻的特级教师。他先后多次代表深圳市和广东省参加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大赛等活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和挥洒自如的教学风格不仅征服了学生,而且也征服了听课的专家和学者。黄爱华的课堂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成功的背后,有没有规律性的东西值得研究和探索呢?看了《黄爱华与智慧课堂》中的课堂实录,我为黄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下面就与老师们一切领略黄爱华课堂的智慧吧。
1、开讲,体现了一个“趣”字。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优秀教师都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导入,黄爱华也不例外。他或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直观操作、强化感知,或基础训练、以旧带新,或开展竞赛、激发热情,或生动表演、寓教于乐……无不殚思竭虑,追求卓越。
例如,他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导入“循环小数”,用“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发布亚运会新闻的课前谈话来导入“百分数的`认识”,用“奶奶和孙子生日”的故事来导入“年、月、日”等,都较好地创设了问题情境,产生了“先声夺人”的教学效果,显示出扎实的教学功底。
2、新授,体现了一个“实”字。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黄爱华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首先,他的新授教学充分运用了迁移规律。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充分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黄爱华老师在这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求较复杂的平均数应用题”“分数的基本性质”等课例就较好地体现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
其次,他的新授教学充分揭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他认为,知识发生过程蕴含着极丰富的推理方法、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它们是知识结构中最活跃的元素,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素材。例如,他在“百分数的认识”课例中就体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这一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知识发生的过程。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起、承、转、合圆润自然、通达顺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再次,他的新授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现代数学教学思想。教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黄爱华老师就善于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中,在基本讲完新课后,他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号,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并且尽可能地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老师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教师提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老师没有让学生回答,而是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百分数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满足。这个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练习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练习,体现了一个“精”字。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它既是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基础。黄爱华老师在练习设计中,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注意应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联系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在练习的编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例的练习就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特色。
4、结束,体现了一个“活”字。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黄爱华老师在结束教学中或归纳小结,或设置悬念,或前后呼应,或辨析比较,或开拓延伸,或提出问题,或进行活动游戏,无不匠心独运,力求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质数与合数”这一课的结束就设计得颇有韵味,他让学生判断自己的学号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然后启发学号数是1号的同学先走,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让学号数是质数的同学走,最后让学号数是合数的同学走。先走的学生要大声报出自己的学号数,让没有走的学生判断。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可谓一举多得。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相关文章: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07-22
《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读后感4篇02-13
爱华支教总结范文06-20
智慧课堂讲座心得范文06-20
智慧课堂学习心得01-19
丁爱华《芦苇》阅读答案08-13
智慧课堂心得体会03-10
名家作品:张爱华《怜悯的高度》01-26
智慧课堂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03-22
高效智慧课堂心得体会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