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1-03-25 14:31:0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范文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1

  假期我选玖了《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一朱小蔓教授的新作。朱小蔓、朱永新两位教授通过对话所体现出的对中国教育的思考,特别是对情感缺失现状的探讨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德育,开始重新思考我所理解的学校德育。在对朱教授的关注中,我了解到她是研究情感教育的专家,她始终认为情感教育是辐射教育活动全程、全域的,并始终相信情感培育会及时播下道德的种一子,是埋下了一个人的善根。而近几年来,我校提出了“激扬生命”的德育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也一直在尝试开展体验式德育课程的构建,因此,选取该书对我个人的德育实践一定会带来更多的理一性一思索与视野拓展。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一精一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她对情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教师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教师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

  玖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识的广博,视野的开阔,我认为,全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探讨德育话题时,朱教授能善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生命科学、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等,使其论点充满说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达中,没有繁琐的论证、艰涩的语言,使我读来晓畅明了。

  21世纪是人的生命凸现的时代,伴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我们对教育有了更多赋予生命温度的思考,我们开始思考:人不是产品,不可能按照机器的生产方式标准化、成批量地进行;我们开始思考:在要求孩子接受同样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漠视其作为独立个体而产生的多样一性一、独特一性一;我们开始思考:学生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在他自我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2

  最近,我每天都会一抽一出时间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是项目组活动时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很多人是看不进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静心去阅读,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的经历所吸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期结束前教育局的视频会议,使我觉得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视频会议的一精一神进行师德感悟的撰写,而对于我来说,重不在于反思,而是更高层次的提升。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现场经验感受。我喜欢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历转化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的悟一性一、活力与自觉。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并且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点‘我写我心、抒心写一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

  驹于这本60万字的著作,我没有本事一口气读下来,但对于其中有关德育的理论,还是给予我很多的启示。我不是学校领导,有些对于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我选用跳跃的方式阅读。而对于德育与价值观中“教育的重量与承载”,温总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给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载的分量之沉重。

  驹于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解读,让我了解到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因为长期以来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分割和“五育”的划分,导致道德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错位。书中德罗布尼斯基的观点: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将变成一人的内在稳定的心一性一品质。这不就是“全员德育”的理论基础吗?

  过去的观点认为,成一人比孩子、老师比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真理。而书中所述的研究表明,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中都具有一些较成一人更为可贵的道德品质,提倡“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理念,不正是我们现在越来越觉得孩子不容小觑的理论支撑吗?

  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资源极其表达方式列举中,我发现自己从教的数学学科,从学科内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计算、数学家和发现;可用的学科方法:推理、演绎、归纳、计算;而蕴含的道德价值“严谨、理一性一、坚韧、审美”更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些就是属于数学学科的道德教育范畴,并不是原来我们狭隘的认为,一提到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生硬的创设情境,死板的加入一爱一国主义教育!

  这本书我还只读到上篇《道德与价值观教育》,重在理论阐述,我的认识也还相当浅薄,相信后面的《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会更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景,让我从中收获更多。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3

  如果说假期是一个开心、放松的时间,那么,阅读为开心和放松插上了翅膀,有效地助推了快乐,成为充实假期的一个重要方面。

  暑假里,富贵校长积极筹划,与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联手,组建了“三色堇共读”,吸纳了天南海北的阅读爱好者,大家一起阅读,共同成长。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喜悦和自豪,因为我是一位积极者,爱阅读、乐阅读。

  刚从快递小哥那里拿到《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本书的时候,首先留给我的印象是:朴素、大气的封面设计,颜色的和谐搭配,朱小蔓教授的洒脱签名,让人感到温暖、舒适。于是,迫不及待地翻看几页,浏览数行,就觉得这本书不好读,不费一点功夫和心思,是读不通的,读不懂的。

  拿着书,和朋友边走边聊。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途,忽然,一旁的朋友说,为何不把书放到自行车前面的车栏呢?我这才恍然大悟。他说,你是好书之人,对阅读有情感,想了又想,才说出了想法。听到这,我俩会心地笑了,笑声里,包含着契合,包含着暖意,包含着对知识的尊重、敬畏和憧憬。

  没等到家里坐定,我就打开书籍,静心阅读。我有一个习惯,读书时最先阅读前言后语,中间浏览,拣其最吸引的一两篇悦读仅仅。这个读书方法,可行不可行,另当别论。

  朱小蔓教授,是一个学者,她的恩师鲁洁教授及顾明远先生为其书作序,从不同的视野谈了对本书的看法和意见。

  带着这一些观点,我开启了《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的阅读。读的时候,我不是逐章逐篇读,而是挑选与自己的思维接近的、与自己的教学实际贴近的篇章去读,虽不系统,但是书里的高深理论给了我点滴思考:

  把学生当做“人”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具有生命情感的人。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成了被动、受动的机器,教师成了高高在上的“智者”。我们要转变观念,无论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做人的影响,都要把孩子们看作活生生的人,看作生命的个体,看作有情感的个体。承认孩子的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不同程度地有所成长。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三重关系,即社会关系、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以及师生间自然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到的,仅仅是教与学的工作关系,其他的两种关系,几乎是荡然无存。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要把烦恼、怨气以及变色龙式的做法抛之脑后,把平等、民主、尊重摆到桌面上来,把微笑和鼓励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儿童都享受同一片蓝天下的欢乐。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关注网络心理的健康教育01-26

心灵的成长小学作文11-06

关注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01-27

心灵的成长作文300字10-28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01-30

成长档案心灵心语08-16

心灵成长高中作文11-21

放飞心灵,快乐成长作文03-07

读爱的教育读后感范文02-14

孩子成长教育心得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