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原生家庭》读后感(精选11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原生家庭》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生家庭》读后感 1
每个人在成年之后都有着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但如何看待这种烙印以及如何自我成长,就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一生中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必不可少的,但绝不是“原生家庭决定论”。
好脾气都留给别人,坏脾气都留给家人,对我而言只是妈妈,因为对家里的其他人,我依旧可以“温柔”,但一遇到“妈”,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小事都可以吵得很凶。
通过本人多年观察,我妈受奶奶(我们家不分奶奶和外婆哒,因为都是同样爱孩子,没必要区分!)影响很深,而我也是受我妈影响,都有脾气火爆的特点。不过我和她俩还是不一样,我会克制(至少是在面对其他人时)。
虽然会受妈妈的影响,但读了这么多年书,还是学到了“做个安静的'美女子!”《超越原生家庭》中说到:“人际间的差异会引发人的焦虑,不同的人会对这种焦虑产生不同的应对方式”。我采取的就是“攻击”之法,妈妈和奶奶也都采取此法。见面就是掐,不知道当时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妈妈一直说奶奶是怎么气人,但摆脱不了啊。我也是。别的关系都很好解除,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解除的,坏习惯也一样难解除。
有时真的很气人,前几天我、舅妈和我妈三个人去宜昌的一个县级市办事,我妈开车,在不知道路的情况下我妈就叫我搜导航,搜了本来走的好好的,可到了高速分叉路口,导航都说了“前方下高速”,她还在说屏幕上写着100多米,不下,导致要从下一个路口下来倒回去,导航也喊下高速,我也喊,就是不下,错了还在抠字眼,但是就爆发了,“100米是多远?你车时速多少?走100米要几秒钟?”还要犟,都脾气不好,都是问题,又都不是问题。走错了又怎么样呢?当时就气不过。只要一见面,随时随地都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生活不只是这样,脾气暴躁对自己没有好处,要遇事沉着冷静。经过长时间的打拼,幸好大家都就的我性格还算温和友善。
看了《超越原生家庭》,反思自己确实受影响比较深,但绝不是不可改变的。可能目前我还没有能力摆脱这个“坏习惯”,但我会尽量克制,慢慢转化,找到疗愈的方法。
《原生家庭》读后感 2
在德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半年里,我有了一份很深的心得体会:每个人存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因为我们拘泥、执着于自己的成长和经历。
这也可以引申到个人的性格缺陷的认知盲区,在这个时间点遇到这本书,我扎了进去。在我推荐这本书前,我想按照书的内容邀请你来测试下你的原生家庭对你性格的影响。可能是认知盲区,值得测!
如果你的回答里有1/3是。那么你的原生家庭有“毒”,性格缺陷十有八九由此毒炮制。想必此刻你的心理并不能接受。没关系,盲区本身也是一种舒适区,谁被拉出舒适区,都不会好受。
我在读这本书前,是有一个迫切的愿望的。我想了解自己的性格。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我的性格与我的成长背景有关。可是当我绞尽脑汁去回忆我的成长经历,发现仅靠自己这一支线,没有其它标的物做参考,很难有什么头绪。于是抱着探析他人成长模式的动机,我开启了此书。书的前半部分是许多个成长的案例。
有了对比,我才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线所处的真实空间位置,以及环境对其的交互影响。这对我帮助很大,因为我意识到有很多比我成熟的灵魂,值得参照去追随成就自我成长。
其实这个道理向来也懂,只是我之前没有看到实际的差距和可行的发力点。于是所幸躲藏起来,怜惜一个臆想中的单纯美好的自己;同时我也看到很多比我悲惨的生命,心中升起一份对生活的敬畏,由此获得一份成长的力量感。现在我不想再在成长的道路上原地踏步了。因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书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性格缺陷,正消极影响着自己和他人。
书的后半部分给了对策和方法,来支持我找到成长的发力点。作为隐私,我不想分享自己的事例。但我想总结书的方法论。
首先,去认知原生家庭的'“毒”。这往往不易察觉和相信,因为原生家庭模式可能已经是我们的思维定式。尝试去剖析自己看不见的,一些习以为常进而合理化的问题;去承认被自己否认的事实。
其次,去和原生家庭做对峙进而尝试和解。当然直面问题会带来痛苦,打破平衡会有顾虑。成长的代价哪有轻松的呢?但是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方法,让自己的对峙更容易,追求成长的信念更坚定。而这正是我推荐本书的最大动力。
德国的生活和书里他人的案例让我看到了生活和成长的其它种可能。有了对比,再回头审视自己,变得更加包容和赋有力量感。直面自己的性格缺陷,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追求成长道路任重道远,但生命那么长,改善性格的缺陷值得付出努力,亦有可能实现。我坚信这个。
《原生家庭》读后感 3
棍棒石头可能会打断孩子的骨头,但话语决不会伤害他们分毫。确实,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侮辱性的称呼,贬损的评价,以及轻蔑的指责都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觉到自尊性受损。
《原生家庭》一书曾说了一个48岁的牙医,菲儿的例子。虽然他快要50岁了,但还是对别人对他讲的所有事情都过度敏感。他无法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别人说的话,总觉得对方在嘲笑他。他觉得妻子在嘲笑他,病人在嘲笑他。他常常半夜睡不着觉,躺在床上琢磨白天大家对他讲过的话,任何事情都会往坏处去想。
咨询师询问了菲儿早年的'状况,他犹豫了一会儿,试探着说:
童年时,父亲没完没了得取笑他,总是拿他开心,常常令他感到屈辱。当其他家人都以此为乐趣,哄堂大笑时,他愈发感觉到被孤立了。直到今天,菲儿还记得这件事情。还有更严重得,父亲经常说“不知道你是不是我亲生的,估计是在医院抱错了”。当菲儿问父亲为什么会这么说时,父亲说只是为了逗大家开心而已。
愚蠢的父亲根本不知,当时的菲儿根本理解不到这是一句玩笑话。而是觉得他是父母捡来的,他们根本就不爱我。所以,才会经常在背后说我。童年的这些经历,对菲儿来说是如影随形。直到今天,还让他处于一种焦虑情绪中。
闺蜜晴雯是家中的老二,她有个姐姐和弟弟。父母生她时,本来想要个男孩。但最后却生了个女孩。父母平时干活累了,心情不开心时,就会旧话重提“本来要把你送给收破烂的人,但是你奶奶不愿意,所以才没送出去”。每次听到这句话,晴雯的眼泪就止不住得流,心理非常委屈。有时,弟弟姐姐还会拿他寻开心“说她是捡来的,而弟弟每次见到她,就直呼其名。”
在家里,只要哪次考试没考好,父母就骂他是蠢货。还说自己的命不好,生了这么个蠢货。晴雯并没有为自己辩解,只觉得是她没努力,才没考好,让妈妈生气了。长大后,到了工作岗位,只要一件事情没做好,她就觉得是自己的责任,整天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
回到家后,看到孩子把东西乱放,她再也忍不住心理的怒火,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傻,都不知道把东西放好,整天惹人烦”。而此时的她,像足了当时骂她的妈妈。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观察和模仿是人最重要的2种学习方法。而对孩子来说,家人说什么她就会学什么。所以如果家长对孩子语言暴力,孩子以后将会对她的亲人语言暴力,这种语言暴力会代代相传的,是人永远不能摆脱的梦魇。
亲爱的家长,如果你还在对孩子语言暴力,请尽早收手吧!
《原生家庭》读后感 4
这本书的主题是探讨成年人性格缺陷的原因以及补救措施。作者苏珊·福沃德是著名的心理治疗师,她认为成年人的很多性格缺陷都来童年时的家庭经历。具体来说,父母有意或是无意的嘲笑、挖苦、羞辱、批评以及虐待,会和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扎根,伴随着孩子一起长大,即使成年之后也无法摆脱。在书中,作者激进地将这种父母成为“有毒的父母”(toxicparents)。
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接触了大量病人,这些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年人虽然有不同的症状表现,但都有一个共性——不愉快的童年经历。这些经历往往都来自于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父母,比如对孩子人格的贬低、习惯性的否定、批评、殴打甚至虐待。
相信每个经历过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读者,看到这些案例都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熟悉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这不由让我反思中国教育的问题。
有人说,父母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正是因为爱,我们更有必要反思教育,不要让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把爱变成伤害。
批评式教育
中国父母主要的教育方式是批评。我相信一部分父母可能持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贬低孩子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事实上,批评从来都不比赞美更有效。《人性的弱点》里这样写道:“批评是无用的,它激起抵触,让人急于辩白;批评是危险的,它伤害自尊,甚至让人萌生恨意。”想象一下,你的父母、老师、上司在批评你的时候,给你更多的是鼓舞还是沮丧?
批评不但起不了激励作用,还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当一个小孩还没有树立起独立的'价值标准时,对自我的评价更多来自于家长。法官在判刑时慎之又慎,因为他知道这会改变犯人的一生。同样,对于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来说,家长就是他们的法官,你的一句批评,可能对孩子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懂事的孩子
中国父母的育儿理想是培养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的确,懂事的人必然是懂得感恩、富有同理心的人。但是,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懂事还包括责任。
懂事意味需要承担责任、考虑他人感受,这样势必将压抑孩子本身的天性,忽视自己的需求。然而,是人皆有天性,何况是个孩童。因为被灌输了听话懂事的观念,当孩子产生正常的感受和需求时,他们会习惯性地否认自己的内心。“不懂事的自己”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出现,久而久之,他们会为此感到内疚、自责和羞愧。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称为“毒性羞耻感”(toxicshame),它的毒性在于会怀疑和否定自我价值,并最终导致低自尊的性格特质。
然而,有些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会为自己孩子的“懂事”感到欣慰,为自己的“教育成就”沾沾自喜,甚至到处夸耀。殊不知,“懂事的孩子”往往内心压抑、隐忍、自卑、委曲求全,他们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请不要逃避责任,卸下本不应该由他们承受的重担。
都是为你好
传统的教育是家长式教育,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因为不平等,家长可以肆无忌惮的批评贬低孩子,让孩子的尊严荡然无存。不平等的另一个表现是替孩子做选择,并时常伴有“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作为解释。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在说出“都是为你好”这句话时,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表达出的真实心声。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你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别人。任何经验都是基于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时,这样的经验不一定适用。
其次,自主选择是个人尊严的体现,没有人喜欢被安排,也没有喜欢被说教。如果你真的想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那请注意技巧。
电影《快乐飞行》里有这样一幕。在飞机供餐时,由于乘客大多优先选择牛肉,所以导致鱼大量剩余。如何让乘客选择鱼而非牛肉呢?一位空姐在广播中表达了超高的沟通技巧,她说道:“机内供应以优质香草、富含矿物质的天然岩盐和粗制黑胡椒嫩煎而成的白身鱼,以及普通牛肉。”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绝大多数乘客都主动选择了鱼。
在上面的故事里,空姐并没有说“牛肉分完了,你们只能吃鱼”,而是通过言语的技巧,既让乘客觉得是自己做出了选择,又达到了目的。不要觉得使用这些技巧小题大做,你的孩子比乘客更值得认真对待。
打破旧有的家庭模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观念和基因一样,也是会遗传的,只不过前者的载体是家庭,后者是DNA。如果仅凭借自己的直觉(所谓的直觉通常来自上一代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一些看似真理的教育箴言(例如:孩子是打出来的)教育下一代,有毒的观念就无法被清除,毒性将借由你传递给下一代,陈陈相因,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我们需要构建平等的家庭环境。而学会平等的关键是,作为家长,要勇于认错。当你为做了伤害孩子的事情而道歉的时候,你是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他的感觉是对的,他是值得被尊重的。同时你也向他们表明,身为父母的你也会犯错误,而你也愿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其中的信息是,你的孩子也有犯错误的权利,只要他们愿意为此承担责任。通过道歉,你便真正将关爱他人的行为塑造为供孩子们学习的典范。
《原生家庭》读后感 5
《原生家庭》是一部由(美)苏珊·福沃德博士等所著书籍。
苏珊·福沃德,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
《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全书系统地讲述这些有毒家庭的成因,子女所承受的痛苦。对于如何重新搭建有效关系走出自身阴影给予了具体的方法指导。
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阅读此书的人不一定是遭受此种家庭悲剧的人,但可以通过书中案例切身体会到他们的痛苦,或多或少地警醒阅读者在自身现实生活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远离这些悲剧,也可以帮助身边可能存在程度不一的类似受害者。
书籍最后指出,所有的方法再好但最终决定自己是否可以跨出艰难的面对、发泄、接纳和修复的人永远只有自己。
掩卷沉思:作为少年儿童也好,作为成年人也罢,每个人都有各自特定阶段的烦恼和痛苦。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大量阅读,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承受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拥有永远学习的内动力。
我想,现在以及今后的生活中,无论面对家庭还是工作,甚至社会的不易,大家都可以沉着以待,化繁为简,幸福生活。
《原生家庭》读后感 6
学习完李哲老师解读的《原生家庭》,里面播放的电视剧《都好》中的片断,苏明玉指着她父亲苏大强,说了一大堆抱怨的话,而她的父亲默默的听着,痛苦的忍受着,直到那句“你就是一个窝囊废,不配结婚,不配有儿女”,让父亲想起了母亲往日那一幕幕不堪回首的语言暴力,瞬间被彻底击垮了,他用手指着苏明玉说:赵美兰,你就是赵美兰!随后倒下。
这个镜头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虽然是电视剧情,但活脱脱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没想到,人在失去理智时那副愤怒的嘴脸是这么的丑陋,这么的可怕!苏明玉从小受了许多的委屈,所以讨厌自己的母亲,并在自己18岁逃离家庭,一辈子都不想回到那个让自己伤心家庭。可,她虽然人远离了家,远离了母亲,但她的思想、观念、语言,甚至行事风格都与母亲极像,因为,母亲的一言一行早就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苏明玉,并且深深印在她心里,刻在了她的脑子里,所以才导致苏明玉自己变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这部电影里及李哲老师的剖析,例举的那几种问题家长:如,不称职的、控制的、打击型的等家长,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原生态家庭。
我的父亲1951出生,如今已经69岁了。他在他们那个年代上了初中,算的上是比较有文化的人。这里也提一提我太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爸爸)。我太爷爷曾当过大官,可惜英年早逝;我爷爷当过医生,因为我太爷爷的原因,连医生也没做成,还被划成富农成分,挨了斗批。
我父亲学习成绩好,写作特别的棒。但,却因为他是家里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四个,加上当时我爷爷医生也没当成了,家里条件不好,故,他只能放弃学业外出湖南怀化修铁路,承担起了供我姑姑、叔叔们读书的责任,我大姑姑能上大学,就是我父亲赚钱供的。
我父亲他乐善助人,喜欢结交朋友。每次朋友来家里,父亲介绍我妈的`时候,说的是:“这是我的内人“。那时我还小,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内人“这个词让我记忆犹深。
我妈妈却只读了一年级的一个学期,她很善良,但她与我父亲在文化上,社交上的差异都很大,所以,没办法有心灵上的共鸣。故,我父亲在家时,每当遇到事情,常能听到他的唠叨,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小时候不太理解,因为父亲还经常把情绪发泄在我们身上,我是经常挨父亲骂。导致我从小自卑、内向、没有安全感。后来我才理解,父亲因为心里堵塞,再加上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农活又多,他是没办法平衡,也是没有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需要通过这样子的宣泄,才能达到情志通畅。所以,我就从这些阴影里跳了出来。
父母好比是原件,家庭就如复印机,孩子就是复印件。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在我女儿企轩小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复制着我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女儿吼过、骂过、打过。后来通过学习成长后,我跳出了这可怕的传递模式,没有再困在里面,这是万幸。我肯定,鼓励自己的女儿,挖掘她的内动力与潜能,让她自信、阳光的成长。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家”文化。可见“家”是多么的重要!而“家”又是以夫妻感情融洽为代表的团体组合,只有夫妻关系好,涵养好,家庭和谐,家才能幸福美满,兴旺发达。在《都挺好》影片的苏明玉的父母是不幸福的,他的父亲苏大强被她母亲瞧不起,而且一辈子被她母亲打压着。
“母亲”是个神圣又伟大的称呼!因为,要想使家庭长盛不衰,完全取决于母亲这个角色。所以,才有了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以及一个女人旺三代的说法。
那么,母亲的角色如何定位?《易经》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
男为父为乾,女为母为坤。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打拼事业,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家庭幸福美满。可,随着时代的发展,自一百多年前的“三八妇女节”开始,女性为争取更高的社会地位与话语权而发起的运动,巾帼不让须眉,女性也能扛起半边天,到至今,女强人越来越多。
即便如此,女人在外面那怕再强,回到家中依然是妻子,是母亲,是儿媳,所以,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定位,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千万不要越位。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女人就应该像水一样,即能刚柔并济,又能厚德载物,还能处下不争,这才是女子的本色。
当然,父亲在教育中的位置很重要,要不,怎么会说,父亲的肩膀是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
因此,父母共同重视孩子的教育,才能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尾声:
在此,我奉劝那些一直走不出原生家庭影响而报怨父母如何如何对待自己的男女,别再陷在过去的回忆里,要想过得幸福,要想获得成功,一定要向前看,懂得与时俱进!虽然,原生家庭对我们可能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我们自己的人生完全是取决于自己的决定,与它人无关!
也希望更多的父母好好学习,努力成长,跳出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幸福快乐成长。(陈小玲)
《原生家庭》读后感 7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这本书相遇——《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当它的名字映入眼帘时,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然后迫不及待地下载电子书来阅读。一个人坐在电脑前翻阅着电子书,夜已深但兴致浓,机已关仍意未尽。细细品读了这本书,感觉它就像一面镜子,不仅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也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是一本综合性、经验型的养育手册,是作者15年来,在反思中悟出的道理并彻底改变了母子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在育儿中,我们依靠的往往不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或者理性的分析,而通常相信自己的第一反应,即直觉。这一直觉,在童年时即扎根于我们身上,我们很少对它们说“是”或者“否”。这一直觉,演绎着一个逻辑-—我们在重现自己的童年,我们是在影响之下,在我们的父母对待我们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之下。
如果,童年时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确,自己曾经受到过伤害,那么该如何避免以同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如果,认识到自己在复制父母的教育方式,那么该如何甄别其中的优劣,改变行为方式,成为更好的父母呢?一系列的问题在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在家庭教育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共鸣。下面我从有所为有所不为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收获。
一、有所为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们对孩子的付出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正如书中所说“孩子得到的爱与关注越多,他就会成长得越健康;我们对孩子的照顾越少,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越多,感受到的痛苦也越多,甚至这些都会伴随他到成年”。
作为家长,首先要纠正自己为人父母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不断的寻找我们反应方式的替代方法,也就是有别于我们的父母且超越我们的父母,而不是将愤怒转嫁到孩子身上。在孩子的教育中,一旦发现我们的行为反应伤害了孩子,要立刻纠正行为并给孩子道歉。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我很重视这一点,自儿子会说话时起,我和爸爸都一直把他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比如在聊天中,爸爸或者妈妈都不可以随意打断儿子说话、儿子发表言论时,我们要耐心倾听、父子母子之间要遵守原则……如果我们做错了事情,要接受孩子的批评并及时道歉。
其二,要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很多家庭出现了一种现象:焦虑的妈妈,缺位的爸爸,培养出有问题的孩子。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关于孩子自杀之类的新闻,每次看到相关的报道,内心都堵得透不过气。追根溯源,你将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
以前也有很多学生家长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们不知所措,会经常找我聊天。而在交流中我都强调家长要深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要把孩子的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但是作为年轻一代父母其实有些时候很难平衡工作与孩子教育之间的关系,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当孩子在做功课时,家长不可以在旁边玩手机,否则孩子内心是极度的不平衡。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书、学习。
第二,家长要学会主动学习。孩子毕竟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较长,家长在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的同时,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父母积极上进,逐渐使家庭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
第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能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工作忙是客观原因,但是有没有心系孩子的成长才是关键。如:每晚回到家家长可以抽几分钟看看孩子今天的作业情况,发现了错误及时指出,即使孩子已经熟睡了,也可以在纸条留言并简要讲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成长、学习的重视。
二、有所不为
我们家长不妨静下来回忆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一定程度上受自己父母的影响?如果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那是幸运的。如果不幸会怎么样?这将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其实我的父母就是典型的专制型家长,在我成长过程中,做任何事情不可反抗、只能服从,这对于我童年的成长多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现在我认为我的儿子是幸运的,因为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我主修了教育学、研究过心理学,我可以做到超越父辈对我的教育方式,能将教育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要有所不为,其实这方面的举措很多,现在我就从超越原生家庭的角度来谈一谈。
首先,禁“念经”。很多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是碎碎念,孩子不听话时,妈妈控制不好情绪再上演一场“河东狮吼”。很多时候孩子做的好也是一顿叨叨,做的不好还是一顿叨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餐桌吃饭时食欲不振,妈妈就开始在一旁叨叨不吃饭身体不好、要多吃蔬菜、这碗饭必须吃完之类的话。孩子迫于无奈开始吃饭,妈妈又开始说:你看你吃饭多好呀,吃饭了身体才能长高,才有力气学习,你看这蔬菜不是吃的很好吗……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用餐,是不是也会影响到食欲呢?所以爱“念经”的父母不妨换一种方式和孩子相处,话不在多,重在重点。
然后,勿勤快。我就是一个喜欢偷懒的妈妈,孩子的教育我会多让爸爸参与进来,当我教会爸爸如何引导孩子时,有些事情我开始放手让爸爸去做。对儿子也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帮儿子收拾玩具,看到散落一地的玩具,我会提醒他分类整理,如果没做到,我会毫不留情的把玩具倒进垃圾桶里。每晚脱掉的换洗衣物如果自己没有放到洗衣篮里,我也会给丢到垃圾桶里。每天上课用到的课本和材料需要儿子自己对照清单收拾,待他上床睡觉了,我才会悄悄地核对他第二天上课所带东西是否齐全……
其次,不粗暴。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长都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不听话”,很多时候孩子被父母揍了一顿后,还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被打,自己错在了哪里。但是被打了以后,短时间内好像是有效果的,原因是打起到了实质性作用了吗?其实不是,只是孩子怕被再打,短时间内不敢再造次。所以说,如果孩子犯错就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打,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改变,那么这个方法就是无效的,既然无效就没有必要让孩子受这皮肉之苦。
以上从两个方面简单的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也只是选取了一些小的点和角度。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作为年轻一代的父母,我们要不断的学习,从父辈的教育方式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被童年治愈的幸运儿。
《原生家庭》读后感 8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一部分家长不作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不称职的父母会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危害,以及孩子要去怎样应对。
第二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不称职的父母
父母曾经应该承担的所有责任有以下几点:
1.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
2.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身体上的伤害。
3. 他们必须满足孩子对爱、关怀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的需求。
4. 他们必须保护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伤害。
5. 他们必须在道德伦理方面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以上五项是称职的父母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我们讨论的有毒的父母大多连清单上的第一条都无法完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在保持稳定情绪或健康的心态方面存在着(或存在过)极大的障碍。他们不但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反而常常指望甚至是要求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家庭中各个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被迫成为自己的父母,甚至是父母的父母的孩子,没有可以模仿,学习或尊崇的对象。在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失去了父母角色的榜样作用,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便会在波谲云诡的迷惘之海中随波逐流。
父母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原因是疏漏不称职,他们的‘不作为’, 就是一种有毒的教养方式。
不论是“他们并不想伤害我”还是“他们已经尽力了”,这些辩护都掩盖了一个事实: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些有毒的父母通过推卸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积极角色的榜样,而没有了积极角色作为榜样,孩子的情感将难以健康发展。
如果你是不合格或不称职父母的成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你或许没有意识到,除了“我应该对父母负责”的想法之外,其实你还有别的选择。做被他们情感牵制的傀儡并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你是可以选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你要弄明白自己是受错误的逼迫过早成长起来的.,本应属于你的童年生活被夺走了。其次,你必须承认,你在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一旦踏出了这第一步,你便会发现,自己第一次瞬间找到了全新的精力之源——这一生中你耗费在有毒父母身上的精力,最终却可以用来帮助你做出改变:变得更爱自己,对自己更负责任。
我们要明白的是,我们认清了父母的失职对我们造成的危害,那么如果我们自己当了父母,又会怎样对待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要阻断有毒体系的延续,那么我们就要使自己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担起应有的责任,给予孩子物质和精神情感方面的满足,让孩子不至于匮乏,而失去很多本应获得的快乐。
《原生家庭》读后感 9
少有人走的路也是这个观点。
总结起来,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是去否认或粉饰这种伤害,而是正视并分析这种伤害对自己当前行为模式的不良影响,认识到不良影响来自于父母,是他们而不是你自己应该为这样的行为模式负责,对他们表示(至少在内心表示)真正的、彻底的愤怒,才能真正把过去还给过去,从现在起自己为自己负责,走自己的路。
很多人会说,我已经原谅了父母,我知道他们因各种因素所限,在童年时不恰当地对待了我,但是他们是我的父母,我不能否认、断绝关系,我只想知道怎么才能解决当前及未来的痛苦。
然而,如果你不能回到过去,不能真正从心底认识到这是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没有彻底地释放你的愤怒,就意味着你依然背负着包袱,你就永远不会在自己发生不适当行为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不是我,这是我父母的影响,现在是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我父母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你也就永远摆脱不了由此产生的痛苦。
真心希望每个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成年人能够找回真正的自己。
童年虽不可弥补,但好在未来我们可以掌握,只要你愿意勇敢地面对过去的痛苦。
《原生家庭》读后感 10
早些年,陪着儿子读绘本,有一本立体书叫《我的情绪小怪兽》,讲的是一个头长尖角的小怪兽身上涂满了各种色彩,既委屈又无助。他不开心,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了。这时一个小姑娘告诉他,可以把他身上的颜色放进不同的瓶子里,黄色的快乐,蓝色的忧伤,红色的愤怒,黑色的害怕,灰色的孤单。当它们被一一装进不同瓶子的时候,小怪兽嘴角微微上扬,放松而平静,他此时身上只留下一种颜色,代表爱的粉色。
那时候读这本绘本,觉得是写给小孩子看的书,但最近读完了《原生家庭》这本书,才理解到了这个绘本故事的深刻。我不就是那个身上涂满各种色彩,混乱茫然的小怪兽吗?生活中被各种情绪裹挟着、纠缠着,把那些不明所以的情绪变成一把把利剑刺向自己或他人。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开篇写到:
“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你那些灰暗的、一直以来难以被别人和自己所理解接纳、似乎根本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就是来自你的家庭,而且主要来自你与父母的关系。”
在中国这个“百善孝为先”的社会里,乍看到这样的字眼,内心就会隐约浮动着不安和疑惑,似乎这是一种离经叛道,是对父母口诛笔伐的“战争”,对最亲最爱的人的`一种控诉。
反刍那些陈年旧事有何意义?我是在种种质疑中开始《原生家庭》的共读的。在读书会持续了七周的学习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场“战争”或“对决”,凶险艰难。“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是一个发现自己和寻找自我的探险,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原生家庭》的作者苏珊说:“没有归还的,便会转移。”
你的父母应该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我们要为自己成年后的生活负责,但是成年后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由不可控的幼年经历形成的。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总会莫名的焦虑,随着《原生家庭》的学习,我慢慢找到了源头。我从小就不独立,依赖性很强。爸爸沉默寡言,和我的互动很少,妈妈对我的爱充满了宠溺,她很多时候都处于对我的担心状态,“你长大后怎么活呀!”“你总是傻乎乎的,长大谁照顾你哦!”“你这么懒,以后饿死怎么办?”妈妈用爱的名义折断了我的翅膀,又担心我不会飞翔,长大后我成为了一个生活能力很差的人。未做妈妈前,还勉强可以自我照顾,当了妈妈之后,对养育孩子充满了焦虑。事情还没做,会先给自己贴上“你一定做不好”的标签,内心没有力量,操持孩子的衣食起居倍感吃力。
有几次和妈妈聊到这个话题,我明确告诉她:“我不懒,我很能干,我可以搞定我自己,我能搞定我的一切,收回你的担心,担心就是诅咒,请你祝福我,我已经长大了!”
当我把这些内容微信发给妈妈的那一刻,有悲伤,有难过,也有释放,还有一些愤怒。我突然发现自己带着“你不行”的咒语生活了太多年,从那一刻,我决定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一种解脱的力量慢慢的从心底滋生。当我发现、看清和允许这些情绪和感受的时候,我对妈妈反而生起了更多的理解。她从小没有享受到母爱,姥姥对她非打即骂,她不想我像他的童年那样,给了我她能给的所有的溺爱。所以,这种真正的和解,一定是从释放愤怒开始的。
现在面对自己的孩子,还会焦虑、不满,甚至愤怒,但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情绪和我的孩子无关,那是一个小女孩在长大,我会拥抱那些“负面情绪”,给那个未长大的女孩更多的包容和允许。这是成长的必经路,在孩子身上投映出了我的匮乏不安脆弱,而这些裂缝,不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吗?我慢慢学着放手,儿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过多的干涉反而是伤害。就像我的人生应该由我自己负责一样。这样,人生才有可能趋向完整。
我很感谢文中所讲的:“不要让愤怒加深你心中消极的自我形象,你没有因生气而变得卑劣。”
曾经我认为愤怒的情绪是羞耻和不堪的,现在知道,不要因为自己的怒火而心生愧疚,允许自己愤怒,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并学着把愤怒转化为自我定义的动力源泉。不去为改变任何人而徒劳斗争,把“我很愤怒,因为爸妈没有给我爱”变成“我不会允许任何人控制我、贬低我。”拿回属于自己的力量,才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和你爱的人。
《原生家庭》为我提供了安放各种情绪的瓶子,让它们各归其位。亲爱的“小怪兽们”,希望你们也可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当我们褪去身上混乱驳杂的色彩时,那个温暖平静的我们一定会如约而至。
《原生家庭》读后感 11
说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的人都意识到了它的影响,我以前一直对这一点不以为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深深地感受到了它的影响之大。我的父母之间一辈子磕磕碰碰,家里大吵小吵不断,妈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或者谋生的本事,只是跟着父亲来出苦力。家里孩子也多,经常会面临着经济紧张,爸爸又不是那么地负责任,所以他们经常吵架,一吵架,妈妈就会告诉我们,女人,还得有自己的工作,男人不可控等等。
所以我们从小就不相信男人,在该谈恋爱的年龄不敢放开去谈恋爱,总觉得男人不可靠,后来结婚仅仅是因为我觉得他负责任,结婚后,我实现了经济独立,完全不依赖老公,但是却没有安全感,我们依然吵闹不断,三观不合,我的脾气性格,简直就是我妈妈的`翻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苦于改变,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如获至宝。
我们生活到现代这个社会,压力很大,高压之下,或多或少,心理都有点问题,或是抑郁,或是自私,这些心理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认真地去面对和解决。这本书的作者金尚,心理学硕士,是“虚拟爱之疗法”的提出者和倡导者。
整本书先解释了原生家庭创伤对我们的影响,要疗愈代际创伤的一般步骤,从五个阶段来进行详细说明,第三部分从家庭的角度来教会我们怎么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每个人说到底,本质上都是一个小孩子,通过疗愈我们的小孩,我们可以找到内在的幸福。
疗愈完自己的内在小孩之后,我们还要疗愈自己的身心灵,用虚拟的爱的疗法来帮助我们实现心灵的转变,最后慢慢地从内心深处走出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害。
我现在觉得,人的一辈子就是一场修行,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来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个最健康,最纯真的自己,克服内心的邪恶,找到善良,怀着真善美,才能过好这一生。如果你有同样的困惑,不妨先从自我疗愈开始。
【《原生家庭》读后感】相关文章:
原生家庭的影响作文800字01-12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作文600字02-17
原生家庭再婚生育申请书12-27
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的区别08-24
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有哪些区别09-22
原生质体和原生质层分别是什么08-24
向往草原生活的句子02-24
魂灵的原生态情感美文07-12
青春原生态优秀作文10-11
原生态初一作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