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与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与育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与育读后感1
先简单介绍一下《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书里的内容是介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有机结合,教师和家长如何配合在孩子教学(主要是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方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书中更多的是从老师的视角看到孩子看待教育,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一些很有创意的方法。
这一段时间带孩子陪孩子较多,一直在与两个孩子“斗智斗勇”,也一直思考如何教育好两个孩子,这本书刚刚好能够带来一些反思。
读来有如下一些思考:
一、要承认教育是一项长远投资,风险很高,用心尚也不能百分百成功
书中提到的,也是当前普遍的现象,现实的各项焦虑,让很多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都把希望孩子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脱颖而出、出类拔萃,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女,更是汇集了全家人的希望,于是各类辅导班、特长班接连不断,颇有种“毕其功于一役”的感觉,搞得孩子身心俱疲,甚至身心扭曲。
家长们要清醒的面对一个现实:教育是一项投资,投资未来的事业,就有失败的风险。为了避免风险就盲目的投资,被各类培训机构割了一茬又一茬。
相较于把所有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家长的心态要调整,为了孩子倒不如当下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育孩子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孩子能够面对未来的各种能力和素质,比如坚韧不拔的毅力、规律的生活习惯、宽广有爱的胸怀,而不是片面的追求成绩的卓越和特长的亮眼;另一方面,家长更需要的是做好自己,务虚的讲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奋斗向上的榜样,务实一点,积累足够的资本,能够让孩子多浪几次,在人生的选择中多几次试错机会。
二、当下教育要“因材施教、因才施教、因财施教”,说到底是要“因‘阶级’施教”
通过阅读书里的文章,能够感受到书中作者,一众优秀教师对于教育实践的苦苦钻研和思考,无不透漏着对于教育事业的热忱、对孩子的热爱。对比自己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只有羡慕的份了。有的老师只是把这个当做养家糊口的生计,有的老师真真切切的`当做了一份伟大的事业并为之努力奋斗。而学区房的学校无疑汇集了更多的优秀教师,学校相对优渥的待遇也更能让老师更能无后顾之忧的全身心工作。羡慕之余,才发现这背后隐藏的是深深地社会割裂。
透过书中分享的一系列成功案例,无不隐隐的`透漏着家长饮殷实的家境,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海龟学者,商海大佬——很多教育方式和方法虽然让人羡慕,印象深刻的一篇是留洋学者比较中美教育的差异,并把中国的教育批评了一番,看似很有道理,高大上,实际上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所以这些方式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家庭,并不适合所有的学校,比如都在热捧的“素质教育”,如果因为一些成功的案例就无差别化推广,非但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让孩子和家长更加的错乱。
作为家长需要明白自己的阶层,更要明白要突破自己的阶层需要一辈人一辈人的接力努力,之前通过考试鲤鱼跳龙门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时代,针对自己所处阶层,采取符合自身家庭情况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目的。
这个时代需要一份符合当下时代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像主席1925年写的令人醍醐灌顶的那份一样。
未来孩子的路还要还自己走,想来想去无论是走那条道路,面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我们只有更加努力,言传身教,让孩子能够看到父母的努力,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个人而言要做的很多,最近在有意识培养如下方面:
1、要培养独立意识从生活独立,经济独立,到思考的独立,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选择。
2、培养一个与孩子共同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健康的爱好,人就不会孤独,不会因为无处倾诉而走向极端。爱好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也会有一个自然的契机。
教与育读后感2
对于一位从教二十年的教师来说,教育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积极向上的教学激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温,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当我拿到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主编的《教与育》时,我满怀欣喜。打开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细细地品味,自觉收获颇多。简单的字眼,诉说着老师与学生之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着师生之间那纯洁真挚的师生爱,我被这一个个故事感动、激励、启发。
本书中有两个故事使我印象最深刻,其中之一是在“心暖花开”一篇中李青霞老师讲到的一则实例,有一位叫李季的男生,由于父母离异性格变得叛逆、自卑,不尊重老师、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时常发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严重的学生,李老师没有急于批评指正,而是先观察,再交流,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先帮助李季重新建立自信,寻找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一点点重建自信,最终转化成一个懂事、上进的孩子。这个事例也是在我们身边经常会碰到的,在上学期我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一位颇有几分个性的女生,上课总是低着头,听写单词的时候总想偷偷看小抄,平时在老师面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后经了解,这个女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缺少关爱,也不太会表达自己。知道她的情况后,我就默默关注着这个女生,发现了她热心的一面,她是班级qq群的群主,建立班级群方便了老师发通知和文件。在对她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我就找她单独谈话,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和她交流她的优点和不足。两次交流后,她有了很大的改观,上课不再低头,作业也比以前认真了很多。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在“家校合作会让孩子的进步变得很简单”一篇中何晓宇老师讲到的一则事例,一位平时性格乖巧的女生在一次英语听写中竟然打起了小抄,何老师感到很意外,在批阅这位女生的周记时,何老师得知这位女生还有一个弟弟,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格,但陪伴却很少,这位女生觉得父母把爱都给了弟弟。得知这样的情况后,何老师就联系了这位女生的家长,多次与家长沟通交流,转变了家长与女儿的相处模式,女生改观了对父母的看法,最终形成家校合力使这位女生蜕变成一个活泼、上进的孩子。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所教的一个孩子,她也是一个看起来文静、内敛的小姑娘,学习成绩虽然不算好,但也听话努力。可是进入初二下学期,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心思完全不在学习上了,我对她种种自我放弃的表现忍无可忍,联系了她的妈妈,这才知道她发生这么大转变的缘由,她的妈妈要了二胎,这个女生接受不了,她感觉失去了父母的爱,父母对她更多的也是严厉的训斥,她现在这样做也是为了引起父母对她的关注。知道了这样的情况后,我就和她的妈妈商量怎样修补他们之间的关系,希望能通过家校合力慢慢改变这位女生的态度。
以上这两个故事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引发了共鸣,两位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很多借鉴和思考,现在“二胎”家庭越来越普遍,由“二胎”引发的心里叛逆现象也频频发生,初中阶段的学生敏感多变,心理和情绪都不稳定,这时老师和家长细致入微地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积极地做好家校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老师和家长都多一份耐心,面对孩子的困惑,用爱心去感化他,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成家校合力,孩子进步有时会变得很简单
教与育读后感3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 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 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 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 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 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 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 首任老师。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 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 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 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 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 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 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 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 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 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 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 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 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 “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 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 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 2 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 “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 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 得借鉴——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 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 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的保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 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 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 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 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教与育读后感4
在这美丽的世间“爱”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里爱又是怎样去体现的呢?它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教育的结晶呢?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这些问题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带着这些未知的疑问我走进了《爱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撰写的小说,书里的每一个故事虽然比较短小,但是每一个个小故事都讲述着那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那老师与学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这一切的一切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
我把这本书捧在手上,在阳光温暖的陪伴下打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仔细阅读起来。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是那么的频繁,才读了几篇我就有些厌倦了,也许因为它是名著我才肯继续读下去。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这一篇篇虽然语句普通,但是内涵深刻的故事,是让我从心底说出的赞叹,赞叹故事中人与人之间那美好的“爱”,赞叹作者能写出一本这样棒的一本的书,真是让我刻骨铭心。
在这所有的故事中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一个名叫“栖身"的故事。它讲述的是小说的主人安利柯和他的姐姐无意中得知他们的爸爸妈妈最近没钱了,我本以为他们只会用要父母一些钱,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什么都不要了,衣服,零花钱,文具,日用品……能不要的不要,能少要少要。这还不够,他们尽量找出东西来换钱,给家长尽量减轻家庭负担。读到这,我心里便很不是滋味,同样是小学生,同样有着一颗爱父母的心,我为何就很少想过钱这个问题。现在的孩子家家都有钱,可是却很少有想一想假设家里没钱了时怎么办,也许想也会想,可是也不会像他们一样这样的省吃俭用去得钱。我真佩服他们啊!这只是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而已。还有很多故事是讲述朋友与师生间的爱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读完这本书,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我却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它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爱就像花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们不能缺少爱一样。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世界就将因为爱而变得更美好!
教与育读后感5
很多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升学,升了学还是读书,最后的目的是找个好职业,过更好的生活。
读好书是不是就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怎样才算读好书?分数高是不是就一定等于书读的好?
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的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李镇西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李镇西教授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说:“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爱,是教育的前提;而且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对“后进学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同样是平等的:教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教师如果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如果冤枉了学生,教师应该公开主动认错。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
【教与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体 育 课 教 案11-26
托育早教中心招生方案(通用10篇)10-14
早教托育班感恩节活动的策划方案11-25
佛山育心经典05-15
家校共育共促共育计划范文(精选7篇)11-15
家校共育共促共育计划(通用10篇)11-14
家园共育标语09-27
未婚未育证明06-18
家长育子心得11-06
家园共育总结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