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

时间:2022-09-01 15:57:4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1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2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最近,我在看《积极心理学》一书,了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再回顾自身的日常教学经验,发现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内容的确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那么,下面,我将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自身的德育经验来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促进他们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对学习的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情感的.形成促使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3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

  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4

  在听胡媛艳和葛缨两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总会多次听到两位老师谈到《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于是我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个月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阅读一番,并写下这篇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以“愉悦与幸福”为主题、关于美好生活的一门科学,着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意义的东西。这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还是思考了一些东西:

  第一是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时要积极地面对。就像这学期,事情多且杂乱,基本上每门课都要做课堂报告,还有实验课的实验,水电校的工作,对于各种考核的准备。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还得去面对,面对了才能做好。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工作,这才能使活动既愉快又有意义。还是以这学期为例,各种任务都是分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帮助别人,促进团队任务的完成。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建构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的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没有了早、晚自习的限制,就更加颓废,也没有锻炼。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除了对自己的思考,这本书还引导我对社会层面的思考,我觉得当前的大众文化,及主流媒体取向,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过于关注、赞扬,以金钱为意义核心的成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的成就建设、工作取向、物质享乐;忽视了对于道德修养、灵魂信仰、生命归属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与讨论。整个社会,多了一些浮华,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过局限于对社会、人性问题,缺点及阴暗面的发掘与批判,就像一个演员的出轨,一个知名运动员的出轨,弄到全国人民都知道,沸沸扬扬。

  整个社会,多了一些阴郁,而少了一些对于美好生命的关注。在科技极速进步、物质极大繁荣、人类愈加富裕的同时,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乐的减少。这说明了人们在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心灵却更加空虚起来,只能再次投身到谈论批判别人的过错,成为一些制造网络暴力的键盘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质消费,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爱情、友谊、人际关系,在金钱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际关系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是更多的寂寞与孤独。在社交媒体网络泛滥的今天,是我们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们的思考能力在不断地丧失,变得轻信、盲目。

  在对待社会问题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过程中,我们已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习惯性抱怨、随性地批判的行为模式。却没有思考问题的产生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缺陷。社会财富大量累积,却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断丧失、生存压力在迅速增大。在为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奋、辛苦的同时,身体、思考、道德、灵魂的惰性,却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不断增加。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存在于整个社会,甚至充满着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体现。从小爸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挣钱。从小老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好挣钱,当然也为了我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呢?是为了更好的挣钱。现在到了大学,满眼是各种技能训练,训练当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厉害,可目的呢?是为了学校的名气,为了挣钱。技能训练当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却不能成为我们灵魂的归宿。待到生命的临终之时,也许才终会发现,什么样的东西,是美好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欲海无涯,一切皆为虚幻。我们则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个巨大的人生游戏中,而这游戏规则由极少数人所制定。绝大多数都从未怀疑过这套游戏规则,至始至终,在痛苦中挣扎。

  我,偶尔思考。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5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6

  认真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总序和第一、第二章内容,现将我的阶段性的读书心得小结以下。

  总序主要讲了当代心理学的困境以及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从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困境的归因,科学观的转变,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讲到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时就谈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它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讲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二章讲了积极心理学的性质,主要从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和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等来进行阐述。读了这两章后我主要收获了三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力量。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努力、下创造、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第二、积极心理学中讲到的积极它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它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于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

  书中在讲到积极一词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著名的电子专家陈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赠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当他举家搬迁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装时不慎把这套茶具中的一只茶杯打破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为陈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爱的一套茶具,现在破碎了一只杯子,又没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样型号的,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谁知陈教授却坦然地笑道:“真不错,我又多了一只碟子。”面对同样的事实————破碎了一只杯子,当你分别用“少了一只杯子”和“多了一只碟子”来进行描述时,你的心态显然就不同,前一种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是积极的。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若能处处看到“多了一只碟子”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乐观、开心。幸福感就会增强。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不守纪律的调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只杯子”的理论来看待问题,我们就会沮丧,就会烦恼。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多了一只碟子”来看待学生,我们不仅自己会快乐,会高兴,而且你的积极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也会被挖掘。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

  读了两章只能说只得到了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奥妙。还有待我继续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反复研读。我要把《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读懂,读透。到那时再谈体会我相信会比现在要深刻得多。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心得集锦04-18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01-19

积极心理学应用心得03-02

《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的力量——微笑06-16

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1-29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体会09-27

对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10-18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04-01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04-01

精积极心理学心得体会04-20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1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2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最近,我在看《积极心理学》一书,了解了它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再回顾自身的日常教学经验,发现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重点内容的确可以使学生不断的进步与成长。那么,下面,我将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自身的德育经验来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积极引领,促进他们正面向上,更好地面对学习的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积极情感的.形成促使学生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下,不仅无法学习,而且要经常处理情绪问题,这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对待过去方面,提高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当前方面,提高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提高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二、积极人格特质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理性思考

  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得以建立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有助于人体采取更有效的应对策略。积极心理具体研究了24种积极人格物质,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是一方面。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往往会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退缩、压抑、文饰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积极、理性地思考问题,甚至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行为,一厥不振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努力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成熟防御机制的形成,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行为模式的形成。

  三、积极社会环境的营造促进学生幸福感的产生

  马斯洛等人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和教师、同学、朋友提供最优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以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相反,当父母和权威者不考虑孩子的独特观点,或只有在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才给予被肯定信息的话,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出现不良的行为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验证了这一点。当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是幸福的,开心的,家人给予的是鼓励与支持,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的话,学生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都较为稳定,而且行为方式都会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与帮助,让他能在自己可能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许多理念与方法都影响着我对如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工作等问题的思考,为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我会继续将不同的方法用于实际工作中,积极引领学生前进,促使学生正面向上,努力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3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

  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4

  在听胡媛艳和葛缨两位老师讲课的时候,总会多次听到两位老师谈到《积极心理学》这本书,于是我对它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个月把它从图书馆借出来,阅读一番,并写下这篇读后感。

  积极心理学,以“愉悦与幸福”为主题、关于美好生活的一门科学,着重研究那些能使生命更有价值意义的东西。这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在看了这本书之后,还是思考了一些东西:

  第一是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时要积极地面对。就像这学期,事情多且杂乱,基本上每门课都要做课堂报告,还有实验课的实验,水电校的工作,对于各种考核的准备。难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但还得去面对,面对了才能做好。

  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工作,这才能使活动既愉快又有意义。还是以这学期为例,各种任务都是分组完成,只有先做好自己本分才能去帮助别人,促进团队任务的完成。

  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建构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的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尤其是到了大三,没有了早、晚自习的限制,就更加颓废,也没有锻炼。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除了对自己的思考,这本书还引导我对社会层面的思考,我觉得当前的大众文化,及主流媒体取向,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是过于关注、赞扬,以金钱为意义核心的成功标准,并以此为基础的成就建设、工作取向、物质享乐;忽视了对于道德修养、灵魂信仰、生命归属感等精神世界的思考与讨论。整个社会,多了一些浮华,少了一些深刻。

  第二是太过局限于对社会、人性问题,缺点及阴暗面的发掘与批判,就像一个演员的出轨,一个知名运动员的出轨,弄到全国人民都知道,沸沸扬扬。

  整个社会,多了一些阴郁,而少了一些对于美好生命的关注。在科技极速进步、物质极大繁荣、人类愈加富裕的同时,生命厚重感的缺失,以及幸福快乐的减少。这说明了人们在不断满足自身欲望的过程中,心灵却更加空虚起来,只能再次投身到谈论批判别人的过错,成为一些制造网络暴力的键盘侠。而炫耀、攀比性的物质消费,便似乎成了主要的精神安慰。

  家庭、爱情、友谊、人际关系,在金钱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走向功利、淡漠。在人际关系圈不断扩大的同时,是更多的寂寞与孤独。在社交媒体网络泛滥的今天,是我们明辨是非能力的下降。我们的思考能力在不断地丧失,变得轻信、盲目。

  在对待社会问题及自身的幸福感缺失的过程中,我们已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形成习惯性抱怨、随性地批判的行为模式。却没有思考问题的产生本质,以及如何解决自身存在的缺陷。社会财富大量累积,却使得生活安全感在不断丧失、生存压力在迅速增大。在为工作、生存而愈加勤奋、辛苦的同时,身体、思考、道德、灵魂的惰性,却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中不断增加。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存在于整个社会,甚至充满着我们国家整个教育体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可以体现。从小爸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挣钱。从小老师让我们努力读书,读书的目的呢?是为了提高升学率,好挣钱,当然也为了我们以后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的目的呢?是为了更好的挣钱。现在到了大学,满眼是各种技能训练,训练当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厉害,可目的呢?是为了学校的名气,为了挣钱。技能训练当然是重要的,可是思想的教育更不能缺少啊。

  金钱,已成为信仰。而这种信仰,却不能成为我们灵魂的归宿。待到生命的临终之时,也许才终会发现,什么样的东西,是美好的。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活?也许只有明白了这些,在生命终了时,才不会为了虚度光阴、错过了什么而悔恨。

  求不得,放不下,欲海无涯,一切皆为虚幻。我们则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好似沉迷在一个巨大的人生游戏中,而这游戏规则由极少数人所制定。绝大多数都从未怀疑过这套游戏规则,至始至终,在痛苦中挣扎。

  我,偶尔思考。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5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积极心理学的读后感6

  认真读了《积极心理学》的总序和第一、第二章内容,现将我的阶段性的读书心得小结以下。

  总序主要讲了当代心理学的困境以及心理学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从现代心理学的困境,困境的归因,科学观的转变,以及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讲到多元化的现代心理学时就谈到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以及它的影响

  第一章主要讲了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第二章讲了积极心理学的性质,主要从它产生的社会背景,哲学基础和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等来进行阐述。读了这两章后我主要收获了三点。

  第一、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力量。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幽默、愉悦、欢乐、希望、好奇心、谦虚、审慎等,利用各种现有的方法探讨这些积极情感体验机制和影响;二是积极的人格和人格品质,如自尊、努力、下创造、宽恕、勇敢、坚持、热情、善良、爱、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自制、感恩、虔诚等,探讨这些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过程;三是积极的社会制度系统,如积极的工作制度怎样促进和谐的工作环境,积极的家庭关系怎样促进个人的成长等。

  第二、积极心理学中讲到的积极它既包括人外显的积极,也包括人潜在的积极。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整天拍手称好的喝彩,更不是一种充满希望的良好祝愿,或是一种光说好话的自我欺骗,它更主要的是寻找并研究社会或社会成员存在的各种积极力量(包括外显的和潜在的),并在社会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

  第三、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于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

  书中在讲到积极一词时,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著名的电子专家陈之藩教授有一套友人赠送的.非常精美的茶具,当他举家搬迁到香港之前,在收拾整理行装时不慎把这套茶具中的一只茶杯打破了。当时在场的许多人都为陈教授感到惋惜:如此精美而又心爱的一套茶具,现在破碎了一只杯子,又没有地方可以配到同样型号的,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谁知陈教授却坦然地笑道:“真不错,我又多了一只碟子。”面对同样的事实————破碎了一只杯子,当你分别用“少了一只杯子”和“多了一只碟子”来进行描述时,你的心态显然就不同,前一种是消极的,而后一种是积极的。联想到生活中我们若能处处看到“多了一只碟子”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乐观、开心。幸福感就会增强。作为老师我们平时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常常会碰到一些不守纪律的调皮的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用“少了一只杯子”的理论来看待问题,我们就会沮丧,就会烦恼。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多了一只碟子”来看待学生,我们不仅自己会快乐,会高兴,而且你的积极情绪也会传染给学生,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也会被挖掘。那么师生关系就会更和谐。

  读了两章只能说只得到了一些浅显的心得体会,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奥妙。还有待我继续认真学习,深刻体会,反复研读。我要把《积极心理学》这本书读懂,读透。到那时再谈体会我相信会比现在要深刻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