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
起先,我们非常不耐烦,每日所诵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文言文一下子语文书的,绝对容不得再加一个弟子规了。周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不情愿,信誓旦旦地和我们解释道:“弟子规读了好的,你们可以从中悟得一些道理。现在可能接受不了,但我相信,没过多久,你们绝对会迷上弟子规的。”
周老师的话让我们对弟子规有了些兴趣,便认真的读了起来。嘿!的确,周老师说的一点都没错,我们真的对弟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上课前同学们都会认真的诵读。
弟子规也确确实实地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让同学们举止都变得文文雅雅的。比如,弟子规中有一句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平常喜欢玩电脑,即便是爸爸妈妈在喊也懒得动身。学了这一句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这种坏习惯,爸爸妈妈每次一喊我,我就马上过去,一点都不拖延时间,爸爸妈妈连连夸我是好孩子呐!我脸红了。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这都是因为受了弟子规的影响啊!
我还买了一本弟子规的书,上面不仅有释义还有典故,使我很受启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一句的典故。就是在东汉有个孩子才九岁,他叫黄香,因为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跟父亲相依为命。父亲的身体又不是很好,所以冬天的时候他怕父亲太冷,他都先钻到被窝里把棉被先弄暖和了,才叫他的父亲上床睡觉;夏天天气太热,他就先拿着扇子把床搧凉,再请父亲上床睡觉。看了这个典故,我非常感动,也懂了黄香念念在观察父母的需要,相信黄香是不是只有做冬温夏凊?当他有时时去关怀父母的心,相信父母的整个生活起居,他都会尽心尽力去付出。我也要学习黄香,关心父母。
啊,弟子规,你教我了做人做事,感谢你。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2
小四总会这么感叹青春,说着些没心没肺的话,让人无法提及恨,自然也不会有失落!700字作文分离如冬天般宁静,回忆中带着淡淡地忧伤,一切又都回到原本的冰晶世界.可春天一到又是百花盛开的景象吧。心苦。我终于发现我的舍不得, 每每听到那些貌似曾经的歌,那看似相识的电影,我的泪水就止不住的想要往下流?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结钮扣,有定位,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顺便说一个故事:以前著名诗人王安石是当时国家的重臣,可他有一个坏习惯:不爱洗澡。有一次,国家开大会,他也参加了。正当国王在大会上公开地对王安石说话时,一只虱子,从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脸上,会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这件事就传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话。所以我们要吸取教训,不然也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话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你会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学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亲仁,当然好,好日来,坏日少”我们可要努力啊!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这就是我的读后感。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要以它作为行为准则。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3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4
《弟子规》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简约。可实际上,他是简约而不以繁华。
《弟子规》给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都是三个字所组成的。不像散文一般给人耐人寻味的感觉,也不像说明文般复杂。它有着的,不过是最为朴实的语言。也就是这些朴实的语言构成了《弟子规》这篇让人牢记的千古绝文。《弟子规》它教会我们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亲人,还有一些常识。它教会我们如何读好书,甚至于教我们如何做人,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它是博大的,它是无私地,无论过了多少年,一千年、一万年,还是一亿年,它始终如一,它像青莲般不染世俗的污秽,洁身自好。像小树般不停向上,像阳光般照亮别人的一生,它不求回报。只愿人们都可以参透人生、热爱人生、喜爱身边的一切,好好珍惜人世间的人和物。《弟子规》中的知识多,却并不复杂,因为它所包含的全是一些平常的做人处事的方法。它所拥有的不过也只是一些最为简单的道理,那些平常人们会遗忘的道理。有人说,书,便是你的朋友。一本坏书迷了人心。一本好书,教会你如何做人。而《弟子规》就是一本好书,一本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它是一本集先人智慧于一人的书,是古人留给我们无与伦比的宝藏。在文化里,它闪着不灭的光,一点一点,渗进人的心里,一丝一丝滋润人心,就像一个太阳,好像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再也看不见光明了,再也没有可以指引方向的光了。文化的世界里,缺了它便不再完美。无论晴天下雨,无论酷暑寒霜,它都屹立在那里,经着风吹雨打却始终不倒。它是文化的又一个里程碑,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历经数百年的风霜,仍完整的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它是坚强的,是不屈的。它的意义是让人们难以抗拒的,它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应具有的。它的美丽,是世人共睹的。不以任何人为偶像,我以《弟子规》为规范。一点一滴,尽力做到最好。
《弟子规》,我的老师,我的朋友,它指引着我走向黎明,引领着我走向成功。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5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已经开课一个学期了,学了它后我也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以前的我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着。而如今学了《弟子规》后的我,变的勤劳懂事了。早晨不再让妈妈叫着起床了;一些该做的事我也不会不做而让妈妈做了;现在每天晚饭后都由我来刷碗、擦地,也经常给父母洗脚,替他们分忧。
现在的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们的辛苦。所以我现在变的非常的节俭。在饭桌上时,我都会小心翼翼地吃饭,怕把饭粒掉到外边来。浪费了农民们用辛勤汗水浇灌而出的果实。而且每当吃饭前我都会在心中默背"感恩词"。
我不光懂得了珍惜事物也懂得了珍惜时间。以前我总是说一句话:"还有时间呢!不着急!"往往也都是因为这句话使我总是在最后一分钟才开始着急,而前面的大好时光也都白白地浪费掉了。现在可不同了,有事我不会再拖时间做了,总是很积极地做着,很快就会做完,剩余的时间我也不浪费掉,用它来干一些有意义的事,让我的生活中没有空白的部分。
除了珍惜我还懂得了爱惜和环保。我不再乱仍垃圾了,反而开始遇到垃圾就捡起来仍进垃圾箱里。邻居家的叔叔总是喜欢在草坪里遛狗,小狗也经常把粪便排到草坪里,造成了环境影响,我也开始经常到他家做客,总是给他和他的家人讲一些环保知识,劝告他们不要带狗到草坪中去,让他们好好保护环境。
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更是做的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6
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孔夫子吧!不仅我们高年级,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孔子的《三字经》。但我对孔子留下最深的印象是那本《弟子规》。
刚开始读《弟子规》,它的总叙就让我深深地震撼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我记得很清楚,那个时候,我们七年级,每天都会背上一遍《弟子规》,从总叙开始一点一点往下背……总叙中给我的映像最深的是“首孝悌”,是啊,为人子女,凡事对长辈要以孝为先,不然就枉为人子女一场。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犯错误的时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错事的时候,总是要被妈妈说一通。当然,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也随之在眼角流落下来,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里早已生出了许多不满和埋怨。可是在读完《弟子规》 后,我知道了妈妈都是为我好,为了我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实,我们总说自己很孝顺,可事实上,能够真正做到对父母孝顺的能有几个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坦诚自己没有做好。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我常常在家不怎么听父母的话,不喜欢做家务,总想着家里有大人在,我做不做都可以。刚学完《弟子规》这本书,我在心里反复好几遍问自己:“我是否真的一点也不孝顺?我心里对父母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么?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养大,难道父母要我们帮忙做一点家务活也不可以吗?”我一直都只会依赖父母,现在每天都会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
《弟子规》这本书虽然早已读完背完,但我会每天把它在脑子里复习一遍,然后再仔细反思自己今天做得怎么样,是不是还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的。《弟子规》这本书已经很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永远也拔不掉。
《弟子规》是我懂事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它教会我如何为人子女,如何待人处世。它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它的哲理我还没有完全领悟。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自己以后还会碰到对我们中学生更加有益的书籍。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7
今天爸爸又叫我读《弟子规》。我可是读了N遍了,曾经背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还读,岂不是浪费时间?如果用来玩悠悠球该多好啊!因此我老大的不愿意,可是又没办法,谁叫他是我老爸呢!
于是我无奈地拿着书,有气无力地哼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哼着哼着,几年前第一次学《弟子规》的情景又浮现出来:和蔼可亲的蔡礼旭老师笑眯眯地问我们,《弟子规》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读的,也有同学回答是用来背的……蔡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坚定地说《弟子规》是用来"做"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对照《弟子规》我发现我有不少地方还没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有时只顾自己玩,对父母、老师的话当作耳边风,父母、老师没有打我是对我的爱护,我应该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赶紧坐好,认真的读起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爸妈叫我早点起床,要么锻炼身体,要么诵读经典,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我有点懒散,有点拖拉,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看来,这又得改了。爸爸教我"坐如钟,站如松,卧如弓,走如风!"又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会提高学习效率,爸爸说这也是珍惜生命的表现。
而"勿畏难,勿轻略。"则是鼓励我在学习中要知难而上,不要轻易言放弃,要刻苦钻研,在钻研中获得乐趣。当读到"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我读的就是圣贤的书,有些同学看一些不适合的书,读这些书,不但蔽聪明,坏心志,而且浪费了读好书的时间,损失可大了。
感谢爸爸又让我读《弟子规》,从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要把《弟子规》当作我的良师益友,让它作为我生活学习的指南。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8
最近读了《弟子规》,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最后是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9
《诵读古代经典》是我校校本课程,其中我们三年级阅读的是《弟子规》,学校给学生每人发了一本《弟子规》。早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一直没有仔细读过。所以读起来也倍加细致,感慨颇多。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敬老爱幼,勤思好学,成为品德高,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对我们做教师的也不失为一本培训良好师德的好书。
读《弟子规》之前看了《论语》,里面有句话非常精辟,“其身正”,我自己身正了,“不令而行”,我们的学生就会跟着你做;“其身不正”,我们自己都做得不好,“虽令不从”。纵使学校校规订了二百条、三百条,学生也很难成为品行高尚的人。记的有一天刚上班,我在楼上看到了个熟悉的'身影,是我们校长,他正在校园里走,沿路捡起地上的垃圾。校长的这个风范留在我的印象当中很深刻,从那时候开始我从来没有丢过垃圾,因为当我要把垃圾丢下去的时候会浮现什么影像?那我太对不起我的校长了!你看,一个“身正”者的行为对底下的影响是很深的,慢慢的我们自己也会效法、也会学习。现在我做了多年的班主任,更是体会到了真正带一个团体的效率就在以身作则是最好的。作为教师我的们如何才能做到“其身正”?《弟子规》正是教我们如何“身正为范”,一本好书。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也是一名体育教师。我知道作为小学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弟子”也有“规”,古人都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不良社会风气时时侵害着我们的学生,个别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引起我们的担心,所以必须注重孩子们的品德养成教育。在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从寨里中心小学走出去的学生个个都都是品行高尚之人!
让我们记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0
读经诵典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本学期学校掀起了“诵读中华传统诗文”的高潮,并给每位学生发了细讲《弟子规简说》这本书。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劳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在《弟子规简说》这本书中,使我体会最深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一句话。它的意思是: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是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误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使我陷入了沉思,那是因为这刚好是我的弱点。一次,我又遇到了作业中的“拦路虎”,反复思考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就去问爸爸。爸爸在给我讲解的时候,我的心却跑到正在播放的电视剧那里去了,当爸爸讲解完后,我把答案写了下来,其实我还是没有理解题意和解法,还是不会做。考试时,有一道题目刚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爸爸知道原由后,生气极了,结果自然是被爸爸严厉地训斥了一顿。我还有一点弱点就是父母让我去做事,我都是拖拖拉拉的。记得上个星期六晚上,爸爸催我去洗澡,我嘴上虽然答应了,可是,手里拿着衣服却还是站在电视机前看电视,不管爸爸怎样说,我都是赖到电视节目播完才去洗澡的。现在,我读了《弟子规》后,已经把我的小毛病给纠正过来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启迪实在太多了,它就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改正缺点。为我指明了追求的方向!啊!我终于知道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学会做人,做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1
《弟子规》中“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意思大概是自己不愿意的东西,也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人在考虑自身的同时也要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要忽略了他人的存在。
生活中有人不愿意别人给自己取绰号,认为这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但他们却偏偏给别人取绰号,还大言不惭地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有人不愿别人开口说脏话骂自己,认为这是素质低下的表现,但他们对别人却是脏话不绝于口……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此我也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面对生活中诸如此类问题,该怎样去解决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如看见不好的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时,而不愿诸如此类的事,在自己身上重演。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需要我们处处为他人设身处地地考虑。设身处地地考虑到他人,这就如同在严寒中谁都会需要一堆炭火来驱赶寒冷一样。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其实很简单。就拿扫地这一很小的事例来说吧,没有人愿意去干那些又脏又累的重活,那又该留给谁去做呢?因此必然会有人会考虑到这一点,会主动去干那些重活,这就是为他人着想的简单事例。做到处处为他人考虑,就要从扫地这一小事类推到其他的事上,如取绰号,说脏话;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取绰号,也没有人愿意听别人说脏话。
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需要在为他人考虑到的时候,不要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如果这样,一者别人不愿接受,二者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那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人们常拿“强扭的瓜儿不甜”,这句俗话来说婚姻的自由,想必也是这个道理。别人有自己的选择和自由,没必要去接受别人的强制。拿农村的老话来说就是“摁着牛头喝不着水”反而会使牛产生抵触的情绪,这又是何苦呢?强加在别人身上的事必定不会有好结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并不是什么条条的大道理,但是做起来真的有点不易。只有不只以自己为中心,考虑他人的感受,时时刻刻警惕自己,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2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此文脱胎于孔子的“论语”学而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同样深远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入则孝”中说到,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出则悌”则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谨”是要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信”是贯穿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弟子规中讲述比较深刻的一部分。信”更应该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信”这一章不光讲述一诺千金,还讲述了向别人应该学习什么,怎么样对待批评,怎样“朝闻过夕改之”。亲仁”则阐述如何向有仁德的人学习,事实上是儒家的交友观,即要交怎样的朋友,向真正的朋友学习什么。“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习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通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感触是:小心做人,谨慎做事——我的人生信条。因为我觉得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基本我们都会做到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与此同时我们对朋友,同事也会热诚相待。但是为人处世不能仅仅因为做到这些就满足,不仅在我们潜心工作时要谨慎认真,在与他人交际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微小的事件会体现一个人的素养。感受了弟子规的思想后不仅提高个人修养,更加让思想得到升华。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3
我有一个私人“加油站”——书柜,《红楼梦》、《淘气包马小跳》、《获奖作文大全》。各种各样的书填满了它的肚子。其中有一本《弟子规》,那是我的最爱,因为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首孝悌,次谨信,出必告,反必。”。诵读着它,我知晓了为人处事之理。不信,你看!
一天放学后,我应同学之邀去她家玩,却忘了事先跟爸爸妈妈打个招呼。在同学家,我们先完成了作业,然后谈天说地,吃零食,听音乐玩个不亦乐乎!完全把“出必告”抛之脑后了。5点,6点。时间在悄悄地流逝。
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习惯性地叫着:“囡囡,我们回来了!肚子饿了吗?”连喊了好几遍,都得不到我的回应。
“别躲猫猫了,妈妈都看到你了哦!”妈妈还以为我在和他们玩捉迷藏呢!
她找遍了家里的所有房间,都不见我的踪影,这下可把她急坏了:“都6点多了,囡囡会在哪里呢?”
她立马吩咐爸爸打电话到亲戚家寻找,自己则联系我平时比较要好的同学。不一会儿,找人队伍就庞大了起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亲朋好友都出动了。
而作为当事人的我,却和同学悠闲地边听着音乐,边哼哼:“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直到爸爸妈妈气喘吁吁地出现在我面前,一把紧紧地抱住我时,我惊呆了!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头发散乱,两眼通红,这还是平时大方得体的妈妈吗?
“囡囡,你要吓死爸爸妈妈呀!放学了不回家,爸爸妈妈有多担心,你知道吗?呜呜”坚强的妈妈竟然小孩子一般哭了起来。
“爸爸妈妈,我错了,对不起!‘出必告,反必面’,我一定会牢牢记在心里的!”看着妈妈的样子,我好心疼,也更加痛恨自己了。
后来,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电话手表,我天天带在身边。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不忘给妈妈打个电话,或在家庭群聊里留个言。我要时时践行“出必告”,这样爸爸妈妈就随时知道我的行踪了。
......
《弟子规》,你是我成长的坐标,为我的健康成长导航;你是我无声的良师,默默地孕育我正人君子的品行。《弟子规》,Mylove!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4
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
时间飞逝,眨眼间,我已经上了中学,首次接触了《弟子规》,并认真完成老师的作业,基本改掉了"小皇帝"的风格。
在平安夜那天,教《弟子规》的于老师讲的是关于孝敬父母的事情,讲了很多类似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并且留了一个作业——为父母洗脚。这对于在家中颇有"小皇帝"的风格的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一般,虽然在学习《弟子规》的期间很努力的做家务,可洗脚这个作业还是无法让我接受,因为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字"脏"。虽然明知应该孝敬父母,但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只是想在心里偷偷地把这个作业深深地埋藏起来。
第二天,于老师果然问了大家有没有为自己的妈妈洗脚,磨不开面子的我不知所措,只好随着大家举了手,老师好象猜透了我的心思,说的什么我也记不清了,只记住了一句话:"父母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连为父母洗个脚都不肯吗?"当我正回味这句话时,老师说:"大家也可以读一读《弟子规》,让心平静下来。"
放学了,写完作业后,我读起了《弟子规》,读着读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读到了"入则孝"这部分中的"亲爱我,孝何难。"时,突然想起了妈妈为我做的所有的事,我便想努力地把作业再从心底挖出来。这时,妈妈回来了,我便拉着妈妈去洗脚。当脱掉妈妈的鞋和袜子是那一刻,我惊呆了,妈妈的脚被磨出了一块块的茧子,不知所措的我问了一句傻话:"妈妈,疼吗?""傻孩子,茧子怎么会疼呢?"妈妈边说边抚摩着我的头。
"小皇帝"终于知道了泪水的滋味,是咸的,它包涵了所有的自责和歉意,我认认真真地为妈妈轻轻地洗脚……
我要感谢《弟子规》,是《弟子规》找回了我的孝敬心,是《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弟子规》改变了我,《弟子规》一定会让我更完美!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15
200年前清朝秀才李毓秀写了1080个字的《弟子规》,作为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文革”浩劫中,《弟子规》遭到无理批判。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弟子规》有它积极的一面。看似不起眼的一本小书,里面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道理。
很多至圣至贤的大智慧在这本书中都有所体现。
《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孝、悌”;继而,又教育人们把对父母兄弟的孝扩大到社会,即“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进而教育人们要泛爱,“凡是人,皆需爱”,通篇讲的是爱心,与墨子的泛爱有相通之处。
最后又告诉人们做学问的方法,提倡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与明朝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一致,也与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相符合。
书中有很多生活细节的提示,对人们日常生活帮助很大。
例如,“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在公司服装不整齐的话,会被人觉得公司员工精神面貌很差;反之,如果大家都按照《弟子规》中所说,做到衣冠整饬,会让人觉得公司档次较高,管理完善。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形象也可能决定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个面试者衣冠整洁,另一个却不注重自己的衣着,大家觉得这种情况下老板会选谁呢?
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人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可能会在人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人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所以要珍惜每一分一秒时间。
类似的言简意深的句子在《弟子规》中随处可见,它就像是一位老师,真诚的告诉人们应该怎么与父母朋友相处,怎么与其他人相处。的确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_750字】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后感》读后感07-09
《弟子规》读后感浅谈02-09
弟子规小学读后感08-31
弟子规读后感【推荐】07-21
弟子规读后感【热】07-19
【热】弟子规读后感07-07
【精】弟子规读后感07-01
弟子规读后感【热门】06-30
弟子规读后感【荐】06-25
【荐】弟子规读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