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瘾》读后感

时间:2021-09-13 19:36: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上瘾》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瘾》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瘾》读后感

  谁都希望自己做出来的产品流行,这毋庸置疑,但流行可遇不可求,很多应用在开发之初都没想到会流行那一天。Twitter一开始两个创始人就说,这个东西太简单,完全是处于兴趣做了个玩具。陈士骏做Youtube的时候尽管一开始是为了赚钱,也更多偏向好玩的方向。好玩,喜欢,是产品唯一的驱动力。爱好和热情永远无法被替代。在这样的动力驱使下深度理解产品,最终做得特别好用,于是让人上瘾。这是我的思路。

  作者的思路则是通过一套通用框架,一步步引导用户直至上瘾。用户上瘾过程是被设计出来的。这源于作者以前做植入性广告难以成功,被产品设计打败的经历,让作者对上瘾过程产生兴趣。加上本身就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于是用学术的方式去研究出这样的通用框架。尽管有这套通用框架在手,作者也没能开发出流行应用。

  这两个观点实际没有冲突,作者的框架会给自己的观点做更深层次的补充。算是殊途同归。当应用达到一定程度,开始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容易流行。这时候利用作者的框架加以微调,能让这个过程走得更顺利。这本书比《增长黑客》更有内容,也更没有那么深的学术氛围,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本书本身就是博客文章,和《浪潮之巅》一样。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实际是在满足自己,不仅仅是为了读者,这样的心态成就了这本书更多的人性。为什么一直坚持自己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要自己用,就因为同样的理由,自己会使用,能更精确的知道产品的好坏。现在的流行产品无一不是本身就是自己的需求,最终变成所有人的需求。这无关技艺,无关框架,只关乎人性。

  作者在介绍网络应用的时候提到编程枯燥。如果是用学校教的方法来编程当然枯燥。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这里,当学校无法满足的时候,就会有市场去满足,尤其国外人工成本高,有大量的,教人自己动手的书籍。从装修房子到学一本编程语言无所不包。即使到现在,依旧认为编程和电工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区别,东西是固定的。唯一不一样的是,编程和文字很像,需要更多修养。技术是一回事,性情是另一回事,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能做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这不在技艺高低,而在艺术高低。这种艺术不是表面的好看,而是深度的理解,不是苹果五彩斑斓的机箱,而是iTunes。

  作者提到谷歌,一样要上瘾一下。实际从技术去理解就会明白,谷歌界面的简洁不是为了上瘾,而是因为懒。把主要服务呈现出来就算完事,没有比这更能偷懒的方法。如果从未自己动手写过应用,哪怕和我一样,做出来的东西都是满足自己一段时间的需求。很容易被这本书带偏,真的以为谷歌界面是为了上瘾,实际我自己开发工具的时候往往只需敲一下回车。当被问及三个按钮的应用为何需要继续迭代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我那个只有一个回车键的工具还需要不断迭代呢。因为这份经历使得知道这本书的极限或是边界在哪里。之后到了一定程度再去想着通过这种结构化的方式去填充不足,能得到更实际的用途。

  书中提到一些重要的应用一开始被鄙视,这是对的,因为作者没有来到中国,中国这几年上演的资本疯狂真是触目惊心。共享单车的确有内在的价值,但资本根本不给这样的项目好好成长,最终弄得到处是单车坟场,造成全是输家的局面。一开始要是有大量的投资者泼冷水,媒体拒绝捧杀,根本没有后面什么事。以前在看冯小刚的书才知道捧杀由来已久。一个人满嘴好话,在那个年月,就已经能够被判定是别有用心。这么多年过去,中国人的集体智慧还是没有当年那些人厉害。这些年的经历过的事,是越来越相信人的深度还是很重要,或者说越来越重要,因为娱乐化让这样的人越来越稀缺。即使是曾经的大资本家也没法免俗,或者说他们更容易变得肆无忌惮。

  尽管如此,在看书的过程中还是总有启发。应该说从这本书开始,就已经在对和错的界限更加模糊,更需要不断推敲和取舍。因为这个过程很容易就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自动转换。为了不怀偏见的去看书,一直以来使用的都是先把书看完再说,很多时候一时的偏见只是因为理解上的不足。从这本书开始,也会结构化的方式去看待书籍这种形式。这可能是看书到达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体会,文字到了一定的数量,终究需要一个结构来组织出其中的力量,顺着这样的结构去看,可能能发现一些更有趣的体验。

【《上瘾》读后感】相关文章:

后悔玩手机游戏上瘾01-24

王维嘉创业上瘾的故事12-26

廊桥遗梦读后感-读后感01-22

目送读后感-读后感01-22

《目送》读后感-读后感01-22

蝇王读后感-读后感01-24

长征故事读后感-读后感01-22

詹天佑读后感-读后感01-22

《认知天性》读后感-读后感01-22

《等待绽放》读后感-读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