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吼不叫》有感(通用2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不吼不叫》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
五一期间,去朋友家玩,正碰上朋友陪孩子作业,开始的时候和风细雨,一会儿孩子有不会做的题,朋友指导了几次孩子还是不会做,然后和谐的画风一转,娘俩就吵了起了,一个说:“这你都不会做,好好看看,再做一遍”一个说:“妈,还是不会”“笨死了”.....情况越演越烈,最后朋友情绪激动,把孩子的作业本撕了。我作为旁观者,看着从母慈子孝变成了鸡飞狗跳,深深地同情这位朋友和孩子,是什么使那样温柔的朋友变成了河东狮吼,是什么使懂事的孩子无所适从?
没有熊孩子,就有熊大人,孩子小时候一点都不熊,很乖巧,长大可能更熊,缺乏责任心。可是,面对让人时时抓狂的熊孩子,我们怎样能做到心平气和,成为温和体贴又原则坚定的父母呢?
很幸运,我碰到了《不吼不叫》这本书。它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看清了管教这个问题的实质。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吧。
《不吼不叫》作者是罗娜雷纳,美国著名的亲子教育专家,这本书没有对父母的批评和说教,只是分析吼叫的原因,明白自己与孩子气质的区别,提供减少吼叫的策略。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都希望孩子出类拔萃,但是所有人都有失去控制的时候对孩子大吼大叫。比如:马上要迟到了,可孩子还在玩他的玩具,衣服没穿好,鞋子没换,催了几遍没有效果,这时你不得不大声吼他。也许第一次是有效的,可是慢慢你会发现,孩子会根据你发怒的节奏,安排他的行动,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动,于是每天早上你都会吼一遍,于是每天你都很懊恼,很羞愧,你周围的人也会痛苦不堪。不用急,这本书就来告诉你如何来改变这种事。
1、告别这些,看看让你吼叫的外因和内因吧。你要理解自己,在吼叫时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改变自己的习惯。
2、带上气质的眼镜。我们常说人生而不同。有些孩子恬静温顺,有些孩子活泼好动,有些父母温柔细致,有些父母急躁粗心。这里面我们要明白这里面的三个因素: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以及两者如何互相适应。结合这本书,考察自己和孩子的气质,接纳对方本来的面目,调整自己的期望,协调亲自到相处模式,孩子就更少犯错,你也会更少生气。比如:我儿子是个慢性子,我性子比较急,过去我常常为了早上出门的事生气。看了这本书后,我会让他早起一点,规定起床时间,洗漱时间,吃饭时间,游戏时间,出门时间,并把表放在显眼的地方。开始时我会偶尔提醒,时间长了他就会自己看时间,提醒我什么时间到了。
3、怎样减少吼叫。这本书从13个方面提了建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症下药。这里面提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使用简短、具体、简单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可以结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体会非暴力的力量吧。
总之,父母是大人,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当你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你就会找到更好的办法,让孩子不再满心恐惧,不再满心怨恨,从而获得爱与改正的动力。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不要忘了吼叫本身就是错的,对孩子和家庭的成长毫无意义,我们比孩子更强大、更有控制力,为了孩子我们得保持冷静和清醒。
我把这本书介绍给了我开头说的朋友,她看完给我打电话过来说,看完这本书她觉得轻松多了,书里的好多情况正是她感同身受的,她找的了自己激动地原因,也知道了改变的方法,当她在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平静了好多。
我真心的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家庭。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和世界越来越和谐,做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呢?如果你感到迷惘,就借助书籍来帮助自我成长吧!
读书使我们不再孤单。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2
闲杂时间我看了《不吼不叫教孩子》不发火的育儿法这本书。以下是我的收获和体会:
不吼不叫,让赏识成为孩子的生活动力
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他们的自信心,它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是孩子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美国心理学家哈里斯说过:“快乐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知识,而且还意味着需要信心。”因此,家庭教育首先是应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在吼叫声中让孩子丧失信心。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呢?
(一)别把孩子的缺点无限扩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更何况是孩子呢。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也充分可以看出人是优点和缺点的对立统一体,面对这样的现实,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直接攻击孩子的缺点,甚至把缺点无限扩大,那只会引起他的反感,而应先赞扬他的优点。比如:孩子很粗心,我们可以先夸她做事很果断,就是细心差了一点;而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某些缺点正是他的个性所致,完全不是他自己所能控制的,对于这样的缺点,我们要采取接受的态度,同情孩子的缺点,然后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改正缺点。
(二)避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是一种规律。“酸甜苦辣都是营养,生活百味都要体验”。每个人都一定要在体验中成长,成长是不能代替的,所以体验也是不能代替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则变成了一种伤害。父母把磨难和体验都包办了,都给省略了,看上去孩子一切都顺利了,舒适了,结果却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会使孩子变得软弱,依赖性强而不能独立,限制了孩子能力的发展,并使得孩子变得无能。那么如何给孩子真正的爱和帮助呢?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人,尊重他,让他用自己的翅膀去飞翔,遇到困难鼓励他战胜它,这就是真爱。其次,我们要对孩子严爱有痕,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说,严格要求正是出于深切的爱。所以我们父母应保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态度也应该是耐心的、循循善诱的。再次,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教育。俗话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科学的惩罚教育。比如: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不是很好,就可以在他以往看电视的时段减少约定的时间,或减少零用钱,而且还要说到做到,不能有丝毫的妥协。最后,对孩子的爱要把握好“尺度”。每一个父母都会把满腔的爱心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如果不能把握好这个“度”,过分地宠爱,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你的“爱”中“淹死”,这种“爱”是盲目的,有害的。
(三)在巧妙的赞美中让孩子树立信心,抬起头来走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在现实生活中,不乏要与人交往,而在此过程中,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情感,也能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使人们怀有一种积极地心态,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成人尚且如此,依赖成人评价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强但自信心不足,他们对自己的每一点一滴进步都非常在乎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都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甚至对于学习中的孩子来说,更能唤起他们强烈的进取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走路。”其深刻的含义大家都明白要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相信“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的愿望一定能实现”、“这点挫折算什么”假如孩子能拥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我儿子就缺少自信,所以我恰当赞美,多鼓励让孩子找回自信。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3
吼叫对于很多家庭并不陌生,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都会发生一场吼叫大战。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脾气尚好的母亲,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步入小学生活后,吼叫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家庭便饭,写作业的时候、起床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吼叫无处不在,慢慢地孩子对这种吼叫产生了免疫力,变得没有反应了,这反而更是在挑战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发雷霆不可。就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每次的吼叫之后,我又会很心痛,也很懊悔,后悔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呢!
在读了罗娜·雷纳写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不久,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共鸣。本书分为: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三个部分。书中写道: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种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
是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有些小反抗,并且会在心理和言语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相反,它们会引起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试着改变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发火并以温和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变,逐渐开始主动和我亲近,心平气和的交流,还和我说:妈妈,我发现这一个星期你对我很温柔,我觉得你又爱我了。突然间,我才真正了解到:别看孩子以前什么都不说,其实她内心也是在关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绪,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爱。孩子大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还是为了自己的平静与安宁,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会不吼不叫。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4
闺女小四秋季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极力家长朋友能读一下《不吼不叫》这本书,刚刚听到这个书名确实刺痛了我一下,“吼叫”是我常赖以生存的技俩,如此的重磅警钟无疑会敲醒理性教育下装睡的我,班会上我臊红的脸无从捡起,这书书名已经让我惭愧到冰点。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发火也很少会迁怒于孩子,但是从她进了小学阶段,我无法耐心地听孩子说完一句话,更不会安静下来看她耍完一段“赖皮”,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半是大吼大叫毫无理智的武断专制处理,最可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如此的重压和负面下会变成一个会“躲起来”的孩子,还堂而皇之的为之。
就像书本序言里说的一样,在工作和生活带给我困扰时,我会因为女儿的一个“小调皮”大发雷霆,焦躁鲁莽,冲孩子发火,我也明白导致了我的愤怒并不是孩子。在最初开始读书的时候,女儿特意在书签上写了留言:希望妈妈看了这本书后能做到不吼不叫。句句刺痛我的心,也曾反思和自责,懊悔到最终又原谅自己,然后又在某一个爆发点点燃。做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给到孩子是负面,是沮丧,是恐惧,是挫败。卡特博士在序言末写到的我们父母如果能人性焕发更好的一面,能够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孩子也相应的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这样的状态,是我多年渴求达到而又多次拒绝改变的窘状。
虽然这本书尚未读完,但也逐渐改变了一些我在处理沟通上的一些情绪,某个晚上的家庭作业一直拖拉到半夜十二点弄完,对于此种情况多半的处理方式则是吼骂,而那天我破格的允许自己安静了几分钟后,平静而理智的告诉她三点:
一,现在的时间已经是比正常休息延迟了两个半个小时。
二,明天早上起床我不会叫醒你,因为你需要足够的睡眠来喂饱成长中的身体。
三,以后的每天晚上十点钟后不准再碰家庭作业。
告知这三点后我假装冷静地去睡觉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客厅恍惚,几秒后的她明显提速了,我能感觉到她快速地收拾作业书本和书包及睡前准备等等。我忐忑的等到她入睡,我却失眠了,担心自己的这个举动会对孩子的情绪和习惯有何影响……第二天一早我假装睡觉的时候,她已经在六点四十洗漱穿换完毕小心翼翼地叫醒我,问是否可以起床陪她吃早餐,突然心疼了一下又意外很多。这样的改变让我很惊喜,我没有惯用暴力制止她的拖延症,没有用专制“喊停”她的“解释”,我想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点,也是《不吼不叫》前半部分的“理解吼叫”敲醒了我这个装睡的妈妈。
这只是改变的开始,我想在路上我和孩子都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混乱,障碍,矛盾,分歧或是其它,都没有关系,我做我能做的,从小事开始,让孩子陪我一起改变,也许该用上“信念”两字了,练习冷静,练习宽容,爱自己爱孩子爱这个多味的生活,从我开始!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5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教出好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思维,而掌握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正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父母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轻则责骂,重则抬手就打,这也是极其错误的。孩子是需要教育,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但我们必须坚持在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来。对孩子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现实中,那些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就是因为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周二的晚上,孩子有一项背诵课文的家庭作业。这项作业需要家长监督并检查,孩子背了七八遍都没能顺利地完成,还在那嬉皮笑脸。当时我就控制不住发火批评她了,结果孩子理直气壮地反驳我,说你觉得容易你来背下试试。见她是这种态度,我顿时火冒三丈,顺手拿起书拍在她身上。孩子哭着说:“我没有你这种坏妈妈”。当时我的心好痛,没想到孩子这样来说我。我突然后悔朝孩子发火,面对孩子满是泪痕的脸,我好心疼。我主动给孩子道歉后,孩子主动说她会用心来完成背诵,不应该惹妈妈生气,最后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很快完成了作业。在通过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一味的批评和数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番心理,最后得不偿失。
父母认为孩子不听管教,孩子觉得父母很唠叨,这样无止境的家庭角力经常在生活中上演,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其实,很多父母喜欢唠叨孩子,本意是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督促,但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施压,利用孩子的弱点和父母的权威对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6
我是一位老师,同时,又是俩个孩子的妈妈,我对各种有关教育理念和育儿理念非常的感兴趣,作为教师的我有着教师普遍的缺点--喜欢说教。有了宝宝之后,就想要把最好的温情、最多的关爱给她,可现实是,我好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在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接着才是将爱投射到孩子身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吼叫本身。第二部分,减少吼叫的实用日常策略。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况。
大多数喜欢吼叫的父母都是努力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却往往因为找不到适当的方法而备感无力,我们常常以爱之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生争执,从而触发自己吼叫和情绪爆发的开关。
罗娜雷纳在这本书中,用逐步剖析的方式告诉我们那些停止吼叫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需要强调的是,不吼不叫并非溺爱,而是采用更为温和的处理方式去解决父母与孩子间的争端,是耐心的接纳和温柔的坚持。教育不是赛跑,而是放慢脚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与改变。用最美好的心情,牵着蜗牛去散步。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7
虽然有些苍促的看完《不吼不叫》这本书,但还是感受很深。书中分三部分去讲述,由第一部分理解吼叫,到第二部分怎样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再举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方法。这本书我想对于现在的家长们,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我也从书本的练习中,更多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的。我的儿子很聪明,但也很敏感,做事有些小磨增,而我却急性子,为此,很多时候看到儿子慢吞吞样子,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不知不觉就成了狮子吼妈妈,想起曾经对孩子吼叫的一幕幕,想起孩子低着头,或委屈的表情,心里真得不是滋味。书中分析为什么你在吼叫,也让我从另一个层面有更加直白的理解,因为吼叫只是在气势上压倒孩子,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信服。弟子规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妈妈总是对孩子吼叫的话,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妈妈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和行为。
从书本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处理冲突的方法,细细体味书中不吼不叫的A-B-C -D-E法则:当再次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书中的第一步自问(A),问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再去觉察自己的呼吸(B),因此需要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去处理问题。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分析,这究竟是孩子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需要做一个连接,与自己连接就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也是书中所讲到的第三步,平静自我(C)。第四步是确定孩子的需要(D),我们很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在这里,换步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纪,对他是不是抱有合理的期待?最后用同理心((E),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镜,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孩子想诉说什么。
书本中4C的管教法也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教育孩子不吼不叫,那么,请快快请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吧,相信,在此书中,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8
最近读了来自美国教育专家罗纳雷纳撰写的家教书籍《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读的时候我一边回想、一边思考、一边反省我跟我女儿这10年来的相处,尤其是上小学这三年多,我冲她吼叫的次数越来越多。
对于孩子,我始终抱持着一颗深爱的心,我自认我懂得宽容、理解、容忍她,可是,现实终究是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的意外,总会有新鲜的状况将我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候,都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受了委屈,就把这些负面情绪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
可当吼叫过后,我又很自责,很后悔。可是为什么下一次状况发生时,我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在书中,作者带我走向一条发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把问题矛头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们自己。她告诉我们要理解促发吼叫的因素,如因为父母缺乏睡眠、从小受到的教育、成长环境、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身体状况等等。她带我们剖析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只有清楚了触发吼叫的因素,我们才能直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接着才是将爱更好的、更合适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她还介绍了若干减少吼叫的策略,有调整与改善的原则也有学会有效管教的法则,每一项都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第三章里提到的“吼叫代代相传,也就是遗传性吼叫”,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感觉害怕,害怕自己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她,还会间接影响下一代。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即使父母大发脾气,处罚严厉,孩子依然会以父母为榜样。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了解世界,甚至学习父母的这个行为。上星期孩子幼儿园小朋友来家里玩,小朋友还带来了才3岁的弟弟。小孩子充满好奇心,并且喜欢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可是她和朋友都不想带小弟弟玩,甚至还锁上了门,小弟弟在门外大哭,不依不饶的。于是敲开了门并大声斥责她“你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知道让让弟弟呢?你们必须带他玩。”女儿妥协了,让小弟弟进了她的房间,就当我以为相安无事的时候,房间传来她大声吼叫的声音,她在大声的喝斥小弟弟,就因为他把她的芭比扔到了地上,其实对芭比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看完书后我才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是跟我平时心烦时,她的一点小错误都能引发我对她大声斥责有关。我让她带弟弟玩这是她不愿意做的事成了她大声吼叫的触发点,进而在弟弟在做了她认为错的事情后她终于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小弟弟身上。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最后用书中用到的佩玛·丘卓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让我们欢喜或者悲伤的,不是我们的遭遇,而是我们的心态。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9
养育孩子路上的艰辛和幸福,只有当了爸妈才能真心体会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当不容易啊!《不吼不叫》书中有许多案例很贴切日常我们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孩子平静合作。不得不说《不吼不叫》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
在书中的第二章,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当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时,就会更有容忍度。在选择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就会更有想法,更能够在基于对孩子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并且做出更理智的决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内部触发器,例如个人感到疲劳、烦躁、没耐心、焦虑等;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听话、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好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工作不顺心、夫妻之间的小矛盾等。
每一种原因都会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这些导火索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们的家庭里,往往是我充当一个宽容、容易让步的角色,爸爸则是那个像军队教官一样严厉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当着爸爸的面顶嘴,在爸爸的心里从未想到我的孩子会顶嘴,并且认为孩子必须听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触碰了爸爸的底线,爸爸在面对孩子时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充满怒气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维护孩子,因为我必须维护爸爸的尊严。当他们俩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爸爸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是一个愉快的晚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一旁帮助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在回顾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为他的行为向爸爸道歉,最后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门前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忘记昨晚的不愉快开启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学后,爸爸为他昨晚情绪爆发的行为向我道歉,也算是让我憋了一晚上的气顺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当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在情绪爆发前先平静自我调整一下情绪,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效果。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停止吼叫,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做一个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0
读完《不吼不叫》之后,感触颐深。养育孩子的一路艰辛,估计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
孩子的不听话,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写作业拖拖拉拉,起床慢吞吞等等……一堆堆坏习惯,常常让我抓狂,情绪越来越糟糕,这种失败感,会让我更加迁怒孩子。由此开始又吼又叫。
今晚,孩子在做网上作业时,偷偷的玩游戏,被我发现时,迅速的关闭游戏页面,假装很认真的在做作业,看着她满不在乎的表情,瞬间怒火蹭蹭的往上窜,觉得所有为她的付出,却换来这样一个“態”孩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孩子,说的她一无事处,足足发泄了二十分钟对她的不满。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近似于疯狂了的我。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需要冷静一下,我做了几次深呼吸,让情绪平静下来,一个人回到房间,自省为什么会失控发火?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另外又担心孩子作业做的太晚,影响睡觉时间。而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孩子也是有她的需求。她不是一个机器,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了。就在这时候,孩子在门外说:“对不起,妈妈,我已经做完了作业,以后我不再边玩边写作业了"。
我也真诚向孩子道了歉,不该对她吼叫,不该全盘否定她。并和她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奖励十分钟游戏时间。孩子过来紧紧的拥抱着我。
当我学会了不吼不叫,学会了心怀同理心,就越来越容易尊重孩子,即便在她挑战我的耐心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管教孩子的目标是希望教会孩子控制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管理和转化自己的负面反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睡觉前孩子问我:“妈妈,这世上有来世吗”?我说:"应该有吧"。"那假如有来世,我希望你还是我妈妈"。“孩子,谢谢你在天上时,就挑选了我当你的妈妈”。我想能成为你的妈妈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1
我,是最爱孩子的人,我,却又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人!
回想起他小时候的可爱模样,回看一张张照片,那时的森森是那么可爱那么聪明,他就是我的独一无二的比生命还重要的珍宝!我是孩子心里最爱他最温柔的妈妈!
自从孩子上小学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妈妈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孩子也越来越暴躁叛逆,一切都从作业开始。最近看了《不吼不叫》这本书,内心无比惭愧后悔。
我为什么要跟孩子较劲老是跟他大喊大叫?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我为什么会老是对他要指责而不是商量?因为我的不耐心打击了他多少次,伤害了他多少次!我很后悔。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书本的方法,学会好好跟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注意给他留面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相信妈妈一直爱着他;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学会如何鼓励孩子,不再打击他,让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让孩子自信起来;以身作则好好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做一个和善的人;我要用耐心和关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不再茫然无措;我要学会包容孩子,接受他的缺点,和他一起跟困难作战。
孩子需要引导,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必须得有耐心,哪怕有再大的困难,责任和义务都得扛起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相信我的宝贝会越来越棒!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2
看这本书几乎没有评论,因为一直在字里行间反思自己对于教育的定位和方式。因为身在教育行业,平日周围接触的更多的也都是教育话题,自觉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并不算功利,对于孩子的培养也不跟风,习惯重于成果,兴趣高于分数。我一直觉得自己够理性,可是也会在某些时候在崩溃的边缘,因为有时我也会无措。孩子自小听话,长大后也很少因为礼貌和学习受批评,一直是公认的好孩子。可是我却在更多的时候看到了好孩子的疲惫,看到了因为自我要求完美而给自己搭建的框架,因为不容许自己失败而哭着去面对遗憾。于是后来我要求,对,是我要求孩子去学着接受失败,学着面对挫败,我自以为是的以为成长中必须要有这样的历练和体验,才能真的内心强大。后来的后来我才发现我陷入了新的问题,我忽略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我要求她失败了还不可以沮丧和痛哭,我让她勇敢面对失败。
诸如这样的问题,在我看这本书中我一直在反思什么是尊重,真正意义的平等,父母所谓的尊重都是带着附加条件的,是居高临下的,是在给出了选择其实又直接主导结果的,是表面的民主,因为父母坚信吃过的盐比孩子走过的路多,坚持这样未来才光明。知道合上这本书前,我恰巧看了最近上映的电影,平时并不喜欢太现实的题材,生活已然现实,何必去找更现实的现实。这部影片基调并不轻松,像马伊琍从头到尾的装束和表情一样,充满了艰难、窘迫和悲催,一个女人的一生不过是为自己的所有选择承担后果,当有了孩子,所有的筹码都成了软肋,更多的选择是无从选择。于是一开始就不敢太走心地看,怕掉进剧情,却最后还是被触动,在妈妈歇斯底里地找寻孩子,跪求归还孩子的无措里,崩塌了最后的心理底线,有孩子的妈妈看这样的影片估计都会泪奔吧!然而也在清洗了泪腺后,内心更懂得身为妈妈这个称呼的全部意义。因为正是有了孩子才让一个女人体验了那样毫无戒备,甚至随时都可以献出生命的爱,那是一种生命的最终自由,有了孩子也才懂得了生命的另一种意义,才有坚定的勇气去面对未知生活的种种。那么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才是毕生的事业,是任由其他的优秀都无法替代和填补的事业。
书里自然有很多的相关问题和对策,也许看的时候都有所启发,真正面对时却不见得能做的很好,但是有一点我深深的记在心里,那就是接纳孩子,好的不好的,包容孩子,好的不好的,帮助孩子,好的不好的,时刻都是一个战壕的伙伴,而不是对立的阵营,那样一切的教育都会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父母缺乏的是一个从孩子内心去感受,从孩子视角去体验的世界,虽不能变成孩子,但可以感同身受,虽不能替代孩子,但可以全心陪伴,虽不能预见未来,但可以遇见最好的自己和最好的孩子。在陪伴孩子的一路,成就最美好最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3
在当今浮躁的时代,父母自己很难冷静下来,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很难避免使用“大吼大叫”的方法,这使得一些家庭教育变得粗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在这种情况下,读到了《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感慨颇多。
说实话,对于那些养成习惯的父母来说,做到“不吼不叫”,这是相当困难的,作者对此做了充分的估计。
因此,笔者用三章的篇幅来研究“吼叫”的成因。首先是了解自己。那些意识到减少吼叫的必要性,以及他们能做些什么来扭转下意识反应的父母,正在迈出改变的第一步。心理学家默娜·舒尔的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用呵斥和命令来管教孩子,孩子更有可能在精神和语言上变得咄咄逼人。
但与此同时,这本书提醒家长们要了解引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毕竟,嚎叫不是猛兽,也不是怪物,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
例如,他们的情绪变得消极,因为相关的事情,如父母缺乏睡眠,不规律的工作和休息等。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如父母从小受教育的影响、成长环境、遗传因素、身体健康问题等。
知道了原因,作者就该开药方了。一是使教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天性。孩子一出生就有一系列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会影响他或她从婴儿期就面临的挑战和经历。
了解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问题、社会互动、偏好和冲突模式至关重要。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从而达到两相协调。
当然,在书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减少“大吼大叫”的日常策略,包括观察和收集自己的情绪,逐步调整,加强沟通,规划自己的情绪控制路线等,使我们在孩子的教育中逐步摆脱消极情绪。
罗娜。雷纳,是这本书的作者,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多个医院工作,参与多个项目,在世界各地的妇女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慈善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果。
作者在书中,有自己的经验,也有自己的课程,还有其他父母,志愿者的例子,这些都增强书的适用性,可读性和权威性。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4
这个学期,孩子整整5岁了,进入了幼儿园中班。
最近发现孩子做错了事对家长撒谎,自己做错了事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推卸责任,这使家长很恼火。有一次,他搬了一把小凳子一个人在厨房间拿瓢盆在玩水,厨房间地上洒了一地的水,我问他,这地上的水是你洒的吗?他说不是的,是爷爷洒的水,这样的回答我非常生气,当时就冲着他大吼了一声,他还一直在说不是他洒的水,后来类似的事我又对他大吼大叫了几次。相信有些家长也可能会严厉责骂孩子,当孩子做出类似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时,如果家长一味地追究“为什么这样做”的话,只会让孩子想着找借口推卸责任,同时给孩子留下的是挨骂的记忆和难以磨灭的恐惧感,到头来对问题的解决根本无济于事。
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社会规则,首先,家长要跟孩子说明他的行为为什么不对,意味着什么,使孩子反省自己的行为,这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规则和生活态度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次,家长也应该认识到由于受好奇心理的驱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这种心理和表现都很正常,家长面对这些事情时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再次,面对孩子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家长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的心情,而家长伤心的样子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触动。另外,家长要引导孩子反省,一旦发生类似地事情,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样的规则实际上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比较难,当家长要对孩子大吼时,建议家长们先在心里默数10秒钟,这样对孩子大吼的几率就会降至最低。后来我买了一套来自英国的儿童情商培养图画书,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其中有一本规则的书就是《诚实》,书中的画面类似他洒了一地的水时是这样写的:当你解决自己造成的麻烦时,你就是一个诚实的人。孩子看到这画面感触很深,这样的坏习惯现在几乎都改变了。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5
在当前这个浮躁的时代,父母们自身难以静下心来观察世界,理解世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难免使用“大吼大叫”的方式,这使得的一些家庭的教育变得简单而粗暴,而取得的效果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读到《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则会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说实话,对于已经形成习惯的家长来说,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当困难的,对此,作者也是充分的估计的。因此作者专门用了三章节的内容专门来研究“吼叫”的原因问题。首先是要了解自己。做家长的,如果意识到应该减少吼叫,意识到可以做点什么来扭转自己这种下意识的反映,就在改变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根据心理学家默娜舒尔的研究,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就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但是同时,书中也正面告诉家长们,要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毕竟,吼叫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妖魔鬼怪,而是一种正常的情绪。比如自己的情绪因相关事情变得负面,如父母缺乏睡眠、作息不规律等等。当然还有更进一步的深层次因素,比如家长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影响、自己的成长环境、遗传因素、身体健康状况问题,等等。
搞清楚了起因的状况,接下来,就是作者开出“药方”的时刻了。一是让养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天性。孩子天生具备一套性格特质,从婴儿期就开始影响他/她所面对的挑战与经历。了解孩子的气质才能理解其行为问题、社会交往、偏好、争执方式。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气质,从而达到两相协调。
当然在书中,作者也提出了若干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包括观察和收集自己的情绪,逐步调整,加强沟通,规划自己的情绪控制路线,等等,当大家循序渐进的摆脱不良情绪读孩子教育的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娜·雷纳,曾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医院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在世界各地从事妇女、儿童方面的慈善公益活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作者在书中既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有自己的教训,还有其他父母、志愿者的例子,而这些,都增强的本书的适用性、可读性和权威性。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6
吼叫是个魔鬼,它像一个泥潭,每次当你吼叫完之后,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和不宽容,然后下次,继续像个被点着的炮仗一样冲着无辜的人发火,再次内疚。吼叫发泄之后的快感和满足转瞬即逝,于是潜意识会驱动你奔向这种致命的诱惑,恶性循环,越挣扎越深陷。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初时一定是立志做一个最包容最平等最有爱的父母,内在外在的刺激因素却会让这个美梦破碎,感觉无能为力的次数愈多,吼叫就会愈加频繁的出现。我们信誓旦旦的说要做个不因为孩子弄撒食物发火的人,不因为他带朋友弄乱家里发脾气,不因为考试低分生气,不因为突如其来的哭闹抓狂,临到事头上,那些誓言早就忘的九霄云外,事后又因此无比羞愧。
《不吼不叫》的罗娜·雷纳 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不需要羞愧,家长有生气的权利,也有控制情绪的义务。罗娜·雷纳 已经是奶奶级的人物了,近五十年的专业加上自身养育四个孩子、两个孙子的经验,她见识过足够多的案例,懂得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也有教养的切身体验,所以她比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更懂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不但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一种艺术,既要有理论的条款框架做支撑,也要有足够的情商去交流。
这本书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为写作主线,穿插大量他人和自身的案例,帮助读者直观的去感受揣摩不同情景的应对态度和方式。第一章是对吼叫这一行为情景含义上的解读;第二章和第三章引导家长发现自己吼叫的内外诱因,让家长以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人类的这种情绪,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对我说:“你最近对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耐心,老是吼她。”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工作上的不如意引起内心的焦虑;个人时间的.减少导致很多爱好都无法如常去做,形成了内心的失落和烦躁;孩子因为我在家的时间减少反而更加黏我,继续导致我的时间减少;层层因素叠加,造成我阶段性的狂躁和内疚并存,想改善又无从下手。罗娜·雷纳在这两章里的解说和练习让迷惘的家长们找到了平抚坏情绪的方法,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第四章是关于孩子天生气质的部分,这一章可以和青豆书坊之前出版的《发现孩子天生气质》结合起来学习理解。两本书都提倡家长选择适应孩子天生气质的教养方法,既不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其感到痛苦,也能让家长过上更轻松有趣的育儿生活。此后的两部分,一个是针对吼叫者是本人的情况给出整改建议和方式,一个是针对吼叫者非本人的情景给出解决方法,作者思虑的详细而全面,可操作性强。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相辅相成,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坎坷和伤痛,对孩子吼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认识不到吼叫对亲子关系会造成多大伤害。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要以他的情感和需求为中心,并需得关照自己的情绪、想法和呼吸。”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7
一直以来,我都被亲友贴上脾气好,忍耐性强,适合幼师的标签,我也曾经也一直以为自己是理性,客观,忍耐力很好的人,至少不会因为女儿每天玩水换三四次衣服,拿着水彩笔把床单当画本涂鸦而去大吼大叫的指责她,那时候也想当然的听说别人打骂,体罚,虐待孩子时,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慢慢地我发现我变了,她不收玩具时,我会拿着衣架对她,看着她满脸的恐惧却丝毫没有犹豫的把衣架落在屁股上,直到那天她在和玩具小兔子做游戏,她说,快点,站好,妈妈去拿衣架了……我才知道我错了,当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时却又要求孩子有自控力时,这样的要求是多么强人所难。
这时我有幸拜读了美国的罗娜·雷纳著作的这本《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才把心中真正是吼叫的原因剖析出来。书中的孩子不单单指我们孕育的下一代,也可广义的理解为让我们毫无形象撕声厉竭的发泄对象,
首先我们来找出容易让自己发脾气的日常因素,这和个人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我们尽量在时间事件上找到诱发自己吼叫的导火线,放弃自己的固执坚持,这个叫做内部因素,然后来自外部因素,当你看到你的伴侣又把内衣扔在浴室的地板上时,你是否能感应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在不断的升级,膨胀,你会开始想(升级想法)我都说过一百次了,他还是这样乱扔,我为什么每天像个保姆一样,他为什么从不在意我的要求,继而你就会感觉到悲伤愤怒。如果你还是这样继续消极负面的想法充满思绪时,那么当你和伴侣打开门时,你酝酿已久的情绪和想法就爆发了,你会冲他大嚷,大叫,那么这时你就应该好好按照本书的实用策略来管理自己的想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现在当我们想要爆发情绪时,要先平静自己的内心,当然你被激怒时,想要平静没有那么容易,我们试着跟作者的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一起来练习,自问、呼吸、平静自我、确定需要、同理心。这需要不断的练习,对,你没听错,就是练习,别放弃!不断的练习,让自己平静下来,改变表达方式,找到合适的方法。这就需要沟通、选择、结果、连接的4C法则来帮忙。
沟通:清晰,简短,具体,放低身段来示范和解释,多鼓励
选择:让对方对自己有控制权,确定是真心想给对方选择权,不是孩子跟你对着干
结果:制定相关规则并且随着进步不断调整,并及时的利用无法解救的结果
连接:管教的核心,定个约会,找到共同喜欢的爱好,不要记仇
全书生活案例结合实际,方法细腻贴心、合理实用、风趣睿智。当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吼不叫时,你就会心怀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吼叫代代相传,不仅迁怒于人,更会破坏家庭环境,而且当怒吼无效时会使人变压抑,产生暴力倾向,严重的导致社会悲剧的发生。
知易行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8
大吼大叫,相信你并不陌生——小时候,你见识过父母或邻居们的狮吼;入学后,也不乏遇到嘶吼功力深厚的老师;社会上,你也见识过骂街的泼妇或撒泼的男人们;入职后,上司在各种会议上声嘶力竭地强调工作重点。所以,大吼大叫无处不在。
在这么多吼叫当中,给心理能留下深刻阴影的,恐怕要数父母的吼叫对年幼的孩子吧。父母对孩子爱都来不及,为什么会忍心大吼大叫呢?是什么因素导致吼叫的出现?吼叫的根源在哪儿呢?有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呢?
毕竟跟小孩子谈理论,他们不会理会,所以罗娜护士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总结了自己作为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分析了在工作中遇到的父母与孩子相处中出现的案例。整本书里,她没有试图说教,没有所谓的金科玉律,而是倡导父母们先平静下来,讲究方法地了解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父母先变成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进而从自身出发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停止吼叫,营造能够平等、轻松对话的氛围,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在第六章里,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所说的孩子需要管教,并不一定要通过吼叫或严酷的处罚教会孩子辨别是非对错。管教并不是让孩子承受痛苦,孩子并不能从被羞辱、恐吓和被拒绝中获得任何好处。这些古老的管教方式代代相传,需要我们用觉察、自觉的努力和支持来打破这样的循环。”“记住,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你的孩子需要你给予关注、安抚、规范、引导、宽慰、温柔的抚摸,以及成功的机会。而且,和你一样,你的孩子需要很多时间和很多次练习才能掌握日常学到的技巧。”
看到身边的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没有通过读书提升自我的意识和行动,在孩子日益长大、日益叛逆、日益远离自己的过程中,变得不知所措,茫然而无助。我试图劝慰,但效果不大,得到对方最多的是“哪儿有时间啊!”“孩子大了不由娘!”“不管了,爱怎么地怎么地吧”……我内心里暗暗为他们感到可悲。
突然想到前几日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篇文章——《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里面谈到在父母从一开始就营造好的读书氛围里,孩子和父母一起看书、讨论,长此以往,孩子能自然而然地把读书看成是与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点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春风化雨、自然无为的过程。所谓的“拼爹”,是比拼父母的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
作为父母,必须意识到自身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并能够以身作则或者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请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请静静地翻开这本书,耐心地和雷纳做个心灵交流吧。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19
我在看书,宝宝只认识书名中的“不”字,我帮他点读书名《不吼不叫》听了书名,他便默默去一边玩了。我回过神来问,“宝贝,上次我吼你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吗?”宝宝摇摇头,“但是你确实吼过我,所以我让你看这本书,我希望你更温柔。”我又想到,好像宝宝最近也不像之前那样像“鞭炮”一样,随便一点不顺心就炸了。我把这个发现跟宝贝一起分享时,他给了我一个抱抱。
一看到“吼”字,不用宝宝提醒,我就能回想起我“吼”的情形,其实我一向很鄙视对孩子“吼”,自己“吼”完了,真是又惭愧,又懊悔,还有种对自己恨铁不成钢的诅咒。也想不通, 为什么我一向崇拜那些能跟孩子很耐心讲解父母,自己却总是做不到,为什么我刚开始跟孩子耐心讲,他没有反应,非要逼我发脾气呢?
《不吼不叫》这本书,分三个部分: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
第一部分的内容实际在帮助父母内省,用客观的角度帮父母发现,我为什么吼,和为什么是我在吼,深究其因,还是在于你了解孩子不够。通过案例,作者分析和引导,映照到我身上,确实很有感受,之前我就知道,我的孩子属于慢热型的内向性格,因为知道这种性格的局限,所以我非常期望,他可以更多地积极主动起来。我吼他的最终原因都与此分不开。
最近我没有吼,并没有说明我进步了,而是因为其他事情分了神,只要他安静我便祈福,反而对他有些许歉疚,对他格外宽容。转而他却在某些方面分外卖力,帮我做家务,生病了也能拿出一两种行动表示对我照顾,这让我融化了很多对他的担心。可是他不够外向这是我内心的坎,一旦他有被内向局限的表现,我就会不顾一些地冲出去,被这个坎绊个踉跄,然后恼羞成怒,不“吼”不“叫”难道要哭吗?
我清楚记得,孩子在我吼的时候眼巴巴,或对我怒目而视,或战战兢兢含泪叫着我的眼神,真的很让人心痛,我通常会忍不住对他道歉。在管教的4C法则里,我非常看重的是沟通和连接而在选择和结果这两方面注重不够,我觉得我也掉进万事都有选择的陷阱里。归于结果,我几乎没有制定什么家庭规则,万幸的是我们算是善于回顾结果,让孩子记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从没想过,气质在亲子相处时的作用,但是作者罗娜·雷纳她详细而坚定地告诉了我,对气质的思考会带给我们看待行为的独特角度,我应该很少去从孩子的行为来分析他的需求,除非那些带来惊喜结果的行为,而孩子总是在用行为表达自己。做父母的,没有回应,没有理解,自己把自己逼到了“吼”的角落。
“吼”真的有办法控制!停止吼叫的,果真办法做到!就算自己做到了体察孩子的需求,又能避免,自己有情绪时,却被倒霉孩子不小心给惹毛的情况发生吗?建立自我同情,您可以的!作者一再肯定的用案例回复了我的质疑。
我被对气质会带来什么影响的分析深深折服的。通读了4C法则找到了实际生活中可以借鉴的方法。
作者并没有空头口号,她是作为母亲,亲身实践琢磨,作为父母教育的研究者,她思索,发现,大胆尝试,探索后,分享了这本惊喜发现《不吼不叫:如何孩子与父母合作》。如果你能耐心读懂作者管教的4C法:沟通、选择、结果、连接。将会放弃吼叫,重建与孩子的亲密和平关系。
管教的4C法则里,每个法则里的案例,你便明白该怎么讲他借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将会掌握更多有效控制自己的使用方法,但我觉得,也千万别太过于苛求自己瞬间倒戈成温和派,这不太现实,自己更加有挫折感,又会积攒吼的因素。你会因为尝试作者介绍的其中的一两个方法得到成效后,便会自觉返回书中找下一个办法。让自己也变成主动探索发现的上进父母,孩子一定会受到感染的。我一直相信孩子每一次说妈妈,我爱你,都是他真实的表达,我也愿意理解大吼大叫的父母并不情愿自己那样,所以我们可以试着改变,感谢罗娜·雷纳!
读《不吼不叫》有感 篇20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总有搞破坏、不听话的情况出现,当孩子无法按照家长的规定活动时,吼叫成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不可否认,很多时候,孩子“不合规范的举动”,会触动家长怒气的那根弦,会让家长不禁发出“都说了那么多遍了,这孩子怎么还是那么不听话”的感叹,在感叹之余,家长分贝的提高以及怒气的发泄不由自主地都传达给了孩子。
吼叫并不是没有任何作用,它可以使孩子短暂的停下来,变得规矩,不过,长期以来真的有效果吗?有位同事跟我说,她老公总是看到孩子不听话就立马语气严肃的去骂孩子,完全不理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即便骂过,同样的问题孩子下次还是会犯,因为孩子并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长此以往,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目的主要就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白是非对错,提高处事的能力。一味的吼叫,会影响孩子对自我、对世界的感受以及影响孩子与父母、与他人的关系。有些时候,家长之所以吼叫,并不一定完全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一书中揭示了家长吼叫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孤立无援;二是睡眠不足;三是感觉自己完全没时间。当家长自顾不暇的时候,孩子的作闹,就会成为家长吼叫的导火索。
对此,我也深有感触。特别是当自己前一晚没有睡好,第二晚孩子起来作闹的时候,火气会蹭蹭蹭的达到顶部,忍不住一股脑儿的把怒气发在孩子身上,而后又忏悔不已。为了避免这类的情况再次发生,我常常反思出现过的粗暴行为,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在看了《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后,我觉得书中的观点特别正确,并开始按照其中的方法,慢慢地转变自己的行为。今天早晨,我在家门口换鞋子,两岁不到的孩子在我边上突然蹲了下来,捡起地上的纸屑,瞬间塞到了嘴里。如果换成以前,我肯定就会吼叫,可是,这一次我并没有这样做,我轻声细语地对他说:这是脏东西,吐出来,放在妈妈的手上。孩子立马吐了出来,然后,我跟他解释说爸爸妈妈给你吃的东西是可以放到嘴巴里吃的,地上的东西都是脏东西,是不可以放在嘴巴里吃的。孩子似懂非懂的看着我,可能他现在还不是特别明白脏的含义,不过,我想慢慢地多次地灌输给他这个道理,他不久就会明白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的初衷就是解决问题,而吼叫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书中介绍了追踪法、ABCDE法则、4C法则等方法,让家长了解自己吼叫的原因,更好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
【读《不吼不叫》有感】相关文章:
《不吼不叫》读后感02-02
不吼不叫读后感03-14
《不吼不叫》:教育孩子,又吼又叫未必有效06-27
《不吼不叫》读后感(通用5篇)06-11
《不吼不叫》读后感(精选7篇)06-23
《不吼不叫》读后感(通用10篇)04-27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通用6篇)07-12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精选6篇)07-12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精选7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