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什么众多大科学家都精通文史哲》有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为什么众多大科学家都精通文史哲》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文学绚丽多彩,中国的史学博大精深,中国的哲学独树一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常常忽略了在这上面的学习,或忙碌于工作,或沉迷于电脑手机。
记得小时候,每当新学期发新课本,大家总是迫不及待地从中挑出语文书,如饥似渴地阅读那精美的篇章。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将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数学、物理、化学,又从什么时候开始,书柜没再添一本新书,甚至蒙上了薄薄一层灰。目光掠过书架,《三国演义》、《四世同堂》、《茶馆》映入眼帘,我的心中却回忆不起书中情节带给我的触动,脑海中只留下公式化的答题套路。
或许,我们应当寻找一个静谧的午后,才能寻回文字给予的温暖。
文学的美,是如此令我着迷。“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在《边城》里,沈从文描绘了一个带有水墨气息的湘西边城,这一方水土养育了如琉璃般纯粹透明的小镇姑娘翠翠,为这个浮躁的、追逐功利的世界注入了一股清流。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涵养情怀,寄托思绪,品读人生。
历史的沉重,让我多了一份思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深邃是神秘而动人的。
从两千年前秦王扫六合,北击匈奴,南征岭南,到红军长征,渡赤水,翻雪山,过草地;从神农尝草,肝肠寸断,到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从“致远”沉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到长蛟入海,巨舰横江;从鸦片战争百孔千疮,到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国共十年内战祸起萧墙,到如今旭日东升,其道大光……
读史读的不仅是年月日事件,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是掷地有声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铿锵有力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怀着拳拳爱国心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从前的读书人,“前四史”、“四书”、《唐诗三百首》是必不可少的,而当下的学生,高考过后,又有多少人能够讲述中国近代的兴衰荣辱?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段艰苦岁月?有多少人明白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意义?
而中国的哲学发展,更是让我震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早在千年前,就有一代宗师孔夫子说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言论,孔夫子的恳切教导,让人不禁畅想那个遥远的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是老子、孟子、庄子等思想家有光的灵魂。中国的哲学,也从那一刻起熠熠生辉。中华文化的'底蕴就深藏在这句句箴言中,积淀在《论语》、《道德经》、《庄子》里。
我们也曾怀念冰心小诗中的柔情,抒怀中蕴含哲理;曾感动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深切情谊;曾惆怅于“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文学的美,一直都停留在我们心里。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不如我们都沉静下来,回顾内心爱好的文学。不要让文史哲成为曲高和寡的代表,让自己在文学的滋养中体味更美好的人生。
【读《为什么众多大科学家都精通文史哲》有感】相关文章:
读《乌合之众》有感04-02
读《乌合之众》有感500字04-02
读《科学家的故事》有感7篇10-11
读《十万个为什么》有感700字04-11
读《魔戒》有感04-11
读《自信》有感04-07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老舍》有感02-20
读《李白》有感06-25
读蝶恋花有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