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惯有感14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习惯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习惯有感 篇1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听着轻灵动听犹如音乐般的雨声,想起妈妈时常讲起的读书“三余”。我便情不自禁地从书桌上拿起最近几天认认真真看完的一本书《再见了,坏习惯》,坐在书桌旁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再见了,坏习惯》是“快乐小学生校园成长”系列丛书,由许多经典的小故事组成。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温暖人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也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例如《瓦特与蒸汽机》让我知道了: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好习惯,更容易拥有聪明的头脑,也更容易获得了不起的成就;《天才建筑家》则告诉我:从小就要有观察大自然的好习惯,并把大自然的美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这样我们更能享受到生活中、学习中的快乐和美好;《快成功时要小心》让我明白了:养成谨慎的好习惯才能走好每一步,越接近成功的时刻越要小心,绝不可以放松自己,因为失误随时都有可能到来……
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关于养成勤奋、刻苦、坚持等好习惯的故事,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故事中的汤姆是一名程序员,一场金融风暴使他失去了工作。后来他应聘一家公司时,却没有通过面试。汤姆虽然很失望,但是他却通过面试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对软件行业的未来有了新的想法,最终当上了新公司的总监。这不禁让我想到学习的时候,总觉得有写不完的作业、背不完的书,总是抱怨老师、妈妈布置的任务太多了。如果我能有时间观念,自己给自己规定好时间,学习时再专心认真点不就好了!还有平时测试、做题的时候,很多题目不是自己不会做,而是太粗心大意,如果自己细心点,做完题再多检查几遍可能就不会做错了……所以我一定要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好的方面要总结,不好的方面要找到改变的方法。只要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我相信自己会变得更优秀!
《再见了,坏习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爱不释手;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坏习惯;更让我懂得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养成好习惯,塑造最棒的自己吧!
读习惯有感 篇2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有思想的学者之一,胡适关于读书的学问更是值得我们当代人认真拜读和品察。
胡适在《习惯重于方法:胡适谈读书治学》一书中谈及了许多有关读书的问题,如第一章节的"为什么读书",第三章节的"怎样读书",第四章节的"找书的快乐"等。而在这众多的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胡先生对于"为何读书"和"如何读书"独到的看法和见解。
关于"为何读书",胡适讲了很多,归纳起来共有三点:其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接受人类的遗产;第二,要为读书而读书,读了一些书便可以读更多的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对环境,并可以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对于以上三点我也有自己的理解:第一,因为书代表了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和智慧的遗存,我们后代接受了这笔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传递知识,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这时你可能要问了,把智识和经验传给后人有什么用处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就是进化。所谓进化就是节省劳力,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智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都要个个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经验,岂不是太麻烦了。所以人类有了这笔宝贵的遗产,就可以缩短工作,就有余力去做别的事情。
其二,为了读书而读书。胡适先生所说的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我们所理解的为了考试和成绩而读书,他所指的是为了读更多的书而读书。就好比是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的。读书就好比是这副眼镜,眼镜越好,对于其他书的解读能力也就越强。因为书读的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读书的能力也就越大。这便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意义所在。
其三,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对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的来源,思想又可以分为五步,而思想的源头是最大的疑问。吃喝拉撒不用想,但遇到三岔路口、十字路口那样的环境,就有了困难了。走东或走西,这样做还是那样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有了困难才有了思想。第二步要把问题弄清,究竟困难在哪一点上。第三步才会想到如何解决,俗话叫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须要进行筛选。但主意太少或全无主意,那就更没办法了。第四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假定的解决办法。要考虑到这个方法能否行得通,若能,便很好。若不能,那就需要再换一个。第五步就是证实,凡是有条理的思想都要经过这一步。这也就是胡适先生所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关键。问题当前,全靠有主意。主意从哪儿来?从学问经验中来。没有智识的人,遇到问题就会手足无措。而学问丰富的人,以碰到问题变会在脑海里涌现出各种解决办法。读书就是对过去学问经验的记录,而这些智识就要用在这个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在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了"为什么读书",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怎么读书".胡适先生认为,首先要培养起读书的习惯,习惯重于一切方法。对此我也非常赞同,没有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谈何读书的方法呢?那么关于读书的习惯,胡适讲了三点:一是勤,二是伸,三是谦。勤奋是成功的基础,读书做学问更不能自欺欺人。其次谨慎小心也是很重要的。另外,读书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万不可自以为是,不经考察便妄下结论。
最后,说到读书的具体方法,胡适先生留下了两个字:"精"和"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精读"和"泛读".对于"精"字,胡适先生强调了"四到",即"眼到、口到、心到、手到"."眼到"指的是个个字都要认识,这是保证我们对书本内容理解的准确性。书是集字而成的,要是字都认不清就无所谓读书了。"口到",前人所谓"口到",是把一篇文章倒背如流。现在虽不再提倡死记硬背,但如果我们遇到极其精彩的文章和段落,不妨把它背下来或至少诵读几遍,这至少在我们作文的时候会是一笔亮点。"心到"的意思是认真体会作者行文的用意和想要抒发的情感。"手到"即通过札记和做笔记的方式写下一些文章中的妙语,又或者写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那么对于"博"就更为人们所认可了,中国人所谓"开卷有益"就是这个意思。胡适先生提出要多读书,无论什么书都要读,因为往往一本极其平常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和惊喜。就如众所周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他花费了三十多年的光阴,积累了许多材料,但总也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偶然读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后便大悟起来,了解了生物进化"物竞天择"的原则。
总的来说,胡适先生的这些关于读书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当下,我们生活在以个信息爆炸的现代化社会,大量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渗透到我们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各种碎片化的知识每天不断地更新,并且不断地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终端设备传递至我们的大脑。人们,特别是我们当中的年轻人已经没有时间和愿望安静地坐下来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尝。我们每天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消费者各种"快餐文化",心气也跟着浮躁起来,这只会让我们奔波的身心更添一层疲惫。因此,找个机会,拿起一本好久不看的书,试着放松自己,不带任何焦躁,不再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投入进阅读的世界里,沉淀,沉淀,再沉淀……你会感受到阅读的美好,生活的美妙。
读习惯有感 篇3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为了更好的做好班主任工作,我挑选了一本好书:《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有效途径》。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培养学生三十八个良好的习惯,并结合具体事例,向我们展现了诸如魏书生这样的名师的教育艺术和独特的教育风采。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常会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名师相比,我还稚嫩的犹如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尤其是读到如何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途径——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时,周洁老师的做法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把我的点滴收获和大家一起共享。
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重复和评价发言同学的发言来引起大家听的习惯;其次是学生之间的互动。用做“小老师”的尴尬来体会应当听别人发言,从而自我约束,然后再用小老师约束其他同学;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班级里成立很多自由小组,让他们一同研究和讨论,有人认真讲,有人认真听,分工明确。汇报时大家上台一起发言,不能重复。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倾听已成为学生们的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倾听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除了把学生置于一个个互动的环节之中,还要有意识地去培养、提醒、督促学生树立自觉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1、榜样示范。在学生发言时,我们教师也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发言,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要学会耐心倾听孩子的言语,即使我们已知道下句话他会说什么。
2、细化要求,怎样才算认真听?要一样一样地说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心中明确。
3、留心训练。课堂中,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倾听。
4、表扬激励。对那些认真倾听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可以发一些激励卡、小奖状等。我也一直在用这些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作为班主任我会一如既往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每个孩子打好坚实的基础。
读习惯有感 篇4
你想不想知道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你想不想知道习惯有什么魔力?让我们走进《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吧!你即将会收获满满,了解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
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就是习惯。其中有一幅图贯穿全书,图片里写着:“暗示,过程,奖赏”。暗示就是能让你的大脑进入一种全自动模式;过程就是你是怎么去做这件事;奖赏就是你得到的好处,能够让你开心的事,才会使你坚持做下去。
这幅图在我脑子里的印象非常深刻。回去以后我马上跟爸爸说了这幅图里的内容和含义,爸爸想了一会一边点头,一边说:“原来是这样的”。我想:之前爸爸罚我没什么用,错误我照样犯。于是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下,问爸爸:“以后能不能把应用题不写单位和答句要罚抄20遍,改成应用题都写单位和答句要奖励?这样也许会有用。”爸爸说:“当然没问题啊。那我们这样吧,一周都不漏掉应用题的单位和答句可以去打篮球。”后来我发现我每次作业和考试都不漏掉应用题的单位和答句了,得到了爸爸的奖励。看来书里说的的确是对的啊!
养成一个好习惯也不容易。小时候我吃饭时一直不扶着碗。外婆对我说:“吃饭一定要扶着碗。”可是外婆怎么说我也不扶着碗。爸爸妈妈对我说:“如果你连续5天吃饭扶着碗,那么你就可以吃一块巧克力。”这大大的激励了我,后来我就渐渐的养成吃饭扶着碗的习惯。
怎么样,看了我的介绍,你对这本书感兴趣吗?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就赶紧去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一定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读习惯有感 篇5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在群英会上舞剑作歌,歌曰: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可惜得很,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达到慰平生的成功程度,只是漫无目标地、苟且地活下去。同样是人,成功和失败的人,究竟分别在哪里呢?成功的人,究竟成功的因素又在哪里呢?《习惯的力量》一书作了很好的回答。
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撰写的《习惯的力量》,向我们剖析了习惯在每个人生活和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并告诉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力量,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潜能,难能可贵的是向读者提出了若干不断改变坏习惯、培养好习惯的有效小技巧,让读者能有效地改进工作和生活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成功。作者把他的观点讲得深入浅出,朴实而不玄奥,别具风致。作者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头。这本书对于引导我们如何克服困难很有教育意义,能给读者带来许多启迪。加上这本书印刷精美,插图悦目,佳言隽语编排独出心裁,颇足增加阅读时的兴会。怪不得被亚马逊书店、《纽约时报》等权威组织评为20xx年度最畅销的商业生活类图书。
人们常说命运无常,成功不过幸运罢了,吃多少,穿多少,注定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们:所有的成功都能归结于一种习惯——习惯就是把成功所必需的事情坚持下来。讲得多好啊!简括弘深,微言妙论。是的,只要我们持续每天进步一点点,持续每次进步一点点,持续在每个环节进步一点点,——就是这样,每天都完成小目标,向大目标迈进一点点,假以时日,功到自然成。反照我们的行为:要么临河羡鱼——只有空想,没有行动;要么临渊结网——平时不准备,到时做不来;要么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要么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缺乏恒心,时断时续;要么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懒得就懒;要么功亏一篑——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就放弃了。我们做事所欠缺的正是成功所必需的一往无前的气概、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所以,我们往往与成功失之交臂,也是情理中事了。由此可见:命运不是无常,而是我们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成功不是幸运罢了,而是天道酬勤的结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吃多少,穿多少不是注定的,而是靠我们自己去争取的。
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五章中,作者倡导我们:每天做些苦差事来磨练自己。乍看悖于常理——人的本性是远离困苦,追求安乐。细想却富有哲理——人乐为者多非善事,而事之善者每即人所恶为,故人之所应为当为辄反于其欲为愿为,甚且非其所能为可为;即使自讨苦吃有自虐倾向,苦中作乐有自欺思想,但往往可将潜力发挥到极致。作者的本意是:磨难,是提升自我的最佳捷径;人无磨难,无以战胜自我。
人之百年,忧劳总至,快乐难留。好像上帝造人是叫他们来这世间专门受苦受难似的。面对苦难,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不习惯,或者感觉有些紧张和压力,甚至是焦虑和恐惧,但这正是我们成长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在苦难中磨练自己,那么我们将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存在畏难情绪,备受苦难的煎熬。苦难是不打不倒的。要打倒苦难,做事就要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惟其如此,才会在困难和挫折中突围而出,取得某种成就;才会排斥舒适,斩断温柔,在暴风骤雨中鹰击长空,在惊涛险滩上乘风破浪,得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得以俯仰无愧,快慰平生。
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并由此养成一种勤奋的习惯、坚持的习惯、思考的习惯、严谨的习惯,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也是本书作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读习惯有感 篇6
今日,读了了一篇有关学习习惯性的文章内容。念完后,我备受启迪。原先,近期我的学习考试成绩不理想化,是一些坏习惯在作祟呀!
和原文中提及的坏习惯如出一辙,我较大的缺陷便是学习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你看看,前一天没带橡皮擦,昨日没带直尺,今日又没带练习本;教材中本来是她,抄在练习本上就变成他;草稿本上是做正确了,却在抄录到考卷处时遍体鳞伤。以便这一,我可经常挨爸爸妈妈与老师的指责。因为我因而试着来到坏习惯产生的苦果,期末考中,因将大于号写出了小于号,与一百分擦肩而过。我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坏习惯改掉。
我的第二个坏习惯是,我在课堂上不集中精力,很容易打开一个小的差距,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课后不久就更倾听,思维一直飞进了课外游戏娱乐实践。有一次,我还在上课的时候开小差,一个关键没听见,回家了想想好几天都没想搞清楚。这简直授课一分钟,课后练习几日功啊!读过本文后,我懂得了课堂教学35分鐘对我的学习是多么的尤为重要,老师大家的指路人,假如课堂教学学习的关键、难题大家搞搞不懂,课后练习花好几倍的時间也不一定能补好。我想改过自新,勤奋改掉这一问题。
我还有一个坏习惯便是学习不定时执行,不定量。学习时彻底凭心态,心态好能够 一直学得深更半夜,情绪不好的情况下,就哪些也做不来。那样饥一顿饱一顿,三天打鱼三天打鱼的,結果只有是事半功倍。这一问题非改不能!
这三个坏习惯危害了我的考试成绩,我一定要完全地和他们说再见。母亲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坚信自己一定能保证!
读习惯有感 篇7
今天,读到《精神饱满地投入每一天》这篇文章,给我的启发很大。教育需要激情,我们每个教师都应在这希望的季节把活力的种子撒播到学生和周围人的身边,精神饱满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良好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我们教师的魅力。教学需要激情,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激情的课堂平平淡淡。有了激情,学生们的情绪将受到感染,身心振奋;有了激情,教学活动就能生动、形象,富有情感性,增强教学效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学期,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影响每个学生精神振奋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应该怎样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呢?文中这样告诉我们: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高度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事业心,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情绪特征,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的精神,豁达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和坚定的自信心。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崇尚美,力求教育智慧的优化,教育人格的丰满,努力完善自身的精神面貌,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让我们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每一天的工作中,带着对职业的执着和投入,相信自己的能力,将工作做得更好。
读习惯有感 篇8
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孩子提问的权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话,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对孩子的问题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方面要允许幼儿提简单的问题。 孩子提简单的问题,往往被大人们认为没有思维价值,冷淡处理之。其实,问题的简单与深入,与幼儿观察事物的细致程度与积累的认识经验丰富与否等有关。孩子在简单问题的思考中能发现更多深层次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不厌其烦地听取孩子的简单问题,给他们一个积极宽松的提问环境。有了适宜的环境,良好习惯养成才有可能。另一方面要给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在一些教学活动中,还是存在孩子围着老师转的现象,没给孩子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特别是时间。老师提供孩子操作材料让幼儿活动,希望幼儿能够提出老师预设的问题,以便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活动。这时孩子的玩受老师控制多,孩子一时半会儿不能提出老师需要的问题,老师就急于引导个别孩子能够提出,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绝大部分孩子往往根本没有同样的感受与问题需要,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问题表现。孩子提不出自己的问题,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指导,形成不了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渐渐地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就弱。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老师就更有可能想当然地采用传授、灌输式的教学。这是我们老师所不愿看到的,然而却会在自己不经意忽视孩子的问题表现中发生着。其实孩子的问题往往有其独特的表现,需要我们去发现。一方面要在孩子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孩子的问题。我们能够相信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那么在培养幼儿善于思考问题习惯的时候,就不该只有一个用语言表达问题的标准。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些,但并不表示他就没有自己的问题思考。孩子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直观形象的,他们对事物产生的问题往往多藏在操作活动中,而我们习惯于组织操作后的交流,好象只有在交流中孩子提出了问题才真正进行了探索活动,所以常出现操作时孩子热情高涨,交流时孩子懒懒洋洋,这种现象在年龄越小的孩子中越明显。另一方面要做孩子的知音,与孩子想到一块儿去。当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依依呀呀的表达被大人所领会时,会因兴奋而更多表达,所以当孩子有自己的问题,但不能准确表达的时候,老师要耐心倾听,再根据观察了解,帮助孩子准确提出问题。这样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提问是孩子积极思维的外部表现,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提问,有爱提问的好习惯。但任何一种习惯要形成都离不开一贯地坚持与练习,养成好提问的习惯也一样需要练习。孩子细致观察的能力还较弱,他们对周围变化、新鲜的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不变的环境对孩子提问习惯培养不利。我们可以通过变化区角活动的材料,带幼儿外出参观,使幼儿每天都接触新事物,有提出问题的练习机会,一个孩子有问题就可展示给许多孩子,引发更多孩子的问题,让提问与讨论解决问题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不成问题了。
读习惯有感 篇9
最近在看《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本来以为这是一本非常枯燥的书籍,没想到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想读这本书的原因是,每个人生活里,都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有些习惯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些坏习惯,则会影响自己的生活,甚至工作。
所以,想通过阅读《习惯的力量》这本书,来学习关于习惯的秘密,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来改变一些坏习惯,或者培养一些好习惯。
这本书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个体的习惯,组织机构的习惯和社会的习惯,通过这三大部分,来诠释和习惯有关的一切。
习惯的原理是: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不管你是想建立一个习惯,还是戒掉一个习惯,或者是改变一个习惯,这三者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缺一不可。
如何建立一个习惯?拿跑步来说。
暗示:首先你要把提醒或者暗示你跑步的东西放在明显的地方,比如,制定跑步计划,把跑鞋放在明显的地方,
惯常行为:就是跑步
奖赏就是回报,比如,每次跑步都要记录,让自己的跑步可视化,每次跑完奖励自己看一场电影,每跑100公里,就买一件跑步装备等,这样坚持下来,你很快就会养成跑步的习惯。
如何戒掉一个习惯?
答案是没有办法,这本书告诉我们。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戒掉,只有改变习惯,不能戒掉习惯,改变习惯的原理是,暗示和奖赏不变,把惯常行为更换掉就可以,拿抽烟举例:
抽烟会带来愉悦感,替换抽烟的行为,保持愉悦感不变,才能真正戒烟,比如仿真烟或者糖类,而不能单单只是强行把抽烟行为戒掉。
总之,这本书把习惯这一行为分析的十分透彻,如果你能认真阅读,肯定会有所收获。
读习惯有感 篇10
寒假里,读了林格所著的《决定孩子命运的12个习惯》。在打开电子文件以前,不由得回忆起13年暑假时在蓝海汇州培训的那次养成教育。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好习惯的人,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又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尤其重大。
本书中所提到的十二个习惯是:一、把一件事做到底;二、孝敬父母;三、做事有计划;四、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五、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六、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七、耐心听他人说话;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九、微笑待人;十、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十一:认真写字;十二、在错误中反思自己。本书作者给我们培养五个步骤的习惯:(1)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在习惯感兴趣。(2)明确的行为规范,是让孩子们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3)行为训练的'持久性,让孩子从被动到主动自动,养成良好的习惯。(4)及时奖惩性评价。(5)形成环境。我认为步骤3和步骤4是最关键的两个步骤,这需要从细节的父母和教师,坚持训练,反复提醒,制定计划,及时地进行有效地评估和奖惩,让孩子们从被动开始活跃,然后形成一种自动的行为。这些看似小的习惯,正是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甚至是我们这一辈子都需要的,换句话讲,它关乎我们一生的成败。如果将这些至关重要的人生习惯传授给我的学生们,那一定是作为一名老师今生中最大的成功!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希望我们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努力都能掌握这十二个习惯,掌握人生的大智慧,从而走向自己的成功道路!
读习惯有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一则故事,故事讲在吴国。这个国家有一头宝贵而稀有的小象,吴国国王把这头小象拴在了一条几十米的铁链上。小象努力着挣脱铁链,可最终小象因为失败而放弃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象长成了大象也没有挣脱铁链。还有一个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群马放在一个周围栅满电网的圆圈草地里,开始马儿们总是不耐烦的往铁丝上撞,希望能冲出电网,吃到外面新鲜的草,但是只要马儿一碰到电网,电网就会放出电,一周过后,科学家把电网悄悄的撤了。但是马儿们却没有一个走出那个范围,以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习惯有电网在周围了。
看到这,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在电视上看的一则新闻。一个叫三毛的小男孩去同学家写作业然后拿了同学的玩具汽车。回到家,怕妈妈骂,就告诉母亲是同学送的。当母亲知道事实以后也不嚷三毛,反而夸三毛能干。从这件事以后,三毛更加放肆了。最终,使他进了监狱。母亲去监狱看他的时候,三毛竟一口咬掉了妈妈的耳朵,悔恨母亲小时候自己拿同学玩具为什么没有打他、骂他。
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比如我把,从小不爱拼音,到现在,一年级都会拼的拼音我都不怎么清楚。每次,考试的第一题看拼音、写字(大部分都是这题)我都写不满分。现在,我有想学习拼音,可习惯成自然,再怎么写都难了。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不要把习惯当成自然,要不然只会害其自己。
读习惯有感 篇12
拿到《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这本书时,一看到书名,就猜到这是一部以研究教师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不禁心生疑惑,真有一百个值得坚持的好习惯吗,真的能影响教师的一生吗?带着疑问,打开目录细细读来,这本书从培养教育习惯、教学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五大方面全面论述了影响教师成长的100个好习惯,正是这诸多好习惯,铸造了许多优秀教师。书中一个个经典案例让我回味无穷,一篇篇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意犹未尽,一个个好习惯的精炼概括让我受益匪浅!
有人说,习惯成就人生,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好习惯受益终生,决定一生的命运。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殊不知,作为一名教师同样自己在教育中也要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我们的好习惯才是最好的行为典范,重视身边的细节教育,教师注意用自己的好习惯悄悄的影响学生是最有力的无声语言。教师的习惯与其他习惯一样,也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赵国忠老师在“序”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时,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时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加压;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观望,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细思之下,我从教虽然时日尚短,而有些问题也已经初露端倪,实在不由汗颜。而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在于他们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好习惯,并且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好习惯引领他们走向了成功。
习惯影响着教师的一生,好习惯必能有效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并成为优秀教师成功的基石。看着书中一个个好习惯,自己感到汗颜。这100个好习惯,每一个都值得我学习——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关心学生;习惯于同事间的互相理解与支持;习惯于同事研究与探索;习惯于品味生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习惯于发丝审视自己,尽可能的参与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习惯于读书笔耕积累。其中“宽容是一种美”更让我感触颇深。文中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宽容了学生、理解了学生,从而感化了学生。品味陶行知的“四块糖果”,那对学生的浓浓爱意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那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珍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幼小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加倍呵护。宽容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良方,学生需要宽容,教育需要宽容。尽管宽容的途径和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但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在努力寻找一条走进学生心灵的德育之路。我们要睁大一只眼睛看孩子的优点,眯着一只眼睛看孩子的缺点;给孩子一个希冀,他将还你一个喜悦;给孩子一份期待,他将还你一个奇迹。做个宽容的老师,将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教师是教育者,其实也是被教育者,其习惯的养成更是意义非凡。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乐观的教师造就乐观的学生,暴躁的教师造就暴躁的学生,和蔼的教师造就善良的学生……这些影响似乎是无形的,但是对学生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自己多一些好习惯,就能够引导学生养成更多的好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就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读习惯有感 篇13
合上了《小学生应该养成的72种好习惯》,书中所说的72种好习惯,不停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培根曾说过:“人的思考取决与动机,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而他们的行动,则多半取决于习惯。”对,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别人的提醒,也不需要一些特别的努力。随便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习惯,它完全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这本书,就是在讲我们小学生应该的一些必要的习惯。小学时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可以受益一身的习惯。纠正一生的坏习惯,是小学生日后取得成功的关键。
书中共分了12章。这12章分别讲了“养成自信乐观,诚实守信,独立自主,自律自规,文明礼貌”等好习惯。世上的许多的杰出人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遇到挫折,也能够重新站起来,走得比以前更好。有人询问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外乎是拥有善用时间,节俭,勤奋等好习惯。像:美国生物化学家 保罗·伯格,我国杰出的科学家 钱学森等。
看,只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就会获得巨大的成功。
读习惯有感 篇14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蒲公英奋力生长,让自己的孩子飞向远方,那些孩子也更会懂得报恩,它们茁壮成长,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连植物都会感恩,难道我们人类就不会感恩吗?
不,不是。
这篇《感恩的习惯》就展现了人性善的一面,它讲了我的侄儿向“我”报恩,“我”向父母感恩,我的奴儿向老师感恩。其中,“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这句话说得多好哇!这篇文章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感恩的魅力。文中三个人物更是我的榜样!想到这,我陷入了深思……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天,一个猎人发现一只腿脚受伤的狼,猎人同情后,每当到大雪封山的时候,都发现院子里有许多死去的小动物。原来,那只狼为了报答猎人,每次到猎人打不到猎物时,都叼来许多的小动物作偿还。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连动物都知道感恩,我们更应该竭尽全力去回报,这便是感恩的真谛呀!
感恩,先要感谢养育我们的人——父母。他们从我出世以来便尽心尽力地扶持我长大:从我嗷嗷待哺到我成为祖国幼苗到我长大成人。他们一直激励我父亲教我走路,教我骑车,更教会我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母亲教我礼待他人,教我做人的本质,更教会我做一个懂得感恩的贤人!我们每一次成长都是倾注于父母。他们对我们耗费了许多心血,我们更应该尽心尽力地感恩父母,何况是伸出一次援手,一次问候,我们都应该感恩。
我们还要感恩老师。他们甘于作我们的楼梯,让我们茁壮成长,所以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更应该感恩天,感恩地,感恩大自然!
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养成一种美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对他们帮助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要感恩他人。
【读习惯有感】相关文章:
读《习惯》有感06-16
读《感恩的习惯》有感10-24
读习惯有感06-15
读《别样的习惯有感》有感02-17
读《习惯》有感500字01-27
读习惯的力量有感作文02-16
读《习惯训练》有感的作文范文10-19
读《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有感02-03
读《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有感03-25